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新百倫領跑|任何一個聰明的企業家都善於藉助別人的力量!

比爾·蓋茨說過:「任何一個聰明的企業家都善於藉助別人的力量,這樣可以大大加快你成功的速度。」你懂這個邏輯嗎?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大家都知道諸葛亮赤壁之戰大勝曹操的故事吧!

諸葛亮獲勝的關鍵就在於借東風。

現在,很多人創業,都說自己沒人、沒錢、沒資源,但如果什麼都有了,還要你來創業幹嘛?

在這種時候我們要懂得「借力打力」,善於利用別人的力量,這樣可以大大加快你成功的速度。

馬雲、馬化騰、李嘉誠...所有這些白手起家的企業家,其實都懂得這一個字:借!

很多人簡單的理解,借,就是借錢。這種觀點太狹隘了,所有能利用的資源都可以整合,比如團隊等等。

01

借人情

要想創業,最先利用的肯定是身邊親朋好友的資源,畢竟是我們最親近的人,一定要好好利用,不能浪費。

1、馬云:創業初期向妹妹、妹夫、父母借了一萬多

當時,31歲的馬雲辭去大學老師的工作,準備開拓互聯網市場,但自己的積蓄只有幾千塊,那怎麼辦?

無奈之下,他只好找妹妹、妹夫、父母等人借了一萬多塊錢,加上自己的積蓄,湊夠了2萬元,這就是「黃頁」的第一筆啟動資金。

之後,馬雲日夜推銷自己的「黃頁」,在為浙江外宣部做了一個網站之後,很快就紅火起來,這也才有了後來的阿里巴巴。

2、李嘉誠:向叔父、堂弟借錢起家

李嘉誠估計沒誰不知道的,他基本就是「華人首富」的代名詞,而他的事業,完全也是「借」出來的。

在創業之前,李嘉誠做過鐘錶工、做過推銷員,李嘉誠積累了一定經驗,看著塑膠花非常流行,他也想著開一個廠子生產塑膠花。

然而,李嘉誠當時的積蓄只有7000港元,因此,他就問叔父李奕及堂弟李澍霖借了4萬多元加上自己的積蓄,總共5萬餘港元資本,在港島的皇后大道西,開設了一家生產塑膠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工廠,這就是後來的「長江塑膠廠」。

除此之外,借錢起家的商界大佬可謂不計其數:

「經營之神」王永慶向父親借款200元創業;

「世界船王」包玉剛向朋友借錢買了條破船,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

郭廣昌畢業之後,向親朋好友東拼西湊了3.8萬元,創立了一家調查公司,結果僅僅3年,這3.8萬就變成了1個億!

02

借團隊

創業初期,錢不夠可以借,但如果公司運營出問題了,那就怎麼都彌補不了了。

哪怕你再牛逼,一個人也不可能通曉所有領域,要想不把自己累死,就得學會經營人,讓人才為自己所用。

有句話說得好:

失敗的領導以其一己之力解決眾人問題,而成功的領導則懂得集眾人之力解決企業問題。

1、馬云:手下個個都是精英!

有人說,馬雲就像劉備,看起來只會吹牛,一點實事幹不了,卻有一大批猛人甘願拜倒在他門下,為他衝鋒陷陣,打下一片江山。

比如,蔡崇信,當時是瑞典一家投資公司的高管,當時年薪70萬美元,卻甘願辭去工作投奔馬雲,領著每月500元人民幣的工資,幫馬雲開始組建公司。

作為阿里唯一一個具有國際法背景的人,蔡崇信為阿里員工普及了什麼是「股份」、「股東權益」,又為18羅漢擬定了完全符合國際慣例的合同。

這樣子,阿里這家「公司」才有了最初的雛形。

後來阿里拿到高盛500萬美元和孫正義2000萬美元的融資,都離不開蔡崇信盡心儘力的幫忙。而且,又是蔡崇信融資了8200美元,阿里才有資源合併雅虎,構建淘寶網。

還有關明生,此人之前一直是通用電氣的高管,加入阿里時已經51歲,他為阿里做了什麼貢獻?「殺人放火、力挽狂瀾」。

當時,馬雲對企業管理並不在行,拿到融資就到處砸錢,結果一到互聯網寒冬,公司幾乎要開不下去了。

這時候,關明生臨危受命擔任阿里COO,對阿里動了一番大手術,海外的辦事處和員工通通裁撤掉,國內的員工也裁減了一大半,上海總部搬回杭州。

這樣子,阿里巴巴每月的支出從200萬美元降到了50萬美元,阿里巴巴才得以在互聯網寒冬中存活下來。

除此之外,還有大家熟知的「18羅漢」,都是當時互聯網界一等一的人才。靠著這些精英們的合作,才能有現在的阿里巴巴。

2、馬化騰:五個創始人,各有各的專長

從左往右:陳一丹、許晨曄、馬化騰、張志東、曾李青

1999年,馬化騰和同學張志東合資成立了騰訊,後來又吸納了三位股東:曾李青、許晨曄、陳一丹。

為了避免彼此爭奪權力,在創立之初大家就商議清楚:各展所長、各管一攤。

馬化騰出資最多,而且非常注重用戶體驗,能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因此擔任CEO(首席執行官);

張志東腦袋非常活躍,對技術很沉迷,能把一個事情做得非常完美,因此擔任CTO(首席技術官);

許晨曄是有名的「好好先生」,為人隨和,但有自己的觀點,因此擔任CIO(首席信息官);

陳一丹是馬化騰在深圳中學時的同學,後來也就讀深圳大學,他十分嚴謹,卻又非常張揚,能在不同的狀態下激起大家的激情,因此擔任CAO(首席行政官);

而曾李青,性格豪爽,好交朋友,而且因為在電信系統工作多年,在電信圈有著各類資源,因此擔任COO(首席運營官),負責市場的開發和運營。

在這樣穩定的架構之下,騰訊得以迅速發展壯大,而且直到2005年,這5人的創始團隊還保持著這樣的合作陣線。

現在騰訊能做到如此龐大的規模,和當年創始人們的分工合作不無關係。

03

藉資本

馬化騰:借力資本才有今天的輝煌!

2001年資本寒冬,馬化騰的騰訊差點就熬不下去了。

當時的QQ是全最火的社交軟體,但不斷增長的用戶帶來的只有無盡的麻煩,因為這東西根本不賺錢,還要承擔巨額的伺服器託管費用。

那時候,馬化騰每天一睜開眼睛,就要為錢操心。一位騰訊的老員工回憶,有一次早上去找馬化騰簽字,發現他蓬頭垢面,憔悴萬分,原來為了籌錢,他獨自一人在辦公室一坐就是一夜。

好不容易,馬化騰終於找到了投資人IDG和香港盈科,他們各出110萬美金投了騰訊20%股份。

可以說,要沒有IGD和盈科的投資,騰訊早已命喪於當時。

2003年,騰訊借力高盛劉熾平,在香港掛牌上市,通過上市騰訊籌資14.38億元,一時間造就5個億萬富翁和7個千萬富翁。

2017年,騰訊的股票一路走高,市值已經超過了4000億美元。

04

借政策

借力者強,借勢者智。國家的重大戰略或者科技發展的風口,對企業家而言都是一次大的機遇。

如果你有犀利的眼光、緊跟時代步伐的勇氣,那你就能借環境之力,讓企業一舉成功。

魯冠球:緊跟國家政策,成為汽車界首富

魯冠球,汽車界的首富,身家高達515億元。創業之時他才24歲,而且還是個打鐵匠,但就是憑藉著對國家政策的精準解讀,才有了現在的輝煌。

1969年,中央出台文件,允許每個人民公社搞一個農機修配廠。當周圍的人還在觀望時,魯冠球就和其他6位村民湊了4000塊錢,辦起了公社的農機修配廠。

雖然當時只能做最初級的鐮刀、鋤頭、斧頭、柴刀等,但魯冠球的事業總算是開始了。

當年的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

到了1979年,魯冠球的工廠已經做了10年,這段時間他什麼都做,犁刀、鐵耙、萬向節、失蠟鑄鋼...但企業到底要專註於哪一點,連他自己都沒底。

直到1979年,魯冠球看到《人民日報》一篇社論《國民經濟要發展,交通運輸是關鍵》,判斷出國家將要大力發展汽車業於是決定砍掉其他項目,專攻萬向節,並把工廠改名為蕭山萬向節廠。

萬向節,就是汽車傳動軸和驅動軸的連接器。魯冠球的判斷果然沒有錯,此後汽車業不斷發展,萬向節供不應求。

萬向節

此後,從萬向節開始,魯冠球專註於打磨汽車零件,企業也乘著國家戰略的春風,越做越大,產品還走向了全球各地,現在在美國製造的汽車中,每兩輛就有一輛使用萬向製造的零件。

說到這裡,或許你已經明白了,成功的關鍵就在於一個字——借。

很多億萬富翁白手起家時,都是靠借人情、借團隊、藉資本、借政策,登頂事業的珠峰!

借人情向親朋好友借錢、藉資源,開始自己的第一次創業,挖掘自己的第一桶金;

借團隊:利用好團隊里不同人的特長,集眾人之力解決企業問題;

藉資本:有了資本的助力,企業才能實現質的飛躍,甩開對手上升到新的層次;

借政策:依託國家利好政策,借趨勢之力實現騰飛。

猶太人常說:「借別人的母雞來下蛋」,畢竟自身的資源是有限的,大佬們的訣竅,其實還是在於自己的資源整合能力。

只有突破自身條件,整合資源,才能實現資源的最優利用,才能讓你離成功更近一步!

就像首富比爾·蓋茨說的那樣:「任何一個聰明的企業家都善於藉助別人的力量,這樣可以大大加快你成功的速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