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世界都在關注我、人們都在談論我:我叫閩南,我在金磚晚會放光彩

金磚國家領導人第9次會晤文藝晚會在廈門閩南大戲院完美落下帷幕,「閩南特色、廈門風情」在晚會上大放異彩,精彩展現在金磚國家領導人和世界面前。閩南特色元素便是這台晚會最大的特色。

那麼,就跟隨閩南君(閩南志minnanzhi)一起來看看這些魅力非凡的閩南特色元素:

《鼓浪嶼之波》

開篇的節目里、串聯各節目間隙播放的音樂便是這首廈門品牌之歌——《鼓浪嶼之波》。

1981年底,在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的背景下,福建省委對台辦、福建省台灣同胞聯誼會、福建人民廣播電台、福建電視台等聯合組織了一次音樂採風創作活動,省內外的十多位詞曲作家深入福建省的平潭、晉江、惠安崇武、廈門等地,創作了百餘首表達海峽兩岸骨肉親情的台灣題材歌曲,《鼓浪嶼之波》是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首。詞曲作家張藜、紅曙、鍾立民在鼓浪嶼登上了日光岩,共同寫下了《鼓浪嶼之波》。

由李光羲首唱,后鄭緒嵐演唱首次獲獎。1984年張暴默在新年晚會上的演唱便在全國範圍內傳播。

《鼓浪嶼之波》在廈門隨處可聞,成為了廈門的一首品牌之歌。廈門海關大樓準點報時的音樂就是《鼓浪嶼之波》,廈航的飛機也是播放這首歌曲。

如今,伴隨金磚會晤及媒體的報道轉播,運用這首歌曲作為背景音樂,把這首優美的樂曲傳播向世界!

南音

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古漢族音樂,有「音樂史上的活化石」之稱。兩漢、晉、唐、兩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樂文化帶入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地區,並與當地民間音樂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樂遺韻的文化表現形式--南音。它彙集了盛唐以來中原雅樂之精華,後來又吸取了元曲、戈陽腔的特長,並與閩南的民間音樂融會一體而逐漸成為詞曲清麗柔曼、旋律纏綿深沉的美妙樂種,

南音起源於前秦,興於唐,形成在宋,是全最古樸的樂種之一,南管的演奏上保持在唐宋時期的特色,例如南管中主導樂器——琵琶,未隨時代演進,仍保持唐時的大腹短頸,彈奏上還是用橫抱撥彈。其音樂主要由「指」、「譜」、「曲」三大類組成,是古代音樂比較完整、豐富的一個大樂種,是「人類口頭及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惠女服飾

「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衣,浪費褲。」 這是一首形象勾畫出惠女傳統服裝特徵的打油詩。惠安女的頭部被頭笠和頭巾包裹緊密僅露出臉——「封建」;而腰、腹部卻暴露無遺——「民主」。大筒褲的褲腳寬達0.4米——「浪費」;上衣卻短得連肚臍也遮不住——「節約」。 表達了一種內涵豐富、既矛盾又統一和諧的審美觀。

惠安女指是福建泉州惠安縣惠東半島海邊的一群特殊的民間風情女人,她們以奇特的服飾,勤勞的精神聞名海內外。

惠安女穿著具有古老傳統的服飾:頭披鮮艷的小朵花巾,捂住雙頰下頜,上身穿斜襟衫,又短又狹,露出肚臍,下穿黑褲,又寬又大,這種服飾獨具一格,尤引人注目,具有很強的色彩感染力,被視為「服飾精華的一部分」。

梨園戲之壓腳鼓

梨園戲是福建省的傳統戲曲之一。梨園戲發源於宋元時期的泉州,與浙江的南戲並稱為「搬演南宋戲文唱念聲腔」的「閩浙之音」,被譽為「古南戲活化石」。梨園戲廣泛流播於福建泉州、漳州、廈門,廣東潮汕及港澳台地區,還有東南亞各國閩南語系華僑居住地。

特色樂器有南鼓、南琶(橫抱演奏)、二弦(保持古奚琴原形)、尺八和拍板。南鼓打擊時由鼓師翹起右腳跟壓在鼓面上,以控制音量、音色的高低強弱變化,故又俗稱「壓腳鼓」,為全國其它劇種所未有。

畲族風情

福建是畲族的主要聚集地(占畲族總人口52.87%),各地有著眾多的畲族鄉。

畲(She),意為刀耕火種。

唐代,居住在福建、廣東、江西三省交界地區的包括畲族先民在內的少數民族被泛稱為「蠻」、「蠻僚」、「峒蠻」或「峒僚」。南宋末年,史書上開始出現「畲民」和「拳民」的族稱。

一千多年來,畲民不畏艱辛險阻,從原始居住地——廣東省潮州市鳳凰山四散遷徙到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份,有的還到貴州和四川。

畲族有本民族的語言,善歌,以歌代言,以歌為樂;畲族服飾、工藝品、飲食、居住、婚嫁風俗、宗教圖騰等均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畲鄉情韻獨特絢麗,吸引力強,主要體現在現存的畲族村落之中。

閩南童謠

《月亮月光光》是一首經典的閩南童謠改編歌曲。

月光下的農家、門外農田肥沃、院內花香撲鼻,月光照入房內,新被席、新帳、新床;月光照在桌上,桌上是孩子們愛吃的三色糖。

一幅幅充滿詩意的美麗圖畫展現在人們面前:

月亮月光光,起厝田中央

樹仔樅 花開香

親像水花園

月亮月光光,照入房間門

新被席新帳

要困新門床

月亮月光光,照到大廳門

糖仔餅 擺桌上

愛吃三色糖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