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通稱廣西,簡稱「桂」,首府南寧,南臨北部灣,是唯一沿海的自治區,全區戶籍人口5518萬人(2015年),下轄有14個地級市,包括8個縣級市,65個縣(含12個民族自治縣),37個市轄區。
那坡縣,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部,西北接雲南省,南與越南毗鄰。
那坡縣境,宋朝以前縣境內沒有獨立行政建置。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這裡活動,古為百粵地,秦朝屬象郡地,西漢屬句町縣地(治今雲南省廣南縣),蜀漢屬益州南部興古郡(郡治宛溫,即今雲南省硯山縣維摩鎮)地,西晉屬屬寧州興古郡(郡治律高,即今雲南省彌勒縣竹圓鎮)地,南北朝屬寧州西平郡(治今廣西西林縣西平鄉)地。
隋朝時,地屬南寧州總管府轄(府治在今雲南省曲靖);唐朝時,地屬嶺南西道的羈縻地;五代十國時期,地屬南漢邕州(今南寧)的羈縻地。
北宋皇祜五年(1053年),始建置鎮安峒(治今城廂鎮北側感馱岩),屬邕州;政和元年(1111年),在鎮安峒置右江軍民宣撫司;政和四年(1114年),鎮安峒改為鎮安羈縻州,屬邕州。
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鎮安土州改為鎮安路。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明王朝以鎮安路住地僻遠,廢鎮安路,遷至廢凍州(治今德保縣),改立鎮安府,今那坡稱為小鎮安。永樂年間(1403年~1424年),鎮安土府岑天保,奏請以次子岑志英分管小鎮安地,授職土知州,屬思恩府(府治今武鳴縣)遙領。
清朝乾隆八年(1743年),鎮安土州改為土巡檢司,屬鎮安府;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改流官,置通判,稱小鎮安廳;光緒十二年(1886年),小鎮安廳改稱為鎮邊縣,隸屬歸順直隸州(治今靖西縣)。
民國時,仍稱鎮邊縣。
1953年,經政務院批准,鎮邊縣更名睦邊縣。
1965年1月20日,因毛澤東一句話「還是『那坡』好!」,改名為那坡縣,這是全國所有2000多個縣中唯一由毛主席親自擬定縣名的縣。
那坡縣先後隸屬於百色專區、百色地區,2002年6月2日起屬百色市管轄至今。
那坡縣總面積2231平方千米,下轄2個鎮、7個鄉,總人口21萬人(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