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券商資管畸形狂飆!整體規模激增47%,收入反降1%,前五看過來

4月27日,與金融大佬相約貴陽

銀行委外業務大收縮,讓券商資管業務也成為附帶關注點。這一年券商資管業務發展如何?還是那句「幾家歡喜幾家愁」,整體來看資管業務規模大幅增長了47%,但收入卻不升反降,同比下降達1%。通道業務增長又被拎出來反覆說事。

據券商記者統計,24家已披露年報的A股上市券商中,中信證券奪得資管規模和收入的雙重冠軍,1.81萬億的規模實現了20.85億元收入;收入增幅亮眼的,非華泰證券莫屬,由2015年的1.38億增至2016年的8.87億,增幅高達542.75%。

占資管業務絕對比重的通道業務,目前正面臨銀行委外贖回的挑戰。不過,券商從廣發證券資管、興證資管等多家券商資管部門或者子公司獲悉,銀行委外贖回確實存在,但目前通道業務運行較為正常。

2016年資管業務數據體現了兩大特點:集合資管規模逐漸增長,主動管理比重加大;資管業務收入占券商營業收入的貢獻比例逐步提高。

從有可比數據的20家券商來看,2016年資管業務總規模由2015年的5.82萬億上升至8.54萬億,增幅接近47%。但大跌眼鏡的是,整體收入反倒降了1%,由2015年的141.25億元降至139.93億元。

資管萬億規模僅中信

24家已披露年報的A股上市券商中,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

(境內)、海通證券、廣發證券的資產管理規模位列前五。其中,中信證券的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8萬億元,行業遙遙領先;華泰證券、國泰君安(境內)和海通證券的資產管理業務規模都在8000億元以上。

中信證券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中信證券資產管理規模為1.81萬億元,市場份額10.5%,資產管理規模繼續保持行業第一。

從規模增速上看,國海證券、太平洋證券和海通證券規模增速超過一倍。國海證券2016年底管理規模較2015年底增長了160.79%,太平洋證券增長了138.07%,海通證券增長了100.63%。但申萬宏源和興業證券2016年底資產管理規模較2015年底有所下滑,分別下滑了1.02%和22.77%。

值得注意的是,國泰君安(境內)、招商證券和國信證券2016年總規模擴張的同時,集合理財產品規模卻在收縮。太平洋證券和西南證券則相反,太平洋證券2016年底集合理財規模較2015年大增7.81倍,西南證券增加了2.32倍。

太平洋證券年報中指出,2016年公司以固定收益投資作為資產管理業務的重點發展方向,形成了以「中小銀行理財服務+債券投資」的業務重點,迅速做大主動管理產品規模。2016年全年,資產管理總部新發行31隻集合產品,新設立140隻定向產品。

西南證券也是因固定收益類產品增長最快,成為推動公司主動管理規模大幅增長的主動力。2016年新增發行固收類產品22隻,新增規模191億元。截至年末,存續中的固收類產品數量25隻,規模212億元,佔主動管理規模的77%,同比增長1074%。

4月24日,基金業協會公布了2016年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月均規模前20名,中信建投證券、中銀國際證券和華福證券等非A股上市券商在月均管理規模前十。

值得注意的是,協會的統計口徑按照2016年12個月末資產管理規模的算術平均。券商記者統計的口徑為截至2016年末資產管理業務規模,且全部按照合併財務報表項目註釋中的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定向資產管理業務和專項資產管理業務計算總規模。

5家收入10億以上

可以說,資管規模代表「量」、資管收入代表「質」。

基金業協會統計,截至2016年末,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合計17.31萬億元,同比增長45.58%;實現資產管理業務收入296.46億元,較2015 年增加 7.85%。

中信證券2016年的資管規模和收入都排名第一。不過要是按照資管收入排名,會發現除了中信以外,前五名次序與規模排名不盡相同。

2016年資管收入前五的是分別是中信證券、國泰君安

(境內)、廣發證券、申萬宏源、招商證券,這五家券商資管收入都在10億元以上。而2015年資管收入在10億以上的還有兩家券商海通證券和東方證券,但在2016年收入下滑超過50%。

從增速來看,華泰證券2016年資管收入增速最快,高達542.75%。其次是太平洋證券增長354.24%,國海證券增176.56%,長江證券增176.56%,方正證券同比增長71%。

其中,華泰證券主要由於2015年統計的基數低,資產管理業務收入為1.38億元,其中集合資管業務抵消前收入9.65億元,但當年「結構化主體」合併抵消影響數為-10.85億元,導致當期集合資管業務抵消后收入為-1.21億元,2015年資管收入合併才1.38億元。合併的「結構化主體」指,券商作為管理人或投資者的資產管理計劃。

而方正證券資管業務收入增長了71%,主要是合併民族資管收入所致。民族證券的主動管理類產品全部轉移到方正證券,通道類業務部分轉移到方正證券,剩餘定向產品 16 只,規模 275.24 億元,專項產品 4 只,規模17.71 億元。

2016年,儘管證券行業凈利潤平均下滑接近50%,尤其經紀業務跟2015年牛市大年相比反差最大,但資管業務仍保持高速發展。

去年,從券商資管的發展軌跡、以及年報數據分析來看,券商資管發展表現出了三大趨勢:

1、資產管理總規模不降反升,並且增幅還很大;

2、集合計劃的規模普遍上升,主動管理比重加大;

3、資管業務收入占券商總營業收入的比例逐步提高。

第一個趨勢是:資管業務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總規模不斷增長。

券商統計,已公布年報的24家A股上市券商累計資管規模9萬億,相當於全行業資管總規模的一半以上。其中,除了4家券商沒有2015年可比數據,2016年資管規模超過2015年的券商就有18家。

仔細來看,券商資管規模飛躍式地發展要追溯到幾年前的銀證合作,即通道業務。這種業務給券商帶來了規模效應,全行業邁入超10萬億量級,但通道費一路走低,給券商創造的利潤微薄,除非規模上千億夠大。

不過去年,監管新政要求券商提高了通道業務風險資本準備金,並且非標資產重回信託通道,資管擬統一監管標準等,這無疑將大大收縮通道業務。

在這種情況下,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券商資管總規模仍增長45.58%,主要是委外投資、資產證券化等業務功不可沒。

比如申萬宏源證券,全年委外業務受託資金規模近千億元,加上非標產品向標準化產品轉化,集合資管產品發行規模 332.1億元,主動管理業務規模累計 1836.8億元,,較2015年末明顯增長。

第二個趨勢是:集合計劃的規模普遍上升,主動管理業務越來越受重視。

正因通道業務受到擠壓,體現主動管理能力的集合資管計劃規模在去年普遍提升,當然主動管理類的產品不僅僅表現為集合產品,還有公募基金業務、資產證券化等。

2016年,24家上市券商的集合資管計劃規模累計1.37萬億,同比增幅16.69%,低於資管總體的增幅,但絕對規模上仍增長了幾千億。

今日,基金業協會公布的「2016年證券公司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前20名」榜單中,東方證券旗下的資管子公司東證資管、財通資管、廣州證券等券商都躋身其中,但總規模排名並沒有進入前20,屬於偏重主動管理這一類券商。

而在上市券商中,比如東證資管總規模只排名21位,但資管業務收入排名第9;太平洋證券2016年資管收入同比增長高達354.24%,主要憑藉的是主動管理,其中集合理財產品一下子發行了300多億,規模增幅達到781.38%。

第三個趨勢是:資管業務收入個別下降,但占券商營業收入的比例普遍提高。

券商記者統計,2016年上市券商資管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6.4%,同比增長了2.5個百分點。

一是券商資管業務本身仍高速發展,計提管理費收入、業績報酬收入、申贖金額及手續費都有所增長;

二是去年券商最主要的經紀業務收入比2015年縮減過半,凈利潤都出現縮水,相比之下資管收入佔比就更高了。

如果說規模代表「量」、收入代表「質」的話,龍頭券商中信證券2016年的資管規模和收入都守住了第一名,不過由於體量大,資管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也就5.49%。

但有3家上市券商的資管收入對營業收入的貢獻都超過了10%,分別是太平洋證券14.86%、第一創業證券13.66%、長江證券10.59%。

【百萬用戶都在看】

關於前發審委員馮小樹罰沒4.99億案,這是最權威披露六大細節,正牽出更多公司更多大佬

兩大違約驚動市場!緊跟的還有萬億債券拋售潮,難怪說,2600點買的股票,3200被套了20%

券商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對該平台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