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許小年:給員工多發工資,才能提高消費需求

近日在鄭州舉行的「2017年綠公司年會」上,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以「供給側效率的制度保障」為題進行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經思客編輯整理:

經濟即將反彈的觀點是不利的

宏觀經濟有所好轉,有人就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見成效,經濟反彈在即。對於這樣的觀點,我認為是誤解了中央對經濟形勢的研判。

去年5月,《人民日報》發表的權威人士講話非常清楚地闡釋道,經濟既不是「U型」的,更不是「V型」的,而是「L型」的。「L型」是什麼意思?就是當經濟的增長速度從過去的8%左右的高位,下降到6%左右的時候,這種比較低的速度的增長將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也就是「L型」的這「一橫」會有比較長的時間。所以,看到去年下半年的一些局部的暫時好轉,我個人的解讀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但還不足以使的經濟走出「L型」。

如果認為去年一年的貨幣和財政的緊縮可以解決經濟的問題,那麼就會使我們在思想上產生鬆懈。迴避,推遲緊迫的供給側制度改革,懷著僥倖的心理,繼續用傳統的方法應對經濟下行,不僅無法使經濟走出「L型」,而且還將浪費用政策資源換來的時間。

新經濟規律應是「供給決定需求」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們將放棄拉動需求而轉向供給,今後的改革動力是轉向供給側企業效率的提高,因此,供給側所有的改革措施應該以提高企業的效率為中心,而不是去創造那些虛假的所謂「需求」。只有企業提高效率才能增加員工的工資,收入的增長才能產生消費需求。只有企業提高效率,才有用於投資的資金,這樣,才能夠產生投資需求。當然企業也可以從銀行借貸來進行投資,但考慮到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負債壓力已經很大,繼續借債將使金融體系不堪重負,增加債務危機的風險。同樣只有企業提高效率,政府才能增加稅收。

為什麼都從企業的效率出發?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供給決定需求,而不是像很多人過去想象的那樣,由需求決定供給。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並不是因為需求疲軟,而是因為企業經濟的效率長期處於低水平。只有使供給側的效率提高,才能夠帶來新的需求。

把過去我們所相信的「需求決定GDP」的邏輯反轉過來,就可以發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超越了「需求不足」的解釋,從價值創造的本源尋找經濟增長的動力。GDP說到底是價值的創造,價值的創造不是由宏觀政策完成的,價值的創造是由企業完成的。因此我覺得「供給側」概念的提出,不僅僅是標誌著政策方向的改變,而且也對我們思考經濟的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正確的思路。

什麼是增加有效供給?

在產能已經過剩的情況下,有人可能會提出疑問,現在各行各業已經產能過剩,你還講提高企業效率,豈非意味著加重供需失衡?供需已經失衡,還要提高供給側效率不是自相矛盾嗎?在供需失衡情況下,在供大於求情況下,似乎從邏輯上講,應該是創造需求,為什麼不這樣呢?因為我們在這裡講的供給是「有效供給」,不是一般的供給能力。有效供給就是有市場需求對應的供給。

的鋼鐵生產能力已經過剩,但是有不少特種鋼,國內還無法生產。這說明什麼?說明在很多品種上我們依然還是供給不足的,對於這些特種鋼我們還需要進口。手機生產能力也已經過剩,但是如果華為和蘋果公司推出新一代手機,大家買不買呢?還是會買,依然有市場需求,這是什麼意思?它的意思是你的產品能夠給市場、給客戶帶來更高的性價比,需求根本不是問題。

我們說的產能過剩是指那些沒有競爭力的產品,它們的產能過剩,而對於創新的產品、創新的技術和創新的服務,沒有需求不足的問題。所以有效供給的第一個要義,就是企業要向市場提供前所未有的產品、技術和服務。這是我們講供給側提高效率的主要含義所在。

當然,你也可以生產現有的產品,但是必須要用創新的方法降低成本,降低價格,在市場上求得銷路。我最近在基層跑得比較多,在傳統行業中調研過一家西服生產企業。雖然全國服裝生產能力嚴重過剩,但是這一家企業訂單仍源源不斷,產能不夠,最近正在投資擴建產能。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因為它進行了創新,它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技術,將過去手工生產的定製化西服轉換成流水線的工業化生產,價格降低了一半以上,交貨期縮短了近75%。雖然它的產品還是老產品,但是由於它進行了創新,價格低,交貨期快,在市場上形成了獨特性,需求照樣不是問題。增加有效供給的第二個要義就是,用低成本來實現價格的下降。

以上無論是哪一種有效供給都需要企業進行創新,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為企業的創新營造良好的環境,為企業家的創新提供足夠的激勵。

走出「L型」增長,需要提供四項制度保障

供給側效率的提高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沒有這些制度保障,企業進行創新就非常困難,而企業如果不進行創新,的經濟就無法走出「L型」。具體而言,走出「L型」增長需要四項制度保障:

第一項措施,加強對私有產權的保護。良好的產權保護有助於企業建立對未來的穩定預期,鼓勵它們進行長期的研發投資,持續地創新產品和技術。產權保護的意義還在於減少和杜絕山寨盜版產品和假貨,提高創新的回報。山寨產品大幅度地減少了創新者的回報,使得他們沒有激勵,沒有足夠的動力去進行創新。所以產權的保護特別是知識產權的保護,關係到創新經濟的建設,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

第二項措施,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為民營企業創造一個平等的競爭環境,適當地縮小國有經濟在競爭性行業中的規模。為什麼要為民營企業創造一個平等競爭的環境?為什麼縮小國有經濟在競爭性行業中的規模?這是因為創新不同於其他的經濟活動,創新是新技術在市場上的大規模商業應用,創新是一項風險非常高的經濟活動。從本質上來講,鼓勵創新是一個激勵機制的問題,而不是宏觀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問題。

這個激勵體現在什麼地方?如果創新成功,企業家可以獲得超額回報。如果創新滯后,就有可能被市場無情地淘汰出局。對於創新而言,動力和壓力缺一不可,而在現行體制下,國有企業缺乏創新的動力,也缺乏創新的壓力。國有企業的高管和員工無法分享創新的收益,因此,他們在創新方面是缺乏動力的。國有企業的管理人員也不承擔市場競爭下的倒閉壓力,所以他們的創新也是壓力不足的。因此創新的主體應該是民營企業,為了鼓勵民營企業創新,要創造一個平等的競爭環境。

第三項措施,放鬆管制,管制是創新的大敵。創新需要一個思想自由的環境,創新需要資源的自由流動,需要敢於想象、敢於嘗試、不以失敗為恥辱的企業家精神。一個寬鬆的思想環境,才使得企業家敢想敢做。在互聯網的行業中我們看到,產生了世界級的大市值公司,BAT的市值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為什麼的互聯網行業產生了世界級的大市值公司,原因之一就是在互聯網早期的發展階段,管制比較少。

如果讓各位舉出一個最具創新能力的城市,大家可能都會說深圳。為什麼深圳是最具創新能力的城市?我個人認同的一個判斷——因為深圳市政府管得少。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深圳是一個移民城市,各地的優秀人才帶著他們的思想到一塊新開發出的土地上,比較相對自由地發揮,使得這個城市具備了其它地方所沒有的創新能力。所以,創新的關鍵是什麼?政府少管,市場自由,這是創新的關鍵。

第四項措施,全面減稅。減稅的意義不僅在於降低企業的負擔,幫助它們渡過經濟下行的難關,而且在於將更多的資源從政府部門的行政配置轉向市場配置。市場要在配置資源的過程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而不是輔助作用,不是重要作用。減稅則有助於將更多的資源從政府的行政配置轉向企業的市場配置,只有通過企業在市場上進行配置資源,才能夠產生創新的產品和創新的技術。

所以總體來講,我個人認為,供給側急需我們推行制度改革,在保護產權上,在創造平等的競爭環境上,在放鬆管制上,在減輕企業負擔上,做出制度上的調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不是變換名詞,新瓶裝舊酒,也不是可有可無的口號宣傳。如果我們能夠認真執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思想,就可以完成從政府拉動需求到企業創造有效供給的根本性轉變,也就是我們長期以來所說的「實現增長模式的轉變」,迎來由創新驅動的經濟發展的新階段。

R

eading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