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創業其實也講究「境界」

本文大概

1437

讀完共需

3

分鐘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談到境界:「有境界則自成高格」,並且把境界分成三種: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細想想,創業也莫不過如此。昨夜西風凋碧樹。通宵不寐卧聽西風落葉,景蕭索,人孤獨,言已盡。這個時候,人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能給人一種精神上的滿足。

「望盡」一詞更能讓人感受到那種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漂浮在創業大潮中的人,面對家人的不理解、合作夥伴的壓力、投資人的期待,必須要先過自己內心的那一關:縱然孤獨、甚至有些自怨自艾,但正是這份悲壯的孤獨能讓自己得以堅持,在產品的漸次迭代和數據更新中獲得一份又一份精神上的滿足。人嘛,要麼庸俗,要麼孤獨。此乃第一境。

望盡了天涯路,想通了自己的使命之後,就要進入到第二個境界了:專註。要專註到什麼程度?那可不就得「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專註體現為「鈍感力」,第一層是對物質世界的「鈍感」。前段時間創業圈爆發了一場投資人與創業者的「撕逼大戰」,投資人之所以覺得花公司的錢買奢侈品、養男朋友、住豪華公寓的某少女d不靠譜,正是因為她的揮霍體現了她對公司的不專註。其實身為創始人,面臨的物質誘惑很多:投資機構的錢、用戶沉澱的錢、有時候甚至是競爭對手的錢,此時,唯有「衣帶漸寬終不悔」,才能抵抗住金錢和名利的誘惑;

第二層是精神世界的「鈍感」。創業者的「鈍感」相對敏感而言更像一種大智若愚的生存智慧。鈍感的企業沒有精巧的商業模式、沒有環環相扣的資本躍進,不急於搶地盤,它們始終圍繞著核心競爭力去設計產品或服務,產品單一但殺傷力強。它們相信企業如同萬物,自有其生長規律,並能以拙制巧。

這在當今的互聯網環境下算是一股「清流」了。現在的創業企業多半激進、張揚和剛硬,似乎這才算秉承了「喬布斯」「馬斯克」之道。然而正如樂視網股東鑫根資本在減持了樂視股份后所說:樂視最大的風險在於不專註,賈YT必須學會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有時候鈍拙、低調、緩慢,似乎更容易在競爭激烈、高速迭代的商業節奏中勝出。看似生長遲緩卻善於拒絕種種誘惑,因此保有一顆銳利的心。因為純粹、專註的「一根筋」路線,他們反而靠時間和實力累積了無窮能量,只是隱去了鋒芒。

第三境很多人把它解釋為一種結局:用來比喻經過長期的努力奮鬥而無所收穫,正值困惑難以解脫之際,突然獲得成功的心情。

我認為這種比喻是不恰當的,真正的」境界」不論得失,如果最終目的只為「成功」,就會落入叔本華的預言中:生命是一團慾望,慾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在我看來,眾里尋他,尋的便是慾望的滿足,可是得不到會覺得痛苦,得到了在經歷短暫滿足之後又會覺得空虛,因此需要「驀然回首」,找到燈火闌珊下的本我(ego):如果人生是場美夢,我們就有滋有味地做夢,不要失掉了夢的情致和樂趣;如果人生是幕悲劇,我們就有聲有色地演這幕悲劇,不要失掉了悲劇的壯麗和快慰。真正的幸福並非來源於大喜,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靜。

其實縱觀人生,不論是追求愛情,還是渴望知識,亦或求財得仕,不都是在這三個境界中徘徊嗎:

如何找到自己堅定追求的目標;追求的過程中遇到羈絆,亂花漸欲迷人眼之際如何做到專註;最後,如何在迷茫之際、成功或失敗之後冷靜下來,反思回顧,不忘初心。

《Book of Answers》

你們是怎麼看待易經的?

最後

感謝大家跟我一起

熱愛這個充滿槽點的世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