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怕孩子嚼不動?一直吃軟的食物的危害你想象不到!

大J的話

今天開頭先說一件事,我的新書《跟美國幼稚園老師學早教》已經開始發貨了,之前參與預訂的朋友們都會贈送一本有聲書小冊子。小冊子是和新書塑封在一起的,收到書發現沒有小冊子的記得先打開書。百密一疏,萬一噹噹網真的漏發有聲書了,請大家在我這篇文章下留言。

另外噹噹網還在積極發貨中,之前參與預售的朋友們還沒收到書的,請再耐心等待一下。如果需要查詢物流狀況,可以點擊這篇文章->《跟美國幼稚園老師學早教》|最好的老師是父母,最好的早教在家裡點擊文章末尾「閱讀原文」那個鏈接,就能看到自己訂單狀態了。再次感謝大家對我新書的支持!

今天文章有錄音哦

咀嚼的重要性

小D從添加輔食開始,我就是一步一步根據她的餵養師的建議,有意識地讓她鍛煉咀嚼和吞咽。從她2歲半開始,幾乎我們成人吃的食物她大部分都可以嚼得動,咽得下。即使這樣,她的餵養師前不久還在提醒我,要時不時引進一些「硬」的食物,進一步鍛煉咀嚼能力。

咀嚼能力很重要,咀嚼能力是需要鍛煉的,這是我們餵養師這兩年多來一直在強調的。前幾天和我表姐聯繫,她兒子4歲了,現在吃的東西還都是很軟的,最愛吃的永遠是各種各樣的粥。我才發現這是大家容易忽視的一件事,覺得孩子只要能吃得下就可以了,但未曾注意過吃的過於細軟,還有很多其他的危害。

限制了營養的攝入

營養肯定是第一條,如果孩子的咀嚼能力沒能隨著年齡增長跟上,那自然她可以吃的食物選擇就有限,這就大大制約了孩子飲食的營養均衡。1歲前孩子的大部分營養來自於奶,輔食添加的階段學會「怎麼吃」要遠遠比「吃多少」重要的多。

這樣等過了1歲,孩子慢慢可以有能力嘗試更多除了奶製品以外的食物。一般來說,最晚到3歲,沒有過敏或其他疾病問題的孩子,應該完全可以咀嚼和吞咽大人吃的大部分食物了,而不需要額外煮爛。

影響發音吐字清晰

發音吐字使用的肌肉群和吃飯使用的一模一樣,舉幾個簡單的例子,舌尖是用來發「t、d、」的音,而舌頭捲起來是發「l、r、sh」的音;閉合嘴唇可以發出「b、p、m」;而把嘴唇變成圓形就能發出「w」的音。

有的人吐字不清晰,或者某些捲舌音發不標準,很大程度是因為嘴巴肌肉群不夠靈活有力。而進食無疑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鍛煉這些肌肉,幫助發音標準的。而這裡有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我們的下頜,因為很多發音其實是需要下頜打開,留出足夠的空間讓舌頭和嘴唇放到正確的位置的。下頜的移動就靠咀嚼食物來鍛煉的。

下圖就是語言康復師在幫助孩子矯正發音,讓他體會正確發音時肌肉用力的位置

影響牙齒排列不齊

進食咀嚼的動作不僅可以鍛煉咀嚼肌的力量,還有助於頜骨的生長發育。但如果長期食用細軟食物,頜骨的生長也會受到限制,這點對於生長發育階段的孩子來說尤為重要。

牙齒是長在頜骨上的,如果頜骨發育不完全,牙齒大小數量是由遺傳決定的,並不會根據空間縮小而減少數量。那就意味著能容納牙齒的空間不足夠,那就註定有的牙需要和別的牙擠在一起,也就是我們說的「牙齒排列不齊」。

出現乾嘔正常嗎?

我知道很多父母長輩不敢給孩子吃硬的食物最大的一個顧慮就是,孩子一吃粗一點的食物就會出現乾嘔。所以在和大家分享如何鍛煉咀嚼能力之前,先把大家這個顧慮打消。

其實寶寶的乾嘔是她的自我保護機制,這是吞咽反射(gag reflex)。當他們感覺無法吞咽下某個食物,身體的吞咽反射就會被激發,然後就會出現乾嘔情況,來保護自己。

當孩子出現乾嘔,反而是告訴我們,孩子是安全的,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她的咀嚼能力的確需要鍛煉,這是學習吃飯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就像學走路一定會摔跤,學咀嚼就一定會出現乾嘔。

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們一定不要大驚小怪,讓孩子自己吐出來。同時,也不要因此而放棄給孩子提供粗硬食物,過度保護是不利於學習進食的。

如何鍛煉咀嚼能力

從添加輔食開始,就要有意識將食材的性狀從細軟、到粗顆粒、到煮的比較爛的塊狀這個過程過渡。我們只有創造機會(也就是提供合適的食物),孩子才能鍛煉咀嚼。

引入合適的食物時,需要評估一下孩子現有的咀嚼能力,不能操之過急。比如孩子現在只能喝粥的,那就提供煮的爛一點的塊狀食物;已經可以吃比較爛的塊狀食物的,那就提供正常軟硬程度的塊狀食物;可以吃正常塊狀食物的了,那就隔三岔五引入一些粗糧或者高纖維的蔬菜水果讓孩子啃啃。一般最晚3歲前,我們需要將孩子的飲食過渡到成人飲食

這裡再分享一個小貼士,有的寶寶無法理解「咀嚼」這個概念的,父母可以進行示範。小D一開始吃飯時,我會和她面對面坐著,然後讓她看到我怎麼咀嚼。這裡特別要指出,一定要用誇張的口型,張嘴咀嚼,而且兩邊都要咀嚼。餵養師說,閉嘴咀嚼是我們大人後天學會的禮儀,小寶寶一開始學習咀嚼都是張嘴的,所以我們示範時要特別注意。

另外,也可以準備一些生的胡蘿蔔或者芹菜,切成條狀,放在寶寶后牙床,等待寶寶咬下來,其實寶寶是咬不斷的,但這個過程可以幫助寶寶鍛煉肌肉,體會咀嚼的感受。 這是一個訓練的過程,不是為了讓寶寶吃,所以食材一定要選擇硬的,而且是大人一定要照看著進行,防止誤吞。

現在談到育兒時,我們經常會用到一個句式,有一種冷叫「媽媽怕你冷」;有一種不肯放手叫「媽媽怕你摔」;那現在還有一種擔心叫「媽媽怕你嚼不動」。

這樣精細育兒的背後有著太多的控制、擔心和焦慮,唯獨偏偏忘記了一個大前提,把孩子當人養。把吃飯的權利還給孩子,也把咀嚼吞咽的機會還給孩子!

推薦閱讀

大J,坐標紐約,曾經知名外企經理,現全職媽媽,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和運用企業帶人智慧的聰明育兒方法。大J小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