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為什麼說,做到真正的自信很難?

|沙龍精選自圈外(ID:iquanwai

文|孫圈圈

- 01 -

丟了客戶,因為沒自信?

5年前發生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我對「自信」的認知。

那時候剛升項目經理,跟老闆一起去談一個重要項目。為了鍛煉自己,我要求主導這次會談,她只在必要的時候幫我補場。會談中,面對客戶高管團隊接連拋來的問題,我大方回應、侃侃而談。

結束之後,我依然處在「戰鬥」后的興奮狀態,信心滿滿地跟我老闆說:他們看起來很滿意,今天這個項目應該是拿下了吧?

她笑而不語,說:等通知吧。

之後沒兩天,結果出來了,但不是我想的那樣,而是項目被競爭對手拿下了。

原因當然有很多,包括價格等等。但其中一個原因,讓我無法接受,對方提到:項目負責人(我)看起來不夠有信心。

我一臉懵逼,繼而憤怒,甚至懷疑對方是不是記錯人了。

首戰失敗對我的打擊太大了,我絕望地跑去問老闆,她說:你有沒有覺得,自己的表現,就像一個國小生拚命在向一群大人證明自己?你幾乎沒有問過他們任何問題,只是在不斷回應他們的挑戰,完全不是平等交流。你認為自己很自信,但一個自信的人,是不需要急切地證明自己的。

那段話如當頭棒喝,在今後的好幾年裡,我都記得。

但是,也就是當時的那段話,徹底粉碎了我之前幾年從自卑到自信的努力。

我一直努力,讓自己表現自如、談笑風生、自信滿滿……但那一刻我發現,原來我的努力都是錯的,因為我對「自信」的理解就是錯的。

- 02 -

從自卑到自信,這條路有多長

在自信這條路上,我探索了太多年,因為在很年輕的時候,我曾飽受「不自信」之苦。

前陣子,我一位前同事還跟我提起,他說完全沒有想過我會變成現在的樣子,因為9年前剛認識我的時候,非常害怕跟我合作,因為我看起來非常不善言辭、不自信,看起來是那種拖後腿的人。

但實際上呢,那時候的我進入諮詢已經1年,作為分析師,在寫分析報告方面做得比大多數顧問都出色,屢次被合作的同事表揚。可是,當別人沒有真正跟你合作過的時候,往往只能通過外在表現來判斷。

不自信的人,太吃虧了。

研究表明,在選擇領導者的時候,人們都傾向於選擇那些「看上去」更有能力,也就是,更自信的人。

所以在很多年裡,我都一直想讓自己變得自信起來,發揮出自己真正的實力。

但是,我走了太多彎路。

最初,我是個有點自卑的人。大學畢業找工作的時候,我見到面試官,連自我介紹都說不出來。看到自己喜歡的男生,也沒有勇氣打招呼,只好假裝沒看見。對於別人的誇讚,我全部都認為:我沒有這麼好,都是你們在客套我。還有,遇到一些看起來難搞的客戶,我會找理由逃避。

察覺到這種自卑帶來的問題之後,一開始,我用強迫的方法,試圖用「自負」來打敗「自卑」。比如,在學校的時候,報名參加校級歌唱比賽;比如,跟客戶約會議時間,故意把時間放在老闆沒空的時候,逼迫自己一個人去見;當然還嘗試過雞湯文里的方法,對著鏡子握緊拳頭說「我可以」……

但我很快發現了問題。當我強迫自己去做這些高出我能力很多的事情時,有時候會失敗。但是,為了維持自己的自信,我常常會忽略事情本身的對錯,用很多理由來為自己的失敗做解釋,否定自己的因素。

這種「自負代替自卑」的治療方式,讓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缺乏反思,無法從犯錯中得到任何進步。

後來,我接觸了「原生家庭」的概念,又試圖從家庭找到不自信的源頭,比如小時候的各種家族紛爭,比如一個聰明而強勢的媽媽對我的嚴苛要求,比如爺爺奶奶的重男輕女,比如經常責罵我的老師,等等。

我似乎真的找到原因了,但是,然後呢?除非時光可以倒流,讓我重新經歷一次童年,否則我好像也無法改變這種狀態。

直到後來,我找到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在一些需要自信的場合,把自己想象成另一個更加強大的人。

這個方法非常有用。比如,每次跟客戶開會之前,我會聽一段名人演講,多半是美國總統。然後,想象自己巨牛逼地站在客戶面前,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語驚四座。然後,我真的變得自信起來。

但是,直到開頭那個故事發生。我假裝出的自信,甚至騙過了自己,但還是沒有騙過最聰明、最有閱歷的人。

- 03 -

什麼才是真正的自信

開頭那次事情之後,我開始反思:到底什麼是真正的自信?

是不是有了能耐,就真的能夠更加自信?

答案是否定的。

做分析師的時候,跟客戶方的小嘍啰溝通都會不自信;後來能力強了,可以自如地跟他們溝通了,但跟客戶方的管理層溝通又變得不自信了。你的挑戰總是超出你的能力。而人是無法做到「全能」的。

所以,靠能力去支撐自信,這條路沒有盡頭。更何況,有很多能力不如我的人,他們仍然很自信啊!

所以我發現,自信跟能力並不直接相關,跟家庭也不直接相關,而跟什麼有關呢?

只跟自己有關。

按老闆當時說的那句話就是:「自信的人,是不需要向別人證明自己的。」

在跟我老闆的那次溝通之後,我做了很多改變。其中一項改變,我之前曾經說過,就是取捨。

在諮詢公司裡面,所有顧問在面對客戶的時候,都是先看生意規模有多大,但我不一樣,我的首要篩選標準是,看對方的訴求是否符合我的優勢。因為我已經不需要用「搞定高難度客戶」來證明自己。

同樣是「挑選客戶」,但是出發點,跟年輕時候有了很大不同,那時候是逃避,而後來是取捨。

也是在那次溝通之後,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反思,關於自己究竟是怎樣的人,我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包括現在的創業項目,之所以選擇在線教育而不是其它看起來更火爆的行業,也是出於對自己的清醒認識。

所以,真正的自信,應該基於對自己的了解,平和而淡定。面對任何事情,都會量力而行、有所取捨,但是從不逃避責任,也不會止步不前。碰到失敗的時候、不如別人的時候,會有不開心,但很快就能調整過來,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而我以前所理解的那種「凡事都認為自己是對的,而且非常堅定」的狀態,反而不是真的自信。這類人,永遠都覺得自己正確,不斷在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害怕被別人質疑,把建議當成批評。

你跟他之間的溝通永遠都很艱難,你明明在就事論事,但他卻在不斷維護自己的立場,為了維護自己所謂的自信而不斷拉扯。

這類人,其實是自負和自卑的結合體。

心理學的研究發現,高度自負的人其實也是高度自卑的。

自信與自負、自卑的關係,就像一個天平,自信在中間,自負和自卑在兩邊。當我們不能做到對自己足夠了解的時候,就會向兩邊偏離,所以維持天平的平衡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年輕的時候,我們對自己、對世界都不夠了解,所以多半會經歷這樣的階段:從自負到自卑,最後回到自信。或者,對另一些人來說,是自卑到自負再到自信。

當然,更多的人,一直停留在自負和自卑的搖擺中,永遠找不到那個平衡點。

- 04 -

自信的三重境界

明白了「自信就是清晰地認識和接納自己」這一點之後,我們就知道該如何做了。

通過3種方法,可以讓自己變得自信。

而這3種方法,其實代表了自信的3個不同境界,最高境界才是上面提到的「接納自己」。但是,我們往往無法一下子達到第3重境界,所以,還是可以從小處做起。

圈外早期曾經有過一個讀者群,當時為了感謝大家關注,我每月邀請一位大咖來微信群里用語音做分享。有一期,我邀請了百合姐,是我前家諮詢公司的合伙人,當年33歲就做到了我們一條業務線的區老大,年過40更是見過無數媒體、CEO,從來都很自信。

但是,微信群分享當天,她特別緊張,一定要讓我去她家,在她邊上待著,因為她覺得自己會講不好。

匪夷所思,給幾十個職場年輕人做免費語音分享,難道會比跟500強企業CXO們談上千萬的單子更難?

當然不是,原因是什麼呢?習慣。因為CXO們見多了,微信網友可是頭一回。

我們經常會發現,自己在某些場合特別自信,而到了另一些場合又變得不自信了。習慣,是很重要的原因。

所以,如果你對某件事情、某個場合總是不自信,那麼很簡單,多去習慣就好,所謂「習慣成自然」。

第二重境界:掌控

我曾經在公眾號後台收到一條消息,對方說他想要造火箭(這是真的)。我相信,任何正常人看到這條消息的第一反應,都不會覺得:哇,你好自信!而是覺得:你有病吧?

但是,如果我告訴你,這個人是馬斯克呢(這是假的)?你是不是覺得,這是一種自信了?

原因在於,馬斯克的確做到了,所以他這麼說,是有底氣的,這是建立在他對現狀的評估基礎上的。而如果我這麼說,大概連我自己都不信。

所以,那種無來由的、不做任何思考的自信,往往是一戳擊破的。真正的自信,是對自己的掌控感。

掌控感是什麼呢?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有足夠的思考能力對事物進行分析,並且你能夠知道自己的優劣勢,從而評估出自己對這件事情有多大把握,這就是掌控感。

如果說,第一重境界還是在藉助外部方式「讓自己多習慣」,來獲取自信,那麼這第二重境界,其實就是訴諸自己,來獲取自信。

當然,有時候在我們還沒有形成足夠的思考能力、無法去分析事物和分析自己的時候,會訴諸一些外部方式讓自己變得自信,比如上面提到的多習慣,還比如心靈雞湯里說的「對著鏡子大喊我能行」,這些的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自信,但這種自信彷彿控制樓閣,最終是會失控的。

一個人的思考能力越強,對自己的掌控感越強,就越是內心平靜,有一種平和的自信。

比掌控更高的境界,是接納,或者乾脆叫做「不要臉」。

「掌控」是說,自己知道自己的優劣勢。而接納是說,自己不僅知道,而且能夠接受這一切。

也就是說,你不是告訴自己「我最行、我最棒、我沒錯」,而是敢於面對自己的優劣勢,同時相信「雖然我並不完美,但我會不斷成長,所以我最終能夠做成這件事」。

這類人,願意承認失敗,能夠從錯誤中學習。他們把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不會去關心「如何表現得更加自信」,不會在意別人的眼光,不會因為一時成敗和別人的評價就讓自我認知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他們做的每一件事,說的每一句話,都不是為了營造一個美好的表象,而是為了自我的成長。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提到,自卑感會給我們帶來壓力,所以我們常常想通過優越感來釋放自己,正是這種對優越感的追求,激勵我們前行。

然而,如果我們因此去逃避真正的問題、不願認錯,而去一些不重要的小事中尋求優越感,或許也會獲得短暫的自信,但長此以往,必將阻礙我們成長,讓短暫建立起的自信崩盤,最終走向自負和自卑的極端。

想起昨天跟同事討論什麼年齡最好,我當時的答案是:現在。不是因為要「活在當下」,而是發自內心地這麼認為。

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我們如果能夠更深刻地認識並接納自己,活得更加自信從容,那麼這種感覺是多少膠原蛋白都無法替代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