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10.1級地震都沒能震倒故宮。一群外國人跑北京做實驗,結果被中國匠人打了臉

作者:司馬

九寨溝地震之後,故宮莫名上了話題榜。「歷經597年,200多場大大小小的地震,故宮,怎麼啥事兒也沒有?」

英國學者為了找出紫禁城里的秘密,集體飛到北京:這次……他們用了10級震感。

上個月,B站有位UP主上傳了一集紀錄片,

沒有英文字幕,更沒有翻譯,

上萬「學渣」卻都被燃哭了,

紛紛逼自己拿出聯考英文聽力水平,

硬是磕磕絆絆的追完了整集,

因為它講的是《紫禁城的秘密》。

1976年7月28日,凌晨3點42分,

發生了7.8級的地震,

河北唐山在23秒內,被夷為平地。

連200公裡外的北京都受到劇烈的搖晃和震動,

多處房屋倒塌,

但那座建造了600年的故宮,

依舊屹立不倒。

故宮作為全世界現存最大的木質建築群之一,

600年來,經歷過數不清的雷電風雨,

變革、戰爭以及200多場地震,次次都安然無恙,

這讓全世界都震驚了。

於是英國電視台專程扛著攝像機,跑到北京,

試圖解開它背後的秘密。

為了揭開真相,故宮的專家特意做了一次

關於地震模擬實驗,

首先選擇合適的木材,手工鑿孔、打磨......

建成的這座1:5的故宮模型,

全程沒有使用過一根釘子,一滴膠水,

用的是最老的建築結構:

榫卯和斗拱。

當搭建完成後,

學者感到非常不可思議,這個木頭房子,

真的夠結實嘛?

隨即我們的工作人員擰開了模擬開關,

4.5、5.0的地震級別,

你可以看到,整個模型都開始搖晃了起來。

等強度加到7.5級時,

兩邊的磚牆再也承受不住,轟然倒塌,

戴著安全帽的英國學者,

本能的往後一縮。

故宮專家倒是很鎮靜,

讓助手再加大力度——9.5級!

要知道模型不過是木頭建造的,

9.5級的震感,

相當於200萬噸炸藥的殺傷力了。

直到升到10.1級時,

牆體早已倒塌成一片廢墟,

劇烈的搖晃下,

模型的柱子,部分都已經離開了地面,

眼看它就要倒塌......

但當30秒的模擬地震結束后,

它依舊穩穩的立在那裡,

只是位置有一點偏移。

英國學者緊緊地握著故宮專家的手,

激動的說:太!完!美!了!

在10.1級破紀錄的地震前,

都不倒塌的秘訣就是——斗拱。

它是建築的特有結構,

由弓形和方形的木塊組成,

而榫卯的結合,不需要一個鐵釘,一滴膠水,

就可以讓兩塊木頭完美貼合。

這樣不但能均勻托住極重的屋檐,

一旦發生地震,斗拱之間「鬆動」卻不散架的結構,

靈活地抵消了地震的破壞力。

對了如果你去過故宮,應該會有印象,故宮的柱子都是平整豎立在地板上,並沒有深入地基中。

這樣發生可怕的地震時,柱子的位置最多發生輕微的偏移,而不會被折斷,導致房屋失去支柱的力量,整個坍塌。

震驚國外建築學家的是,這些救命的細節,是處在地震帶上的平凡匠人們,自己琢磨出來的。

地震時,深入地基的柱子會被折斷

相反,則不會發生這種情況

建築學者由衷的感慨道:

這就是故宮600年不倒的秘密,

古人的智慧真是讓人心生佩服!

除此之外,這座佔地72萬平方米,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的古建築群,要在14年內建造成功,又何止斗拱這一個竅門!

單單是數達百斤重的磚石和木頭,要如何運至京城,都是一個棘手的問題。紀錄片為此還特意做了一個實驗,一整個冰球隊的力量,都移不動的一輛磚車。

但只要學習600年前的古人,

往冰上噴一點水,立馬就能拖動。

而殿外十幾米長的九龍戲珠雕刻,

畫面壯觀到讓人咋舌,

在沒有機器的那個年代,

雕刻這麼大的一整塊白玉石,

又藏著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呢。

紀錄片一出,外網的評論都炸了,「太酷了,」「這就是一個奇迹」,「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趟故宮!」

而最讓司馬淚目的是一條一條的中文評論:「為老祖宗的智慧點贊」、「非常感謝這個視頻,讓全世界都知道的匠人有多牛逼!」

不過,再結實的結構,也並不是毫無弱點,一個閃電,一丁點兒火星,足以毀掉一整座宏偉的宮殿。

除了自然災害、戰爭的破壞,

這個壯觀的建築,

最大的敵人其實是——時間。

慶幸的是,一直有人在背後默默地保護它們。

故宮的青銅器、木器、漆器、

百寶鑲嵌、宮廷鐘錶......

陶瓷

書畫……

都有專門的人負責,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他們是文物修復師。

修復的難度有多大呢,就拿鐘錶來說,齒輪的咬合,相差僅有幾毫米,就一點也動不了;

修好一座鐘表,至少要在桌子前做足幾個月。

乾隆的一隻箱子,

補個漆面都足足有120層,

顏色稍有差池,手一抖刷厚了,

就得重新再來。

而做漿糊的樹膠,

必須要在半夜上山割,

因為太陽一曬就廢了。

修復屏風,需要用到的緙絲,

要用小細銼在幾毫米間的齒輪間穿梭,

自己在工作台坐上一整天,也只得幾寸。

而這不過是在故宮數以百萬計的庫存中,

一件非常「普通」的文物。

這些在我們眼裡繁瑣細緻到

甚至有點變態的細節,

對文物修復師來說,只是平常。

鐘錶組的王津師傅說:

「你要是真坐不住,你就改行。

只要興趣才留得住你。

木器組的屈峰師傅,這個一度想要離開故宮的年輕人,花了十年時間悟出匠人的真相:

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個人一樣,他是用人的品格來要求這個椅子。

古代人講究格物,就是以自身來觀物,又以物來觀自己。

他說古代故宮的這些東西是有生命的,文物修復工作者的價值不只是修好了,而是在這個修復過程中,他把自己跟它的交流,對它的體悟,都融入到裡面。

「文物是死的,要文物幹什麼,要文物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讓它傳播文化,對吧,不是說文物就是為了保留一個物品放在那兒,那沒有什麼價值。」

於是文物修復師,

就和600年前建造了這座奇迹的匠人們一樣,

耐下心來,不急不躁地去做一件事。

屋檐上的一片瓦,腳底下每天踩的一塊磚或是一面掉了漆的壁畫,他們儘力去修復,把自己的匠心,留在故宮的各個角落裡。

「一輩子這麼長,我們不趕時間。」

修復前——康熙皇帝60大壽時,由16個兒子和32個孫子送的「萬壽屏」

修復后的樣子

被驚艷的司馬,二刷了《紫禁城的秘密》,發現配上《我在故宮修文物》一起觀看,簡直燃爆了!

你發現有人創造了奇迹,就有人默默在守護,原來這是每一代手藝人之間,不需要明說的規矩,600年來都不曾改變過。

因為只有雙手,才能讓一件物品擁有溫度,擁有感情,才能在經過漫長的歲月後,依舊鮮活。

於是即便匠人身上沒有那討人喜歡的儀式感,但他們那股舉重若輕的勁兒,照樣征服全世界。

雖然我們從來都不知道,600年前,建造這座奇迹的匠人們的名字,或許有一天紀錄片的熱度下去后,「文物修復師」也會漸漸被人忘記;

慶幸的是,故宮就在那裡,它什麼都記得。

只要你去看一眼,就一定會記起,屬於匠人自己的傳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