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100名匠人耗時3年,手工打造世界上最大的一張宣紙,令世界驚嘆!

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墨韻萬變 紙壽千年

在中央網信辦移動網路管理局、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指導下,光明網、鬥魚直播聯合主辦的「致•非遺 敬•匠心」大型系列直播活動帶你走進安徽涇縣宣紙故鄉。

宣紙因原產於宣州府(今安徽宣城)而得名,現主要產於安徽涇縣。2006年5月20日,宣紙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2009年9月30日,宣紙傳統製作技藝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關於宣紙的起源,有個傳說。

皖南孔丹,見一古老青檀樹倒在溪邊,

終年日晒雨淋,露出白皮,他取之造紙,

這便是後來有名的宣紙最初的形態。

宣紙中有一種名為「四尺丹」的名貴品種,

一直流傳至今,就是為了紀念孔丹。

從四尺丹開始,宣紙真正有了紙壽千年的光陰。

宋 李公麟澄心堂紙繪《五馬圖》(局部)

南唐時宣紙中出現一種珍品——澄心堂紙,

其紙薄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

長者可達五十尺為一幅,從頭到尾,勻薄如一。

南唐後主李煜視這種紙為珍寶,

贊其為"紙中之王",並特辟"澄心堂"來貯藏,

故名"澄心堂"紙,供宮中長期使用。

澄心堂紙質量極高,但傳世極少,千金難求。

拓在澄心堂紙上的《淳化閣帖》 安思遠藏本

北宋揚州太守劉敞曾有幸得到百張澄心堂紙,

他興奮異常,寫詩道:

「當時百金售一幅,澄心堂中千萬軸」。

蔡襄《澄心堂帖》

後來,劉敞又送了十張紙給歐陽修,

歐陽修做詩:

「君家雖有澄心紙,有敢下筆知誰哉!」

到起草作宋史的時候,才動用澄心堂紙,

可以想見其慎重的程度。

到了明代,

書法家董其昌得到澄心堂紙

也感慨「此紙不敢書」。

2008年8月,在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

全世界見證了五千年中華文明

在一幅宣紙長卷上徐徐展開,

盛世神韻令世界為之驚艷、震撼!

宣紙,輕妙而又厚重,

這重量中藏著一個城的歷史,

這個城便是宣城。

涇水流白雲,青檀捧素箋。

宣紙最早的起源可追溯到唐代,

其製作技藝在涇縣一地歷經千年,世代相傳,

宣紙也因這座南方小城而得名。

涇縣青山連綿,雪峰潔白,

層層疊疊,蔚為壯觀。

這些「雪峰」堪稱涇縣一景,

它們是由挑夫挑上山坡晾曬的

宣紙原料所「染白」。

這些混雜樹皮與稻草的原料,

經過蒸煮后在陽光下晾曬,

也在風雨中浸泡,

從而獲得一種浸潤與風乾的「冶鍊」。

宣紙的妙味,

也在這蛻蛹成蝶的過程。

潔白細膩的宣紙

以青檀樹皮和沙田稻草為原料,

經過反覆蒸煮、洗滌、踏料、

切皮、捶打、

撈紙、攤曬等,

經歷三年,18個環節,100多道工序后製成,

可謂「得日月之精華,吸天地之靈氣」。

也正因為宣紙的清白高潔,

方可揮灑出行雲流水的詩情畫意。

「一簾水靠身,二簾水破心。」

撈紙的整個過程不過十幾秒,

但是宣紙的好與壞、厚與薄、

紋理和絲絡就全在這一「撈」上。

周東紅,

宣紙集團一名撈紙工,

從事撈紙工作已經三十多年了。

國內不少著名的書畫家都點名要他做的宣紙。

一般人撈紙能做到70%合格率,

而他卻能將成品率做到100%。

周東紅和他的搭檔每天要重複撈紙上千次,

自水槽中打撈那捧白月光。

他說,每張紙都有自己的靈魂。

正是這份匠心,

才成就了宣紙韌而能潤,光而不滑,

潔白稠密,紋理純凈的特性。

在宣紙集團,還有一種超級宣紙,

長11米,寬3.3米,名曰「三丈三」。

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手工製作宣紙,

已被列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僅是撈紙一項就需要52名匠人同時進行。

這樣一張宣紙,要賣到1.28萬元。

不知情的人怕是要說貴,

然而一張宣紙凝聚三年時光以及上百匠人的心血,

又有誰能說,這張宣紙的價值不值萬金呢?

宣紙的美不僅在於她的質感,

更在於文人在宣紙上揮灑肆意放縱的王朝。

那些墨染華夏的書法名帖、珍貴古畫,

如果沒有宣紙的滄海桑田,

又哪來這些文人墨客留下的時代之光?

今日,許多傳統手工製作技藝

都在歷史長河中漸漸消失,

或被冰冷的機器所取代。

而手工製作的宣紙,

無法替代的是,

宣紙中的豐盈世界,

承載著書畫的氣韻和意境,

展現出古老東方獨有的含蓄美。

直播花絮(點擊圖片即可觀看鬥魚直播回放哦)

投稿、(加時請註明微信投稿or合作)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