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方法 ▏初中生不培養這些習慣,再努力再聰明也沒用!家長快看

升入國中,就意味著進入了一個新的「戰場」,每位同學都在使出渾身解數積累自己的「戰鬥」實力。這個時候,什麼才是決定最終成敗的關鍵?

拼努力,總有人比你更努力;拼方法,老師對每位同學都毫無保留;拼資源,網路時代,獲得最優學習資源的機會幾近均等。此時,唯有「習慣」才是你能長期掌控和改變的,也只有它才能最終決定你在這次「戰場」中的「勝負」。

因此,不妨從現在開始,重視培養下面這十項核心的學習習慣……

四種優秀的課堂習慣

常設小目標

目標包括兩類,一類是長期穩定的目標,短期內不會變化,這個不用多講;一類是短期小目標,包括一分鐘目標。這一類可變性很強,但對學習成績起著決定性作用,卻恰好是多數同學忽略的,值得一提。

有人曾經專門對大學生的三十多項品質進行統計,發現其中絕大多數對學習成績幾乎沒有影響,而真正能左右成績的只有一個品質——自控力。而「常設小目標」就是訓練自控力的開始。

比如,你要求自己每次課前一分鐘不講廢話,而是回顧一道昨天的錯題知識點;如果你習慣用右手,偶爾可以有意識地用左手;你可以強迫自己說的每一句話都必須思維清晰,邏輯通暢……這種小目標不會讓你獲得多少知識量,卻能在不知不覺中讓你的自控意識越來越強。

能管住自己,也就擋住了各種學習上的負面干擾,如此,那個「大目標」也才會更接地氣,這就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預習

預習有兩個目的:

一是高效利用課堂時間。一節課,你不可能四十五分鐘全部做到聚精會神,但是因為提前學習過就知道自己的痛點在哪裡,當老師講到痛點時,自然就不會錯過,也更容易聽得透徹,課堂利用效率就會高出很多。相反,不預習,上課被動地跟著老師走,下課則會付出成倍的時間代價,還費力不討好。

二是獲得心理上的優勢。當你能夠如此高效學習時,就能獲得一種「一覽眾山小」 的心理優勢,從而獲得自信,節節拔高。

其實,許多優秀同學上課之前都有這個習慣。有的甚至超前許多,有一位記者曾採訪一位中考尖子生,問到暑假生活都做了什麼時,她第一個回答記者的事情就是,提前學習下學期的課本知識。

所以,你要知道,雖然同在一間教室,同一時刻,老師從同一個點開始講,但是,每一位同學的起點是不一樣的。你如果具備了良好的預習習慣,也就有了先發優勢。

自我反省

整個中學生涯結束時,大家學的知識、見過的題型、老師的教法、各自的聰明程度、努力程度都相差無幾,怎樣才能拉開別人和你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犯錯的幾率。如果平時對錯誤持無所謂的態度,那麼到考場上,這種「習氣」只會讓你更緊張,犯錯幾率當然就只增不減。要想在考場上犯錯幾率小,就得平時重視自我反省習慣的培養,對錯誤「緊追猛打」。只有你視「平常」為「考場」,才能做到視「考場」為「平常」。

所以,優秀的中學生,每個科目都有自己的錯題本。

良好的「糾錯三步驟」習慣

1.就題論題,改正錯題本身

這是糾錯的基本功課,但這只是開始,不是結束。而大多數同學認為到此結束,因此,筆記、錯題本一大摞,但是同樣的錯誤還是反覆犯。那是因為糾錯還缺下面兩步。

2.就題論心,糾正自己的思考模式

對同一類型的錯誤第二次犯錯誤時,就要提高警惕了,此時不要光是糾正解答過程,更要反觀:自己是通過怎樣的思考路徑走上了這條錯誤之路的?比如有的同學為了求快,對題中條件常常也採取快讀,結果審題不清,經常出現「唉,這道題本來不該錯的啊」。

像這類問題,你就必須慢下來捕捉到自己「急於求成」的心理,加以反思,下次才能夠有效攔截此心理,那麼這道錯題才算糾正得比較徹底。否則「審題不清」的錯誤就會陰魂不散。

3.就題論師,模擬出題者心理

前兩步都完成了,還不能代表你對此題研究得透徹。你還可以跳出題目本身,脫離「學生」,進入出題者角色,去揣摩他的出題意圖:考什麼知識點?難點在哪裡?常犯錯誤點在哪裡?他是如何將這些點體現在題目中的?如果是你出題,你會怎樣設置這些難點、陷阱?此時,一道題的來龍去脈都被你看得清清楚楚,下次要再犯錯,恐怕很難。

也許你羨慕身邊被稱為「學神」的同學,他能輕鬆給同學解題、講題,考試跟玩一樣,「傲視群雄」,甚至問倒老師,於是你感到自卑,認為自己與之相差十萬八千里。

其實就是兩步之遙,只是大多數同學止於第一步,始終不願意再往後多走兩步,如果此時你幡然醒悟,你就開始邁向「學神」。

四種深度思考習慣

系統學習習慣

現在各種高質量知識資源,如三、五分鐘的微課程、各種在線課程,唾手可得,學習也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因此,很受同學們歡迎。但很多努力上進的同學也因此產生了一種資訊焦慮,生怕錯過好課程,於是見到好的都擠時間去學。這樣很容易讓自己的知識系統變得零散、碎片,學了數學,忘了英語,到最後學了很多課程,卻前後不連貫,掌握不深入,反而浪費了這些零碎學習時間。

所以,對這種零碎式的學習,一段時間之內,盡量不要同時學習多門課程。而是在進入零碎學習之前,先藉助教材了解相應的學科系統,在心中有一個整體輪廓,要求自己一段時間內就集中學習一門學科或者一個主題相關的知識。並且每學一小段都將它嵌入到整體系統相應的位置上,這樣長期累積,就能化零為整。

這樣的習慣在信息爆炸時代尤其重要。據說光是一個騰訊每天就要花費一億元用以支持微信上的各種資訊傳播和知識交流,可想而知,如果你現在不抓緊時間培養自己系統學習的習慣,以後不是被碎片知識拖著走,就是被它淹沒。

免費時代,時間最貴,誰能應對碎片知識對時間的切割,誰就贏得了最「貴」的資源。

追根溯源習慣

學習最忌死記硬背,特別是理科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論學習什麼內容,都要習慣性地追根溯源,這樣學到的知識才似有源之水,常新;有本之木,常青。

像數學、物理等學科,我們熟知的練題模式是將題分為A、B、C類,總結出相應的解題套路,做題時就用這些套路去套。如果你的套路足夠多,的確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是還不能舉一反三。

但如果你在學習各種公式、定理時,能夠養成追根溯源的思維習慣,更注重公式來源而非公式本身、解題套路,最開始可能不適應,久而久之就能舉一反三,學習效率反而倍增。

常識思維習慣

進入中學,同學們一頭扎進題海無可厚非,但是不能麻木。什麼是麻木?就是在做題的時候,思維過程是:首先判斷「這道題學過」,然後開始檢索記憶庫類似的題目應該怎麼做,老師上課是怎麼講解這種題的,就是不跟實際生活掛鉤,只為解題而解題。

於是,不管符不符合實際,都拿著記憶中的思路去套,結果往往得出一些看起來明顯不靠譜的答案,但因為自己的解題過程、結算步驟經檢查都沒問題,因此對這個明顯不靠譜的答案渾然不覺。

所以,做題的同時還要養成一個習慣性的反問:「這科學嗎?符合實際嗎?」

當你這樣問的時候,你就會用一個「正常人」的思維去分析這個答案是否靠譜。其實做選擇題時,很多「不靠譜」的答案,只要你具備這種思考習慣就可以輕鬆排除掉,根本犯不著在草稿紙上絞盡腦汁地算計。更重要的是,這種習慣促進我們去不斷完善自己的思考力,讓我們能夠找到更多的學習樂趣。

深度閱讀習慣

上了國中一定要鍛煉的一項技能就是「閱讀能力」。這個「閱讀能力」不再是過去你能閱讀多少字的文章,能獲得多少知識,閱讀速度有多快,而是你能通過閱讀能解決什麼樣的問題。過去的閱讀重在獲得新知,而中學階段重在訓練思考能力。

此時,你不僅需要獨立去閱讀一些中外名著或偉人傳記,與高層次的思想對話,還要改變過去被動接受信息式的閱讀方式,改成「帶著問題去經典中找答案」的閱讀習慣。只有這樣,才能讓你的閱讀能力和思考深度真正上一個台階,同時也為大學的學習以及走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保持動力十足的兩個習慣

運動習慣

看看上面有沒有你經常吃的?管住自己的嘴,就守住了你身體的「青春」。

關於國中生家長:

關注后

查看

歷史消息

有驚喜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