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埃及清真寺慘案向國際社會發出什麼信號?

文丨特約評論員 王鵬

11月24日,埃及北西奈省一座清真寺24日遭恐怖分子襲擊,此次恐襲已造成至少235人死亡,130人受傷,是近年來埃及遭遇的最致命恐襲。

目前,仍沒有組織或個人宣稱對襲擊事件負責。不過,據當地對抗「伊斯蘭國」分支的武裝組織表示,事發清真寺的信徒多為遜尼派中的蘇非派分支,是「伊斯蘭國」主要的襲擊目標之一。如果此次恐襲確實是「伊斯蘭國」或其「西奈半島分支」所策劃實施的,筆者認為可能的動機和趨勢有三點。

首先,展示力量,宣示存在。

11月21日,伊朗總統魯哈尼也通過電視直播發表講話,宣布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極端組織已經被消滅。對此國際社會反應不一。有贊成、附和的,譬如當天伊拉克總理阿巴迪就表示,伊拉克已在軍事上終結極端組織。阿巴迪同時強調,恐怖組織的威脅並未消失,如何阻止極端組織在城市發動襲擊將是下階段伊拉克安全部門面臨的重大挑戰。美國方面沒有明確表態,但我們完全能夠推斷並確認的是,華盛頓對於由伊朗方面宣稱這樣一個「好消息」必然是心存不滿——德黑蘭憑什麼有底氣說這樣的話?然而,這個時候全世界最想知道的是該新聞的真正主角——伊斯蘭國究竟作何反應。

反恐專家認為,恐怖組織的存在,一方面依託於實體,即真實的組織、裝備以及造成的事件;同時另一方面也極度依賴現代大眾傳播技術下恐怖心態的傳播。就好比是伏地魔的威力一方面取決於他自己的「法力」,但同時他的存活也依賴於人們對他的恐怖的痛苦記憶與恐懼感。這意味著如果伊朗政府高調宣稱「伊斯蘭國已經覆滅」后,該極端組織沒有採取斷然行動宣示存在,那麼他們不僅將在對外鬥爭中大敗虧輸,甚至還將動搖組織內的軍心、凝聚力。因此,筆者的推斷是,從21日伊朗政府發言到25日慘案發生,這兩者間的時間差絕非巧合。有很大可能是由備受打擊的伊斯蘭國與西奈組織在默契與協調后,由後者具體實施恐襲,以血腥的場景向人類社會反駁伊朗政府的言論。

其次,戰略轉移前的試探與練兵,考驗「地方武裝領導人」的忠誠和戰力,為失去「國土」后的伊斯蘭國轉移確定大的戰略方向。

不管恐襲多麼慘烈,現在國際社會公認的是,伊斯蘭國在伊拉克、敘利亞一帶已經是沒有多少立足之地了。也就是說,國際社會在伊斯蘭國的大本營消滅成建制的、初步具備政府形態的極端組織,就要見到勝利的曙光。但國際反恐專家不敢掉以輕心。他們普遍預測伊斯蘭國將化整為零,向周邊國家滲透。

但筆者認為,「撒胡椒面」一般的「化整為零」,從策略上講並不是最優選項,因為那樣儘管能在多個國家造成局部的動亂、恐怖氛圍,但離伊斯蘭國建立「哈里發大同世界」的夢想終究漸行漸遠。因此,他們有可能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選擇戰略轉移方向。在敘利亞——伊拉克——伊朗三國「什葉派弧」建成后,向東、北轉移已成泡影,那麼向西南、通過西奈半島的「地方組織」為新的前進基地,再進一步向西,滲透進至今仍然動亂不安、且美、俄等大國實力尚未有力主導的北非地區,或許成為伊斯蘭國一個可行的戰略轉移方向。

最後,攻擊(蘇菲派)清真寺可能暗示出伊斯蘭國在面對西方打擊,尤其是有俄羅斯背書的什葉派威逼后,轉向內部「清理門戶」的可能。

國際媒體注意到,過去數年間,極端伊斯蘭武裝分子都在埃及西奈半島北部活動,並主要針對安全部隊發動襲擊。此次襲擊事件是首次針對有信徒聚集的清真寺。 「攘夷必先安內」這句名言或許「政治不正確」,但在鬥爭策略上卻是每個決策者不得不審慎考慮的。現在伊斯蘭國面對的窘境是,在俄羅斯與伊朗兩國的直接打擊和間接扶植下,敘利亞、伊拉克兩國什葉派力量已成氣候。伊斯蘭國「國土」漸失,西亞已非久留之地。如果要轉戰他出,那麼開展某種版本的「純潔運動」,以純化組織內部成員及他們仍然試圖控制的地區,恐怕有一定凝聚軍心的必要。

同時,極端組織在埃及的國土上,對在整個穆斯林世界仍居於邊緣地位的蘇菲派大開殺戒,雖然一樣會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但顯然比直接打擊俄、伊目標要安全,至少遭到強烈軍事報復的可能性要小。「柿子專撿軟的捏」就是這個道理。

攻擊(蘇菲派)清真寺可能暗示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在外部壓力增大的情況下,為從內部凝聚組織,並在可能的新「根據地」肅清可能的反對派力量(比如一直被伊斯蘭國視為異端的蘇菲派),將成為今後一段時間內該極端組織殘餘勢力的重要發力點。(作者系復旦大學研究院講師,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