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每一輪牛市背後都有一個「神話故事」!

海通證券荀玉根老師寫了一篇研報,叫《牛市有多遠?》值得一看,小編梳理一下核心內容。

統計角度看,全球主要市場如美國、英國、法國、德國、 日本、香港,乃至於上證綜指代表的A股,從2016年低點至今累計漲幅紛紛超過20%。

輪迴:A股已經歷五輪牛熊震蕩

1、1990年以來,A股已經經歷了五次牛熊震蕩周期。

股市一般劃分成三種形態:牛市、熊市、震蕩市,單邊上漲定義為牛市,單邊下跌定義為熊市,區間波動定義為震蕩市。

A股經歷了5輪牛熊震蕩周期。

五輪牛市分別為1990/12-1993/2、1996/1-1997/5+1999/5-2001/6、2005/6-2007/10、2008/10-2009/8、2014/7-2015/6。

五輪熊市分別為1993/2-1994/7、2001/6-2002/1+2004/9-2005/6、2007/10/-2008/10、2011/4-2012/1、2015/6-2016/1。

五輪震蕩市分別為1994/7-1996/1、1997/5-1999/5、2002/1-2004/9、2009/8-2011/4、2012/1-2014/7。

1990/12月以來股市總共經歷了315個月,其中牛市佔了37%(116個月),平均每輪牛市持續19個月,熊市佔20%(64個月),平均持續10個月,震蕩市佔43%(135個月),平均持續24個月。2016年1月底2638點以來,市場進入新一輪震蕩市。

2、牛熊震蕩與資金的關係

除了指數漲跌,股市的狀態還可以用資金進出衡量。

牛市會出現資金凈流入,熊市伴隨資金凈流出,震蕩市則是存量博弈。

在2005/6-2007/10的大牛市中,居民儲蓄存款同比從2006年初的19%一路降至2007年10月的4%左右。存款的錢去了哪兒?就是買了公募基金產品,基金管理資產規模從2005年的4739億元增加至2007年末的32766億元,增長了接近7倍。

2008/10-2009/8的牛市中,隨著牛市啟動基金資產規模恢復增長,從2008年底的1.9萬億回升至2009年底約2.7萬億。

2014/7-2015/6的牛市中,基金管理資產規模從2014年前三季度月均增加1000億左右,提高到2015年上半年月均增加額5647億元。

在震蕩市階段,資金供需則基本平衡:從2013/12014/7震蕩市中,資金流入合計9185億,流出合計10301億,資金供需基本平衡。2016年1月底2638點以來,市場處於震蕩市階段,資金流入流出整體規模不大,單月規模大多在一千億以內,資金供需整體平穩。

過去牛市的動力在哪?

1、利率(流動性):利率下行或處於低位是牛市的重要前提。

1996-2001年和2014-2015年牛市是典型的流動性驅動的牛市,是水牛。

1996/1-2001/6期間,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從10.98%降至2.25%。

2014/7-2015/6牛市期間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從3%降至2%,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4.6%持續降至3.6%。

2005/6-2007/10、2008/10-2009/8兩輪牛市初期,無風險利率都已經經歷了大幅下降並且已經處於低位。

2005年6月牛市啟動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從最高5.4%降至2.9%,下降了250BP。2008年10月10年期國債利率也已經降至2.7%的歷史低位。

2、基本面:企業盈利的增長是牛市重要支撐

1996-2001、2014-2015的兩輪牛市主要推動力來自於流動性,經濟基本面和企業盈利改善都不明顯。

而2005/6-2007/10的牛市主要依靠基本面推動,牛市期間GDP同比從04年4季度的底部8.9%上升到07年2季度的高點15%,企業ROE水平從8.9%上升至16.5%。

2008/10-2009/8的牛市有流動性和企業盈利改善雙輪驅動,但這輪牛市期間企業盈利改善相對滯后,企業凈利潤增速從2009年下半年才開始逐漸反映,實際上2009年上半年經濟基本面已經明顯改善,PMI指標從2008年底的39%迅速反彈2009年4月的53%,GDP增速從2009Q1的6.4%回升至2009Q2的8.2%。

3、每一輪牛市背後都有一個神話故事。

1996到2001的牛市,滬深兩地為了爭奪交易佔比,兩大交易所開始爭相推出積極政策,包括推行績優股相關的指數,推行上市優惠政策,發表積極樂觀文章等。1999年5月16日國務院會議推出的搞活市場六項政策推動市場519行情,政策利好助推水牛。

2005-2007年牛市期間,經濟快速增長,匯改強化了人民幣升值,資本市場盛行人民幣資產重估理論,這是一個實體和金融都繁榮的繁榮牛。

2008/10-2009/8的牛市背景是四萬億投資+十萬億信貸,這是一個全球開啟直升機撒錢模式的政策牛。

2014/7-2015/6牛市,起源於十八大之後改革預期升溫,夢提振市場情緒,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推中小創估值,貨幣政策大幅放鬆和融資快速增長推動了水牛。

4、估值:牛市起點的PE不盡相同。

美股牛市漲幅60%來自盈利,震蕩市靠盈利支撐,估值下移。

A股漲跌90%來自估值波動,牛市期間估值變化是主要驅動力。

1996/1-2001/6、2008/10-2009/8、2014/7-2015/6三輪牛市中估值貢獻率都在80%以上。2005/6-2007/10牛市期間企業凈利潤增速從2005Q1的-7.5%提升到2007Q1的77%,盈利對指數上漲貢獻較大。

從歷次牛市起點的估值水平來看,1996/1、2005/6、2008/10、2014/7四輪牛市起點上證綜指PE(TTM)估值不斷創新低,分別為18倍、15倍、13倍、8.5倍。A股(剔除金融)的PE(TTM)分別為18倍、15倍、14倍、17倍。上證50指數2005年6月、2008年10月、2014年7月的PE分別為12倍、14倍、7倍。中小板指2005年6月、2008年10月、2012年12月的PE分別為23倍、20倍、22倍,雖然系統性牛市2014年7月才開始,但2012年12月中小板指和創業板指領先於上證綜指走牛。

牛市還有多遠?

從指數運行特徵以及資金進出狀況刻畫,過去13個月確實可以定性為震蕩市。

對比A股歷史,五輪震蕩市持續時間在15-38個月之間,平均24個月。

對比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類似冬天的熊市已經過去,現在處於類似春天的震蕩市,類似牛市的夏天遲早會來,只是時間的問題。

對比分析各項指標,看看牛市還有多遠?未來牛市的動力在哪裡?

1、利率(流動性):水牛難以再現。

從2014年初以來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4.6%的高點趨勢性下行,直至2016年8月降至最低的2.7%,無風險利率已經經歷了一輪大幅下行。而且從2016年8月份以來,市場資金成本開始緩慢抬升,其中7天回購利率已從2.5%左右升至3%,10年期國債收益率回升至3.3%。2017年2月央行上調7天逆回購招標利率10bp,意味著在貨幣政策已經開始轉向中性穩健,利率再次大幅下行驅動水牛的可能性已經很小。

2、基本面:盈利牛、轉型牛值得期待。

2016年三季度A股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累計同比分別為1.9%,較中報的-4.6%明顯回升,剔除金融后數據為12.7%和1.0%,同樣明顯回升。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三季度歸母凈利累計同比分別為-0.4%、21%、43%,相對二季度的的-6.9%、13%、48.5%,也在改善。

展望未來,盈利的改善能否持續,市場分歧很大,多數分析師和投資者心存疑慮,盈利的數據需要中報、三季報不斷確認,尤其是下半年的盈利數據需要確認。

3、風險偏好:等待改革再發力、轉型見實效。

水牛難以再現,繁榮牛和政策牛再出現的可能性也很小,2017年下半年將迎來十九大召開,改革與轉型是希望,未來的牛市更可能是改革不斷發力、轉型漸見實效后,業績改善的盈利牛、轉型牛,因此未來的牛市斜率將更平緩。

4、估值:上證綜指、上證50指數估值處於歷史底部。

目前上證指數、A股(剔除金融)、上證50、中小板指、創業板指的PE(TTM)分別為15倍、33倍、11倍、44倍、56倍,相對歷次牛市起點各板塊估值區間(8.5-18)、(14-18)、(7-15)、(20-23)、27倍而言,上證指數和上證50指數估值已經達到歷史上牛市啟動的水平,而A股(剔除金融)、中小板指、創業板指估值水平仍然較高。估值水平與盈利增長相關,震蕩市的意義就是通過盈利增長消化估值,以時間換空間,為未來的牛市做準備,問題的核心仍然是盈利。

應對策略:步步為營,均衡配置

1、步步為營,跟蹤政策和基本面變化。

當前時點投資者有兩大擔憂,一是擔憂3月美聯儲加息引發A股下跌,二是擔憂兩會結束時維穩動力消失市場下跌。

我們曾分析過,無需擔憂美國加息對A股的衝擊,資本流動管理趨嚴,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壓力小,對資金面和情緒面影響有限,過去1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並沒有兩會結束市場下跌的規律。

春季行情變化一般源於基本面改善被證偽或政策面變緊,當前宏微觀基本面數據良好,政策面優化,不用擔憂,而且1月中最低點來上證綜指累計漲幅才5.5%,漲幅最大的中小板指12%,創業板指9.4%,萬 得全A才8.3%,累計獲利並不大。

未來值得關注的是政策面,一季度數據好轉給去槓桿提供了更好的條件,川普百日新政推進中,關注可能出現的中美貿易摩擦。當前繼續安心持倉,跟蹤政策,步步為營。展望全年跟蹤企業盈利改善能否持續。

2、均衡配置,消費升級+主題周期+價值成長。

當前位置建議均衡配置,A股已經進入二維投資時代,以前在做行業配置、風格選擇時,常常從一維角度分為周期與消費、成長與價值,進攻看周期、成長,防禦看消費、價值,現在市場環境已經微妙變化,投資進入二維階段。

一方面投資者結構變化,追求絕對收益的保險和銀行資金佔比上升,另一方面經濟結構調整,周期和消費內部都出現結構性變化。

周期股單純從經濟數據好轉角度找高貝塔的舊邏輯已經水土不服,因為即便數據好轉,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只是小幅改善,需求端的邏輯有天花板,需要結合供給端或政策主題,所謂主題周期,如國企改革、一帶一路、供給側改革等。

消費已不是簡單的防禦,收入水平上升和人口年齡結構變化推動消費不斷升級,如白酒中茅台、吉利和長城等自主品牌汽車、傢具中索菲亞、老闆電器等品牌小家電、安踏體育等運動用品銷售持續增長。成長和價值也不再對立,而是走向融合,單純講現金分紅的價值股表現不如有業績增長的價值股,如格力、茅台、恆瑞優於水電、高速公路,而成長股也注重業績與估值的匹配。

2014年-2015年看風口、博彈性的時代已經過去,13年底14年初併購新規孵化了市值管理投資邏輯,現在政策環境已變、IPO規模擴大,價值和成長走向共和,即價值成長。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