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馬寅初和《新人口論》:他活出了知識分子該有的樣子

1957年7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第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書面發言,署名者是馬寅初,這篇文章就是著名的《新人口論》。

60年過去,《新人口論》中的許多理念,已經付諸實踐,可是馬寅初和他的理論,卻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曲折與磨難。

「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重道義、勇擔當。」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民進、農工黨、九三學社委員時,曾這樣描述的知識分子。

其實,馬寅初就是這樣一個有情懷、有擔當的知識分子。今天,我們就一起重溫馬寅初和他的《新人口論》,細細品味一個知識分子和他追求真理的人生。

新人口論

長期以來,馬寅初的名字,總會和《新人口論》聯繫在一起。在這篇文章中,馬寅初提出了當時人口增殖過快的問題,而這與資金累積太慢存在著矛盾。他認為,上世紀50年代的,無論從工業原料提供,促進科學研究,還是糧食生產上看,都「非控制人口不可」。

馬寅初的這一想法的形成,比文章發表的時間,還要早兩年。但由於這種思想在當時過於超前,許多人不能接受。1955年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馬寅初在浙江組討論時,提出了控制人口的觀點。他回憶說:「小組會上除少數人外,其餘的代表們好多不表示意見,好多不同意我的看法。」

思想超前,是因為馬寅初做到了別人沒做的事情。1953年,進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調查結果顯示,當時共有6億多人口,每年增加1200萬左右,增殖率為20‰。馬寅初卻對這一結果表示懷疑。因為這一數字與自己了解到的實際情況,差異太大。

接下來三年,馬寅初在浙江考察了3次,發現人口增殖率至少也有22‰以上。隨後他又前往上海、山東、山西等身份考察,發現一些地區的增殖率,甚至到了30‰。馬寅初不禁擔憂,按這個趨勢,50年後,將有26億人口,由於人多地少,恐怕連吃飯都成問題。

在討論時受到質疑,並沒有讓馬寅初放棄對人口問題的關注,他決定,暫時把發言稿收回,靜待時機成熟再在大會上提出來。直到1957年2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談到了人口問題。當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馬寅初也提交了這篇發言。

在發言中,馬寅初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每5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對人口動態進行統計,在此基礎上制定人口政策,把人口增長納入國家計劃;二是宣傳節育思想,鼓勵晚婚晚育;三是實行計劃生育。

這些觀點的具體內容,雖然在現在看來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但有一些原則,在幾十年後則被採納,甚至沿用至今。比如,馬寅初認為,節制生育,首先應該採取避孕的手段,而不支持人工流產。僅這一條,就在今日依然值得社會學習和改進。

因為在人口學理論上的敢為人先,馬寅初也被稱為「人口第一人」。

多面學者

事實上,馬寅初以人口學家的身份被大多數人記住,對他有些「不公平」。馬寅初還是著名的經濟學家、教育學家,在很多領域都有很高的建樹。

馬寅初出身於浙江的商人家庭,17歲時,前往上海教會學校中西書院(后改名東吳大學)學習。畢業后,到天津北洋大學堂學習冶金,后又被派赴美國留學。

年輕的馬寅初和那時許多的知識分子一樣,發現科技本身,並不能改變。社會改良,須從社會本身來入手。於是,馬寅初在耶魯大學專攻經濟學,獲得碩士學位后,又前往哥倫比亞大學,獲得了經濟學、哲學雙博士學位。

歸國以後,馬寅初先在北洋政府任職,但由於忍受不了官場習俗,欣然接受蔡元培邀請,前往北大任教,成為經濟學教授,主講銀行學、貨幣學、保險學等課程。

青年馬寅初

生在那樣一個年代,既是知識分子的幸運,又是不幸。幸運的是,馬寅初趕上了北大的黃金年代,親身經歷了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在北大,馬寅初與李大釗相識,接受了俄國革命的思想。《新青年》創刊后,積極為雜誌撰稿,啟蒙國人思想。

但偌大的,卻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張作霖下令撤銷北大,北京教育環境急轉直下。馬寅初憤然出走,與蔡元培、蔣夢麟等人前往浙江,參加經濟建設,先後擔任了禁煙委員會委員、興業銀行總稽核、國民政府立法委員、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委員長等職務。

與此同時,馬寅初也沒有放棄學術工作,輾轉多個學校任教,在中央大學、金陵大學、上海交大,講授貨幣、金融課程。抗日戰爭爆發后,馬寅初又去到重慶,在重慶大學、中華工商專科學校擔任教職。

自回國以來,馬寅初在學術上取得了很多成果,創作了《通貨新論》《國外匯兌》《銀行論》《關稅問題》《資本主義發展史》《經濟改造》《經濟學概論》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學術專著。

知識分子

有人說,一百年的北大精神,有兩個代表人物,前50年是蔡元培,后50年則是馬寅初。1951年,馬寅初回到北大擔任校長,年近古稀的他,怎麼也料想不到接下來的曲折命運。

1951年,任北大校長時期的馬寅初

在社會主義建設即將到達高潮的時候,馬寅初節制人口生育的觀點,顯得不和時宜。儘管馬寅初一再表示,自己的新人口論與西方人口學家馬爾薩斯的人口論不是一回事。從立場上講,是為了提高農民的文化和物質生活水平。但仍有人認為,節制生育就是馬爾薩斯的翻版,違背了馬克思主義的內涵。

1958年,隨著「反右」運動的嚴重擴大化,「新人口論」被指控是配合右派分子向党進攻,馬寅初也遭受到批判。那時,馬寅初被稱為「的馬爾薩斯」,人口學界的兩個「馬先生」也就由此得名。之後,批判馬寅初的文章越來越多。有人曾統計,僅1958年,《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日報》等權威報刊,就有200多篇批判馬寅初的文章。而他所在的北大,也專門召開研討會,批判其經濟理論和哲學思想。1960年1月,馬寅初請辭北大校長。

但是在此期間,馬寅初卻憑藉知識分子的傲骨,始終沒有承認所謂的「錯誤」,而是一直在報刊上與批判他的人進行論戰。1959年,馬寅初發表《我的哲學思想和經濟理論》,在這篇5萬餘字的文章后,他又寫了2篇附言。在第一篇里,有這樣的文字:

「我對我的理論有相當的把握,不能不堅持,學術的尊嚴不能不維護。我雖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敵眾,自當單槍匹馬出來應戰,直到戰死為止,決不向專以力壓服、不以理說服的那種批判者所投降。」

馬寅初的倔強,是出了名的。

在抗戰時期,他曾發表言論,怒斥四大家族聚斂財富,反對高官腐敗。國民政府甚至在1941年逮捕了馬寅初,先後拘禁在貴州、江西兩地。1942年,當局迫於輿論壓力將他釋放,軟禁在重慶歌樂山。直到1944年,才重獲自由。

面對馬寅初的批判,國民政府曾經給他寄過錢、寄過子彈,要求他停止對政府的抨擊。可是馬寅初不為所動,仍然堅守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一次演講時,他得知有特務想要暗殺他。在演講時,馬寅初把長衫扯開,露出胸脯,說:「有種朝這打我,我遺書都寫好了,全家人都來了,我不怕,怕死就不來了。」結果特務也只能悻悻離去。

1979年7月,時任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的李貴,來到了北京東總布衚衕32號。這是馬寅初先生的家,李貴此行,是要告訴馬寅初一個好消息,中央決定對馬寅初平反、恢複名譽。馬寅初此時已經癱瘓,他在沙發上聽聞此消息,便愉快地說:「我很高興。」

1980年開始,控制人口增長成為了社會共識,計劃生育成為了基本國策。馬寅初的人口思想,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得到了實踐。此外,馬寅初還擔任了北京大學名譽校長,第三次拾起了北大的身份,這也是北大歷史上,唯一一個名譽校長。

在今天的學術界和思想界,對馬寅初人口論的爭論始終存在。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人口結構的變化,開始全面開放二孩,計劃生育也引發了更多的討論。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當時的歷史階段,馬寅初的人口理論,閃爍著理性的光輝。

馬寅初和他60年前提出的思想被人們銘記的理由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馬寅初獨立思考、堅持真理、不畏強權的品質,展現出了一個知識分子該有的樣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