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聚焦兩會,聚焦老師們的心愿與期盼 | 茶話會

上周我們的話題是「兩會來了,你期待教育有哪些改變?」。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和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分別於2017年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開幕。在兩會來臨之際,奮鬥在祖國教育事業第一線的你,對教育的變革有哪些期待呢?

上周話題

兩會來了,你期待教育有哪些改變?

@廣東羅學芬

我認為二孩時代教師的提前儲備是很重要的問題。目前,大量學校在開學初,甚至於中途,到處尋找代課教師,但還是難以找到。二孩時代教師的配置,應該儘早做出規劃。

另外,為什麼優秀代課教師稀缺?其一是待遇問題,同工不同酬;其二是穩定性問題,有的地方規定,代課教師一年後必須更換學校,甚至頂崗兩三個月就走人,導致代課教師缺乏歸屬感,最後寧願選擇去民辦學校;其三是培訓和評優問題,這兩個方面代課教師幾乎都沒有機會。如果不改變對代課教師的待遇,學校——尤其是二孩時代的學校,將處於被動局面。甚至未來幾年,因為師資的匱乏,學校的教育質量都有可能受影響!

@zay

兩會來了,作為國小教師的我,期待學前教育政策有傾斜,教育有改觀,還孩子快樂幸福幼兒時期;期待國小教育重視人文素養,關注傳統傳承,使味兒更凸顯;期待中學教育重視「三觀」,為其和諧生活、幸福人生奠基……我期待教育能回歸人之本性,順其自然,尊其本性,自然而成。

@龔天羽

隨著一線城市中的許多工廠搬遷,外來務工人員開始逐漸返鄉,返鄉大潮或者打工人員的遷移是可預見的。而在一線城市之中,為了滿足外來人口子女入學而開設了大量的新學校,招聘培養了許多老師。隨著返鄉潮,這些地區日後將面臨教育資源的溢出。與此不同的是,許多偏遠山村無論是教學理念還是教學設施都亟需提升,這裡就面臨一個平衡問題。

我建議:在廣泛搜集老師們主觀意願的前提下,允許老師自願回原籍工作,薪資待遇保持不變甚至出台獎勵政策。如此既可以讓城鄉教育資源逐步平衡,同時也可以避免部分教師因思鄉情緒而影響工作和生活。

@信風

教師職稱問題是我關注的話題。更改現在實行的職稱評聘方案,出台更透明,易操作,難腐敗的中國小職稱評聘方式。另外,國小教師想發核心論文平台較少,大多數期刊對單位有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國小教師的教研成果沒有辦法進入核心刊物。

@江大偉

建議將職稱評審權利下放、將職稱工資和績效工資合併。權利下放的優勢在於可以提高薄弱學校教師積極性,尤其是鄉村教師,目前的職稱評審一再要求向鄉村傾斜、照顧鄉村,政策確實奏效了,鄉村教師評審比例在近兩年提高了,但是某些地區給受照顧的鄉村教師職稱證書標記上「鄉村」二字,實質上是區別對待,用有色眼鏡看鄉村。

職稱工資和績效工資實際上都是要按照能力和付出來發放工資,職稱高標誌著能力高,這就應該是績效高,所以在某些功能上有些重複,可以考慮合併。對於老教師,應該加大教齡補貼,一是對長期從教的教師進行鼓勵,二是鼓勵長期從教。

@深圳鄭意仁

建議教育行政部門制定剛性的學校內部的民主監督制度,切實保障教師參與學校的管理的權益。

「小編插嘴」

關於兩會中的教育話題,每個老師都身處在不同的環境,每個老師都面對著不同的地域文化,每個老師都面臨著不同的問題,於是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思考。我們希望教育終歸是公正的、美好的——能結出最飽滿的果實,更不負辛勤耕耘的園丁。

關於兩會期間的教育話題,於潔沙龍的老師們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他們怎樣看待兩會的教育熱點話題呢?他們對教育又有怎樣的思考呢?

聚焦兩會教育熱點

聚焦兩會,我最關注的教育話題

當下教師隊伍的主要特徵是:起點高但後勁不足。造成後勁不足的主要原因是:

  • 基層學校在教師任過程中無自主權,造成部分教育情懷缺失的畢業生進入教師隊伍;

  • 高等師範院校的課程設置與基層學校的教育教學實際缺少銜接,使部分新教師陷在繁重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無暇顧及其他,逐漸消耗了進取熱情;

  • 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對基層學校的考核評估過多過密,使許多教師負擔了除本職工作之外的「雜事」,無時間也無精力追求自身發展;

  • 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對教師的進修培訓工作設計過於單調和理論化,挫傷了教師接受再教育的積極性;

  • 評價機制不健全,對於教師的考核過於單一,唯成績論的情況大量存在,使部分教師過度追求考試成績,放鬆了對人文素養的追求;

  • 績效工資在某些區域成為了大鍋飯,干多干少、干好乾壞一個樣,削弱了教師的積極性。

教育應該在守住底線的前提下,穩中求進,應該將大量的精力放在對本國教育發展的趨勢和優勢的研究上,應該有選擇性地借鑒發達國家的教育變革實踐。

關於完善中國小教師招錄製度的思考

教育亟需優秀教師,如何保證招錄的教師的質量問題?筆試、面試必不可少,但還可能出現「誤選」,真正的優秀教師要經過一段時間教育教學實踐的滌盪才能顯現。我建議引進新教師試用期制度,試用期可經專家論證為一年或二年等,試用期的人事關係可統一掛在縣市級人才市場,期滿后,雙向選擇,符合學校要求的,才入教師,對不符合要求或感覺自己不適合做教師的,則退回人才市場,從而使樂教、適教的教師不斷充實到教育隊伍中來。

招錄教師時,除了教師性別比例要合理外,應考慮年齡結構比。其實教師的年齡結構比例失調的問題在一些地方已相當嚴重,然而往往因為當地教師隊伍總體超編,無法調整教師的年齡結構比例。

教師職稱評定條件能真正淡化?

如何切實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雖然關於職稱評定的改革性文件在2015年應該已經出台,雖然這一項改革也確實在逐漸深入中,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現行的職稱評聘制度依然對很多年輕教師起到了遏製作用,某種程度上對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起到了反作用,因為論文的評定太苛刻,各種條件限制太繁雜。

而與此同時,我們也不難發現身邊一些評到高一級職稱的老師也自然而然地有了自我滿足感,少了該有的工作幹勁,班導不願意再當,課也不想好好教了,反正高級也評上了,工作似乎也干到頭了。今年,希望在職稱評定方面有所改變。

教育公平問題

要做到教育公平,除了硬體的投入,師資力量是至關重要的。雖然近年來出台了「師資流動」的政策,但是落實不到位,或者在落實中有「敷衍」的情況。有些教師「流動」了一年半載便打道回府了,而真正要做到由一個教師影響一批學生,乃至一個教師群體,一年半載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大大提高對這些願意「支邊」教師的待遇,讓這些教師獲得更大的「職業幸福感」,由此帶動更多的優秀教師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

中國小班導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卻天天過的「牽腸掛肚」、「殫精竭慮」。社會各界對班導的綜合素質要求特別高,再加上應試教育大環境下和校園安全的重要不斷提升到第一位的背景下,班導本身承擔著不少於普通老師的教學工作量,幹了雙倍工作,而工資待遇卻遠遠和付出不對等。

現實生活中因為職稱評定的硬性條件,很多老師不得不勉強做班導。班導生活質量不高,精神壓力甚大,職業認同感也不強,這些問題都是阻礙班導專業化的攔路虎。

「女童保護」問題

近來,女童被侵害的新聞屢見報端。她們有的是被哄騙后遭熟人作案,有的是被恐嚇后遭外人凌辱。

人們都理所應當的認為,孩子如果遭受了欺凌,一定會選擇告訴家長、老師,可事實卻教人痛心,甚至,她們中有的告訴了父母,卻被父母視作不可宣揚的事情而選擇性失明。她們中還有一些,竟不知自己遭受了侵害。

我想,社會保障了她受教育的權利,卻沒有保障她接受完整、全面教育的權利,因為成人,都對「性教育」諱莫如深。有調查稱41.37%的家長在教育孩子中從未提及防性侵知識。

曾有一所幼稚園開設了性啟蒙的課程,結果被媒體大肆報道,在網路上引發了大討論,人們的目光似乎都鎖定在為了課程製作的「性啟蒙玩偶」上,而對背後性教育課程的功能視而不見。

最終,幼兒園頂不住壓力,性教育課程草草收場。我在想,何時我們在校園也能正大光明的談「性」,告訴孩子身體內衣內褲遮住的部位是隱私部位,不可以讓別人觀看、觸碰;即使是老師、鄰居、長輩親屬也不可以;對兒童實施猥褻、侵害的人中,有男性也有女性,預防性侵害,不應只對準異性。

傳統文化教育要覆蓋教育的各個學段

普及和學習傳統文化,不是將傳統文化捧上神壇,也不是僅僅對傳統文化的載體諸如詩詞文章等如數家珍,它的目的至少應該有兩個:第一,通過了解和學習前人的智慧和人格,形成對「真善美」的自覺認同,從而自然形成對「假醜惡」的自覺批判,凈化社會氛圍;第二,立足傳承,放眼當下,兼收並蓄,創造出中華民族今天的文化。

在這個過程中,思辨是最關鍵的引導方式和學習手段,也是傳統文化開出新時代之花的最有力的理由。倘若學校的傳統文化教育只是與傳統文化「相安無事」,給學生以一種理所當然的宣揚傾向,那麼再優秀的文化也會失去活力

我們的學生在接受了傳統文化教育之後,能否與傳統文化發生「化學反應」——有崇尚,也有反思;有繼承,也有批判;雖尊重、欽佩、敬仰,但仍要堅決發出自己的聲音?如此,才有可能創造出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傳統」,創造出這個時代的「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此外,所謂傳統,比如「尊師重道」,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的,取決於一種價值觀在整個社會的普遍認同度,而非僅僅政策指向或文件精神所能決定的。

建議取消中國小教師職稱與工資掛鉤

當下,全國絕大多數地方採取中國小教師職稱與工資掛鉤的做法,筆者認為,這一做法不妥。

理由如下:

第一,由於名額的限制,即使達到高級教師的條件,也無法評上高級教師,也因為名額有限,導致競爭激烈,甚至評定過程中不公平不合理的現象常有發生,與工資掛鉤,人為地造成教師隊伍之間的矛盾和不平等。

第二,許多評上高級教師的教師沾沾自喜,放鬆了專業上的追求,甚至馬虎對待工作。而評不上的老師有可能認為無論我如何努力也評不上,對待工作也是消極懈怠,這樣嚴重影響學校的健康發展。

筆者建議取消職稱與工資掛鉤的做法,改為「工作年限+年度教學業績」與工資掛鉤的做法,既可以鼓勵教師長期從教,又可以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可以說做到了公平與效率的兼顧。

關於教師尊嚴的問題

曾經遇到一位家長,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要找你們校長!」事實上,當他兒子犯了錯的時候,老師去管,他覺得你多管閑事,老師不管,他又覺得你不作為。當老師約他到學校談話的時候,他頭頭是道,恨不能反過來教育老師一頓。在他眼裡,老師就是服務行業,他付了錢把孩子送到學校來,老師就應該管好他的孩子,並且要按他的想法來教。

這恰恰反映了一部分這一代家長的想法,有一些家長表面看起來很配合老師,但內心真的是這樣想嗎?一次,我的同事給家長打電話,告知孩子最近在家的表現,家長滿口答應教育孩子,連連說:「好的,好的。」可是過了一會兒,談話結束了,她以為自己掛了電話,就在那嘟囔了一句:「現在的老師真的煩死了……」

我覺得有必要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教育是一個國家的立國基礎,教育的沒落,是整個國家的悲哀。只有切實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維護教師尊嚴,重拾尊師重道的氛圍,我們的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全民素質。

關於教師的懲戒權問題

我們現在經常聽到周圍的教師朋友抱怨:現在的教師難當啊,學生不寫作業,上課調皮搗蛋,打不得罵不得。一旦說幾句,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就會哭鬧,有的學生不吃不喝,有的離家出走,更有甚者以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老師的幾句正常的責怪便成了孩子走上絕路的導火線,教師正常的教育學生的權利也變成了「殺人的兇器」,老師教育學生真是如履薄冰啊!

教師的責任是「傳道、授業、解惑」,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責任。在教育的方法上和手段上,應有所不同。所謂因材施教,我覺得教育上也應該有不同的懲戒手段,但是要基於不侮辱學生的人格,不傷害學生的身體為原則,這就是一個「度」的把握。

我建議出台一些具體的教師可以運用的教育懲戒手段,讓教師教育起來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本周話題

教育的哪些方面值得我們為之驕傲?

加入「茶話會」

在後台直接回復「茶話會+你的回答」

「推薦話題+你想推薦給我們的話題」

下周,我們再見。

兩會部長通道速遞!陳寶生談傳統文化教育3句話4件事 | 部長零距離運動能提高認知能力和學業成績?益處不僅這些(內附操作指南)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