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明代時期的十大名將有哪些?

明朝也許是通過《明朝那些事》火的,但不管怎麼說明朝依然是歷史中很繁榮的一個朝代。儘管有人說明朝是「三無朝代」。我只能說這人的歷史是真的差。我們來看看明朝有的名將,看看是不是三無。

第十 袁崇煥

對於這個人明朝褒貶不一,在我看來他的才能依然能排進明朝的名將錄。他的功績不可否認,如果不是他清朝起碼早進關十年。從這一方面說他不愧十大名將之能。明朝末年的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是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抗清名將。袁崇煥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後進兵部,守衛山海關及遼東;曾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京城保衛戰等勝利,並構建了清軍難以逾越的「關寧錦防線」。后在己巳之變中,皇太極實施反間計,明帝崇禎中計,把剛剛解了京城之圍的袁崇煥下獄,最終將清軍從未有過的勁敵,以通敵謀逆的罪名凌遲處死。其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煥無子,家亦無餘貲,天下冤之。南明永曆帝率先為其平反。清乾隆年間,清政府亦為袁崇煥「平反」。現存袁崇煥紀念館等紀念場所。他的污點也是十分明顯。

第九 李定國

李定國(1621年—1662年),字寧宇,民族英雄,南明永曆政權抗清名將,陝西榆林(或作延安)人。李定國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禎三年),張獻忠發動陝北饑民起義,將少年李定國收為養子,改姓張。從此,他跟隨張獻忠轉戰南北。李定國成年後,勇敢善戰,為張獻忠所鍾愛。張獻忠死後歸順南明政權,公元1652年(永曆六年,清順治九年)初,李定國在經過充分準備之後,出兵八萬攻湖南。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陽)、靖州(今湖南邵陽),繼攻廣西桂林,大敗清軍,逼得清軍主帥、定南王孔有德自殺。李定國七月初佔領桂林,隨後,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鋒指向長沙。清廷聞訊大驚,增派十萬大軍馳援。為避清軍銳氣,李定國暫時撤離長沙外圍,退守衡州。清軍主帥、親王尼堪率軍尾追,李定國設伏將清軍團團包圍,四面猛攻,清軍大潰,尼堪被陣斬,全軍覆沒。李定國取得桂林、衡陽兩大戰役的勝利,使南明的抗清鬥爭打開了一個新局面。公元1661年(永曆十五年,順治十八年),清軍吳三桂部十萬大軍進入緬甸,逼緬王交出永曆帝。次年,吳三桂在昆明將永曆帝縊殺,南明至此滅亡。李定國聞訊,悲憤成疾,在西南邊陲堅持抗清鬥爭17年的李定國於公元1662年六月在勐臘(在瀾滄江以西)病逝,時年42歲。

第八 王明陽

王陽明(又名王守仁),幼名雲,字伯安,漢族,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生於明憲宗成化8年(1472年10月31日),卒於明世宗嘉靖7年(1529年1月9日)。是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等軍功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封侯爵。「心學」流派最重要的大師,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學說,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廟東廡第58位。王陽明不僅是宋明心學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稱之為「真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主要功績平定寧王之亂 、 心學之集大成者 軍事:平定南昌寧王之亂。他的才能無可厚非。

第七 于謙

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辛丑科進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隨宣宗鎮壓漢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為御史的于謙因數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頌聲滿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正統十一年(1446年),因進京覲見時不向王振獻媚送禮,遭其黨羽誣陷,下獄論死,后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復任。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進兵部尚書。代宗立,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加少保,總督軍務。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以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英宗既歸,仍以和議難恃,擇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以安。其時朝野多事,乃獨運徵調,悉合機宜,號令明審,片紙行萬裡外無不惕息。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自奉儉約,所居僅蔽風雨,但性固剛直,頗遭眾忌。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石亨等誣其謀立襄王之子,被殺。成化初,復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謚肅愍。萬曆中,改謚忠肅。有《於忠肅集》。《明史》稱讚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第六 李文忠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兒,江蘇盱眙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將、謀臣,明朝開國第三功臣。李文忠十二歲時,母親曹國長公主就去世了,父親李貞帶著他輾轉亂軍之中,多次瀕臨死亡。二年之後才在滁州見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將他收為養子,跟隨自己姓朱。十九歲時,李文忠擊敗天完軍,驍勇善戰為諸將之首。文忠轉戰沙場,官至榮祿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複姓李。明朝建立后,李文忠戰功顯赫,獲封曹國公。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又詔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軍事機構),兼主管國子監(全國最高學府)。1384年(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陽王,謚「武靖」,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裡,位次第三。賜葬鐘山。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繼承曹國公爵位。

第五 盧象升

盧象升(1600~1639) ,字建斗,號九台,又字斗瞻、介瞻。漢族,明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天啟年間進士,明末著名將領、民族英雄。崇禎二年(1629年)清兵犯境,京師(今北京)報警。盧象升起兵勤王,后清兵退走。次年,進右參政,為防清軍再次來犯,受命整治大名(今屬河北)、廣平(今河北永年)、順德(今河北邢台)三府兵備,嚴明軍紀,加強練兵,軍容大振,人稱「天雄軍」。崇禎六年(1633年)起,參與鎮壓李自成等農民軍有功,又升任右副都御史,總理河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兼湖廣巡撫,后升任兵部侍郎,再遷兵部左侍郎,總督宣州、大名、山西軍務。崇禎七年,任右僉都御史,擊潰張獻忠農民軍。崇禎八年,任右副都御史、兼湖廣總督、兵部侍郎,擊敗高迎祥、李自成農民軍。崇禎十一年任兵部尚書,力主抗清,守衛京師,連戰皆捷,反被首輔楊嗣昌誣告,免去尚書職務,以侍郎視事。崇禎十二年(1639年),象升率部在距鹿賈庄被清軍包圍,高起潛擁兵不救,終因炮盡矢絕,戰死疆場。

第四 戚繼光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謚武毅。漢族,安徽定遠人,生於山東濟寧。明朝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后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台,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第三 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元末紅巾軍傑出將領,明朝開國名將。元順帝至正十五年歸附朱元璋,自請為前鋒,力戰克敵,嘗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常十萬,官至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鄂國公,洪武二年病卒軍中,追封開平王。

第二 李如松

李如松(1549年—1598年),字子茂,號仰城,漢族,遼東鐵嶺衛人。遼東總兵李成梁之長子,明朝名將,指揮過萬曆二十年的平定寧夏哮拜叛亂、聞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戰爭,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之後出任遼東總兵,后在與蒙古部落的交戰中陣亡。綜觀李如松一生用兵,深諳兵法,奇正相輔,一往無前,悍勇有貔虎之威,狡計有梟狐之謀,平壤攻堅戰石破天驚,碧蹄館遭遇戰打的氣壯山河,龍山奇襲戰一劍封喉,明史中稱讚到:「將門有將,得無愧乎」。

第一 徐達

徐達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漢族, 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民族英雄,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農家出身。 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敗陳友諒。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任他為左相國。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率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同年任征虜大將軍,與副將軍常遇春一起揮師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殘暴黑暗的統治。 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元朝滅亡。官至右丞相,封魏國公。他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勛。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死後大明帝國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為中山王。

所以說明朝無將,簡直亂說,小編不敢苟同。以上本個人意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