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塞普爾維達告訴我們,現實永遠是魔幻的

路易斯•塞普爾維達(1949- ),智利作家、記者、電影導演、政治活動家。年輕時遍游世界各地,從亞馬遜的熱帶雨林到撒哈拉的荒蕪沙漠,從南美的巴塔哥尼亞到德國的漢堡。曾登上綠色和平組織的船,加入環保行動的行列。

塞普爾維達著有《讀愛情故事的老人》《巴塔哥尼亞快車》《教海鷗飛翔的貓》等,曾獲得多項文學獎和榮譽稱號,包括智利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詩歌獎、春天小說獎等。

塞普爾維達的小說《鬥牛士之名》講述的是一個以爭奪在「二戰」中丟失的金幣為主線的具有偵探色彩的故事——

著名旅行家伊本·白圖泰去世時,蘇丹下令鑄造一百枚金幣,將它們埋在旅行家曾經路過的一百個交叉路口下,但他的旨意未能完全實施,金幣無數次易主。到「二戰」時期,最後一位主人死在德國法西斯的集中營里,金幣落到了柏林警察局局長的手中。

厭倦戰爭的德國警察漢斯和烏爾里希幻想有一天能離開德國,去智利南端的火地島過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們偶然在地窖里發現了那被盜取的六十三枚金幣,決定攜金幣取道漢堡乘船逃往智利。在漢堡,他們的行動被蓋世太保發現,漢斯得以逃脫,但烏爾里希被抓。在近四年的嚴刑拷打下,烏爾里希始終沒有說出火地島的秘密……

〔智利〕路易斯·塞普爾維達 著

張力 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7年5月出版

爭奪金幣的背後

——評智利作家路易斯·塞普爾維達及其小說《鬥牛士之名》

陳凱先

從南美智利南端的火地到北歐挪威的奧斯陸,從地中海之畔的巴塞羅那到赤道之都基多,從亞馬遜地區的熱帶大森林到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從皮諾切特的監獄到綠色和平組織的駁船,這位足跡遍及歐美大陸的智利作家路易斯·塞普爾維達(Luis Sepulveda)1949年出生在智利的奧瓦利。他從小就幻想當一名旅行家,16歲時便到一條船上當幫廚的夥計,幾乎跑遍了整個智利。後來,他又去學習,畢業於智利大學戲劇學校。20世紀70年代初,他積极參加前總統阿連德領導的人民團結黨的活動。

1973年,皮諾切特將軍發動的軍事政變推翻了阿連德民主政府,他被捕入獄。被監禁了2年後,他以8年流亡代替了餘下的28年監禁,於1977年乘飛機離開智利。他本想去瑞典,但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下了飛機后, 經過一番考慮,決定暫不去歐洲。這時他身上只有18美元。在可能去的烏拉圭、巴西、秘魯、玻利維亞、尼加拉瓜和厄瓜多等國中,他選擇了厄瓜多的亞馬遜地區。在6個月與土著印第安人的共同生活中,他學會了狩獵、摘野果等謀生的手段,還學會了他們的語言。正是熱帶雨林的艱苦奇幻的生活大大豐富了他的文化知識,拓展了他的視野。他的第一部小說《讀愛情故事的老人》就是以亞馬遜的這段生活為素材的。這部以簡潔清新的筆調反映印第安人生活的小說於1988年在西班牙發表,獲得奧維耶多市基金會頒發的「迪格雷·胡安」獎。1992年,這本書被譯成法文,很快成了一部暢銷書。1994年作者又接連發表了《世界盡頭的世界》和《鬥牛士之名》兩部小說,塞普爾維達很快便成了歐洲書市上看好的僅次於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拉美作家。1996年他又發表新作《巴塔哥尼亞快車》。其中《鬥牛士之名》發行最廣、影響最大。

這部被作者稱為黑色小說《鬥牛士的名字》是一個以爭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丟失的63枚金幣為主要線索的具有偵探色彩的故事。蘇丹在著名的旅行家伊本·白圖泰於1369年去世時下令鑄造100枚每枚10盎司的金幣,並將它們埋在旅行家曾經路過的100個交叉路口下,但他的旨意未能完全實施,金幣無數次易主。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後一位主人死在德國法西斯的集中營里,而金幣也就落到柏林警察局局長的手中。故事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展開的。然而,作者著意描寫的並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力圖通過主要人物的生活經歷來反映時代的變遷。

故事的廣闊的視野是以歐美大陸為主要舞台,記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特別是德國發生的一系列變化、拉丁美洲民族革命鬥爭發展的軌跡以及產生的問題。小說的時間跨度是半個世紀,它以納粹德國蓋世太保的貪婪兇殘為起點,主要敘述的卻是90年代的事情。

「二戰」時,在柏林法西斯監獄中,兩個厭倦戰爭的德國看守漢斯和烏爾里希幻想有一天能離開德國去天涯海角的智利南端的火地過自由自在的生活。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在地窖里發現了柏林警察頭子洛伊德盜取的一箱箱藝術品和63枚金幣。於是,他們決定攜金幣取道漢堡乘船逃往智利。在漢堡他們的行動被蓋世太保發現,漢斯雖得以逃脫,但烏爾里希被抓住。在近四年的嚴刑拷打下,烏爾里希始終沒有說出「火地」的秘密。

納粹失敗后,烏爾里希作為反法西斯的抵抗戰士去蘇聯治療被蓋世太保拷打致殘的身體,回國后因接到漢斯從國外寄來的信而受到審查和監禁。民主德國消失后,當烏爾里希正準備去智利的火地會見漢斯時,遭到了武裝分子的劫持。他們拿出漢斯從智利寄來的信,烏爾里希知道事情敗露,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他寫了封簡訊讓朋友轉給漢斯:「對不起,朋友,讓我們在地獄相見!」漢斯和烏爾里希的遭遇反映了「二戰」結束后德國的變化。綁架烏爾里希的是曾審問過他的原秘密警察、情報軍官馬約爾上尉。民主德國解體后,在前情報機構工作過的官員都受到審查。但馬約爾以他出眾的「才智」,搖身一變成了房產公司經理,做起了發財的美夢。

而另一位情報軍官加林斯基卻因從事過國際恐怖活動而受到審查,妻子也因他的原因失去了美術教師的職位,並且再也不願忍受他的粗暴態度,與他離了婚。正在他生活維艱、走投無路之際,馬約爾找到了他,帶他去酒吧、妓院享受「自由生活」的歡愉,並讓他去智利尋找金幣的下落。就在馬約爾派加林斯基去智利的同時,納粹時期的柏林警察頭子也在緊張的活動,他開的一家公司的海外調查部主任克拉梅爾是前蘇黎世警察,因被武器販子打傷致殘而退役,后被洛伊德雇傭。克拉梅爾通過關係從德國安全部門的危險分子名單上選中了僑居德國的智利人胡安·貝爾蒙特。貝爾蒙特在70年代曾支持阿連德政府,積極從事拉美革命鬥爭。他去過古巴,參加過安哥拉、莫三比克、尼加拉瓜和玻利維亞等地的游擊戰爭,曾任玻利瓦爾國際縱隊、桑地諾陣線的指揮官。

由於形勢的變化,他從80年代後期開始僑居德國,在漢堡一家色情夜總會當保鏢。他的未婚妻維洛尼卡在70年代曾為智利社會青年黨黨員,在皮諾切特軍事政變后遭到軍事當局的迫害,喪失了記憶與生活自理的能力。貝爾蒙特在流亡期間一直給她寄錢,期待著有一天能攢上足夠的錢,治好未婚妻的病。當克拉梅爾決定雇傭他、斷了他的後路,並答應他事成之後將接維洛尼卡去丹麥哥本哈根最好的醫院治病以後,貝爾蒙特決定回自己的祖國尋找金幣。

小說以這兩撥人馬尋找金幣為主要線索,將歐美兩大陸90年代發生的變化展現在讀者面前。一方面,民主德國解體后,與恐怖活動有關的前情報軍官的生活的變化反映了德國社會的一個側面: 德國社會內部的不穩定因素與排外勢力的抬頭,特別是對土耳其人的驅趕、社會關係的變化、色情行業與黑社會腐朽勢力的抬頭。另一方面,曾從事過革命與恐怖活動的人們在新的形勢下的新的心態。作者無意評述形勢的演變,而是較為客觀地敘述處於演變中的歐美大陸和與形勢的變化有直接關係的一部分人的處境和心態。對曾經參加拉美武裝鬥爭各個派別複雜的內部鬥爭作者也間接地作了介紹。加林斯基飛到智利的聖地亞哥與昔日的戰友莫雷拉聯繫,希望得到他的幫助。但當他了解到莫雷拉已經猶豫動搖時,他毫不猶豫地借試槍的機會殺死了莫雷拉。當胡安·貝爾蒙特到達智利從報紙上看到昔日曾背叛了自己的「戰友」被害的消息后,得知對手已經開始了行動。他來不及去看未婚妻便直接登上去火地的征程。這個時候,等待了40多年的漢斯知道有人來了,便自殺身亡。當加林斯基和貝爾蒙特先後趕到火地,並展開一番生死搏鬥后,後者佔了上風,得到了金幣。貝爾蒙特讓克拉梅爾兌現諾言,便去見未婚妻,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小說展現了世事的炎涼,反映了90年代歐美、特別是德國統一后的狀況及拉美地區的武裝鬥爭消失后曾參加革命的人們的社會心理現實。雖然作者本人參加過70年代的革命運動,並坐過牢,有過深切的親身體驗,但他並沒有對過去的一切品頭論足,妄加評論,他只是通過客觀展現出的一幅幅畫面讓讀者去思索。

作者在這部緊扣心弦的小說里除了反映近半個世紀歐美大陸的時代的變遷,還突出了一個「情」字,熱情地歌頌了真摯的友情和愛情: 漢斯和烏爾里希幾十年的友情;漢斯和火地當地的女子幾十年的勝於愛情的深情厚誼;胡安·貝爾蒙特對未婚妻維洛尼卡的始終不渝的愛;曾一起參加過革命鬥爭的貝爾蒙特和卡諾的友情,等等。漢斯初到火地這個天涯之角時,便得到當地女子克里塞爾達的幫助,幾十年來存在於他們之間的是超乎愛情之上的「兩個經歷過坎坷的人的友誼」,他們之間沒有甜蜜的話語,但深深的情誼流露在不言中。漢斯在自殺前把房樑上藏著金幣的房子交給了克里塞爾達,以表達自己最後的情感。但不幸的是老太太被加林斯基殺害。

胡安對維洛尼卡的情也十分感人,維洛尼卡與胡安一樣曾同是支持阿連德民主政府的革命青年。維洛尼卡在皮諾切特軍事政變後於1977年10月被國家安全情報局逮捕,1978年被認為失蹤, 1979年幾個流浪漢在智利首都南部的垃圾內發現了她,那時她已失去知覺,遍體鱗傷。胡安在德國得知這一消息后,一直給她寄錢,嚮往著能有一天治好她的疾病。當他最後拿到了金幣,走在大街上的時候,他的思緒代表了與他經歷相仿的人在經歷了社會大動蕩后較為普遍的想法,並含有一定的寓意:「維洛尼卡,我親愛的,既然我們已看到過死亡那冷酷的光,為什麼我們還那麼害怕面對生活?」

這部小說是以主人公胡安·貝爾蒙特自述的方式寫出,中間穿插著第三人稱的敘述。胡安·貝爾蒙特是海明威筆下的鬥牛士的名字,這是貝爾蒙特引以為榮的名字,也包含了作者對小說中這個人物所寄託的深情,以及他對海明威的敬意。

路易斯·塞普爾維達從厄瓜多的森林出來,便到德國定居。他在漢堡居住了14年後,與他的德國妻子和三個孩子一起搬到勞芬堡,那是個與瑞士和法國毗鄰的小鎮,萊茵河將其一分為二。現在,他不僅從事文學創作,還去各地旅行,並參加各種文學活動。他對當前拉美文學自有一番見解。他很崇敬加西亞·馬爾克斯和卡彭鐵爾等老一輩作家,但他不願走模仿別人的路,他覺得文學正在走下坡路,特別是拉美文學,不少作家學加西亞·馬爾克斯那樣寫作,其中大部分人失敗了;還有一些人力圖像博爾赫斯那樣創作充滿知識和智慧的文學作品,但誰也沒有足夠的才能證明自己有博爾赫斯那樣的天才,因而他們創作的作品缺少文學魅力。他曾在一次對記者的訪談中說,他是海明威的學生;他要像海明威那樣用極其普通的字詞寫出好的作品來,並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展現出與讀者的日常生活不同的現實。他還認為現實永遠是魔幻的,要把自己看到和了解到的現實敘述出來,讓讀者去思考。他把自己用類似於遊記、冒險故事和偵探故事的體裁創作的小說稱之為黑色小說。

路易斯·塞普爾維達這位在歐美文壇已享有盛譽的智利作家正以其特有的方式進行創作。他的作品受到了愈來愈多的讀者的歡迎。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

- End -

推薦閱讀

邊緣故事集

〔智利〕路易斯·塞普爾維達 著

施傑 李雪菲 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7年5月出版

本書收錄了路易斯•塞普爾維達的三十四個短篇故事。這些故事書寫了鬥爭不輟的男男女女,有亞馬遜的印第安人、猶太詩人、跨越潘帕斯的熱那亞人,從巴塔哥尼亞到挪威,從阿根廷到俄羅斯,從納粹集中營到皮諾切特的監獄,從拉普尼亞的地界到亞得里亞海的島嶼。

他談到智利作家弗朗西斯科•科洛阿內;名字與命運都充滿不確定性的猶太詩人阿夫羅姆•蘇茲凱維爾;盤踞厄爾巴直至1400年的海盜西蒙•馮•烏德勒支;致力於合作社之推進的厄瓜多工會活動家比達爾•桑切茲;生活與美相隔萬里的義大利採石工……他們被無可救藥地與悲劇鎖在一起。

彷彿無盡的故事有個共同點:確信在一個普通的人背後,總有一段值得書寫的偉大事迹。

失落的南方

[智利]路易斯·塞普爾維達 著

軒樂 譯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5年9月出版

《失落的南方》始於作者塞普爾維達和名攝影師默琴斯基兩位好友的旅行概述,由於種種原因,兩人未能及時完成本書。等到收筆的時候,他們所遊覽的地方已經受全球化和溫室效應的影響而面目全非,因此誕生了這一書名。他們從阿根廷的聖卡洛斯—德巴里洛切駕車出發,自南緯四十二度,在阿根廷界內向下直到合恩角,再從智利境內的巴塔哥尼亞返回,直至奇洛埃島。本書記敘了旅行途中的奇聞異事,描述當地的獨特景色和人文風情。他們遊覽最偏遠的角落,許多地方都超出了地理與歷史學的記載,也碰上了最與世隔絕的一些人。

「時間、經濟形勢的巨變和勝利者的貪婪將它變成了一本滯后新聞的集子、一部已消失地區的小說。我們見過的所有事物都不再是此前所見的模樣。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是在世界之南見證一個時代終結的幸運兒。」——塞普爾維達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