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看完《視與聽》這組專題,由衷感慨諾蘭真當得起「偉大」二字

idzhipianren

『與影視產業同行共勉

原載於英國《視與聽》雜誌2017年8月刊,封面標題為:

《敦刻爾克:克里斯托弗•諾蘭談他的二戰史詩》

# 1

1940 • 敦刻爾克

回 到 歷 史 現 場

我們將在海灘上戰鬥,我們將在著陸地抗敵,我們決不投降。

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敦刻爾克》,把二戰中溫斯頓•丘吉爾這句鬥志昂揚的名言,放在了一個被嚇壞的年輕士兵口中。這立刻就產生了先聲奪人的效果。

上面那句話是丘吉爾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之後說的,號召英國人團結起來抵抗即將到來的納粹入侵

但擊退德軍幾乎是痴人說夢。當時,有338,000多人剛從敦刻爾克的海灘撤離歸來。他們登上了包括民用船隻在內的850多艘船,這已是萬幸。

在這種情況下,海灘和著陸點的意義被扭轉了。敦刻爾克大撤退就像是諾曼底登陸的反面。它成就了一個國家的神話:在救援到來前,英國一直獨自堅挺,並最終守到了勝利。

英國軍隊需要採取所有必要的手段離開歐洲。他們甚至還設法轉移了十四萬法國人、波蘭人和比利時人。

撤退船隻上的英國軍人

撤離是勢在必行的。德軍以極少的兵力攻入中立的比利時,誘騙英國遠征軍和一大批法國軍事特遣隊進入。這只是為了發動真正的閃電戰,用主力裝甲部隊,穿過傳說中不可逾越的阿登高地森林,入侵法國。

如此一來,德軍就能包抄馬其諾防線。而這條混凝土防禦工事,並沒有沿著比利時的邊界延展。

很快,背靠大海的英國人,和他們北面的盟友被隔開了。很多人都會逃不出去。而擔心自己無法逃生的英國盟軍則更多。

孤注一擲的海灘

諾蘭這部電影,想要達到的是一種讓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 2

諾蘭的二戰史詩:

關乎被摧毀的純真和理想主義

觀眾們會置身於那片沙灘上,被德國空軍狂轟濫炸。市民們相應戰爭部的號召,把自己的漁船或遊艇開到海峽拯救士兵,觀眾也將和他們並肩站在這些民用船隻上。

歷史上的大撤退,可以看到很多不堪一擊的民用小船

陸軍、海軍和空軍的視角,來自於士兵的個人經歷。

湯姆•哈迪扮演一名飛行員,在人數不足的英國皇家空軍里,他試圖在海灘上空提供持續有效的保護;

肯尼斯•布萊納扮演一名海軍司令,他負責協調複雜的疏散計劃——狄那莫;

湯姆•哈迪飾演的飛行員

馬克•里朗斯扮演一名船長,他自願加入艦隊,直面海灘上的危險。在去法國的途中,他還救了一名由斯里安•墨菲扮演的士兵。

這名士兵在返英路上乘坐的船沉沒了,他無法接受必須回到敦刻爾克的事實。

你要看很久的演員名單,才能找到一位女性。(米蘭達•諾蘭,飾演驅逐艦上的一名護士)。據說這個由著名女星扮演的角色不是被硬塞進電影的,不過這倒不是很可信。

米蘭達•諾蘭是導演諾蘭的表姐妹,也是《敦刻爾克》里稀有的女性角色

總之,這是一部以男性為主的電影

作為一名赤誠的電影信徒,諾蘭和他的劇組拼盡全力以最高質量去捕捉最真實、最有感情的影像。

《敦刻爾克》拍攝現場

為了搭配電影的發布,他還挑選了一系列啟發了《敦刻爾克》的電影。這套「克里斯托弗•諾蘭特別呈獻」(『Christopher Nolan presents』)目前正在倫敦的BFI南岸影院展映。

BFI(英國電影協會)展映啟發了諾蘭版《敦刻爾克》的一些電影

這個系列最令人好奇的一點,是它在很大程度上迴避了戰爭電影。只有劉易斯•邁爾斯通1930年的經典電影《西線無戰事》是個例外。

《西線無戰事》劇照

《西線無戰事》講述了一群年輕的學生,在一戰爆發時被老師鼓勵,加入了德軍。

這個故事關乎被摧毀的純真和理想主義。

顯然,這才是諾蘭關注的重點。

# 3

以懸疑片的方式

講述一場偉大的戰爭

對談諾蘭

NJ= Nick James CN=諾蘭

NJ:我先問個顯而易見的問題,為什麼要拍敦刻爾克?

CN:一個電影製作人,會經常在大眾文化中尋找空隙,尋找一個還沒被搬上大銀幕的故事。敦刻爾克就是一則不受關注的經典故事。

自從萊斯利•諾曼1958年的電影《敦刻爾克》之後,這個故事似乎就被遺忘了

跟大多數英國人一樣,我是聽著這個故事長大的,它已經深入骨髓。這正是我所追尋的。

我可以全身心投入這樣一個題材,並將這個故事說給那些不知道或者不了解細節的人聽。但願如此。

NJ:這個故事的「英國性」對你來說重要嗎?

CN:「英國性」大概是這個故事(從1958年後)沒再被搬上大銀幕的原因之一。在現代影業中,妥當地講述如此大規模的故事,需要龐大的美國電影公司提供資源。

我有製作動作大片電影的經驗,也和華納兄弟有挺好的關係。所以我有能力把這個故事帶給他們,並解釋說,這雖然是一個英式故事,卻仍然具有全球性的吸引力。

這故事不僅簡單,也有很多能產生關聯性的元素。比如,士兵對自身人性的認識,由平民船隻完成的撤退,平民開著這些船來英吉利海峽幫忙,等等。

故事裡沒有美國人,我們當然也不會試圖把他們放進這個故事裡,這將是無法想象的。

敦刻爾克需要被正確地講述。我很想把這個故事建立在發自內心的感慨上,所以我採用了懸疑的拍法,用的是非常主觀的方式。

沙灘上的諾蘭和劇組

我們想把觀眾帶到士兵大撤退的沙灘、飛滿轟炸機的戰場、和前來援助撤退的船隻上。這些東西有普世的潛力。

NJ:你提到過老兵詹姆斯•瓊斯文章里的「虛偽的戰爭電影」。那篇文章批判了許多痴迷於個人英雄主義的經典影片。你會在電影中側重於展現集體奮鬥,而不是個人勇氣嗎?

CN:如果你讀了敦刻爾克的第一手資料,就會發現,你讀的越多,便越明白這個故事裡每個個體對生存的渴望。

這種渴望是以不同形式表達出來的,或高尚,或自私,或勇敢,或懦弱。這都是非常人性化的。

在大撤退當天,有那麼多人絕望地想要活下來,這建立起了一種特殊的集體英雄主義。

敦刻爾克的故事裡有許多英雄,但這件事直到今天都能和人們產生共鳴的原因,在於其中的集體英雄主義和集體行為。性格各異的人們真誠地團結在一起,完成了單個人永遠都達不到的目標。

NJ:影片對戰爭有很多不同地處理方法。近期有一些戰爭電影,展現了戰爭的殘酷性給士兵造成的心理創傷。不知道你在《敦刻爾克》里是怎麼處理暴力的?

CN:我們花很多時間研究了不同電影對戰爭的刻畫。我們還效仿了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拯救大兵瑞恩》(1998)中的一個場景。

戰爭場面對人心的震撼不會消減,也很難拍攝。最後我們決定從另一個角度用力。

我看《西線無戰事》,讀詹姆斯•瓊斯的文章,是在思考電影這種娛樂方式與現實生活間到底存在什麼樣的關係。我覺得把《敦刻爾克》當作戰爭電影是不合適的。

對我來說,與時間賽跑,是這個故事最獨特迷人的元素。我自信能講好這個故事,是因為我決定把它拍成懸疑驚悚片。這是一個關於求生,而不是關於戰爭的電影。

總之,我們採用的處理方式,是把這部電影拍得既緊張刺激,又不血腥。我們嘗試給觀眾帶去懸疑的觀感,有刺激,也有驚悚,還有一定程度的恐懼。

但這種緊張感不會讓你不敢睜眼,而是會讓你緊握扶手,指節發白。

NJ: 「克里斯托弗•諾蘭特別呈獻」里有不少懸疑電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亨利-喬治•克魯佐執導的《恐懼的代價》(1953)。

CN: 《恐懼的代價》是和《敦刻爾克》最有關聯性的電影。和戰爭電影以及其它不同影片相比,它那種懸疑驚悚的電影語言,正是我們在尋找的。

《恐懼的代價》(Le salaire de la peur),1953年獲戛納金棕櫚獎

希區柯克和他的電影通常是懸疑的代名詞。而在這部影片里,克魯佐用自己的新方式處理物體的運動。他和精於此道的布列松做得一樣好。

在一個場景中,裝滿爆炸物的卡車需要退回峽谷上搖搖欲墜的木質平台。克魯佐用打滑的輪胎、看似要坍塌的木台,呈現出了比希區柯克還要緊繃的張力。這影響了之後的懸疑電影。

電影里支撐木台的鐵索馬上就要斷了

在敦刻爾克的研究中,我收穫了物體運動的處理方法。晃動的海浪、撞毀的船隻,如何在刻畫此類場景的同時營造出懸疑氣氛。

NJ: 有人認為《敦刻爾克》隱喻了英國脫歐。在電影製作期間,你考慮英國脫歐這件事嗎?

CN: 英國脫歐發生在電影的拍攝過程中。其實不論何時拍電影,世界都在改變。

《敦刻爾克》可能成為一場墨跡測驗(Rorschach test),它具備該實驗的基本元素。電影上映后,關於它如何觀照現實,一定會有多樣的、甚至是衝突性的解讀。我覺得這挺不錯。

墨跡 測 驗(Rorschach test)是著名的西方投射人格測驗。10張有墨漬的卡片按特定次序出現在測驗對象面前。醫生通過記錄他們的反映時間、肢體語言以及對問題的回答,分析對象性格

我對此並不陌生,在蝙蝠俠三部曲時期,我集中面對過這些問題。

當時,激烈的衝突性政治解讀,投射在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上。但整體上,大眾還是顯得通情達理,善解人意(或理解他們自己)。他們只是在其中發掘自己想要看見的東西。

蝙蝠俠三部曲分別是,《俠影之謎》(2005);

《黑暗騎士》(2008);《黑暗騎士的崛起》(2012)

我們真實、誠懇地講述《敦刻爾克》這個故事。它發生在1940年,不會直接影射政治問題。但這是個非常容易引起共鳴的故事,它所處理議題的重要性,在現代世界中並沒有降低。

NJ: 你熱衷於尋找真實年齡與當年士兵相仿的演員來演這部電影。為什麼?

CN: 我從未參與過戰爭,參戰會是我最可怕的噩夢。我46歲了,也不再可能被要求參戰了。

18、19歲的孩子被送上前線替我們打仗,我們經常忽視這件事。這事實令人噁心。我從不理解其中是否有正義性,但社會一直是這麼乾的。

為了抨擊這一現實,我儘力避免起用30歲演員出演新兵,這是好萊塢的傳統。我反而尋找年齡相符的,18、19歲或20歲出頭的演員。

演員費恩•懷特海特,生於1997年

# 4

《敦刻爾克》就像拍了三部電影

然後剪成一部

對話製片人艾瑪•托馬斯

James Mottram=JM;Emma Thomas=ET

艾瑪•托馬斯,諾蘭的妻子和合作夥伴,她出品了諾蘭1997年後的所有電影

ET: 它們非常相似。諾蘭從來都一心一意,做事不走捷徑。但在許多方面,這部電影比其他電影更有野心。

《敦刻爾克》是從三個不同的視角進行敘述的,就像是拍了三部電影。我們製作了一部海上戲,拍攝了大量的空中飛行,以及有挑戰性的沙灘場景。

ET: 這令人動容。拍攝的時候正逢大撤退76周年。當你站在沙灘上,真的很難不去想那裡曾發生的一切。要從1940年那次行動引發的共鳴中掙脫,非常困難。

時至今日,士兵制服和腰帶上的扣子仍會被海水衝上岸。在處處都能勾起回憶地方,看見當年撤離行動的重現,真的非常感人。

歷史上的大撤退

JM: 《敦刻爾克》的後勤保障一直是個問題。你會不會暗暗希望諾蘭下次選一部小規模的電影?

而且,我必須要謹慎考慮自己想要什麼。我已經嘮叨了很多年,讓他拍一部沙灘電影,但《敦刻爾克》和我期待的沙灘電影一點都不一樣!

# 5

IMAX是拍攝

這個世界的最好方式

對話攝影師霍伊特•范•霍特瑪

James Mottram=JM;Hoyte van Hoytema=HVN

霍伊特•凡•霍伊特瑪(Hoyte van Hoytema),電影攝影師,作品包括《鍋匠、裁縫、士兵、間諜》(2011)、《她》(2013)。這是他跟諾蘭繼《星際穿越》(2014)后的第二次合作。

JM: 《敦刻爾克》使用的IMAX技術遠多於你和諾蘭合作的《星際穿越》。你們為何如此喜愛IMAX?

HVN: 我們都相信,IMAX是打量世界最清晰且最無掩飾的窗口之一。

IMAX格式太棒了!它的清晰度和它呈現出的畫面質地都如此之美。我們找不到更好的格式來講述這個電影,所以我們非常努力,用它來拍攝儘可能多的鏡頭。這非常值得!

JM: 諾蘭熱衷於用真的飛機和驅逐艦而不是特效。你認為這給電影帶來了什麼?

HVN: 我們想在攝像機里完成這麼多東西的拍攝,其中一個原因是,這樣就不需要再做掃描了,也就是不需要經過數字化步驟製作出最終畫面。

IMAX採用很大的底片,一旦掃描,畫質就受到損失。最好的掃描器也無法處理如此大量的IMAX高清畫面。

所以,直接在攝像機內完成拍攝,避免數碼掃描,只是為了維護儘可能高的清晰度。

這也會涉及到工程學。我們發明了一些東西來克服問題,比如我給IMAX攝像機建造了特別的防濺擋板 ,這樣就可以把攝像機浸在海水裡,保護它們免受沙土和風的侵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