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三國最牛之人是他:殺了孫權的爹、曹操的兒,治得劉備服服帖帖

三國時代有一個常被大家低估的人物——劉表。事實上此人非常了得,既不會打仗又沒有家族勢力,作為一介書生卻在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雄踞四戰之地的荊州十餘年。與其同時期為地方官的文臣中,除了躲在益州的劉焉,有哪一個成了一路諸侯?足見其能力不凡。事實是,無論袁術、孫堅,還是曹操、孫權都沒能把他怎麼樣。孫堅被他的手下黃祖殺死;曹操本人不但在他那裡吃過敗仗,而且差點被依附於他的張綉幹掉,長子曹昂就是那時候被殺的;孫權三次傾全力進攻江夏但依舊不能佔領江夏全境。

其實,從一出場劉表就展示了他過人的機智和膽略。

董卓之亂的時候,劉表被中央政府任命為荊州刺史。劉表單槍匹馬地到了荊州。當時,袁術佔據著南陽,蘇代佔據著長沙,其餘各郡也都由當地的土豪(宗賊)把持。面對這種情況,劉表拉攏當地豪族蔡氏,廣施恩德,籠絡人心。又依蒯良、蒯越的建議,引誘各地宗賊頭目前來開會。在會上將宗賊頭目(《後漢書》說是十五人,《三國志》裴松之注轉引司馬彪的《戰略》說是五十五人)全部斬殺,將他們的軍隊兼并。可謂有勇有謀。

腳跟站穩了以後,劉表敬天子而遠之,只顧保境安民,不理天下紛爭。他因此被說成是「自守之賊」。這也是眾人低估他的一個重要原因。最典型的例子是當曹操遠征烏桓的時候,劉備勸劉表偷襲許都,可是劉表不幹。很多人認為這是坐失良機。

其實,劉表一心自守恰恰是明智之舉。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劉表深知自己存在一個巨大的固有缺陷——不懂軍事,也沒有能征善戰的近親屬,因此對軍事力量的控制力很弱。且不說劉備,就是他原來的手下,蔡瑁也好,黃祖也罷,還有蒯越、文聘、王威以及黃忠等人,他們怎麼可能絕對忠於劉表?劉表的這個缺陷決定了他不能給手下將領太多兵力,甚至要讓將領們相互牽制,否則必然出現尾大不掉之勢。

面對軍事實力遠超自己的曹操集團和江東孫氏集團,劉表採取了樹立防火牆的自守之策。在劉表與曹操之間,先有張綉,後有劉備;在劉表與江東之間則有黃祖鎮守江夏。

這個安排可謂精妙。張綉對曹操有殺子之恨,黃祖對孫策、孫權有殺父之仇,劉備與曹操要共爭天下。沒人願意兩面樹敵,因此張綉、黃祖、劉備反過來對付劉表的可能性就很小。果然,在他們的保護之下,荊州的大多數地方在三國前期遠離戰亂,成為一方安樂之鄉。中原各地的士人逃到荊州來避難的,數不勝數。

《三國志》在評論劉表時說他「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這是客觀的。然而,他的疑忌一方面是各種客觀條件(本人無力控制軍隊,沒有得力的兄弟、子侄等近親)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他作為一個文官卻能在亂世中雄霸一方的原因。來到荊州的名士眾多,荊州本地的能人也多,其中卻沒有一個能夠取代劉表。一個原因在於劉表對下屬具有很強的控制力。

舉兩個例子。

一是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的時候,劉表的手下韓嵩、劉先、蒯越等人勸劉表歸附曹操。劉表猶豫不決。於是派韓嵩到曹操那裡打探虛實。韓嵩回荊州以後,說曹操的好話,勸劉表把兒子送到許都作人質,歸附曹操。劉表認為韓嵩吃裡扒外,要殺韓嵩。好在有人勸阻,又沒從隨行人員那裡拿到罪證,劉表這才沒有殺他,但依舊給判了個無期徒刑。

很多人認為劉表這麼做沒有道理,不夠大度。其實,劉表囚禁韓嵩是殺雞給猴看。劉表雖然深知自己不可能一統天下,但也不甘於投降曹操。他要以此震懾手下的降曹派,同時也是告訴眾人:我劉表就要割據一方。其結果是,自此之後直到劉表病逝,荊州再也無人敢勸劉表投降曹操。

另一個例子是「陰御」劉備。劉備是個雄心勃勃的人物,但在荊州卻只能給劉表當看門狗。

《世語》里記載了這麼個故事:劉表請劉備赴宴,蒯越、蔡瑁準備在宴席上殺掉劉備,被劉備察覺。劉備假裝上廁所,偷偷地溜走了。逃跑的路上不小心掉進了城西的檀溪水中,幸虧當時騎著一匹寶馬的盧。這馬一躍三丈,跳過了檀溪。這個記載純屬瞎編。東晉史學家孫盛就反駁說:如果有這種事,劉備和劉表還能在一起相安無事六七年之久嗎?

在這六七年裡,劉表與劉備保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關係。一方面,自從劉備駐守新野,曹操幾次派兵南下,都沒有佔到便宜。夏侯惇、于禁還在博望被劉備的伏兵所破。可見,劉表+劉備=曹操。另一方面,劉備的兵力始終不過兩三萬,地盤不過新野、樊城。顯然,劉表>劉備。

有人要說,那後來曹操親自率兵南下,不是一下子就拿下荊州了嗎?別忘了,那時候劉表病死了。我們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他病死,曹操能否拿得下荊州也是個未知之數。為什麼?我們且看劉表的戰略部署。

整個荊州的兵力分為四股,一是劉備軍團駐守漢水北邊的樊城,二是荊州軍團文聘、蔡瑁、王威等扼守漢水南邊的襄陽,三是後勤保障部隊屯於江陵,四是長子劉琦軍團駐守江夏防備孫權。襄陽、樊城是歷史上有名的軍事重鎮,兩座城夾江而建,相互支援,易守難攻。江陵背靠長江天險,江南有長沙等富庶的郡縣提供後勤補給,擁有強大水軍的荊州軍團可以進退自如。劉琦軍團雖然較弱,但填補了黃祖死後留下的空白,對孫權有監視作用,避免了孫權直接侵佔江夏。這個安排可以說精妙絕倫,即使劉表死後,只要劉琮按照這個安排打下去,曹操未必能佔到便宜。只可惜劉琮聽信了以蒯越、韓嵩和傅巽為代表的荊州官僚的主張,不戰而降。

這些人對劉琮說:「強弱分明,我們輸定了。我們是臣,對方是君,以臣對抗君,是以逆抗順;我們是地方,對方是中央,以地方對抗中央,是以弱戰強;我們這邊能打的也就一個劉備,以劉備對曹操,那叫以卵擊石。我們三方面都處下風,還要打,那是找死。除此之外,您想想您比得上劉備嗎?如果劉備打不贏曹操,抵抗曹操也不足以保存自己;如果劉備把曹操打敗了,劉備還能當您的部下嗎?」

他們這套說詞和後來東吳的文臣勸孫權投降的說法是一樣的,看似有理,其實全是在為自己打算。正如魯肅後來所說的,這些士人投降曹操依然當官,但劉琮一旦投降就什麼也不是了。

事實上,荊州的軍隊中不願投降的人很多。比如蔡瑁。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認為蔡瑁是主降派。其實不然。歷史上沒有關於蔡瑁主降的任何記載。從邏輯上來講,如果蔡瑁主降,那他何必費力氣扶植劉琮、驅逐劉琦呢?不投降,作為劉琮岳父的蔡瑁就是荊州的土皇帝,對蔡氏家族而言,投降曹操遠不及劉琮執掌荊州有利。再比如文聘,劉琮投降后,他對曹操說:「常原據守漢川,保全土境,生不負於孤弱,死無愧於地下,而計不得已,以至於此。」更激進的是王威。他在曹操拋下輜重率輕兵南下的時候,向劉琮獻計說:「曹操聽說您已經投降,劉備也已逃走,必然懈弛無備,驕兵輕進。若給我奇兵數千,在險要之處伏擊他,一戰就可以擒殺曹操。如此一來,將軍的名聲就會威震天下,豈止保守荊州而已?」

由此可知,荊州之失,不在劉表部署不周,關鍵在他沒有一個好兒子。他在九泉之下恐怕也要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