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扶持電影新生力量——世界青年電影節盤點

2004年起,上海電影節設立「亞洲新人獎」為「金爵獎」外的第二個競賽單元,並在2015年全面升級。至今,「亞洲新人獎」鼓勵了亞洲地區的大批電影新人,許多年輕的導演從「新人獎」被世界和業界認識,並走向更大的成功,如大陸的寧浩、萬馬才旦、高群書,台灣的林書宇,伊朗的葉塔潘那、印尼的巴瓦尼等等。

除了上海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我們還盤點了國內外其他致力於發掘、扶持電影新生力量的電影節。它們有的是單純聚焦新生力量的電影賽事,如FIRST青年電影展、AFMA北美青年電影節等等;有的是關注新人新作的特設獎項與扶助計劃,如釜山電影節的PPP(Pusan Promotion Plan)資助計劃。

1. FIRST青年電影展

即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由西寧市人民政府、電影評論學會主辦,定於每年7月21日-7月30日舉辦。FIRST青年電影展致力於推廣青年電影人早期作品,鼓勵評獎為主,是具有國際性質的電影賽事。

2006年,FIRST前身大學生影像節創立於傳媒大學;2010年開始國際選片,Sercio Basso成為影展第一位獲獎的外國導演;2011年,落地西寧,正式更名為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2012年,入圍-提名的專業評價體系建立,長片競賽開啟;2014年,《心迷宮》 在征片截止前壓哨送至組委會,並斬獲兩項大獎,成為當年度的現象級作品;2016年,覆蓋超過36個國家的選片,首映佔比達到90%,數量超過1000部。

2016年第10屆FIRST青年電影展圖片

10年來,FIRST持續為業界推出極具價值的新銳導演,而這些新鮮面孔亦持續為電影界帶來驚喜。他們包括范立欣、馬莉、郝傑、忻鈺坤、王一淳、德格娜、馬凱、張濤、張大磊等一批批備受業界關注的青年電影人。

2.國際青年電影展

國際青年電影展

國際青年電影展由電影家協會、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電影製片人協會、電影報社、海外電影推廣公司、台港電影研究會主辦,以「電影新生代,開啟影像青春力量」為主題,開展全國高校展映、競賽、表彰盛典、新人扶植、影視論壇等一系列活動,重點為青年電影人搭建平台、提供創作條件,推動國內電影生態發展。

首屆中青影展於2015年9月啟動,收到全國各地優秀青年作品300餘部,展映70餘部。影片展映分競賽單元和非競賽單元,競賽單元包括院線電影和網路大電影。為鼓勵更多的青年人投身電影行業,也為了向大眾推薦優秀青年電影人,中青影展專門開闢「網路大電影」競賽單元,舉辦「網路大電影表彰盛典」。

競賽單元影片通過校園評審、網路評審與專家評審三個環節進行評選。相比金雞百花獎、華表獎、北京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等國內其他電影節和電影獎評選活動,國際青年電影展將重點放在扶持青年創作者上,著力改善青年電影人因創作條件匱乏而難以施展才華的窘迫局面,並通過新媒體傳播、高校巡展、社會展映等方式,引發大眾對青年影人作品的關注。

中青影展發展至今,已接軌國際電影產業,已與戛納電影節、蒙特利爾電影節、金山電影節、歐洲萬象電影節、巴黎電影節、中澳電影節等諸多國際電影節,優秀影片將有機會被推薦到國外參獎,力求讓青年電影走出去。

3.亞洲國際青少年電影節

亞洲國際青少年電影節logo

「未來影像·亞洲國際青少年影像作品展映活動(電影節)」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批准立項,面向全亞洲24歲以下的青少年(在校研究所26歲以下),涵蓋電影、DV短片、動畫短片、攝影作品等創作形式的高等級、高品位的促進青少年素質教育與國際文化交流的活動,並於2009年正式命名為「亞洲國際青少年電影節」,每年有一個主題,迄今已在中韓等國成功舉辦了10屆。

亞洲國際青少年電影節以推動亞洲地區影像前瞻性發展為己任,通過展映活動、評優、網站、專刊等為載體,以俱樂部和基金為紐帶,並密切與亞洲各國以及國際專業院校和區域文化企業進行廣泛的合作,採用論壇、培訓、聯合品牌等多種形式,多渠道、多模式挖掘各類青少年原創的影像類作品。

AFMA北美青年電影節海報

立足洛杉磯,自2013年成立至今,AFMA(AFMA Film Festival of Young Cinema)已發起並連續三年成功舉辦北美電影學院聯展/青年電影節,展映了40餘位北美地區青年電影人的優秀作品,被北美多家主流電視、網路媒體及紙媒報道。

每年的北美青年電影節,都會邀請來自包括奧斯卡會員、好萊塢及國內資深電影人、著名影視投資人、頂尖電影學院教授以及電影公司高管等諸多業內人士擔任電影節的評委嘉賓。

2014年,AFMA展示了包括奧斯卡得獎影片,由劉玉霖導演的《門神》等在內的來自六所北美頂尖電影學院的10部優秀學生短片;2015年,從近200部參選影片中評選出了一部評委會大獎,一部最受觀眾期待獎,以及五部年度影片。其中,《再見女兒》的導演陳宇詰在之後的2016上海國際電影節中拿下了「亞洲新人獎」最佳導演的殊榮。

5.中歐國際青少年電影節

中歐國際青少年電影節海報

首屆中歐國際青少年電影節2016年啟動。電影節首屆由駐歐盟使團和布魯塞爾文化中心主辦,在歐盟總部比利時布魯塞爾開幕。主辦方甄選來自和歐盟國家、以青少年為主編創的優秀影視作品,為中歐青少年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橋樑。

在青少年電影交流環節,來自近十所大中學校的青年學生電影導演及製作團隊,將與歐洲電影界人士以及比利時國家視覺藝術與傳播技術高等學院、魯汶大學、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等高校師生進行多場互動交流,並展映了來自和歐洲的16部短片作品,這些作品分別來自比利時INSAS學院、北京電影學院、香港浸會大學、傳媒大學、北京城市學院、青島第二中學分校等大專院校和高中。

青島二中分校學生自主編創的電影短片作品《鳳尾蝶》在首屆中歐布魯塞爾國際青少年電影節中獲「中歐·新影人獎」,青島二中分校獲「中歐·光影人才塑造獎,這是中學生自主編創微電影首次走出國門參加國際電影節。

除了這些專屬青年的電影展映與賽事,許多知名國際電影節,也有對青年導演、新生力量十分友好的特設獎項與扶助計劃。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

東京電影節海報

始於1985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是當今世界9大A級電影節之一,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東京電影節是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電影節。

東京國際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舉行, 旨在發掘新人和獎勵青年導演,要求正式參賽片導演的作品不能超過三部,因而入圍導演多為新生代影人。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4年明確「關注亞洲、關注華語、關注新人」的定位后,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就積極探求和亞洲其他重要電影節的交流與合作。上影節組委會走訪釜山電影節和東京國際電影節時,提出互設「直通車」,彼此輸送優秀作品、完善對亞洲電影新生力量的扶持和孵化的建議,得到兩大電影節主辦方的支持。

其中「上海-東京直通車」就是上海國際電影節和東京國際電影節互相推薦新人新作,讓兩國的電影新人獲得更大的國際平台。由上海國際電影節推薦、獲得本屆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提名的《少年巴比倫》,就入圍了本屆東京國際電影節的新人競賽單元「亞洲未來」單元,另兩部《河》和《少年班》,也入圍了「聚焦世界」展映單元。

韓國釜山電影節

釜山電影節logo

始於1996年的釜山國際電影節是當今亞洲、乃至世界上最為活躍的電影節之一,定於每年10月下旬舉行。

釜山電影節對亞洲電影競賽單元的優勝影片頒發新浪潮獎,而這個獎項的參賽者主要是首次或二次執導劇情長片的新人導演,獲獎者可獲得3萬美元的獎金。評審團由全球知名導演和電影專家組成,旨在鼓勵和挖掘亞洲有才能的新人導演。

除此之外,釜山電影節設立了針對青年導演的PPP(Pusan Promotion Plan)資助計劃。從1997年開始,PPP每年要從約200個申請中選出20來部劇本,把故事梗概印製成冊,發給參加活動的製片和發行公司,大會帶電影人與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和電影公司洽談。

PPP共設了5項獎項,獎金為10000到20000歐元。但實際上獎金的多少不是最重要,它的重要性在於,如果一個導演的劇本得獎,就意味著投資和發行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

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

鹿特丹電影節logo

鹿特丹國際電影是在電影界深獲好評的國際電影節,每年1月舉行,展出200多部非商業電影與紀錄片作品。鹿特丹電影節是「世界新銳導演的最重要舞台」,不僅如此,它也是對電影,確切說是對獨立電影最重要的一個西方電影節,被成為「第六代導演起步之地」。

對獨立地電影發展熟悉的影迷也許還能記得當年的「七君子事件」。1994年,廣電下文《關於不得支持、協助張元等人拍攝影視片及後期加工的通知》,封殺田壯壯、張元、王小帥、吳文光、何建軍、寧岱、王光利七名導演。而封殺原因就是他們曾違反報批程序,私自參加鹿特丹電影節。

張元曾憑藉影片《北京低能》1993年獲22屆荷蘭鹿特丹電影節最有希望導演獎,他的另一部作品《兒子》(1995年)獲25界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金虎獎。另一位第六代導演婁燁的影片《蘇州河》(1999年)獲荷蘭鹿特丹電影節金虎獎。

鹿特丹電影節有一個HBF基金,專門資助發展家的電影製作,那些為人所知的獨立電影導演們,幾乎每一個都得到過它的資助,從張元,何建軍,王小帥,丁建成到賈樟柯.......這幾乎是個可以貫穿起獨立電影發展史的名單。

美國聖丹斯國際電影節

聖丹斯電影節logo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是專為沒有名氣的電影人和影片設立的電影節。由羅伯特·雷德福於1984年一手創辦,經過這些年的積累,聖丹斯電影節已成為獨立製片業的重要精神支柱。

它支持低成本、沒名氣的獨立電影,但許多好萊塢新銳導演將其視為執導主流商業大片的跳板——而好萊塢大製片公司要找新秀,「聖丹斯電影節」是不容錯過的人力資源庫。

一年一度的聖丹斯國際電影節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國猶他州的帕克城舉行,為期11天。

瑞典斯德哥爾摩電影節

瑞典斯德哥爾摩電影節官網截圖

斯德哥爾摩國際電影節起源於1990年,該電影節以求新求異為選片宗旨,力求將電影節打造成電影界新秀與觀眾和評論家交流的平台。電影節評委規定角逐電影節最高獎「銅馬獎」的參賽片導演最多只執導過三部作品,以鼓勵各國電影新秀嶄露頭角。

2008年銅馬獎得主《冰凍之河》為導演科特妮·亨特的處女作;2010年銅馬獎得主《冬天的骨頭》為導演黛布拉·格蘭尼克的第二部長片作品,這兩部作品之後也都在奧斯卡金像獎大放異彩,受到觀眾和評論界的關注與好評。

瑞士洛加諾國際電影節官網截圖

洛加諾國際電影節是瑞士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較早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創辦於1946年(另一說是1948年),每年7月至8月之間舉行,為期兩周。每年有20~30個國家參加,放映幾十部影片。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放映瑞士從未上映的外國影片,鼓勵各國青年導演或新人導演拍攝具有新風格和新內容的影片。

華語電影最早出現在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的是陳凱歌導演的《黃土地》。《黃土地》獲得了那年的銀豹獎,也讓西方觀眾了解了文革后的新電影。後來田壯壯導演也有作品在這裡獲獎,張元的《北京雜種》曾在洛迦諾電影節首映,呂樂的《趙先生》、王朔的《我是你爸爸》曾獲得過最高榮譽「金豹獎」。盛志民導演的《浮生》,彭韜導演的《血禪》也都從洛迦諾載譽榮歸。

賈樟柯曾任第60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國際競賽單元評委,並回顧放映《站台》。華人導演的宗師侯孝賢在同屆電影節上喜獲終身成就獎——榮譽金豹獎。

2015年8月,畢贛導演的電影《路邊野餐》斬獲「當代影人」競賽單元最佳新導演獎以及第68屆洛迦諾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特別提及兩項大獎。

導演幫高薪高福利招聘啦!

以上職位均需要2-3年

影視行業運營、策劃及新媒體工作經驗

簡歷與作品投遞郵箱[email protected]

期待你的加入;歡迎自薦/推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