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工業4.0救不了企業的命,但工業1.0或許能

闞雷,說到這個名字,不一定會有人知道,但說到兔哥,很多企業級立刻心領神會,這不就是那篇傳遍互聯網,火得不要不要的文章——《跑了1135家製造企業,我終於明白它們是怎麼把自己玩死的了!》的作者嗎?

他還出了一本專門講工業4.0的書,就叫《大話工業4.0》,把全球智能製造的現狀,以及該如何進行智能製造說得清楚明白。

兔 ,two ,兔哥,二哥,好端端的為什麼取這個昵稱?曉芳好奇,問了兔哥這個問題,他笑說自己有點兒二。玩笑歸玩笑,但曉芳覺得闞雷還真有股二勁兒。

摒棄雜念,在製造2025的口號下,日復一日的苦行,只為尋到工業4.0的出路,這種執著實踐者,這種「二哥」,我們需要一打。

最近,曉芳有幸將這位「二哥」做客《曉芳耍大牌》視頻節目,一起探討製造業的明天,的工業4.0。對於大家都不陌生的工業4.0,闞雷的觀點,卻出人意料的不同。他說,工業4.0不是人工智慧的呼喚,而是市場4.0的倒逼。

王曉芳:

有了工業4.0 製造企業就有了出路?

闞雷(兔哥):

一開始就錯了!

在最初的描述中,工業4.0是一套要你在網上下單,就可以在工廠里把你的願望生產出來的超級系統。

它強調的是,工業4.0是願望的實現者,可以完成你無法想象的事情。

而在發源地德國學術界,對工業4.0的定義是,繼機械化、電氣化和信息技術之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主要指信息通信技術和信息物理系統的結合,使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轉變,建立起一個高一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生產模式。

這麼高大上的模式是怎麼來的?來自於西方政客的政治訴求。不論是德國的工業4.0還是美國的智能製造計劃,都是在大選期間,候選人提出來的政治主張。跟需求、跟市場不相關。這就導致了很多企業找不到智能製造的路徑。

但闞雷說,其實真正的工業4.0是市場需求驅動的。工業4.0不是走向更廣闊的大眾,而是滿足小眾市場需求。工業1.0,個體勞動即可滿足市場,不需要協作;工業2.0,市場是工業革命之後建立起的區域經濟,個體勞動無法提高生產效率滿足市場,遂產生了工人;工業3.0,市場是互聯網帶來的地球村,需要工人之間更高效的大規模協作。

今天,板結的一塊的市場已經被打碎了,形成了特別多的碎片化的需求。工業4.0就是為滿足這些碎片化需求而生。所以,工業4.0不是憑空而生,而是市場需求和協作方式共同變化催生的。

工業4.0也不是繼機械化、電氣化和信息技術之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而是市場的倒逼,第三次工業革命帶來了產能過剩,逼迫工業4.0出現收拾殘局。

公婆各有道理,就拿餐飲行業來說,一度以擴張作為經營之道,但現在,細分到毛肚的火鍋卻一把火燒痛了整個火鍋業,細分到牛腩的雕爺牛腩,卻在萬家燈火齊飄搖的現狀下,發出了刺痛人眼眸的光芒。

也許,在當今這個市場飽和幾乎已成為各大行業現狀,同質化競爭殘酷到兵不血刃的時代,各大行業走向精耕細作,才是改革的真意。

工業4.0也不應該有定論,只有多一點聲音,多一點思考,或許能讓我們在工業4.0這條道上,走得更快,看得更清,抓得更准。

王曉芳:

有了機器人就能降低成本?有了機器人就是工業4.0?

闞雷(兔哥):

錯得更離譜

製造企業有這樣一個普遍的認知,機器人換人就是工業4.0,就是智能製造。

闞雷卻說,這錯得更離譜。智能製造這個詞在英文當中是smart,不是intellgent,只是說翻譯到來的時候,大家翻譯成了智能製造,智能製造不是智能+製造,它跟人工智慧沒有什麼關係,它重點強調的是如何讓你的組織能夠快速響應外部市場的變化,那麼這個可能是一個核心。至於你的組織內部是不是用機器和是不是用人,未必。

這和網上簡單粗暴的總結,又撕起了逼。網上對工業4.0的總結是:「網路+機器人+自動化」。

也將人工智慧撂倒在地,智能製造和人工智慧沒關係。

按照闞雷的說法。工業4.0是Smart 製造,而Smart是聰明的,敏捷的意思,工業4.0就應該是聰明的製造、敏捷的製造,能夠快速響應外部變化的製造。

我們看看德國提出工業4.0的初衷,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VDMA)工業4.0部門負責人雷曼說,「工業4.0的願景,正是希望通過通信技術、機械製造和電氣等行業來改變工業。」

德國信息技術、通信、新媒體協會工業4.0部部長東斯特(Wolfgang Dorst)說,這是因為在製造工程領域,全球競爭愈演愈烈,德國不是惟一已經認識到要在製造行業引入物聯網和服務的國家,不僅僅亞洲對德國工業構成競爭威脅,美國也正在採取措施,通過各種計劃來應對『去工業化』,促成『先進位造業』的發展。

可見,問題的癥結就在於,是不是沒有機器人就不是先進位造業?

什麼是先進位造業?它是相對於傳統製造業而言,吸收高新技術成果,最終取得很好經濟收益和市場效果的製造業總稱。

顯然,不是所有企業有機器人參與就能提高效益。

脈路似乎清晰了,說工業4.0是「網路+機器人+自動化」似乎只是個美麗的誤會。

千百年來真理,技術是工具,結果是目的。企業和企業家迎接革命,從拋開工具,以市場導向審視產業革命,審視轉型升級,審視製造2025,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王曉芳:

工業4.0就是你的歸宿?

闞雷(兔哥):

大錯特錯

自德國提出工業4.0概念,工業4.0幾乎是一呼百應,日本,美國,包括相繼提出工業4.0,似乎大家都認同了一個結論,工業4.0是時代大勢,是企業必須走向的高級形態,是所有企業的歸宿似乎沒什麼毛病。

闞雷說,這是大錯特錯。很多企業工業1.0、2.0、3.0就是各自最好的形態,比如瑞士手工鐘錶店,街頭巷尾的裁縫店,他們不需要改變,最好的形態就是1.0。比如匯源果汁這樣的企業,只需要工業3.0讓自己的生產效率最大化,就能獲得最佳的市場效率。在德國,也只有10%的企業需要做工業4.0。

想一想,只要能產生更好的經濟收益,市場效果,不就是先進位造業嗎?工業 1.0,2.0,3.0,4.0不是迭代升級的關係,而是同時存在。

闞雷說,工業4.0是某些企業的歸宿,但不一定是你的未來,企業需不需要走向工業4.0,各個企業得根據自身環境,市場來考量,千萬不能為了做工業4.0而做工業4.0。如果這些改革能讓企業快速反應市場,那它就是你的未來,你的明天。

曉芳認為,凡事以結果導向,錯也不會錯到哪裡去。關鍵看你需要實現什麼目的。

千百年來,消費者只在做一件事,提需求,企業也只在做一件事,滿足需求。也許某些衣服能讓你漂亮,但卻讓你不方便,既然如此不如脫掉,某些帽子,戴著讓你光芒萬丈,卻左右為難,不如摘掉,走得快,走得穩比啥都強。

在工業4.0的燎原之勢下,我們企業家不必投薪助火,停下腳步,問問自己,消費者到底需要什麼,我們究竟在做什麼,然後對症下藥,或許才是轉型升級真正的破題之道,這才是製造2025的特色之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