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英語中有3,000個表達「喝醉」的單詞

一月戒酒(Dry January)才剛結束,那些"暫時"戒酒的人馬上就恢復痛快豪飲的狀態(on the booze)。"booze"(暴飲)這個詞似乎帶有一點蔑視的意味,還可能含有大量頹廢的色彩。它聽起來很摩登,但實際上已經有500年的歷史,它由荷蘭語中表示"過量飲酒"的"buizen"發展而來。該詞最早出現在伊麗莎白時期的戲劇《粗魯的接待》(Jack Drum's Entertainment)和一句很精闢的話中——"你需要痛飲一番"(You must needs bouze),那些在一月份以水代酒的人(hydropots)可能對這句話再認同不過了吧!

Image copyrightALAMY

Image caption英語單詞"booze"已有500年的歷史,來自荷蘭語"buizen"(圖片來源:Alamy Stock Photo)

"Booze"曾在俚語和黑社會的行話中非常流行,這可能就是它現在帶有一點叛逆意味的原因。一提到"酒精"(alcohol),在幾個世紀里,英語"不辭辛勞"地創造出了大量正式和非正式的相關辭彙。"alcohol"這個詞本身已有800年的歷史,起源於西班牙語種的阿拉伯語辭彙"al-kuḥul"(常用西班牙語中至少三分之一是阿拉伯語辭彙,以Al開頭的單詞幾乎都來源於阿拉伯語),該詞的意思是"the kohl",即中東地區作為某種藥用眼影的黑色細粉,與如今我們在化妝品櫃檯上看到的黑色眼影粉別無二致。而"the kohl"原本又是用來形容鍊金術師通過蒸餾獲得的粉末或精華物質,既包括用於臉上的藥膏,也包括令人陶醉的蒸餾酒。

從那以後就有了"alcohol"這個詞,並且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在一千多年的時間裡,烈酒供應商為酒創造出幾百種新名詞。過去人們很樂意來到當地的酒吧"勒欣頓的嬰兒床"("the Lushington crib"),"沉醉之家"("shicker shop")或"狂歡大廳"("fuddle-caps hall"),品嘗酒吧老闆提供的美酒。這些酒吧老闆也被人們戲稱為快活的"小酒保"(knight of the spigot)。

Image copyrightALAMY

Image caption"Booze"曾在俚語和黑社會的行話中非常流行(圖片來源:Mary Evans Picture Library / Alamy Stock Photo)

酒保們提供的調和酒使英語的辭彙進一步豐富,有相對委婉的"tiger's milk"(老虎乳),也有明目張胆的誘惑"strip-me-naked"(脫光我)。如果將這些詞添加到現代英語中3000個表示喝醉狀態的辭彙中(包括"ramsquaddled酩酊大醉","obfusticated迷醉","tight as a tick喝得爛醉"和比較奇特的"與理查德先生一起太自由了"("been too free with Sir Richard")等等),你會發現英語俚語中比它擁有更多表達方式的只有另外兩類主題——金錢和性。

擁有如此豐富的表達,怎能讓人整整一個月都不喝酒呢!而那些成功抵住誘惑的人可以安慰自己很高興數周都沒有"crapulent喝多","cropsick喝醉"或"wamble-cropped喝吐"的不良感受,這是三個充分表達宿醉的詞。

過去,前一天晚上酗酒的人會在早上醒來后選擇比較極端的醒酒方法,有些人用螃蟹燒成的灰,還有些人喝醋,有錢人則會在喝酒之前往杯子里加一塊紫水晶(amethyst)。"Amethyst"一詞源於古希臘語中的"amethustos",意思是"喝不醉",這種石頭曾被人認為擁有防止人喝醉的魔力。

Image copyrightALAMY

Image caption英語有3000個表達喝醉的詞,其中包含"ramsquaddled 酩酊大醉"和"obfusticated 迷醉"(圖片來源:Alamy Stock Photo)

以前,"hair of the dog (that bit you)"這個短語完全可以根據字面意思來理解:拔下(咬你的)狗頭上的一撮毛。在中世紀時期,被流浪狗咬了一口的人會追著狗跑,直到扯下狗頭上的一撮毛才罷休,據說這撮毛做成的藥膏可以很好地緩解酒後憂鬱的情緒(在德國,人們把這種感受稱作"Katzenjammer宿醉",把人們喝醉后的呻吟比作貓的哀嚎)。"poison"(毒藥)這個詞很有可能起源於拉丁語中表示"喝酒"的詞"potare"。

"爛醉如泥"

禁酒運動期間,政府鼓勵民眾接受絕對禁酒主義(tee-totallism)。"tee-totallism"一詞中的"tee"是為了強調"Total"第一個字母"T"的發音。當時,戒酒的人們發誓即使酒癮難熬,也不會破戒,寧願面帶微笑爬到馬車上喝水,這裡的馬車(the wagon)就是指禁酒運動期間往美國小鎮上運水的車輛。於是,on the wagon就指"戒酒"了。

在德國,人們把酒後憂鬱稱作"Katzenjammer 宿醉",把人們喝醉后的呻吟比作貓的哀嚎。

禁酒運動很快就傳到了英國,使得人們在戒酒和"喝得爛醉"(drunk as a lord)之間掙扎。"drunk as a lord"是17世紀的一個短語,與罵人的粗話"bloody"奇怪地聯繫在了一起。"Bloody"被認為是起源於同時期的紈絝子弟或貴族流氓,"像紈絝子弟一樣喝醉"(bloody drunk)意思是"喝得爛醉"(drunk as a blood),換句話說,就是像有錢的流氓那樣喝醉了。這些紈絝子弟喜歡的事情中,好像沒有什麼能比得上"將鎮子塗成紅色"("paint the town red"),這又是一個與喝酒有關的短語。人們認為英國中東部城市萊切斯特附近的小鎮梅爾頓莫布雷(Melton Mowbray )就是短語中所說的小鎮(town),一天夜裡,鎮上沃特福德的侯爵們和一幫朋友喝醉後放縱狂歡,提著幾桶紅色顏料將鎮子塗成紅色,因此paint the town red就指"醉酒狂歡"。

雖然參與一月戒酒的人會直接避免喝得大醉,但如果說得更加隱晦些,就很難不喝醉了,因為英語中有很多難以想象的辭彙來替你掩蓋在一月戒酒時喝醉的事實。比如,形容詞"bridal"("婚禮的")來源於"bride-ale"("新娘啤酒"),用來形容酒水豐盛的喜宴。另外,"small beer"是一種被重度稀釋后酒精含量很低的啤酒,在喝酒比喝水適合的場合,兒童和成人都可以喝。

現在,我們都很喜歡在社交媒體上嘲諷(lampoon)政客。"lampoon"這個詞也與喝酒有關。對法國人來說,"Lampons!"指"喝!",常用來勸喝酒的人舉起酒杯,唱一兩首歌。由於唱的歌通常是嘲弄和諷刺性的,所以"lampoon"在現代就有了"譏諷"的含義。"Lampooning"和"carousing"經常連在一起用,"carouse"來自德語"gar aus trinken",指"一飲而盡"。

Image copyrightALAMY

Image caption美國的禁酒運動期間,人們被鼓勵接受"絕對禁酒主義"。(圖片來源:Alamy)

還有一個更出乎意料的詞。我們現在可能會說"pissed as a newt"( 表面意思是"醉得像蠑螈"),但羅馬人會說"drunk as a thrush"(表面意思是"醉得像畫眉"),就像畫眉吃了發酵的葡萄之後歡快地在葡萄園裡東倒西歪的情景。奇怪的是,英語中的單詞"sturdy"卻可能來源於拉丁語中表示畫眉的單詞"turdus"。在13世紀, "sturdy"指人故意作出魯莽的行為,還有可能形容人像喝醉的鳥一樣一動不動。

鳥兒、蠑螈和有教養的貴族都一樣——難以抵擋醉酒(groggy)的誘惑。尤其如果你是一名愛喝朗姆酒的水手,就更是如此了。"groggy"這個詞來源於公海之上,這還多虧了英國海軍上將愛德華·弗農(Edward Vernon)。由於他身上的外套是粗布(grogram)製成,很厚很粗糙,人稱"Old Grog"。這個綽號的由來還有另一個故事,弗農下令,朗姆酒要用水稀釋后再定額供給的水手們,引得大家很是不滿。grog這個詞有"摻水烈酒"的意思,大家也因此叫他"Old Grog"。所以,水手們之間的行話出現了兩個與他有關的表達肯定不是弗農自己批准的。

弗朗西斯·格羅斯( Francis Grose)在1785年編纂的《經典俗語詞典》(Classical Dictionary of the Vulgar Tongueas)中,將"An Admiral of the Narrow Seas"(狹海的海軍上將)定義為"喝醉之後吐到坐在對面的人的衣服上的人"(更糟糕的是,"狹海的海軍副將"指"喝醉后躲在桌子下面往別人鞋子里撒尿的人")。而那些喜歡亂扔啤酒杯、還津津有味地喝酒的人從一開始就被稱為"tosspots"(酒徒)很可能也是有原因的。

不管你是"Tosspot"還是"hydropot",都可以在英語中找到你的故事。如果一品脫的發泡燕麥酒或一杯誘人的紅酒正在向你招手,那麼就來乾杯吧!別忘了加上紫水晶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