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法治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李健

自黨的十五大將「依法治國」確立為治國的基本方略以來,的法治化進程不斷向前推進。1999年《憲法修正案》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強調了依法治國方略的全面落實,而黨的十八大更是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第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依法治國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實踐證明,法治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的根本保證。

法治是規則之治和程序之治。強調良法善治,就是強調規則意識,人們作出選擇時需要考慮的是法律規則的要求而不是其他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在執行職務的過程中都要牢記職權法定,嚴格依照法律規則和法定程序辦事,並自覺接受法律的監督,出現違法行為時,必須平等地承擔法律責任。「其最大優越性在於,它能夠保持執政黨的執政理念、執政路線、執政方針的連續性、穩定性、權威性。」另外,法治的公開透明性也是其成為治國良方的一個原因。法治作為規則之治和程序之治,法律規則的公開以及法定程序的要求不僅使得國家治理具有可操作性、可預期性和可救濟性,也使得國家工作人員的執法活動要受來自法律和人民群眾的雙重監督。普通大眾對於自己的經濟、文化、政治活動以及日常的生產、生活能夠有一個合理的預期和足夠的安全感,國家治理的公信力也就有了足夠的保障。

法治是動態之治。法治的過程不僅是倡導規則意識的過程,更是運用規則治理的動態過程。法治不僅強調法律體系的完善和健全以及權力義務意識、程序意識和監督意識的培養,也強調在實踐中,將在社會轉型和科技進步過程中催

生的各種矛盾放入一個動態的、循環往複的過程中來審視和解決,而不是通過片面的、孤立的邏輯思維來打壓或隱藏。法治不僅要倡導信仰法律、敬畏法律,也要關注應用法治的思維來解決在立法、執法、守法、司法等各個環節中出現的問題。將法治應用到社會實踐中,讓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享受到法治社會的公平、公正、安全和可信。

在現代社會中,法治已經成為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法治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首先完善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法治的推進必須要堅持立法先行。憲法作為通過科學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法律體系的完善首先要健全憲法的實施和監督制度。法律體系的完善也離不開健全的立法體制,法治強調規則意識,立法作為國家的重要活動當然也不能離開規則的制約和引導,只有立法體製得到了健全,國家的立法活動才能夠有序地、正當地進行。其次,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政府作為法律實施的主要主體,其執法水平和效果直接影響到法治的成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求政府必須全面依法履行職責,不得消極怠政、不作為、亂作為,也不能法外設權。政府的執法活動要嚴格、規範和文明,根據完善的執法程序和明確的操作流程高效地、規範地執法。另外,行政執法權力應當受到多方的制約和監督,這裡的監督不僅僅指行政機關的內部監督,更為關鍵的是要加強人大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等監督制度的健全。再次,保證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作為解決社會糾紛的最後手段最應當體現公正。司法公正是社會公正的保障,而司法不公則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壞性。確保檢察權和審判權的獨立公正行使是司法公正的首要要求,

只有檢察官、法官可以不受領導幹部和其他外部力量的插手和干擾獨立地行使檢察權和審判權,檢察官和法官才能作為中立的第三人公正地處理案件,這也有利於追責制度的順利開展。當然,司法公正的實現也離不開監督,人民群眾的參與和司法公開都有利於對司法活動進行監督。最後,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普法宣傳教育不僅要讓人民群眾具備法律常識,更要讓人民具備法治思維,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責任意識,使人們養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習慣,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的義務,自覺承擔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