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世人都談見字如面,我卻獨想一睹真顏

文丨戴文子

近日,一檔被譽為「業內清泉」的綜藝節目備受世人關注,其中一期由濮存昕先生深情演繹的《宗月大師》則再度喚醒了人們對其作者老舍的記憶。這位已被人民冷落太久的「人民藝術家」以這種方式再度歸來,雖有幾分戲謔意味,但終歸是一件好事。

老舍先生真的過時了嗎?那些經典作品真的該被積壓在書櫃底任其變黃髮霉了嗎?談到老舍,除了百科詞條上的解釋,我們還了解多少?上一次真正靜下心來閱讀老舍的文字,又要遠溯到何年月?

想法太多,卻都是不可說與說不得;最後只能空談一句:世道變遷,人心浮動。

眾所周知,老舍先生文筆幽默,曾得到過各年齡段廣大讀者的喜愛。從任何意義上來講,老舍先生的作品都不該在我們這個時代被遺忘。

老舍先生所創造的藝術,無論從內容到形式都是現代的,同時又是民族的,可以說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其一些藝術精品已成為現代文學的典範,作者本人也躋身現代文學史上的語言大師行列。這些話已是老生常談,但這也恰恰說明: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篩選和檢驗,老舍先生的地位和貢獻已經具有其不可磨滅的歷史價值。

我這一輩子

作者: 老舍
出版社: 長江文藝出版社

老話說「好書不厭千回讀」,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屬於「常讀常新」的那類藝術。每一次閱讀,讀者都會有所發現和啟示,都能得到新鮮的藝術滋養。

我這次重讀這部老舍作品精選集《我這一輩子》,就再一次地感受到了這種「新發現」的驚異和喜悅,這主要得益於作品本身的生活化和藝術底蘊的深厚,以及老舍先生鮮明的個人風格。這些原因匯聚在一起,很自然地就把讀者帶入了「不斷創造」的新天地。

這部精選集把老舍先生的作品分為四輯:我這一輩子(小說節選)、濟南的冬天(描景抒懷)、我的母親(寫人敘事)、我的理想家庭(閑情偶寄),大體上涵蓋了先生的文筆精華。而這打頭陣的第一篇,便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駱駝祥子》。

選文中,一位下層人的典型洋車夫祥子因理想破滅而沉淪時看到了一條委瑣的、瘦稜稜的狗,那正是祥子命運的象徵:「他明白了自己就跟這條狗一樣,……將就著活下去就是一切,什麼也無須想了。」作者沉痛地作了這樣的概括:「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逐到野獸里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

「你幹嗎活著?你怎樣活著?」這是老舍先生從自身艱難生活中提出的關於人生哲理的反思,飽含著內心的辛酸,同時也構成了貫串幾乎老舍所有作品的內在主旋律。這就表明老舍先生在描繪下層人民的命運時是浸注了他的全部感情的。

從某種意義講,寫祥子也就是在寫他自己。用作者的話說,就是「同病相憐」。因此,他不能不在客觀描繪中注入自己的主觀感受。面對著「人無論怎樣掙扎擴只能如動物般活著,人變成獸」這人世間最大的殘酷,他和他的人物一起感到了「一些恐怖」與「一些迷惘」。

「我招誰惹誰啦?」、「仗著力氣與本事掙飯吃,豪橫了一輩子,到死我還不能輸這口氣。」老舍先生和他的祥子(《駱駝祥子》)、裱糊匠(《我這一輩子》),為著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發出了同樣的充滿惶惑、憤激的聲音。

本書選取的老舍先生作品中,還描繪了城市風光和那裡人們的生活方式,那是與悠久而精緻的文化傳統聯繫在一起的。收入本書中的幾篇散文《想北平》《濟南的冬天》《青島與我》以及《大明湖之春》中,作者懷著不可言說的鄉情,繪下了一幅幅精巧的剪影:

在北京,「幾乎是什麼地方既不擠得慌,又不太僻靜;最小的衚衕里的房子也有院子與樹,最空曠的地方也離買賣街與住宅區不遠」,都市「緊連著園林、菜圃與農村,採菊東籬下,在這裡,確是可以悠然見南山的」——這環境是「人為之中顯出自然」的;

「面向著積水潭,背後是城牆,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葦葉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樂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適,無所求也無可怕,像小兒安睡在睡籃里」——這生活是「動中有靜的」(《想北平》)。

這裡的人呢,是那樣的有模有樣有氣派!你瞧那身打扮:「青洋縐褲子,新漂白細市布的小褂,和一雙魚鱗灑鞋」;你瞧那身技藝:「腿快,手飄灑,一個飛腳起去,小辮兒飄在空中,像從天上落下來一個風箏」(《斷魂槍》);還有那古道熱腸的俠義性格,即使「自己的兒女受著饑寒」,仍然到處救濟別人,「人情往往能戰勝理智」(《宗月大師》)。

老舍先生一再強調,他自己和由這樣的環境、人物、生存方式構成的北京傳統文化之間的精神聯繫:「我的一切都由此發生,我的性格是在這裡鑄成的」、「它是在我的血里」(《想北平》)。

但是,隨著社會迅速地半殖民地化,「東方的大夢沒法子不醒了」,人們還來不及思索,這一切「都夢似變成昨夜的」了;「今天是火車,快槍,通商與恐怖」(《斷魂槍》):當「神槍沙子龍」意識到「他的世界已被狂風吹了走」,宣布「那條槍和那套槍法都跟我入棺材」,「忍氣吞聲地躲在已經改成客棧的後院里」(《斷魂槍》)時,那老舍式的疑問「你幹嗎活著?你怎樣活著?」的問題再一次提了出來,而它所喚起的情感,只能是「無可形容的憂鬱」,悲苦中又含有掙脫不掉的「愛戀」。

在這裡,人物與作家的情感已經水乳般地交融在一起:這是老舍先生從心靈深處發出的一曲輓歌。

從深層次上來說,老舍先生的內心感情是憂鬱的,但他選擇的表達方式卻是笑。收入本書的一篇散文里說:「您看我挺愛笑不是?因為我悲觀」(《又是一年芳草綠》)。

我們正應該這樣去理解和欣賞他的「幽默文」。在這種老舍式的幽默里,顯示著在困苦中掙扎的文人傳統的達觀和倔強。不用細說,這字裡行間,都閃現著老舍先生的身影:戴著那頂「經雨淋,汗漚,風吹,日晒」「鐵筋洋灰的泥帽」,穿著「自來舊」的布製成的「困難衣」,在塵土飛揚的公路上走著,走著……。他從小在困苦中長大,任憑什麼樣的物質的、心靈的磨難都壓不倒他!

就這樣,我們在老舍先生幾乎所有的作品中都看見了作者本人。在他描繪的社會生活與人物形象里,都熔鑄進了他自己的遭遇、理想、追求與個性。在外部世界的客觀描寫之下,奔涌著或是迷惘、憂鬱,或是憤激、愛戀的情感潛流。他的藝術世界是一個主客觀交融的世界。正因為如此,在他的作品里,總是蘊含著一種醇厚的詩意。如作者自己所說,他有著「以散文詩寫小說」的自覺追求。

老舍先生無疑是具有詩人氣質的,本書就收了一篇題名為《詩人》的文章,他把詩人稱之為「最快活,最苦痛,最天真,最崇高,最可愛,最偉大的瘋子」,「要掉了頭,犧牲了命,而必求真理至善之闡明,與美麗幸福之揭示,才是詩人」。這可以說正是老舍先生的自我寫照:他為了真理,為了藝術,「捨身全節」,寫下了最悲壯的生命之詩。

老舍先生的作品不僅數量眾多,而且他膾炙人口的精品大都是長篇,要在一本篇幅不多的選集中選出可以代表他多方面成就的作品是很困難的。但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借一斑略知全豹」,一瓢獨飲也總好過三千盡棄。聽人朗讀哪比得上躬親閱讀;見字如面,也要先「見字」不是?探究「舍」字的發音固然重要,但也不能本末倒置、甚至因噎廢食。只要是真正不朽的經典作品,就一定可以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雙重壁壘;而在那書頁之間,必將閃耀著永恆不變的人性光輝。

如果能回到過去,我倒真的想和老舍先生見一面,和他坐在一起聊聊天,聽他講講那些故事背後的故事。

戴文子:

山寨理工男,正宗偽文青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