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被罷黜的沙特王儲:「反恐王子」與「間諜專家」

穆罕默德·本·納伊夫

據新華社快訊:沙烏地國王薩勒曼21日宣布,廢除王儲穆罕默德·本·納伊夫,另立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為新任王儲。

以下文章始發於微信公號「中東研究通訊」 2015年刊發

布魯斯·里德爾(Bruce Riedel)歷任四屆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南亞與中東事務顧問,效勞過四屆美國總統;曾任美國國防部近東與南亞秘書處副秘書長及北約高級顧問。同時,他已在美國中央情報局任職30年,於2006年退休。此外,他也是布魯金斯學會中東政策中心資深研究員兼布魯金斯情報項目主任,該項目是布魯金斯21世紀安全與情報中心的一部分。

近日,沙烏地王室權力鬥爭再引關注。自2015年初以來,沙烏地開國君主第三代子嗣登上歷史舞台,在沙烏地內政外交事務中擔當重任。其中尤為耀眼的當屬現王儲穆罕默德·本·納伊夫(Muhammad Bin Nayef)(56歲)及副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uhammad Bin Salman)(30歲)。前者擔任沙烏地內政大臣,掌管國內外安全及情報網路;後者出任國防大臣,負責石油政策,也是堅持沙烏地空襲葉門應對胡塞武裝組織擴張的強硬派。

副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圖片來源:網路

面對沙烏地內政走向顯現出的諸多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前美國中情局局長布魯斯·里德爾近日發文,披露了納伊夫在擔任內政副大臣期間主持國內反恐行動的內幕,稱納伊夫為沙烏地「反恐王子」(the prince of counterterrorism)和「間諜專家」(spymaster)。

王儲納伊夫

美國在中東地區最早盟友——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正處於歷史性的代繼變革之中。時年79歲的現任國王薩勒曼(Salman bin Abdul-Aziz Al Saud)是現代沙烏地阿拉伯建國元老一代中的最後一位國王,正是這一代領導人將乾旱貧瘠的沙漠之國建設成為海灣石油富國和中東地區大國。

毫無疑問,在兄終弟及繼承體制下,影響沙烏地君主制代際更替的核心因素是血緣關係。王子父親的身份將直接決定王子的繼承命運。現代沙烏地王國開國君主阿卜杜拉·阿齊茲·本·沙烏地有22位妻子和44個兒子。自他1953年去世以來,共有6個兒子有資格繼位。納伊夫·本·阿卜杜·阿齊茲是老國王第23個兒子,繼承序列排第二,但本該繼位前國王阿卜杜拉的納伊夫,已於2012年去世。

2015年初,沙烏地經歷王位交接和領導層權力重新洗牌后,薩勒曼國王更換了王位繼承次序,將自己的兒子穆罕默德代替穆克林(Muqrin)作為副王儲,王儲則由前王儲納伊夫·本·阿卜杜·阿齊茲的兒子穆罕默德·本·納伊夫擔任。

前王儲穆克林,圖片來源:網路

薩勒曼國王對王室領導層的重新洗牌,意味著時年56歲的穆罕默德·本·納伊夫將是沙烏地王室第三代子嗣的領軍人物,也將成為沙烏地歷史上首任第三代國王。而將薩勒曼自己的兒子,年僅30歲的穆罕默德·本·薩里曼立為副王儲,原因之一在於王儲納伊夫沒有兒子,僅育有兩個女兒。依據王室兄終弟及原則,穆罕默德成為國王指日可待。

納伊夫之父:「黑太子」

雖然在沙烏地王室權力集團中,父親的地位和繼承次序對兒子的地位與身份有直接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父親與兒子的政策與立場完全一致。現王儲納伊夫與其父——前王儲納伊夫·本·阿卜杜·阿齊茲在反恐問題上就與美國的立場和觀點迥異。

有「黑太子」之稱的納伊夫·本·阿卜杜·阿齊茲(左)與其子穆罕默德·本·納伊夫,圖片來源:美聯社(AP)

前王儲納伊夫,1934年出生於沙烏地塔伊夫,青年時期在利雅得「王子學校」接受瓦哈比宗教教育。1970年,納伊夫的親哥哥法赫德時任內政大臣,他任命納伊夫為內政副大臣。1975年,隨著法赫德繼任國王,納伊夫順理成章地升為內政大臣。納伊夫擔任內政大臣期間,掌管著沙烏地海內外安全事務和情報系統,並留下了「鎮壓反動派」的名聲。

他與極端正統的沙烏地教士階層建立了異常緊密的聯繫,反對改革,抵制輿論開放,並對沙烏地東部富油區佔總人口10%的伊斯蘭教什葉派人口實施二等公民政策。當被問及為何抵制君主立憲制改革時,納伊夫曾毫不掩飾地表現出對國王寶座的勃勃野心,聲稱:「因為我不想成為伊麗莎白女王。」因為一系列殘酷鎮壓和極端保守政策,納伊夫被沙烏地的西部移民勞工稱為「黑太子」。

除了在國內改革立場保守、態度強硬外,納伊夫在打擊恐怖組織上因優柔寡斷常判斷失誤,並一直對美國心存防備。據悉,本·拉登早期在沙烏地境內活動時,他就拒絕聽信美方情報也不太願意與美國交換情報,並堅持認為「基地」組織不過是美國輿論造勢所致,並不會對沙烏地王室及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沙烏地境內遜尼派和什葉派人口分布圖,圖片來源:哥倫比亞大學

然而,事實證明,納伊夫和當時的沙烏地王室一樣對「基地」組織的認識遲緩而滯后。而本·拉登得以在沙烏地境內順利活動,很大程度是拜納伊夫對「基地組織」的無知和對美國的情報警告及決策的無視所賜。2012年納伊夫的健康狀況開始惡化,並於6月在日內瓦逝世,時年78歲。對此,華盛頓高層得以鬆一口氣,並對有「反恐王子」之稱的小納伊夫十分看好。據悉,前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和前中情局局長特尼特,都曾高度稱讚小納伊夫為最聰明和最有成就的沙烏地王子。

「反恐王子」與「間諜專家」

與其父不同,現王儲穆罕默德·本·納伊夫是沙烏地王室成員中典型的親美派,他與美國關係的親密程度可稱之為沙烏地領導層之最。其王儲身份引起美國關切的重要原因也在於此,納伊夫是美國中東反恐政策和情報支持的堅定擁護者,他在擔任沙烏地內政部副大臣和大臣期間,便為美國提供了關鍵性的情報服務,被稱為「反恐王子」和「間諜專家」。

與其他王室第三代子嗣一樣,納伊夫在美國接受教育,求學於俄勒岡波特蘭劉易斯克拉克學院(Lewis & Clark College in Portland, Oregon),但未取得學位。20世紀80年代末,他被送去美國聯邦調查局接受情報偵察訓練,以為接替其父擔任內政大臣做準備。1992-1994年間,納伊夫在蘇格蘭場反恐研究所(Scotland Yard』s antiterrorism institute)研習反恐。在此期間,布魯斯·里德爾正擔任中情局高級官員負責中東事務,納伊夫便進了入里德爾的視線。此後,里德爾開始擔任柯林頓總統的國家安全委員會近東和南亞事務特別顧問。

1998年5月,里德爾陪同副總統戈爾訪問沙烏地,他們在利雅得與納伊夫父子會面。在戈爾會見當時的王儲即後來的沙烏地國王阿卜杜拉前,沙烏地內政部破獲了「基地」組織企圖襲擊吉達美國領事館的陰謀。襲擊副總統戈爾是本·拉登首次採取的「沙烏地本土行動」,在那之前,他所遵循的首要原則是不在沙烏地國內實施襲擊。

2001年策劃並實施「9·11」恐怖襲擊的19人中,有15人來自沙烏地。但即使這樣,也沒能引起沙烏地內政部對境內「基地」組織活動的嚴肅對待和高度警惕。2002年12月,納伊夫和其他王室成員一樣,仍然不相信基地組織在沙烏地邊境建立了活動基地,並堅持認定這15名沙烏地劫持者不過是受到猶太復國主義陰謀的愚弄罷了。

參與「9▪11」的恐怖分子,圖片來源:布魯金斯學會

然而,現王儲納伊夫卻與其父風格與立場迥異。早在2001年前,納伊夫便是深受尊重的重要反恐支持者。1999年,他成為內政部大臣助理,期間接管其父大量的日常管理工作。對沙烏地人來說,納伊夫強硬的反恐立場拯救了他們,因為「9·11」后,「基地」組織已做好襲擊王室和美國中東盟友的準備。

2003年5月12日,本·拉登對沙烏地首都利雅得發動了首次襲擊,造成8名美國人、2名澳大利亞人和沙烏地安全部隊人員死亡。該事件標誌著「基地」組織針對沙烏地本土和沙烏地境內外國工人襲擊的開始。當時,時任美國駐沙大使羅伯特·喬丹不斷提醒沙烏地當局應對「基地」組織嚴肅重視,並採取有力應對措施。而如今,喬丹將五月份的襲擊稱為「沙烏地的珍珠港事件」。襲擊事件發生不久,時任美國中情局(CIA)局長的喬治·特尼特,飛抵利雅得會見了當時的王儲阿卜杜拉,此時阿卜杜拉已在法赫德國王中風后擔任攝政王八年之久。

根據特尼特回憶錄《風暴中心》(At the Center of the Storm),他曾告誡阿卜杜拉:「你的王室成員已成為『基地』組織的目標,他們已做好暗殺王室成員和經濟頭目的準備了,他們將終結你們王室的統治。」特尼特還提醒道:「我們已掌握確切情報,基地組織的目標直指沙烏地王室成員,尤其是阿卜杜拉。」特尼特此行成功說服了阿卜杜拉和納伊夫,使他們認為打擊恐怖襲擊已迫在眉睫。

圖片來源:網路

此後,特尼特將納伊夫視為CIA打擊基地組織的親密夥伴和2003-2006年間捍衛沙烏地王室政權穩定的核心人物。在傳記中,特尼特寫道:「我最重要的對話者是沙烏地王室中一個相對年輕的王子,他給予了CIA高度信任和充分尊重」。嶄露頭角的納伊夫成為了CIA反恐情報與行動的忠誠擁護者。

正如特尼特所料,隨後3年,沙烏地成為「基地」組織頻繁襲擊的目標。沙烏地警察部隊與「基地」組織的對峙在沙烏地每個重要城市和眾多鄉村展開。同時,沙烏地境內的外國領事館和經濟設施也成為「基地」組織攻擊的目標。面對嚴峻形勢,納伊夫領導了打擊「基地」組織的戰鬥。沙烏地內政部公布了追捕「基地」組織主要頭目的名單,下令追捕到底,並保持更新名單直至局勢穩定。

那是一段非常危險的時期,沙烏地境內的許多外國人都選擇了離開。納伊夫頻繁的發表電視講話和媒體社論,向民眾解釋沙烏地所面臨的恐怖威脅。事實證明,納伊夫的反恐策略是高效且殘酷的。同時,他也十分謹慎,沒有實施大規模「搜索-摧毀」行動,巧妙地避免了反恐行動對政權的消極影響以及給外界造成沙烏地王國身處危機的印象。

納伊夫要求追捕行動要具有針對性,因此避免了平民傷亡和大規模暴力衝突。至2007年,納伊夫領導的內政部基本控制了「基地」組織活動,平息了恐怖主義威脅。可見,果斷的姿態與謹慎有效的行動為納伊夫贏得了「反恐王子」的美譽。

雖然沙烏地足足花了三年時間才平息和控制境內基地組織活動,但並未完全剷除「基地組織」。2009年,「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在葉門崛起。面對難以消除的恐怖威脅,納伊夫建立起打擊針對美國和沙烏地恐怖襲擊的信息網路。2010年,正當「基地」組織策劃襲擊一架從葉門飛抵芝加哥的飛機時,納伊夫及時向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反恐顧問約翰·布倫南交換了情報。最終,該飛機迫降迪拜,炸彈被成功解除。精準的情報掌握能力、通暢的情報交換渠道和豐富專業的情報訓練,為納伊夫在國際上贏得了「間諜專家」的美名。

此外,納伊夫還因在六年前一場險象迭生的意外中倖存下來而被視為英雄。2009年末,納伊夫同意與一名「基地」組織頭目阿卜杜拉·艾斯里(Abdallah Asiri)見面——前提是,如果納伊夫會見艾斯里,那麼他將供出他的同夥並繳械投降。然而,當2009年8月27日雙方如約在內政部納伊夫的辦公室會面時,艾斯里在撥通其同夥電話后,突然點燃炸彈引火自焚,最終納伊夫只受輕傷。此事件更加刺激了納伊夫的反恐決心。

值得一提的是,納伊夫在國內施行有效的反恐政策原因在於,他精通打擊恐怖組織最前沿的技術,尤其是掌握了改造被捕恐怖分子思想的訣竅。目前,內政部擁有五座特別高級安全監獄,關押了3500名「基地」組織成員,他們的目標是對這些成員改造而非監禁。

這些被關押的恐怖分子每人得到大量津貼,允許親戚探望,甚至被允許在監督下參加婚禮和葬禮。而他們的家人也會得到政府的特殊補貼以改善住房、醫療和教育質量。這些政策的目的在於促使恐怖分子的家人有能力為他們的兒子承擔責任,放棄恐怖分子身份。就當前內政部公布的數據來看,在完成監獄改造的人中,僅有20%重返恐怖組織,這一比例已遠低於美國和歐洲。

親美納伊夫是否可靠?

雖然在反恐與對美政策上,現王儲納伊夫深得美國決策者的欣賞。但在對國內政治經濟改革事務上,納伊夫的態度及政策與其父一脈相承。

早在2011年,父親納伊夫升為王儲,此事引起美國官方的擔憂,因為他們並不希望看到一位有反美傾向的王儲繼任國王。同年,「阿拉伯之春」席捲中東。一時間,西方對突尼西亞、埃及和巴林國內民眾對威權政府的反抗感到歡欣鼓舞。而父親納伊夫對此浪潮十分恐慌,並對歐巴馬對其盟友穆巴拉克的拋棄出離憤怒。他催促沙烏地進入巴林國內平息騷亂,穩定什葉派暴亂。

同時,在內政事務上,納伊夫強烈要求他的堂兄,即阿卜杜拉國王對民眾的改革要求不予理睬,態度強硬,決不妥協。但阿卜杜拉卻採取了靈活姿態,採取了十分緩慢、謹慎、有限的改革措施。

沙烏地監禁參與恐怖主義罪犯的監獄,圖片來源:路透社

在阿卜杜拉國王執掌沙烏地王室和國家管理期間,沙烏地婦女獲得了廣泛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並被允許擁有少量中等級別的政府職位。甚至沙烏地婦女一度有獲得駕駛權的可能。同時,他還分配萬億美元以改善沙烏地勞工和中產階級的生活。當然,阿卜杜拉的改革未對沙烏地政治體系構成根本挑戰。但即便如此,對比之下,也難怪父親納伊夫被稱為「黑太子」。

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現任王儲和內政大臣的納伊夫,已鎮壓逮捕了國內持不同政見者,並關押任何提倡改革的人。對此,美國評論家表示,納伊夫雖然對恐怖主義的威脅和手段了如指掌,但對控制輿論和鎮壓改革派將造成的潛在危險所知甚少。

與其父一樣,納伊夫也被民眾視為好武力鎮壓,對改革持極端保守態度的領導人。海灣地區的異見者把沙烏地看作「納伊夫殘酷鎮壓下的和平沙烏地」,因為沙烏地君主仍將持不同政見者視為恐怖分子。就形勢而言,阿卜杜拉任期內的改革大火尚未燒起來,納伊夫對反動派的強硬態度卻已將火苗撲滅。

可見,雖然納伊夫是目前沙烏地王室同代王子中最親美的一位,是阿拉伯世界最成功的情報軍官,也能夠與美國在諸多事務上保持愉快的合作關係。但身為內政大臣,他深知沙烏地在「阿拉伯之春」動蕩以來所面臨的政治危機及沙烏地的現有政治體制仍潛伏著不穩定因素。

納伊夫與美國總統歐巴馬握手,圖片來源:美聯社

由於沙烏地當局對持不同政見者毫不留情地鎮壓,美國等西方民主國家也開始重新考量他們與沙烏地政府的親密關係。英國媒體《經濟學人》多次撰文呼籲美國應中止與沙烏地的商業往來,並更加強硬地敦促沙烏地政府施行透明化政治和啟動政府問責機制改革。

雖然歐巴馬總統將沙烏地視為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堅實盟友,但他也表示,雖然沙烏地面臨來自伊朗的外部威脅,但其內部政治危機是首要威脅。對此,里德爾也認為,美國不應對納伊夫的國內改革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查看原文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穆罕默德▪本▪納伊夫生平:

1959年出生於沙烏地吉達市

1970年代末求學於劉易斯克拉克學院

1980年代末在FBI學習情報間諜

1992-1994年在蘇格蘭場反恐研究所研習反恐

1999年擔任內政大臣助理,領導沙烏地境內打擊恐怖襲擊行動

2003-2006年成為CIA在沙烏地打擊基地組織的親密夥伴

2009成為基地組織頭目襲擊目標,在自殺性襲擊中輕傷生還

2012成為沙烏地內政大臣

2015成為沙烏地王儲

參考文獻

Bruce Riedel, 「The Prince of Counterterrorism,」 Brookings Institute, 29th September 2015.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