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羅振宇憑什麼做《長談》,知識服務生態開闢新範式

當前,互聯網視頻領域已經趨於白熱化競爭,從長視頻、直播到短視頻的輪番上陣,從脫口秀、競技、相親、親子題材的火熱網綜到玄幻、刑偵題材大劇的推陳出新。有一種觀點認為,互聯網視頻領域早已進入了「無立錐之地」的貼身肉搏階段。但就在幾乎針尖對麥芒的市場里,羅振宇卻高調推出了一檔錄製長達9個小時、200多個真實精彩問答的回合式訪談節目。

4月7日,《長談》這一檔「羅振宇對談羅永浩」的訪談節目正式在騰訊新聞、騰訊視頻播出,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熱議。

羅振宇憑什麼有信心做《長談》?

相信很多人都有一個感受,訪談類視頻節目多如牛毛,並不新鮮,甚至可以說是爛大街的視頻形態。三千六百秒赤誠對話的《魯豫有約》、國內最早的高端訪談節目《楊瀾訪談錄》、用對話記錄歷史的《面對面》、金牌娛樂訪談節目《非常靜距離》、催人淚下的《藝術人生》......這些都算得上是國內排在TOP10榜單中的金牌訪談視頻節目,各種花式、各種套路,幾乎窮盡了訪談類視頻的種種,已經很難再有新的玩法了。

那麼,羅振宇憑什麼有信心做出一檔具有爆款效應的《長談》節目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從羅振宇給出的《長談》Slogan「讓他把話說完」就能看出來,《長談》一開始就主張打破常規,目的是重新定義視頻訪談的節目形態,超越訪談類節目的固定套路和邊界,尋找到一個全新的範式。而從4月7日騰訊視頻已經播出的節目內容、形式來看,其中有四大亮點可圈可點。

一是差異化定位,用羅振宇在訪談開始前的旁白來闡釋,《長談》一定要打破既有的市場規律,填補市場的空白,解決傳統視頻訪談節目存在的痛點。通常,電視訪談節目不能提供足夠長的時間,無法管窺話題與訪談人物的全貌,僅僅是隻言片語。但《長談》講究的是:不管是3小時,4小時,9小時,只要答者意猶未盡,問者心中還有一絲疑問,談話就要進行下去,讓創業者把話說完。

二是創造了紀錄,《長談》號稱是史上最長的一次訪談,近9個小時,囊括了多達200多個精彩、針鋒相對的問答。通過多維度的觀察,能給出更全面、更真實的信息。片中,羅永浩稱「這是我五年來接受最全面最完整的一次採訪」,也會全部分享「五年來所有你想知道的東西」。言外之意是,其他有關羅永浩的訪談只是《長談》的一個子集。而且,相比傳統碎片化的訪談,《長談》的內容呈現出了體系化、知識化的新特徵,以創業者的8大關係作為主線,銜領創業者與產品、創業、用戶、高管、員工、合作夥伴、自己等8個板塊,還原一個創業者在創業中面臨的所有問題及重要決策后的思考,可作為創業者入門的初階教程。這是區別於傳統訪談的地方,也是對訪談價值上的一次升華。

三是鎖定焦點人物,無論是「羅胖」的羅振宇,還是「老羅」的羅永浩,都是典型的話題性人物,自帶冬粉和話題討論效應,而且兩個人都極具洞察力,很能「侃」,經常幾句話冒出來,便能在行業里颳起一陣文字風暴,輕輕鬆鬆獲取巨大的注意力。可以想象一下,一個「說相聲的」碰到一個「評書藝術家」,同處一室9個小時,將碰撞出哪些火花?足夠有噱頭,足夠吸引人。

四是訪談形式創新,與一板一眼的常規訪談形式比,《長談》的節目形式並不是完全的一對一對話,看了節目的人會發現,羅胖時不時插科打諢,即時與鏡頭前的觀眾剖白自己此刻所想,同時訪談期間還穿插第二現場的點評和吐槽,讓整個訪談形式上更新穎、更具看點。

盤點《長談》里羅永浩曝出的那些金句

羅振宇與羅永浩之間的《長談》之所以值得期待,因為談的話題是時下依然備受關注的「創業」,足夠惹眼,而以創業者身份採訪創業者,更能挖掘出「真金白銀」的乾貨,給創業者帶來思考與啟示。而且兩個人不僅能說,還很會說,現場「金句」迭出,引發了進一步的話題發酵和討論。這也是《長談》節目不同於普通視頻訪談的地方。這次接近9個小時的羅振宇與羅永浩的200多個問答式對話,從創業、產品、用戶、投資人、高管、員工、合作夥伴等多維關係角度展開,曝光了羅永浩的創業細節,也對外界的諸多質疑做出回應,還給創業者提供了來自創業一線的實踐經驗。

下面我們不妨就摘取一些「金句」品味一番:

1)彪悍、情懷……很多標籤都與我無關

眾所周知,羅永浩身上被公眾貼上了很多標籤,網上流傳的版本中,「彪悍」、「工匠」、「情懷」等關鍵詞幾乎可以與羅永浩划等號。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標籤,讓羅永浩的「網紅指數」持續飆升,擁有了大量的冬粉、擁躉,但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爭議。對此,羅永浩回應,他本人經歷了從尷尬到習慣,從解釋到無視的過程,「很多標籤是不是真相不重要,它會一直跟著你走」。

2)補短板靠找人,一定不要自己去補自己不擅長的事情

羅永浩是一個稜角分明的人,優勢、劣勢都非常顯著。對於自己身上的短板,羅永浩認為,短板要通過找人補,「若不擅長做某些事,結果現在為了做企業,刻意要把那些補足,這個一定是死路一條。」

3)理想主義就是不僅僅滿足於以賺錢為目標

互聯網行業里功成名就的大佬,都有類似讓人大跌眼鏡的金句,比如前幾天網易的丁磊說,賺錢只是順便的事;馬雲說,最後悔的事是做了阿里巴巴。這一次,羅永浩也說了同樣的話,他認為,「理想主義不要滿足於以賺錢為目標,賺錢是創業過程中的一個自然結果,或者刻意打造出來的副產品。」

4)做消費電子不用非得是科學家

創業老闆是什麼出身,與最終的成敗之間,到底有沒有關聯?羅永浩給出了自己的判斷,「很多做消費類電子產品的科技巨頭,它們背後的老闆都不是技術出身,認為只有技術出身才能做技術公司,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如果你做科研前線的那些東西,老闆必須是科學家,但是如果是將科技轉化成消費品,這個老闆不是科學家一定做得更好。」

5)我就喜歡那種徹底辜負自己天分的天才生活態度

對於羅永浩執迷不悟地繼續做鎚子手機,外界的質疑聲音很多,就連羅粉也感到痛心疾首和不理解。但羅永浩說,「很多人希望我回到以前那個狀態,快意恩仇,想罵誰就罵誰,做一個脫口秀節目,也可以活得很好,不差錢,還很隨意,不受現在這麼多約束。但我就喜歡那種徹底辜負自己天分的天才生活態度。」或者正是這種執拗與不走尋常路的態度,才讓羅永浩顯得那麼與眾不同。

這場長達9小時的訪談中,值得琢磨、記住的「金句」還有很多,比如「錘友不是我的冬粉」、「小公司靠產品就可能擊敗大公司」、「創業五年,最大的變化是寬容」、「能夠做手機是我這一生難以置信的幸運」、「做企業你得全程不舒服,一覺得舒服了,就危險了」、「技術實現要有敬畏之心」等等,每一句話背後都透露出了創業的感悟,心路歷程的轉變。這也讓《長談》餘音裊裊,值得反覆琢磨。

構建知識服務生態的新範式

對於羅振宇高調拋出《長談》節目,了解羅胖的人明白:羅胖只要一出招,不管做什麼,都會回答他的商業邏輯中去。《長談》除了在騰訊首播4小時精華版外,6小時完整版在「得到」App首播,而且直播過程中,還接入了羅胖的全程點評。可能有人恍然大悟了,《長談》拉開這麼大架勢,順便還幫「得到」App打了一個廣告,與能人対談,莫不也是一種最直接有效的學習方法。

不得不佩服,在內容創業領域,羅振宇堪稱鼻祖,但每一次玩法每一個轉身都極富創意。從羅輯思維公眾號至今每天60秒語音、當年與如日中天的papi醬搞廣告競拍、將跨年演講搬到電視熒幕上,到這次與羅永浩聯袂出演《長談》,實質上都是內容型產品的一種運營方法,構思、創意、策劃、運營、導流到轉化為用戶,持續保持最大聲浪,又一環扣一環,讓人嘆為觀止。羅振宇的招數、套路很多,但一直沒有變的是以產品的思維開發、運營知識服務產品,持續探索新的知識服務的應用形態。

拿羅振宇拳頭產品「得到」App來說,滿足的是精英用戶的知識獲取需求。通過將一本書提煉成20分鐘左右的音頻,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開通專欄(如吳軍、萬維鋼、薛兆豐、和菜頭、李翔等,用戶只要付費199元就可「得到」App一年的貼身知識服務),分享世界各地最新的知識新聞,讓用戶快速有效地獲取知識、保持學習。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3月27日,「得到」App總用戶數近620萬人,日均活躍用戶約50多萬人,專欄累積銷售超171萬份,總營收達到1.5億元。數據上的表現也間接驗證了內容付費商業邏輯的成立。

目前來看,內容付費、知識服務行業正快速崛起,背後的驅動因素既有中產階層對知識獲取的不安與焦慮感,也有消費觀念上的轉變和升級,以及移動支付、付費模式帶來的便捷性。這讓優質內容、實用知識成了香餑餑,受到用戶的廣泛關注與認可。正是風口效應的出現,催生了「得到」App、值乎、分答、喜馬拉雅、豆瓣時間等一大批知識付費產品的出現。

當然,內容創業、知識變現這條路僅僅有了一個模糊的路徑,不管是外界給出的「精英型」、「實用型」的劃分,還是文字、語音、視頻等多形態的湧現,又或者是不同知識付費平台發展路線上的其他分野,所有這些都只是內容創業過渡期的產物。在這一背景下,羅振宇的「得到」App,以及炒得沸沸揚揚的《長談》,都是值得鼓勵的創新行為,因為在視野不清時,只有探索才會有進步。

毫無疑問,一個「知識越多越令人陶醉」的時代,已經來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