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它叫周道、秦道、蜀道,它是中國最早的高速公路,有最早的秦嶺隧道

2017「寰行」別克•文化之旅離開古都長安,沿線翻越的秦嶺,正是南北分水嶺。北坡短而陡,水流湍急,多山澗深谷,有「秦嶺七十谷」之稱。南坡長而緩,呈現山谷高深的地貌。雲霧繚繞的山澗河谷和盆地構成特別秀麗的風光。

由昂科雷、昂科威、昂科拉、君威等組成的車隊行駛在盤山路上,現代的蜀道雖然可以以車代步,但難度依然較大,好在一路輕鬆經過。

沿著褒斜道走進南端的褒谷,這裡兩山對峙、立壁千仞、水流湍。

褒斜道,多少王侯將相路過此處

褒斜道,著名的棧道之一。漢中通往關中的古道有褒斜道、故道、儻駱道、子午道四條。褒斜道雖狹谷險段多而長,但與其它三道比較,全程較短,較捷近,是四條道路中開闢時間早、使用時間長的重要驛道,只有褒斜道廢阻時才用其它道路。

棧道不熟悉?「明修棧道 暗度陳倉」總是國人的必修課。其實,棧道在古代綿延數千年,特別是穿梭於秦巴山區的古棧道,在歷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因為時代的發展,人們視線轉變而久久沉寂。從長安到成都,棧道最興盛的時期有棧閣九萬餘里,五里一郵、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驛,這些凌空飛架的棧道,蜿蜒與青山之間,湍急的綠波之上,時而一廊、時而一閣、時而一亭、時而一樓,相當的華麗和考究。

棧道從發明開始,就與戰爭結下了不解之緣,從褒斜道北出斜谷可直逼長安,入南谷褒谷則可輕取川蜀,在軍事地理位置上有著進可攻、退可守的餘地,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

褒斜道南起褒谷口,即漢中市大鐘寺附近;北至斜谷口。在眉縣斜峪關口,沿褒斜二水行,貫穿褒斜二谷,故名,也稱斜谷路,為古代巴蜀通秦川之主幹道路,全程249公里。

《讀史方輿紀要》稱:「褒斜之道,夏禹發之,漢始成之,南褒北斜,兩嶺高峻,中為褒水所經,春秋開鑿。秦時已有棧道」。棧道始於戰國范睢相秦時。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秦派張儀、司馬錯伐蜀,大軍即經此道,原來的穀道此時已開鑿成能通過大部隊和輜重的棧道了。此後,褒斜棧道一直是南北兵爭軍行和必行之道。

褒斜道在歷史上開鑿早、規模大、沿用時間長。1979年調查褒斜棧道時,發現三處橋樑遺址,分別位於留壩縣的磨坪村和太白縣的溝口上和古迹街。在溝口上褒河東岸,有一石頭山樑伸入河中,接近水面的地方有方形橋柱孔,東西兩排,每排3個,大小相同,孔口邊長30厘米,深35厘米,間距1.2米,兩排相距3米,表明這座橋有兩排橋墩,每墩三柱組成,是一座多跨梁式橋。橋墩的柱上安橫樑,梁與梁間鋪木板或木料,兩邊圍欄杆,橋面寬3米以上。

除閣道和橋樑為木結構外,褒斜棧道一般路基即建在土上或石頭上,建在土上的路面都用土夯夯堅實。地形不夠路寬和高的地方,用石塊砌起來象牆一樣,裡面填以土石,直填到和閣道工程相同的高度和寬度。路面的寬度,北魏《石門銘》記載:「閣廣四丈,路廣六丈」。按太和十九年(495)頒布通用的大尺,一尺合29.97厘米計算,「閣廣四丈」,即29.97厘米×4×10=1198.8厘米,當時的閣道寬近12米。「路廣六丈」,即29.97厘米×6×10=1799.2厘米,一般路面寬近18米。漢時車軌寬1.5米,褒斜棧道的路面能容數車并行或對面相錯而過。

公文傳遞,驛卒驛馬更替,貨物交流和信件中轉,棧道沿途設有驛站、郵亭和其他附屬設施。東漢明帝時整修258里棧道,就維修「郵亭、驛置、徒司空、褒中縣官寺並六十四所」。早期的郵驛多系官辦,具有多種職能,以後隨著沿途居民點的增多,私人客舍也即產生,官驛職能逐漸轉向單一,數量隨之減少。

沉入水底的古隧道

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9年修建石門水庫,褒斜道石門石刻「石門十三品」搬遷市博物館內陳列保護。1975年,水庫大壩按設計高水位蓄水,棧道石門及將軍鋪、褒姒鋪、《棧道平歌》摩崖(即「八個碑」)等古迹和棧道遺迹都淹於水庫中。

石門十三品又稱漢魏十三品,是這些摩崖碑刻中的珍品。它包括漢代的《石門》、《君開通褒斜道碑》、《玉盆》等摩崖,曹魏時期的的《李苞通閣道題名》摩崖,南宋時期的《晏袤釋鄐君開通褒斜道》、《山河堰落成記》等摩崖。這些摩崖石刻早於唐宋時期就極負盛名,是歷代考古家、書法家所推崇。

據說早在1958年,水利部門便欲修建褒河水庫,當時為了保護古石門和褒谷摩崖石刻,水壩位置選定在古石門以北十五里的老君崖,按照這一方案,棧道遺址和古石門及其摩崖石刻完全可以得到保護,此方案后遭遇「三年自然災害」而下馬,1960年代後期,正是各種運動肆虐時期,水庫重新上馬,因為石門附近兩峰之間相距最近且省工、省錢、省時間等原因,主事者即簡單而粗暴地決定將水庫壩體建於石門最狹窄的兩峰之間,當地一位文化人曾撰文透露,陝西省「革委會」當時關於修建石門水庫的文件顯示,當時只強調了要注意戰備,而對於保護石門石刻則隻字未提。

好在仍然有文物工作者是清醒的,在「回天無力」無法更改省「革委會」決定的情況下,漢中文物工作者多方向上反映希望搬遷石刻,即便如此,「革委會」負責水利的一位負責人仍然說:「現在農業學大寨,水利是農業命脈,死人要給活人讓路,不能讓幾塊石頭把路擋住。」

最終,陝西省文管會與「革委會」同意搬遷最受推崇的13件摩崖石刻至漢中博物館,即「石門十三品」。

在東漢永平六年,漢明帝劉庄在重修褒斜棧道時下詔書,用「火燒水激」的辦法在這裡開鑿了一個長約16米,高寬各約4米的穿山遂洞。這是世界交通史上最早的通車隧道,也難逃沒入水中的命運。

最早的「高速公路」

「蜀之難,難於上青天」,「黃雀之飛尚不得過,猿蹂欲度愁攀援」,李白的一首《蜀道難》形象生動的描述了秦蜀古道的奇絕險峻。不過,「寰行」橋採訪團來到漢中石門棧道,在長達三公里的仿古棧道上放眼望去,它就像一條游龍盤旋蜿蜒在山水之間。

慢慢前行,一座仿漢驛站映入眼帘。四下望去,被譽為「國之瑰寶」的摩崖石刻靜靜地沉睡在懸崖上。此時閉上眼睛,一群鐵戈戰馬從思緒中呼嘯而去,一股思古之幽情隨著清風撲面而來。

從春秋戰國開始,人們為了接通秦嶺、巴山之間的道路,遵循「因水成道」的規律,沿著山溝河谷在懸崖峭壁上鑿孔,橫木為梁,立木為拄,鋪上木板形成棧道。石門棧道只是當時最為著名的褒斜棧道的一部分,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條能通行車馬的交通隧道。如今的石門棧道,再也不見南來北往的商賈車馬和旌旗獵獵的軍隊,留下的只有這空山迴響。

石門棧道地處漢台、勉縣、留壩三縣區交界的褒谷口。這條「國家級大道」是古代修築的一條穿越秦巴山地的秦蜀相通之地,歷史上先後被稱為周道、秦道、蜀道,被人稱為最早的「高速公路」之一。

這條棧道明確記載始於戰國,實際遠在殷商時期已經開通有道路,曾經在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及南北物資交流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褒斜棧道,時通時塞,時毀時建,有時,毀於水害,如蜀漢建興八年(230),「大雨道絕」。有時毀於南北割據,如東漢末年,張魯雄據漢中,「斷絕峽谷」,「不得復通」。棧道毀於戰火者,當居多數。西漢高祖劉邦於公元前206年4月「道由子午」來漢中就「漢王」位后,燒毀棧道,以「示天下無還心」,解除楚霸王項羽的戒備。劉邦據漢中秣馬厲兵。6月韓信命樊噲「明修棧道」,繼續麻痹項羽,自己和劉邦取道陳倉,進入關中,這就出現「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典故。

除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曹操題「袞雪」、張良寫「玉盆」、諸葛亮「六齣祁山」、蕭何「月下追韓信」等典故都出自這裡。

在褒谷口,有一巨石立於滔滔褒水之中,巨浪撞石如銀花四濺,水星翻飛,雨霧空濛,雲蒸霞蔚,氣象萬千,那濺入空中的水珠,又如雪花輕搖漫舞的飄然而落。傳說,魏王曹操當年駐軍褒谷口時,完全被這種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所吸引,不由得心蕩神怡,豪情滿懷,心想,難怪當年的張良、鄭子真都在這裡隱居,真乃仙境也。這時曹操觸景生情,頓時雅興大發。索來文房四寶,神凝筆尖,欣然題下「袞雪」二字。有一手不解的提問:「丞相的字遒勁奔放,可是袞字怎麼少了三點?」曹操撫掌大笑:「滔滔褒水,可差這三點?據說,這就是曹操留在世上唯一的手跡。

在這裡,明朝郭元柱作有詩《謁蕭曹祠》:

漢祚炎隆四百年,

蕭曹事業冠郡侯。

當年將相今何在?

惟有山河堰水流。

秦蜀棧道,凝聚了紙、印刷術和瓷的創造

專家認為,褒斜道的通行,改變了南北方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發展不平衡的狀態。當時處在北方的秦國和韓、趙、魏諸國,特別是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社會一新,國威大大提高,成了「長雄諸侯」的強國,這種社會變革的新趨勢,通過褒斜道傳播到蜀漢,推動了漢中、四川等地發展。

更重要的是,褒斜棧道把西北和西南連成一片,促進了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秦惠王時通過褒斜道至巴蜀,使秦蜀統一了起來。漢中是漢代的開國基地,漢中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通過褒斜棧道運往前線,使劉邦戰勝軍事實力雄厚的項羽,繼而統一了全國。司馬遷曾稱讚說:「漢之興自蜀漢」。漢武帝通過褒斜道,開發西南,統一雲南等地。

此外,關中與蜀漢同是經濟發展較早、較快的地區。兩地的商人,經常通過褒斜道運輸本地的產品到對方銷售,互通有無,調劑餘缺。在歷史上,蜀道是溝通以長安為中心的西北與以四川為中心的西南的重要途徑。褒斜道為蜀道的北段,漢中西南的金牛道為南段,漢中是連接兩段的重鎮。

秦蜀棧道是鏈接南北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將從長安為中心的三條北絲路(草原之路、玉帛之路、唐蕃古道)和以成都為中心的東西兩條南絲路連為一體。《宋史》載「漢中買茶,熙河易馬」。那時,不僅漢中所屬州縣茶山連綿百里不絕,荊襄、四川一帶的茶葉也朝漢中集中,形成巨大的茶葉聚散地。「茶馬古道」的建立,茶業興盛帶動了經濟發展,使漢中成為與開封、成都並列的全國三大稅收城市。

秦蜀棧道的意義和絲路一樣,凝聚了玉、帛、茶的精神,凝聚了紙、印刷術和瓷的創造,凝聚了韜晦自強、合縱連橫的戰略思維。

時間早已將一切逝去,大浪淘沙,多少英雄豪傑,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或褒或貶,任由後人去訴說。可總有那麼一些人,經久不衰,被人們時代銘記,永遠懷念,更成為了一種精神,一種信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