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超跑是如何煉成的?系列之經典時期

汽車工程師已經從空氣動力學裡頭衍生出全新的分支

儘管從1930年代到1940年代,全世界都在打仗,汽車工業基本被廢,航空工業卻因大規模的空戰而得到迅猛發展,直接從活塞式飛機進化到噴氣式飛機。在這背後自然伴隨著空氣動力學的完善與成熟,到戰爭結束后,空氣動力學已成為一門系統的學科。進入1950年代,恢復元氣的汽車工業又開始流行賽車運動。各家廠商也再次推出高性能跑車,不過,這時德國和英國的汽車工程師發現:雖然汽車的動力,可輕易提升,但車速卻遇到瓶頸,總會卡在某個臨界點而難以再上漲,與此同時,高速行駛時車輛發出的噪音也越來越大,而這似乎不完全是路面的原因。直到1960年代初,汽車工程師終於注意到空氣阻力的存在,開始在設計時加以修正,這時汽車行業才正式動手研究空氣動力學,當然這些研究成果全都優先應用在賽車身上。例如當時的F1等賽車的車身上就開始出現各種翼型導流板,車身也逐漸變得趨向於楔形。

順便一提,在Supercar的萌芽時期,雖然專業賽車跟普通民用車之間有著鮮明的差異。但是並沒有「限量發售的民用跑車」這種概念,很多定製的高性能跑車都被直接作為賽車投入比賽。進入1950年代中後期到1960年代初,歐美髮達地區的上流消費群體在國泰民安的大環境下日益追求起精神享受,於是市場上漸漸冒出來明顯採用高性能設定的民用車型。比如美國的Muscle car和歐洲的Grand Tourer。這大概便是超級跑車進入消費市場的開端。也是從那時起,民用量產跑車,這一群體逐漸變得特性鮮明起來。

1960年代中期。汽車工程師已經從空氣動力學裡頭衍生出全新的分支:ground effect,即地面效應。簡單來講,地面效應就是讓氣流高速通過車輛的底盤時,底盤與路面之間空隙與車身上方的氣流形成相對低壓的區域,從而產生向下的大氣壓力,以便在不添加車身導流翼片的情況下增加車輛的下壓力。為充分利用地面效應,工程師發明出平板底盤、擴散器等新兵器,只可惜等到賽車能充分應用它們時,已是1970年代,以致於1960年代誕生的那些傳統跑車除車身風阻係數有所降低外,其實並沒享受到多少空氣動力學的成果。

汽車有文化(微信ID :Autocul)出品人是第22屆、第24屆經濟新聞一等獎獲得者(2009、2011),搜狐旅遊汽車聯盟最具貢獻自媒體人(2014)。是汽車文化之旅系列圖書出版人(2014-2016)。是新浪、鳳凰、百度、知乎汽車專欄作家。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