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除了比特幣,以太坊、代幣和ICO是怎樣圈錢的?

引子:本文作者Preethi Kasireddy是一名軟體/系統工程師,她曾在比特幣交易平台Coinbase工作。在這篇文章中,她為我們詳細介紹了比特幣、區塊鏈、代幣等概念,並分析了當下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前景。

去中心化應用即將崛起?可能吧

來講講以太坊。

以太坊是2015年啟動的一款使用自己的區塊鏈技術從頭創建的加密貨幣。它設計的初衷是為了構建一個比比特幣區塊鏈更普適的協議,且其明確表明它將不局限於創建和記錄區塊鏈網路原生代幣。

正如以太坊白皮書所寫:

「以太坊的目標在於創造出構建去中心化應用程序的替代協議,提供一套不同的、對很大範圍去中心化應用程序都非常有用的權衡取捨方法。它特彆強調快速發展的時間、小型且使用率極低應用程序的安全性以及不同應用程序有效互動交流的能力。以太坊本質上是通過構建終極抽象基礎層:有著內置圖靈完備編譯語言的區塊鏈,允許任何人編寫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讓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創造屬於自己的規則、交易形式及狀態轉換函數。」

以太坊

總得來說,以太坊只是一個基於交易的狀態機器:我們有一個初始狀態並通過逐漸執行交易轉變為最終狀態。最終狀態即被我們接受的以太坊交易世界的現狀。

以太坊交易

比特幣是比特幣區塊鏈的原生代幣,以太幣就是以太坊區塊鏈的原生代幣。

正如比特幣,以太區塊鏈包含了交易事件的日誌。用戶通過「日誌」給另一名用戶發送以太幣,礦工則通過驗證和保障這些交易在網路上的安全進行得到金錢鼓勵。

但以太坊區塊鏈更強一些——它能夠過濾來自更大範圍的任何計算機程序的事件信息。

我們來看一下以太坊背後的一些核心概念就能夠明白它為什麼可以這麼做了。

以太坊的基礎

首先是賬戶。以太坊存在兩類賬戶:外部賬戶和合約賬戶。兩類賬戶都有以太幣餘額。

二者主要區別在於合約賬戶有和其關聯的代碼而外部賬戶沒有。因此合約賬戶在其關聯代碼執行之時,具有執行任何類型計算的能力。

接下來我們要了解交易是什麼,交易即區塊鏈中儲存了從一個外部賬戶發送到另一個賬戶的加密數據包。當這筆交易發送給合約賬戶時,它的關聯代碼將由「以太坊虛擬機(EVM)」在每個節點上執行(下文有更多相關內容)。

無論怎麼說,這些都是消息。消息允許合約賬戶和另一個合約賬戶產生聯繫。當一個合約賬戶發送消息給另一個合約賬戶時,合約賬戶關聯的代碼就會被激活。從本質上來說,一條消息就像是一場交易,唯一的不同在於它是由合約賬戶生成的而非外部賬戶。

讓我來快速簡要地解釋一下「以太虛擬機(EVM)」的概念。還記得比特幣區塊鏈的協議是如何決定網路交易的驗證過程嗎?在以太坊的例子中,以太坊網路中的每個節點都是EVM驗證過程中的一部分。

Source: Coinspace.io

我們先來看看由外部賬戶產生的交易。這些交易在區塊中堆積,隨後以太坊網路的節點會走遍區塊中堆積的交易,並在EVM中運行交易關聯代碼。要明白,網路中的每個節點都會運行關聯代碼並儲存結果。正如你所想的那樣,這樣計算成本會很高。為了彌補這個費用並激勵節點(或礦工)運行計算過程,礦工會索要運行交易的具體費用。這個費用稱為「瓦斯(gas)」。這和比特幣中的費用類似,和比特幣交易相關的費用最終都會轉移到挖出交易區塊的礦工身上。

註:這是關於以太坊區塊鏈運作的很宏觀的描述,也省去了很多詳細描述。

最後,我們擁有了編寫可執行的分散式應用及合約的以太坊編譯語言。以太坊的編譯語言不像比特幣那樣看起來像機器語言(類似JavaScript的Solidity、類似Python的Serpent)。它有強大的能力及語言功能足以使開發者習慣用它開發,且用起來就像JavaScript和Python。此外,它能做到任何高級編譯語言能做的事情,因此它是「圖靈完備」的。

上述的關鍵在於以太坊進入了加密的世界,並為我們提供了在區塊鏈上運行任何類型代碼基本框架的簡單方法。因為以太坊語言是圖靈完備、有狀態並對開發者友好的,開發區塊鏈的好處就不僅僅限於實施一套特定的規則集(如數字貨幣是如何轉移的)和允許一個安全開放、高度可行、自治、有效、可信和可靠的機制在區塊鏈生層建立任何規則集了,這將使得開發者可以開發任何你能想到的應用。

在以太坊上建立的一個極其簡單的應用例子是「智能合約」。智能合約是分散式合約,它以代碼形式呈現,大意就是「如果事情這樣發生了你要怎麼做」 。他們可以接受並儲存以太幣及數據,並將以太幣發送給其它賬號甚至是其它智能合約。智能合約就像是普通合約一樣(像是租賃合同或者勞務合同),它們是用於和人或者實體之間的協議。但和普通合約不同的是它們就像是自治的中介,完全依賴於區塊鏈而無需人的參與,這使它們自動化、開放、安全並無需信任機制。

應用的另一個例子是去中心化組織。去中心化組織是基於智能合約編譯的有規則的分區組織。不同於由人類經營管理的傳統分級結構組織,去中心化組織將它所有的規則都編譯進了智能合約,全交由區塊鏈進行管理。

儘管以太坊讓我們能夠更容易在區塊鏈中創建應用,但是事實上現在我們大多數人依舊生活在不使用去中心化應用的世界里,甚至包括我們這些了解加密理論的人。

為什麼會這樣呢?

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要先回到前面的假設看看為什麼我們會卡在「殺手級應用在哪裡」的問題上,並看看以太坊是如何一個個解決它們的。

  • 問題一:缺乏開發者友好度

正如我們上述所說,以太坊通過設計令人驚嘆的編譯語言和強大的開發者工具解決了這個問題。

  • 問題二:強化網路效應很難

不管用不用以太坊,建立和擴大網路效應都是巨大阻礙。正如前文所說,想要替代已經建立的強大網路效應真的很難。如果有人創建了去中心化的Airbnb,他們需要說服平台兩端的用戶和房主使用。

  • 問題三:並沒有優化10倍

我們已經知道了大多數用戶並不樂意使用去中心化平台,除非它在某些層面比現有的解決方案好10倍。

不能因為以太坊中更易創建去中心化程序就認為它能提供10倍更好的體驗。我們現在可能會問的問題是,我們應該回到原點嗎?還是應該原地不動?

事情並非如此絕對。

儘管以太坊沒有直接解決網路效應問題,或是各種「10倍」期望,但它卻讓創造一套前所未有的全新應用成為可能。創造10倍優化的最清晰道路就是發明一些全新的東西。我相信以太坊通過簡化智能合約的創建讓發明全新事物成為了可能。

協議、代幣和應用程序的崛起

為什麼創建智能合約很重要?

協議

能簡單地在以太坊中創建智能合約的絕妙之處在於它使任何人都能在以太坊上層創建一個新的協議。記住協議僅僅是指網路中傳輸信息時的一系列規則,它們儲存在網路中的節點。智能合約讓我們能夠做到在兩方或多方之間建立一套自動化的可靠規則。

在文章前面部分我們已經提及區塊鏈協議有和其關聯的原生代幣,它是一種無需第三方同意即可在網路上兩名用戶間轉移的數字資產。比特幣區塊鏈的原生代幣是比特幣,以太坊區塊鏈的原生代幣是以太幣。

但並不能因為以太坊和比特幣區塊鏈協議用相關聯的原生代幣來驅動網路,就可以認為在以太坊用智能合約創建協議必須要有關聯的代幣。記住協議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明確節點間的通信規則。

因此本質上來說,有兩種類型的協議:

1. 其中一種有關聯的原生代幣,這樣有助於建立經濟鼓勵以驅動網路。

2. 另一種是沒有作為經濟驅動力的原生代幣,僅僅是作為節點之間的通信協議(註:這類協議還是可以有關聯的原生代幣的——如在網路上代表會員和公開市場的股份等。區別在於這些不是用於激勵)

想不到更好的名字,我只好把第一種叫作「加密-代幣-協議」,第二種叫作「加密-協議」。

代幣

現在來講講代幣。

正如以太坊能夠在它的區塊鏈上層創建新協議,代幣也能在區塊鏈上層用智能合約創造新代幣。 我們稱這類代幣為「非原生代幣」。

在這點上,我們可以將代幣系統視為只有一步操作的資料庫:從A減去X單位,將X單位賦予給B,條件是:

1. A在交易前至少有X單位;

2. 交易經由A的同意。

以太坊使實施這樣的代幣系統變得格外簡單。更進一步,ERC20代幣介面提供了開發代幣的標準方法,使其能和以太坊系統相融,像是開發者工具、錢包和交易所一類的方法。

此外,非原生代幣可以是:

1. 創建在以太坊上的獨立代幣(如上圖所示)

2. 與以太坊中新建的底層加密代幣協議關聯的代幣

3. 與以太坊中新建的底層加密協議關聯的代幣

協議?代幣?協議+代幣?為什麼它們很重要?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代幣銷售(如「ICO」)

啟動一個新的加密貨幣區塊鏈不簡單——它需要大量的自力更生來收集支撐其開啟及運行的資源。但在以太坊中,它的原生代幣則被用於加速區塊鏈的發展——為了能啟動開發者、礦工、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大型網路,以太坊啟動了代幣的公開預售。然後用募集的資金來發展區塊鏈。

以太坊不是第一吃螃蟹的人。2013年當Ripple開始開發它的支付系統時,它創造了一千億的XRP代幣,並將這些代幣銷售所得用於資助Ripple平台的發展。

通過銷售代幣來募集資金的思想有時也被稱作「首次公開售幣」或者是ICO。但這些代幣的結構差距很大(如前文所見),而「ICO」這個詞讓這一過程聽起來更加官方也更像是投資證券,因此我們還是繼續用「代幣銷售」這個詞吧。

代幣銷售是指有人以一定價格給投資者提供一定單位的新加密貨幣(如代幣),這些加密貨幣隨後可以換成其它加密貨幣(如代幣)。投資者買入這些代幣是因為每單位代幣在加密貨幣交易所(如Bitfinex、GDAX和Liqui)都是可替代可轉移的,如果市場對這些貨幣有需求的話。

過去代幣銷售只限於構建一款新的加密貨幣(如以太坊和Ripple),現在以太坊的智能合約使得創業公司可以使用代幣銷售來為各類協議和基於區塊鏈的應用融資。

在繼續介紹之前,我們要分清楚應用和協議的區別。

應用VS協議

一個應用可以基於一個或多個協議。如Augur這個去中心化市場預測應用就是建立在兩個協議之上的。

  • 去中心化Oracle協議

  • 交易協議

去中心化Oracle協議是「加密-代幣-協議」,它基於Augur聲譽代幣(REP)的現實生活事件,擁有驅動網路形成共識的經濟激勵。

但這些協議都無需和一個特定應用綁定在一起。理論上,任何應用都可以創建在底層協議之上。

代幣銷售對協議的影響vs對應用的影響

文章的前面我已經提及代幣銷售是如何驅動一個新協議的發展或者一個新應用的發展的。

因此本質上來說,一個團隊可以利用代幣銷售為以下項目募資:

  • 區塊鏈(如Ripple);

  • 建立在區塊鏈上層的加密代幣協議;

  • 建立在區塊鏈上層的加密協議;

  • 建立在加密協議上層的應用;

  • 建立在加密代幣協議上層的應用;

  • 建立在加密協議及加密代幣協議上層的應用;

  • 應用。

大約就是這些了。

最有趣的一件事是,如果一個應用打算進行代幣銷售,它的應用根本不需要建立在協議之下。我可以創建一個非營利組織然後使用代幣作為支撐項目運行的機制。在這個層面上來說,代幣銷售成為了傳統中心化應用募資的新方法。這就是常見的眾籌。

那麼投資者買了這些代幣會發生什麼呢?

這要看情況。當代幣和加密貨幣協議有關聯的時候,它們看起來更像是以太幣和比特幣這樣的原生代幣,目的在於驅動協議網路的發展。但當代幣和加密貨幣協議沒關係時,代幣僅僅代表了一些更大致的東西。事實上,這些代幣能靈活代表很多不同事物。

比如假設我們現在想要建造一個去中心化存儲服務。我可以用智能合約來創建一個存儲協議,作為存儲空間提供者和客戶之間的條約,它定義了可以以何種價格存儲哪些數據。

接下來我會為這個協議創造一種代幣並進行代幣銷售。如果這個協議得以廣泛使用,那麼該協議就變得有價值,反之便會增加代幣的價值。此外,作為伺服器的開發者,我會選擇用代幣來代表應用中服務的支付權。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來說創建代幣的機制是很靈活的,而且它們可以代表很多不同的事物:

  • 去中心化應用內部支付信用或會員憑證;

  • 分攤利潤、損失、資產或責任的權利;

  • 協議(或項目)中的所有權或股東權益;

  • 公司的投票權;

  • 沒什麼實際功能的存在——僅僅是能在加密貨幣交易所自由交易的數字資產;

  • 等等……

有很多項目通過代幣銷售成功募集了資金,包括去中心化的市場預測平台Augur、小蟻眾籌antshare、數字管理平台Melonport、基於以太坊的市場預測項目Gnosis等。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我建議你去看下他們各自的白皮書。

協議、代幣、代幣銷售?

以太坊不僅能夠很容易地創建運轉去中心化應用的協議,還能幫助網路發展。以太坊從如下兩方面入手:

1. 資金

這點很顯然。如我們所見,代幣銷售能夠讓開發者通過發布可交易的代幣輕易募集到創建協議或應用的資金。團隊可以選擇把這些資金投入到銷售、市場等方面,或者用於驅動網路。

2. 用戶

這是這個問題中更有趣的一部分。協議和去中心化應用可以通過代幣銷售獲取早期的資金貢獻者和產品使用者,這樣一來就能解決網路效應的問題。早期產品使用者相信協議或應用能激勵大家購買代幣,因為代幣在將來會變得具有價值。

本質上來說,代幣能夠推動早期用戶網路的發展,因為早期用戶的激勵和發展團隊能完美融合。

假設現在你想要創建一個文件共享協議。你可以通過啟動代幣銷售來收穫一些對買入代幣感興趣的早期用戶、投資者和企業家。他們可能僅僅只是在投機或者也有可能真正相信產品的未來。這個時候,早期用戶成為了協議自身的利益相關者並對其進行了經濟投資。然後這些早期用戶要麼成為了建立於協議之上產品的用戶,要麼自己在協議上創建了產品及服務。為了增加他們代幣的價值,他們有動力去推動協議的成功發展。隨著協議被廣泛接受,它增加了代幣的價值,這樣一來吸引了更多投資者、應用構建者和用戶的注意,這樣一來會帶來更多的應用的誕生,以此循環往複。

以太坊所做的就是創建了一個極其靈活的系統,在協議水平上和應用水平上進行創新。我們在接下來幾年會看到很多試驗和創新協議。很多都會像創業公司那樣失敗。但隨著時間的發展,一些核心的協議及相關網路會轉變為主流。

最後,一旦一項協議開始成型和標準化,我們就可以看到一整套去中心化應用開始慢慢在上層建立起來。

最好的結局還未出現

代幣銷售為建立在區塊鏈上層協議的發展提供了動力,然後進一步驅使了開發者在協議上層創建應用。

當然這並非完美結局。

第一,僅僅獲得一批早期用戶是不夠的。你需要努力維持網路效應的增長,就像傳統公司那樣去做。這意味著要經過數年的努力才能創建一個有用的應用並推動使用率。

第二,我注意到我們今日所見的大多數代幣銷售都被用於驅動具體應用而非開放去中心化協議的網路效應的。由於代幣是很靈活的,dApp開發者正創建和dApp匹配的代幣,而非創建一個能在程序間共享的標準底層協議。這樣會讓協議變得很破碎。

第三,代幣價值的最初發展速度大多被投機心理驅動著(因為平台需要一定時間才能變得有價值)。因此,它很有可能具有高波動性。目前我們還不清楚如何緩和這種情況,也不清楚我們能否找到讓代幣價格維持穩定的機制。總的來說,有關代幣價值長期生命力的開放性問題有很多。理想情況下,我們希望代幣價值能和協議或者應用綁定在一起,類似於上市公司股票是如何和發行公司綁定在一起的,或者是和能夠代表服務的數字使用權綁定在一起。但如今,人們對這些代幣價值的態度大多處於投機狀態。

第四,代幣銷售市場目前充滿了泡沫。因為證券監管加大了代幣作為股權(記住代幣可以代表任何事物,包括協議內或應用內的股權)進行銷售(因為這些是未註冊的證券)的難度,開發者就不這麼做了。取而代之的是,他們將它們設計成了眾籌。有些非常不錯的項目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募集了很多資金,而有些長尾項目僅僅利用ICO市場的高需求募集上了千萬美元的資金卻沒有真正做出什麼來——有一些甚至就是徹頭徹尾的騙局,卷著募集來的資金跑了。我們希望眾籌可以為聚集在一起創建公共利益的人們帶來好處,而不是喂肥了詐騙集團。我們怎麼才能做到呢?

除了上述的問題,代幣銷售成為募資切實可行的形式之前還有很多待解答的問題需要我們弄清楚:

  • 代幣銷售的正確設計和結構是怎麼樣的?

  • 什麼情況下允許把代幣結構設計成投資證券那樣?這樣的代幣銷售應該受到怎樣的監管?個體投資者應該使用怎樣的標準來衡量代幣銷售的價值(團隊、商業模式等)?

  • 投資者如何確保銷售過程是安全合法的?

  • 有必要建立給代幣持有者分配一部分公司流動性價值的機制嗎?可以分紅嗎?代幣持有者能通過投票權對協議或應用實施控制嗎?

  • 募資之後資金是如何使用的?

  • 投資人可以使用何種計量方法來衡量正在創建協議或應用的團隊是否會執行長期計劃?

  • 能否通過建立代幣的智能合約直接使用以太幣,而非每個協議都創建一個新代幣,這樣是否更高效?

  • 投資者盈虧的稅收問題如何解決?

  • 如果銷售代幣是初創公司募集資金的新方法,那會對傳統風險投資者造成什麼影響?

  • 等等很多問題……

結論

在這篇文章中我已經儘力講述了代幣銷售的內容,並大體上解答了大眾對於區塊鏈的一些疑惑。

討論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的發展就和妄想拍下奔跑的獵豹那樣困難。它們的發展速度太快了,根本無法記錄。儘管如此,我依舊相信告訴大眾關於加密貨幣的知識是很重要的。

想獲得金融女王收集的《行業乾貨大禮包》嗎?請在金融女王微信後台(ID:FintechQ)回復關鍵詞「大禮包」獲得下載鏈接。

我們猜你還喜歡看:

《比特幣未死,區塊鏈當道》

《關於區塊鏈技術的新進展這有你要知道的一切》

《福布斯發布2016金融科技50強:哪些模式將在未來改變我們的生活?》

你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聯繫我們或者給我們投稿:

-在「金融女王」微信訂閱號(ID:FintechQ)里留言;

-發郵件到[email protected]

-搜索微信號「DingDing_TheQueen」添加金融女王個人微信(加微信請註明「姓名-公司-職位-添加原因」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