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被遺忘的節日傳統:古人如何過七夕

七夕本來是為了紀念牛郎與織女之間浪漫愛情故事而演變出來的一個節日,起源於東漢,有接近兩千年的歷史。發展到今天,七夕已經成為及周邊幾個國家不可或缺的傳統節日之一。但是,兩千年遺留下來的七夕節日傳統卻被遺忘得一乾二淨。

我敢肯定,前幾天的七夕你們一定是把它當做情人節過的,給女友送花送禮、看場電影、說說情話等等,討女友歡心而已。其實七夕從來就不是什麼情人節,而且你七夕的打開方式全錯了,還是來看看古人是怎麼過七夕的吧!

七夕節的習俗一穿針乞巧

穿針乞巧

穿針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朝,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七月七日這一天,姑娘們沐浴更衣,登台用五彩絲穿九尾針,誰先穿完即謂之得巧,遲完成的謂之輸巧,得巧的姑娘代表心靈手巧,能獲得織女娘娘的祝福。

七夕節的習俗二喜蛛應巧

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這個風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的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 「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這裡的喜子即為喜蛛。也有將喜蛛放進小盒子中,看蛛網的疏密來判斷是否得巧,蛛網愈密,得巧愈多。

七夕節的習俗三投針驗巧

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演變,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綉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

七夕節的習俗四種生求子

種生求子

這也是一個比較古老的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將綠豆、小麥等用水浸泡在瓷碗中,等它長出大約一寸的苗芽,再用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之為「種生」,這是宜子之祥,向織女娘娘祈求多子多福的意思。

七夕節的習俗五為牛慶生

為牛慶生

古時候,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 賀牛生日」。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后,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就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七夕節的習俗六曬書晒衣

曬書晒衣

曬書晒衣的習俗自三國時期就有了,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風氣更盛,人們多用晒衣、曬書來炫耀自家的富裕。而名列「竹林七賢」的阮咸就瞧不起這種作風,七月七日,當他的鄰居晒衣時,只見架上全是陵羅綢緞,光彩奪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舊的衣服,有人問他在幹什麼,他說:「未能免俗,聊復爾耳!」由這幾則小故事看來,就知道當時七夕曬書、晒衣的風俗有多盛了。

七夕節的習俗七:拜織女

拜織女

「拜織女」一般是女子們的事,少女們約上三兩知己,少婦約上親朋鄰里,少則五六人,多則十來人,聯合舉辦。一般是在月光下擺一張桌子,供上酒茶、堅果等貢品,用瓶子插上鮮花,花前供上香爐。齋戒沐浴一天,大家圍在一起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

七夕節的習俗八:拜魁星

拜魁星

民間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跟文曲星一樣都主管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

七夕節的習俗九:吃巧果

吃巧果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 巧果是油麵糖蜜。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七夕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后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罪尤折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

七夕節的習俗十染指甲

染指甲

染指甲是流傳在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諸多縣誌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髮,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儘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係。

文章為【紹隆堂】原創作品

公眾號:紹隆堂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