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2017年我國新能源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未來四十年能源結構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

新能源:又稱非常規能源。是指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指剛開始開發利用或正在積極研究、有待推廣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等。

1980年(庚申年)聯合國召開的「聯合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會議」對新能源的定義為:以新技術和新材料為基礎,使傳統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現代化的開發和利用,用取之不盡、周而復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資源有限、對環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點開發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潮汐能、地熱能、氫能和核能(原子能)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術基礎上加以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地熱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與深層之間的熱循環等;此外,還有氫能、沼氣、酒精、甲醇等,而已經廣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等能源,稱為常規能源。隨著常規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以環保和可再生為特質的新能源越來越得到各國的重視。

在可以形成產業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電站)、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地熱能等,是可循環利用清潔能源。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既是整個能源供應系統的有效補充手段,也是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的重要措施,是滿足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需要的最終能源選擇。

一般地說,常規能源是指技術上比較成熟且已被大規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規模利用、正在積極研究開發的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氣以及大中型水電都被看作常規能源,而把太陽能、風能、現代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以及氫能等作為新能源。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樹立,過去一直被視作垃圾的工業與生活有機廢棄物被重新認識,作為一種能源資源化利用的物質而受到深入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因此,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也可看作是新能源技術的一種形式。

新近才被人類開發利用、有待於進一步研究發展的能量資源稱為新能源,相對於常規能源而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科技水平情況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內容。當今社會,新能源通常指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氫能等。

按類別可分為: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氫能、地熱能、海洋能、小水電、化工能(如醚基燃料)、核能等。

一、新能源重點細分行業發展現狀

1、太陽能

太陽能具有環保,效率高無枯竭危險的特性,在使用上對地理位置要求較低,因此光伏發電市場發展快速。在應用分佈上,光伏發電36%集中在通信和工業應用,51%在農村邊遠山區的應用,小部分應用於太陽能商品如計算器,手錶等。除此以外,光伏的應用呈多樣化趨勢,與扶貧,農業,環境等相結合。例如,最近一兩年光伏農業大棚正在快速擴張中,光伏農業項目佔2015年上半年備案項目總數的30%左右,成為光伏應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政策扶持和國內市場需求被激發的情況下,光伏發電端增長迅猛。截止2015年9月底,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795萬千瓦。不過現在制約光伏產業發展的最大問題還在於企業在光伏技術領域還處於下游水平,並且主要市場需求還集中於國外。

2、生物質能

生物質能源是近幾年來發展快速的能源領域。其低污染性,分佈廣泛性,並且總量豐富,使得它具有廣泛的應用性。生物質能源在利用上目前仍以直接燃燒為主。除此以外,生物質也可以應用在發電,和製造乙醇汽油燃料等。生物質能源作為後起之秀,發展勢頭迅猛,目前已經成為資本市場的新寵。在,由於認識普及程度不足,政府補貼門檻過高,資源分散,收集程度落後等一系列問題,使得生物質能源在推廣中存在阻擾。不過,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進一步推向深入,生物質能源地位將進一步提升。

以2014年營業收入為標準的方式,客觀反映了新能源產業內的格局動態變化。從收入規模來看,太陽能產業作為新能源產業的老大哥,其優勢正在縮小,而以生物質能為代表的後來者正奮起直追,縮小差距。

太陽能企業為6875億元,佔總營收的24.27%;生物質能企業為4520億元,佔15.96%;風能企業為3270億元,佔11.54%。以儲能電池為主的其他新能源行業企業為1321億元,佔4.66%。這一變化基本反映了新能源產業格局的發展趨勢,生物質能作為新能源家族的後起之秀,其儲備充分、分佈廣泛、綜合成本低(全生命周期)等優勢,發展勢頭迅猛,已成為各國政府及資本市場的新寵。

3、風能

風能由於受地理位置限制和對面積要求較高,其應用沒有太陽能和生物質能廣泛。但風能發電成本低,在條件優厚的地區風能發電成為當地發展新能源產業的一有利模式。隨著風電裝機的國產化和發電的規模化,風電成本有望繼續降低,加上持續性的政策優惠,風能行業發展呈現復甦跡象。

4、核能

核能儘管不是可再生資源,但核能幹凈,無污染,幾乎零排放的特徵讓核能發電在能量資源利用上頗受關注。目前正在運營的核電站13個,共22台機組。核電行業技術要求高,具備一級生產資質的企業少。作為核能行業的龍頭企業,廣核和中核的新核電技術的推出和應用,標誌著已經擁有成熟的三代核電技術。目前國內核電產業鏈仍以國企為主導,在大型核電專用設備知道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核電的發展仍依靠國家政策,2016年內陸核電廠或開始動工,核能行業回暖。

二、2017年新能源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前景分析

1、新能源行業發展趨勢

據分析,2001年以來能源消費結構並沒有發生顯著的改變。石化能源,特別是煤炭消費在一次能源消費中一直居於主導地位,所佔的比重分別達到九成和六成以上。

對於新能源行業而言,認為這為其提供了福音。綜合觀察的股市行業,也正說明了這一點,綠色能源類股票價格飛揚,更多的閑散資金紛紛投入新能源以及環保行業。同時,將超過歐洲,成為世界最大的可替代能源增長市場。在此背景下,新能源行業應該抓住這次契機,積極發展風電、太陽能等,提高新能源的比重。

據估算,每年輻射到地球上的太陽能為17.8億千瓦,其中可開發利用500~1000億度。但因其分佈很分散,能利用的甚微。地熱能資源指陸地下5000米深度內的岩石和水體的總含熱量。其中全球陸地部分3公里深度內、150℃以上的高溫地熱能資源為140萬噸標準煤,一些國家已著手商業開發利用。世界風能的潛力約3500億千瓦,因風力斷續分散,難以經濟地利用,今後輸能儲能技術如有重大改進,風力利用將會增加。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溫差能等,理論儲量十分可觀。限於技術水平,現尚處於小規模研究階段。當前由於新能源的利用技術尚不成熟,故只佔世界所需總能量的很小部分,今後有很大發展前途。

2、最有發展前景的新能源分析

(1)、太陽能

太陽能一般指太陽光的輻射能量。太陽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太陽能的光熱轉換、光電轉換以及光化學轉換三種主要方式。廣義上的太陽能是地球上許多能量的來源,如風能,化學能,水的勢能等由太陽能導致或轉化成的能量形式。利用太陽能的方法主要有:太陽能電池,通過光電轉換把太陽光中包含的能量轉化為電能;太陽能熱水器,利用太陽光的熱量加熱水,並利用熱水發電等。太陽能清潔環保,無任何污染,利用價值高,太陽能更沒有能源短缺這一說法,其種種優點決定了其在能源更替中的不可取代的地位。

太陽能光伏

光伏板組件是一種暴露在陽光下便會產生直流電的發電裝置,由幾乎全部以半導體物料(例如硅)製成的薄身固體光伏電池組成。由於沒有活動的部分,故可以長時間操作而不會導致任何損耗。簡單的光伏電池可為手錶及計算機提供能源,較複雜的光伏系統可為房屋照明,並為電網供電。光伏板組件可以製成不同形狀,而組件又可連接,以產生更多電力。天台及建築物表面均會使用光伏板組件,甚至被用作窗戶、天窗或遮蔽裝置的一部分,這些光伏設施通常被稱為附設於建築物的光伏系統。

國內主要太陽能電池製造商正遭遇少有的「陰雨天」。由於95%以上的產能出口,且過於倚重歐洲市場,國內太陽能電池企業近幾個月來連續受到多個利空因素干擾:歐洲債務危機、歐元急跌、歐洲削減太陽能補貼等。這一連串不利因素表明國內太陽能電池製造商既有近憂,還有遠慮。不過,善於應變的國內企業正在試圖從成本和需求兩端控制經營風險。2009年,國內太陽能電池產能約為240萬千瓦,但國內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僅為12萬千瓦,95%的產能出口,其中歐洲是最重要的市場。

過去數年,歐洲一直是世界太陽能光伏發電的重心。2009年,德國、西班牙、義大利和捷克的新增裝機容量超過420萬千瓦,佔全球60%上。從年初開始,希臘、西班牙等歐元區國家爆發債務危機,歐元匯率急轉直下,歐元兌美元匯率下跌超過12%,國內太陽能電池廠商損失嚴重。

太陽能光熱

現代的太陽熱能科技將陽光聚合,並運用其能量產生熱水、蒸氣和電力。除了運用適當的科技來收集太陽能外,建築物亦可利用太陽的光和熱能,方法是在設計時加入合適的裝備,例如巨型的向南窗戶或使用能吸收及慢慢釋放太陽熱力的建築材料。

太陽光合能

植物利用太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因此,可以人為模擬植物光合作用,大量合成人類需要的有機物,提高太陽能利用效率。

(2)風能

風能是太陽輻射下流動所形成的。風能與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它蘊藏量大,是水能的10倍,分佈廣泛,永不枯竭,對交通不便、遠離主幹電網的島嶼及邊遠地區尤為重要。風能最常見的利用形式為風力發電。風力發電有兩種思路,水平軸風機和垂直軸風機。水平軸風機應用廣泛,為風力發電的主流機型。

風力發電

是當代人利用風能最常見的形式,自19世紀末,丹麥研製成風力發電機以來,人們認識到石油等能源會枯竭,才重視風能的發展,利用風來做其它的事情。

1977年,聯邦德國在著名的風谷--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的布隆坡特爾建造了一個世界上最大的發電風車。該風車高150米,每個漿葉長40米,重18噸,用玻璃鋼製成。截止2009年底,全球累計裝機容量已經達到了1.59億千瓦,2009年全年新增裝機容量超過3千萬千瓦,漲幅31.9%。從累計裝機容量看,美國已累計裝機3516萬千瓦,穩居榜首;為2610萬千瓦,位列全球第二。

2

3

4

5

(3)核能

核能是通過轉化其質量從原子核釋放的能量,符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方程E=mc^2;,其中E=能量,m=質量,c=光速常量。核能的釋放主要有三種形式:

核電站

A.核裂變能

所謂核裂變能是通過一些重原子核(如鈾-235、鈈-239等)的裂變釋放出的能量

B.核聚變能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氫原子核(如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結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同時發生質量虧損釋放出巨大能量的反應叫做核聚變反應,其釋放出的能量稱為核聚變能。

C.核衰變

核衰變是一種自然的慢得多的裂變形式,因其能量釋放緩慢而難以加以利用

核能的缺陷

(1)資源利用率低

(2)反應后產生的核廢料成為危害生物圈的潛在因素,其最終處理技術尚未完全解決

(3)反應堆的安全問題尚需不斷監控及改進。

(4)核不擴散要求的約束,即核電站反應堆中生成的鈈-239受控制

(5)核電建設投資費用仍然比常規能源發電高,投資風險較大

中英核能合作

英國核能發展居世界領軍水平,是核能企業尋求商務與技術合作的理想夥伴。英國的核能產業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其發展也獲得了政府機構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與此同時,英國核能產業還擁有世界領先的技術經驗以及人才基地;不僅如此,英國核能成套的產業鏈及完備的配套服務體系也為行業發展創造了穩定健康的環境。

在英國2008年通過的《氣候變化法案》中,規定了能源發展的長期目標:到2050年,英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需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80%。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英國正在進行一場巨大的能源重組計劃,即:將傳統發電廠退役,同時啟動包括核能在內的新能源發電項目。英國能源研究合作組織(ERP)、國家核實驗室(NNL)、英國工程與自然研究理事會(EPSRC)、核退役管理局(NDA)和能源技術研究所(ETI)組成的項目聯盟發布了《英國核裂變能技術路線圖:初步報告》。報告指出,英國必須制定一項明確具體的核能產業中長期發展戰略和路線圖,同時假設:英國若要在2050年之前擁有安全、低碳的能源結構,核電必將發揮更大作用。

倫敦時間2013年10月21日,英國政府正式批准了廣核集團與核工業集團公司參與投資當地新核電站的計劃,這標誌著核電企業終於如願登陸西方發達國家。此前,中英兩國政府在10月15日北京舉行的第五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EFD)之後簽署了《關於加強民用核能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英國財政部商業大臣戴頓勛爵(LordDeighton)作為英方代表參與了此備忘錄的簽訂,這為英國政府正式批准核電企業參與欣克利C角的建設作了鋪墊。

英國是民用核電歷史最悠久的國家,則是民用核電發展最快的國家。這項合作會同時使中英雙方受益。擁有全球最大的核電裝備製造能力,同時擁有全球最為充沛的資金,這也正是核電企業走向海外的一大動力。

中俄能源合作

俄羅斯是世界主要能源資源富集國,天然氣儲量和出口量、石油產量和出口量及煤、鈾、鐵、鋁等資源儲量均居世界前列。作為最大鄰國,俄羅斯與的政治關係成熟牢固,將視為主要合作夥伴,對華能源合作既有意願也有能力,還有天然地緣優勢和互補特點,是維護能源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可借重的合作夥伴。

隨著中俄關係的快速發展,兩國能源合作規模逐漸從小到大,從單純貿易到涉及油、氣、核、煤、電、新能源等各領域的全面合作。中俄原油管道2011年1月建成投產,俄每年對華輸油1500萬噸。中俄雙方正在商談通過管道增供原油項目。未來20年,這條能源動脈將累計對華輸油達數億噸。俄實現了石油出口多元化,有了穩定的陸路石油供應。除管道供油外,兩國石油上游開發、下游煉化領域合作逐步推進。中俄合作建設的田灣核電站項目安全高效運營。兩國煤炭、電力貿易大幅增長,2012年自俄進口煤炭2000萬噸,進口電力26億千瓦時。未來這兩個數字還會日益增大。

中法核能合作

2013年4月25日,中廣核集團與法國阿海琺集團以及法國電力集團簽署了長期合作聯合聲明,三家公司共同簽署的一系列文件中規定,他們將聯合研製先進反應堆,促進世界核電工業整體安全水平的提升。這是30年來中法開展的第三次重大核電技術合作。中法有30年的核電合作基礎。自上世紀80年代初起,法國電力公司就參與到大亞灣核電項目的建設和運營中,在30年後的此次合作中,瑪氏路強調,法國電力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核電運營商,中廣核集團是世界最大核電發展計劃的擁有者,兩者有必要加強核電交流與合作,互利雙贏。

截至2013年4月,中廣核在運核電機組數量為7台,總裝機容量721萬千瓦,佔大陸在運核電總裝機容量的53%;在建機組15台,總裝機容量1775萬千瓦,佔大陸在建核電總裝機容量的56%。

在國務院辦公廳提出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要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

太陽能光伏發電在不遠的將來會佔據世界能源消費的重要席位,不但要替代部分常規能源,而且將成為世界能源供應的主體。理論上講,光伏發電技術可以用於任何需要電源的場合,上至航天器,下至家用電源,大到兆瓦級電站,小到玩具,光伏電源可以無處不在。太陽能光伏發電行業定義及分類信息介紹如下:

根據《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徵求意見稿》:要提高己有外送容量中光伏發電的規模和比例,單個基地外送規模達到100萬千瓦以上,總規模達到1220萬千瓦。

在青海、新疆、甘肅、內蒙古等太陽能資源條件好、可開發規模大的地區,各規劃建設1個以外送清潔能源為主的大型光伏發電基地,可結合大陽能熱發電調節性能配置光熱項目,並配套建設特高壓外送通道,單個基地規劃外送規模達到200萬千瓦以上。

重點建設山西太同(300萬千瓦)、山西陽泉(220萬千瓦)、山東濟寧(100萬千瓦)、內蒙包頭(200萬千瓦)採煤沉陷區光伏發電綜合治理工程,積極推進安徽兩淮、遼寧、山西、內蒙古等採空區和備採區光伏發電綜合治理工程開發建設,規劃總規模1540萬千瓦,2020年建成容量超過1000萬千瓦。

到2020年,太陽能年利用總規模達到1.5億噸標煤,其中太陽能發電年節約5000萬噸標煤;太陽能熱利用年節約9600萬噸標煤,共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8億噸,減少硫化物排放690萬噸。預計「十三五」時期,太陽能發電產業對GDP的貢獻將達到10000億元,太陽能熱利用產業貢獻將達到8000億元。太陽能利用產業從業人數可達到700萬人,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從業人數可達到500萬人。

2 3 4 5 餘下全文

美國太陽能電池廠商FirstSolar在其2016年3月出版的《第一太陽能2015年可持續性報告》中公布,目前採用該公司太陽能電池的光伏發電設施的發電成本,「已達到可與化石燃料等發電成本競爭的水平」。具體來說,該公司的大規模光伏發電系統(百萬光伏電站)的每kWh的發電成本為「5~12美分」(FirstSolar),與美國每kWh6~15美分的煤炭火力發電、每kWh9~12美分的核電及每kWh6~8美分的天然氣聯合循環發電基本相同。在日照量等條件良好的場所,成本還會更低。而據最新業內人士估計,國內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成本將在0.6元/kWh,未來兩到三年內有望達到0.4元/kWh。

風能資源豐富,可開發的風電場分佈很廣,在東南沿海、遼寧沿海、山東及其島嶼年平均風速達到6-9M/S,為了促進風電產業發展,國家計委一直在研究和制定新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一些政策已經開始出台並進行實施,這些必將推進風電產業的較快發展。

位於亞洲大陸東部,瀕臨太平洋,季風強盛,內陸還有許多山系,地形複雜,加之青藏高原聳立西部,改變了海陸影響所引起的氣壓分佈和大氣環流,增加了季風的複雜性。冬季風來自西伯利亞和蒙古等中高緯度的內陸,那裡空氣十分嚴寒乾燥冷空氣積累到一定程度,在有利高空環流引導下,就會爆發南下俗稱寒潮,在此頻頻南下的強冷空氣控制和影響下,形成寒冷乾燥的西北風侵襲北方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每年冬季總有多次大幅度降溫的強冷空氣南下,主要影響西北、東北和華北,直到次年春夏之交才消失。夏季風是來自太平洋的東南風、印度洋和南海的西南風,東南季風影響遍及東半壁,西南季風則影響西南各省和南部沿海,但風速遠不及東南季風大。熱帶風暴是太平洋西部和南海熱帶海洋上形成的空氣渦漩,是破壞力極大的海洋風暴,每年夏秋兩季頻繁侵襲,登陸南海之濱和東南沿海,熱帶風暴也能在上海以北登陸,但次數很少。

青藏高原地勢高亢開闊,冬季東南部盛行偏南風,東北部多為東北風,其他地區一般為偏西風,夏季大約以唐古拉山為界,以南盛行東南風,以北為東至東北風。幅員遼闊,陸疆總長達2萬多公里,還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線,邊緣海中有島嶼5000多個,風能資源豐富。現有風電場場址的年平均風速均達到6米/秒以上。

一般認為,可將風電場風況分為三類:年平均風速6米/秒以上時為較好;7米/秒以上為好;8米/秒以上為很好。可按風速頻率曲線和機組功率曲線,估算國際標準大氣狀態下該機組的年發電量。相當於6米/秒以上的地區,在全國範圍內僅僅限於較少數幾個地帶。就內陸而言,大約僅佔全國總面積的1/100,主要分佈在長江到南澳島之間的東南沿海及其島嶼,這些地區是最大的風能資源區以及風能資源豐富區,包括山東、遼東半島、黃海之濱,南澳島以西的南海沿海、海南島和南海諸島,內蒙古從陰山山脈以北到大興安嶺以北,新疆達板城,阿拉山口,河西走廊,松花江下游,張家口北部等地區以及分佈各地的高山山口和山頂。

有效風功率密度分布圖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

全年風速大於3m/s小時數分布圖

數據來源:公開數據整理

全球風能理事會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發布的全球風電發展年報預測,未來五年內全球風電將繼續增長勢頭,到2018年將達到60GW。增長將繼續被引領,有望實現2020年200GW的目標。《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年-2020年)》提出,到2020年併網風電裝機容量達到2億千瓦的發展目標。根據這一目標測算,「十三五」期間,風電每年需要投產2000萬千瓦以上。

截至2015年2月底,併網風電裝機容量首次突破1億千瓦,達到10004萬千瓦,繼續穩居第三大發電類型和世界風電裝機首位。全國31個省份均有併網風電場,其中內蒙古、甘肅併網風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2125萬千瓦和1053萬千瓦,河北、新疆、山東和遼寧超過500萬千瓦。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仰哲12月10日表示,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即將出爐,該規劃將體現創新發展和轉型發展兩大特徵。

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13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已經國家能源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現正在履行程序,預計很快就將面世。同時,國家能源局組織編製的14個能源領域的專項規劃進展順利。電力、水電、風電、煤層氣、生物質等六個專項規劃已發布實施,可再生能源、天然氣等三個專項規劃即將發布。太陽能等五個專項規劃正在抓緊推進,有望年內發布實施。

能源發布「十三五」規劃「是一部體現創新發展的規劃,也是一部體現轉型發展的規劃」。其中,從轉型的角度來看主要是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從規劃主要目標和指標看,「十三五」時期,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要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氣消費比重力爭達到10%或者更高,煤炭消費比重要降低在58%以下,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增量合計約為4.8億噸標準煤,是煤炭增量的三倍多——清潔、低碳能源將是「十三五」期間能源供應增量的主體。

2 3 4 5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