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你慢慢厭倦了朋友圈

今年「五一」,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整整三天,我只在朋友圈里看到兩個朋友在分享他們遊玩的行蹤。

這是怎麼啦?這在以前,不都是假期還沒開始就已經有無數的關於堵車、上路、美景、美食的照片了嗎?

難道現在大家都不玩微信了嗎?

聯想到前段時間有報道稱,大數據顯示微信已被工作和微商「綁架」,越來越多的人回歸微博。

看來,這事兒是真的。

發個朋友圈都這麼有心機,

那還有什麼玩頭!

上月底,我去銀泰in99逛了一圈,發現那裡開了家很火的「Line friends」卡通主題樂園,好多小孩在門口跟小黃鴨小褐熊合影,裡面那個區域是要收費的,我瞄了一眼價目表,嘖嘖,兩個小時將近300元,夠貴。

沒過兩天,我就在朋友圈裡看到一個朋友發了張圖,是她家寶貝女兒站在一隻巨大的卡通玩偶前。眼睛雪亮的我馬上判定:嗯,多半是在銀泰in99那個樂園裡拍的。

可是你去就去了嘛,為啥要「避重就輕」地配上一句話:「天熱了蚊子已復活,小傢伙臉上好大的包。」

我留言問:「是在銀泰那個遊樂場嗎?」

她很快回復了我,掩飾不住的得意:「是啊,不安逸,沒多大意思。」

我老老實實回她:「不好耍哇?收費還那麼貴。」

對方秒回:「沒得啥子,反正我有券,沒花錢。」

那一刻,我真是覺得朋友圈太沒意思了——費勁周章設計台詞,釣出上鉤的傻朋友,然後回復中抓住機會炫耀,何必這麼吊胃口呢,要秀直接秀嘛。

前陣子我看到一個帖子,帖子本身屬於搞笑性質,但我頗有共鳴。主題大致是教你如何把朋友圈的回復當成一張考捲來做,作者說:「千萬別小看一條朋友圈,無論是發一張圖、轉一篇文、說一段話,很多時候都是朋友們斟酌多時、選好時機,才最終發布的。」

精闢啊。

現在還有個「金評銀贊銅潛水」的說法,順手點個贊只是禮貌,如果能猜對發布者的意圖,恰到好處地點評,擊中發布者的小心思,人家才會覺得你夠意思。

其中最簡單的是秀恩愛,只要表達羨慕祝福就行。比較難的一種我記得格外清楚,就是「猜謎題」,比如隨手發張某餐廳的菜品圖,或者兩隻高腳杯加部分店內背景圖,包括我那個朋友發的帶有明顯特徵的環境圖,都屬於該類型。「出題者希望我們能留言評論,要麼好奇地詢問,要麼給正確答案,以便進一步引起朋友圈的討論、羨慕」。

玩個微信都這麼累,那還玩什麼玩!(維拉)

自從老媽加了我的微信, 我就成了小時候被管制的我

三年前剛開始玩微信的時候,只有三十幾個朋友,而且好多都是從新浪博客就開始認識的,我們都熱愛文字,價值觀也相似。因為志趣相投,那時完全沒有顧慮,做了好吃的要發到朋友圈,看到一家有意思的店要發到朋友圈,讀到一本好書也要發到朋友圈,就算受了氣心情不好也要寫到朋友圈裡。那個時候,我時時刻刻都感覺到被友情包圍,被新鮮感帶動,玩得不亦樂乎。

可是後來,互加的人越來越多,熟悉不熟悉的人都加上了。這時就感覺有點不妙了,先是有朋友做了微商,天天看他們賣的商品,也不知東西好還是不好,感覺好浪費流量。

後來加了一些久不聯繫的老同學。可是三十來年的空間和時間的阻擋,大家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已完全不同,有時他們發的東西實在看不下去,可礙於情面又不好說什麼,心裡想:又浪費我的流量!

後來家人們也開始用微信,結果就像下面講到的那樣——

老媽70大壽,弟弟給她買了一個IPAD,並幫她註冊了微信。剛開始我覺得還挺好的,老媽年紀大了,有個耍事也好。哪知有一次我生病鄰居知道后給我買了葯送過來,我一激動像往常一樣發了條朋友圈,沒想到這下壞了,老媽馬上打來電話,像小時候我生病時一樣,一廂情願地認定我「肯定是衣服穿少了,不然怎麼會感冒」!把我給氣得呀……

最讓人崩潰的一次是,一個周末,朋友請我和孩子在外面吃飯,那個店的裝修和服務很有特色,味道也很好,我覺得好玩,就發了條微信說朋友請吃魚被辣暈了。微信前一秒發出去,我后一秒就接到了老媽的電話,劈頭就是一通質問:「哪個朋友請你的?周末你為什麼把××(我兒的名字)丟在家裡,他一個人在哪裡吃飯?」我第一個念頭就是真想甩了這個電話!媽,我都快奔五的人了,還需要你這樣來管嗎?

至於我在朋友圈裡發表點關於時事的言論,老媽厲聲要求我「注意一下你的思想性」之類的就不說了。

此時的微信,已變成了兩代人的戰場,外加商品集散地、雞湯煲制點、最好什麼都要不吃的養生場,真正有意義的內容反倒淹沒其中。

慢慢的,我的朋友圈越發越少,或許有一天,我可能什麼也不發了吧。(海菱)

別人都在朋友圈曬工作, 我等閑人咋好意思再混

我是對潮流很後知後覺的人,幹什麼都比別人慢半拍。當別人微信都玩了一兩年了,我才在公司的要求下被迫註冊了一個。

雖然是被迫,但進去之後才發現,哎喲,簡直是別有洞天嘛,發現同事、朋友們一個個的日子過得不是一般的精彩,上午喝個咖啡,下午聽個講座,晚上又搖身變成了手藝高超的美廚娘,而且輔導起娃兒來也是一把好手,讓我覺得「這真是那個呆板無趣的同事嗎」!

尤其是周末或節假日,瞟一眼朋友圈,你才明白什麼叫美好的生活,從天未亮到夜已央,無數的人不是在遊山玩水就是在不停地吃吃吃。生命無此精彩,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過!

於是,本就話多的我,也興緻勃勃地加入了積極發朋友圈的行列,今天曬一碗自己做的粉蒸肉,明天發幾張自己做的包子和饅頭,再不就是旅遊照片、女兒的童言趣語。朋友們也很給力,點贊的、表揚的一大片,極大地滿足了我發朋友圈的虛榮心。直到有一天,當我又一次在朋友圈裡秀我自己做的煎餅時,有朋友寫下了如下幾個字:「你不會擺盤嗎?」我……原來他們發圖之前都是經過了精心設計的!我承認我傻,從此再也不曬吃的了。

那就高雅點,分享點書或文章總可以吧。可是也不行,總有那麼一兩個特別「率真」的人會在下面評論你:「你們這些文藝青年就喜歡這個調調。」看來,非文藝青年不高興了。

其實我也不高興啊。比如有的人和我互加了微信以後,但我就從來沒看他(她)發過哪怕一條朋友圈。什麼意思嘛?就你高貴,不屑於塵世煙火,而我像個傻子一樣,什麼都在朋友圈裡分享,你了解我生活的全部,而我若不是備註了你的真實姓名連你姓甚名誰都不知道。感覺就像被偷窺了一樣,還是以友誼之名。

更不要說那些把朋友圈當工作黑板報的了。若你關注的人中有好幾個都在同一部門工作,那恭喜你,你被密集追殺了。我曾經很無聊地做過一次統計,有一天,同一個帖子,我在10分鐘之內被刷屏了六次!

你說這樣的朋友圈還有意思嗎?(娜塔莎)

我既不想買東西又不想點贊, 還是趁早躲起來好

幾年前剛開始玩朋友圈時,覺得它還挺實用,可以語音視頻聊天,可以發紅包,還可以肆意吐槽日常生活。但後來領導、客戶、同事、父母,甚至只有一面之緣的人都湧入了這個原本私密的空間,微信就越來越不好玩了。

也不知道是從哪天開始,領導們突然將工作群從QQ轉移到了微信,非要在微信群里發語音消息,一發就是好幾條,聽得費心費力。而且加了領導和同事的微信,發朋友圈就變得畏首畏腳起來。公司里有個妹子,有一天在工作時間在朋友圈曬了一張午餐圖片,配文:「好吃。」竟被領導批評不務正業,要她多發與工作相關的內容,氣得妹子無語凝噎。

好嘛,既然日常生活不能隨意分享,那就只能轉發心靈雞湯表達一下人生追求,複製幾條與工作相關的行業動態向領導彰顯忠心,然後在領導的每一條「正能量」微信下虛偽地點一個「贊」。像完成任務一般。慢慢地,微信就變得索然無味了。

後來,微信推出了人性化的新功能——分組可見。發朋友圈前先分個組,雖然麻煩,但樂得清靜。然而好景不長,越來越多的長輩湧入。每天都會有以父母為首的各種中老年朋友發「養生必看」「馬上就要刪了」「是人就轉」,等等,讓人無語又煩躁。加上還有無數拐彎抹角的親戚朋友讓你給他家小孩投票和集贊。

當然最令人討厭的還是微商,一天幾十條刷屏,配上低像素圖片,個個都是創始人,產品全是世界五百強,央視還專訪,天天數錢數到手抽筋……試問誰的朋友圈不像菜市場?

賣東西也就罷了,招代理的才是神煩,洗腦語錄一大把:「做女人一定要經濟獨立」、「女人需要一份事業體現家庭和社會價值」……每天跟打了雞血似的,好像全世界就他們在努力,別人都在睡大覺。

而像我這種已婚已育婦女,難得有興緻在朋友圈分享幾張風景照吧,瞬間就被淹沒在雞湯文和微商廣告里了;曬幾張娃兒的照片吧,又要被扣上「曬娃狂魔」「失去自我」的帽子。唉,罷了罷了,變了質的微信,玩不起我躲得起。(鹿鹿)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