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經濟走勢】 美聯儲加息縮表將如何影響中國

點擊標題下「藍色微信名」可快速關注

智編導讀

6月15日凌晨2點,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如市場預期宣布加息,同時公布縮減資產負債表計劃,釋放出看好美國經濟復甦的強力信號。專家表示,美聯儲加息對的影響有遞減效應,不利影響大多都在加息的預期過程中消除。

經濟熱點

美聯儲二度加息又縮表

據路透社報道,美聯儲(Fed)6月14日升息,為三個月來第二次,並宣布將從今年開始縮減所持公債和其它證券規模,表明了對美國經濟持續增長和就業市場繼續增強的信心。

聯儲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25個基點,至1.00-1.25%,並預計今年再加息一次,顯示美聯儲基本未受近期經濟數據良莠不齊的影響。美聯儲制定利率的委員會表示,經濟繼續增強,就業增長保持穩健,並暗示其認為近期通脹回落基本是暫時性的。聯儲還發布了首份縮減4.2萬億美元公債和抵押貸款支持債券(MBS)組合計劃的明確綱要。聯儲資產負債表中的這些證券多數是在2007-2009年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後購買的。美聯儲預計今年開始資產負債表正常化進程,並逐步擴大縮表規模。該計劃將主要通過停止將規模越來越大的到期證券回籠資金再投資來實現,但美聯儲沒有具體表明整體縮表的規模。「我可以告訴你的是,我們預計將把儲備餘額和整體資產負債表規模削減至明顯低於近幾年,但大於金融危機之前的水準,」美聯儲主席耶倫在政策聲明發布后的記者會上表示。她還表示,可能在「較短時間內」就開始資產負債表正常化。美聯儲預計,最初停止再投資的到期公債規模每月不超過60億美元,在12個月內每三個月增加60億美元,直至達到每月300億美元。對於機構債和MBS,最初上限為每月40億美元,一年內每季度增加40億美元,直至達到每月200億美元。

美聯儲發布政策聲明后,美股收盤漲跌互見,美國公債價格縮減漲幅。美元指數大致持平,收復稍早失地,而金價下挫。「美聯儲宣布了對所持證券到期本金再投資的調整,保留了9月開始縮表的可能性。而且他們沒有放緩對升息步伐的預估,表明他們可以同時進行縮表和升息。」道明證券利率策略師Gennadiy Goldberg表示。

自2015年12月開始政策正常化進程后,美聯儲已升息四次。美聯儲當時因應金融危機而將利率降至近零水準。聯儲決策者還發布了最新季度經濟預估。預估顯示,短期內擔憂通脹,但對未來幾年的經濟成長仍有信心。聯儲預計,2017年美國經濟成長2.2%,高於3月的預期。到年底通脹預計為1.7%,低於之前預估的1.9%。

過去兩月通脹回落,引發部分聯儲決策者不安,他們擔憂如果通脹持續回落,可能導致未來升息的步伐發生改變。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消費者物價意外回落,為三個月內第二次。美聯儲青睞的基礎通脹指標從今年早些時候的1.8%,回落至1.5%,在逾五年的時間裡低於聯儲設定的2%目標。美國勞工部公布5月消費者物價意外下滑,為三個月來第二次。耶倫暗示,美聯儲仍對通脹將在中期內升至聯儲目標水準有信心,受助於她描述為強勁的就業市場將繼續增強。決策者對今年年底失業率的預期下降至4.3%,同目前的失業率水平一致,2018年為4.2%,暗示聯儲認為就業市場狀況將會繼續收緊。決策者對長期中性利率的預估中值持平在3.0%。明尼亞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卡什卡利對本次的貨幣政策決定投了反對票。

香港《商報》文章針對此次美聯儲加息縮表對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文章認為,美聯儲加息對的影響有遞減效應,不利影響大多都在加息的預期過程中消除。目前,公開市場利率上升很快,從經濟增長與物價方面來看,都不必要跟隨美元加息的腳步。雖然此次美聯儲公布了縮表的計劃,但縮表必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必過度擔憂。

美聯儲此次加息並不意外,加息靴子落地后,人民幣匯率走勢如何,無疑是市場最關注的焦點之一。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李奇霖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受中美經濟相對表現、美元指數和資本流動等因素共同決定。雖然目前經濟已經走過高點,但仍好於年初的預期,且在經濟底線思維下,仍有支撐。而美國經濟並沒有增量上的突出表現,一季度實際GDP環比從初值0.7%上修至1.2%,但仍為2016年一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也不及市場預期。此外,2015年和2016年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已經透支了對經濟的悲觀預期,國內基本面平穩下行對匯率施加的壓力有限。再加上歐洲基本面的持續改善,使得歐元匯率更加穩定,這給美元指數走強帶來障礙,這些原因使得此次美元加息並不會對人民幣匯率造成很大影響。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美聯儲加息對的影響是遞減的。從2014年後,美聯儲說預期加息到最終加息的過程,實際上對全世界的經濟體都有壓力,因為美元走強會帶來資本的迴流。但是到真正加息,美元走向利率上升通道之後,其影響反而在逐漸淡化。因為利率水平在醞釀階段已經上了一個台階,在這個基礎上再產生大的影響就比較困難。加息的影響也要看美元的走勢。美元如果走強,意味著所有的美元資產都有進一步走強的趨勢,投資者會願意持有美元或者美元資產來投資或者避險,所以關鍵還是要看美元強不強。現在來看,美元似乎還不夠強。在此次加息之前,美元還比較疲軟,人民幣對美元還稍微漲了一點。短期內也看不到美元走強的動力。所以,美元偏弱,加息帶來的效應就更弱了。另外,連平還認為,港幣跟美元掛鉤,美元加息,港幣亦加息至1.5%,港幣利率的上升可能會給股市、樓市降溫。

在上一次美聯儲凌晨加息后,人行在當日早間即上調了包括逆回購、MLF等在內的貨幣市場利率十個基點。但目前市場利率持續走高、二季度MPA考核臨近,貨幣利率會是否跟進走高?連平認為,加息是美聯儲在目前經濟運行態勢下既定的策略,使利率水平達到相對正常的狀態。美國經濟增長高一點是3%左右,低一點是1%左右,因為美國經濟增長水平相對不高,達到2%就是不錯的狀態。經濟增長到了相對正常的狀態,但利率水平太低,加息之後到了1%-1.25%的區間,下半年會再提一次,達到1.25%-1.5%的區間,這是繼續處於利率正常化的水平之後,即過去利率太低了,現在要提高到相對正常,和GDP增速、通脹水平、就業等同步的狀態。從內地來看,目前狀態和3月份不同,3月與現在相比,利率水平低很多,尤其是最近,利率上升很快。沒有必要跟著美國加息。而從經濟運行及未來增長速度來看,下半年下行壓力較大,這種情況下加息也不合適。物價方面,PPI回落、CPI不高,從物價、通脹的角度來說,也不會加息。平安證券認為,前期人行的公開市場操作與MLF投放,已釋放出明確的維護年中市場流動性穩定的政策信號,認為短端利率持續攀升的局面將有所緩解;而在目前經濟走勢轉弱的背景下,長端利率不存在繼續上升的較強動力。

此次美聯儲除了宣布加息之外,還公布了縮表計劃。有論者認為,縮表對於的影響遠遠大於加息,應做好準備。連平表示,從現在耶倫的縮表計劃看,美國還是非常謹慎的。一種是國債,一種是MBS,兩類加在一起約有50億。而這樣的量相對幾萬億的市場規模來說是很小的,它主要是有告示效應,會影響到市場預期。但是,未來縮表也是會根據經濟情況調節的,不必太過擔憂。至於縮表的影響比加息影響更大,要看步驟,如果短期內縮表力度大的話,影響也會很大,對債市、股市等都有影響;但是如果它比較平緩,且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的話,那麼也不必擔憂。從美國之前擴表的情況看,持續時間很長,從2009年開始到2017年,至於縮表到底用多長時間,可能是漫長的過程。所以,一開始大家比較擔憂,但逐步推進時間長了以後,就麻木了。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今年美聯儲加息和縮表產生對經濟的衝擊相對有限,這是因為伴隨著此輪經濟的復甦,經濟硬著陸的風險已基本消除;並且在連續3輪加息后,目前美聯儲貨幣政策基調已再度趨於鴿派。這期間歐洲經濟的持續復甦下歐央行即將開始削減QE,美元指數很難有明顯的上行動力,因此人民幣匯率也有望繼續保持穩定。

中金固收分析師指出,此前人民銀行的「跟隨」,很大程度上是在維護中美利差和人民幣匯率穩定,保持外匯儲備穩定。目前情況有所改變。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趨於穩定,外匯儲備增幅超出預期,資金外流壓力進一步減輕,人行貨幣政策的調控空間擴大,靈活度上升,受海外政策環境的約束減小。中金認為,人行貨幣政策進一步收緊的概率已經不大,甚至未來在經濟和通脹重新回落的情況下需要考慮適度的放鬆。同時,銀行在存款派生很弱,只能依賴同業存款支撐業務的情況下,也需要貨幣當局注入長期的低成本資金來恢復資產派生負債循環。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副總經理王青表示,美聯儲本次加息后,國內基準利率仍將保持不變,貨幣市場中短期政策利率則很可能遵循前例選擇適當時機以類似幅度跟進上調。一方面是因為適度上調貨幣市場利率,符合目前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基調,有助於金融控槓桿、防風險。同時,基準利率保持不變,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可控,能夠繼續為穩增長、調結構提供有利的貨幣金融環境。另一方面,適時上調貨幣市場利率,保持中美利差空間,有利於進一步鞏固人民幣匯率穩定預期,緩解美聯儲加息對人民幣匯價和跨境資金流動可能產生的壓力。

美元升息會加大經濟管理難度,比如增大人民幣貶值壓力和資本外流風險等。但目前的全球貨幣政策環境仍處於寬鬆期。美聯儲升息和縮表會在匯率、貿易以及心理預期等方面對產生影響,但都在可控範圍內。而且,與上次相比,已經收緊了信貸環境。上一次利率調整並非緊縮,自此之後人行再未調整過利率,而是通過調整流動性來影響市場利率。還有就是目前的經濟和人民銀行已今非昔比,掌控本國經濟的能力不斷上升。人行的貨幣政策預期管理已越來越老練,而且近一段時間來,已經能夠使用更多的工具。

6月15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7852,較上日中間價6.7939,升值87個基點。美聯儲如期加息人民幣淡定,中間價反而升至7個月新高。人們最擔心發生的美聯儲加息后美元走強會重燃人民幣貶值預期,已經不太可能發生了。人行改變了匯率管理方法以推動人民幣升值,人民幣近期大漲扭轉了走弱傾向。人民幣目前的強勢不能代表未來,因為美聯儲主席耶倫在會後記者會上著重強調了聯儲對經濟的樂觀預期,給美元帶來普遍的提振。而美元加息周期還將持續,人民幣終將承受更大壓力。

現在還可以不加息,但長此以往受到的壓力將與日俱增。美聯儲維持了近來每隔三個月加息1次的節奏,預計年內還將有一次加息,如果不出意料年內再加息,則美元利率最高已經追平人民幣,而美聯儲預計2019年底之前還將加息7次,如此,美元利率將有可能在未來兩年多達到2.9%至3%,如果人民幣一直按兵不動,則中美貨幣的利率差將成倍擴大,人民幣面臨的資本流出壓力勢必會加劇。現在較多採取的是變相加息,在不少領域人民幣的實際利率在抬高,但這終歸不是長久之計。所以,人民幣進入加息周期應該是遲早的事情。

印度啟動大規模稅改

印度在去年11月8日在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廢鈔」實驗。如今,莫迪又放出了大招:如期啟動稅改!這將是印度自1947年從英國殖民地獨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稅制改革,也是莫迪自2014年上台執政以來最重大的經濟改革措施。

這次稅改的目的是通過單一的國家銷售稅(GST)來取代繁瑣且混亂的邦州地方稅,並放寬跨境貿易。當局希望通過此舉迫使數以百萬計的商人開始納稅,以此打擊長久存在的地下經濟,增加政府收入,促進經濟增長。

大規模稅改將從7月1日開始如期執行。針對坊間傳聞稅改執行將推遲,印度國家稅務局局長稱,「關於國家銷售稅執行將推遲的傳言都是假的,請不要被誤導。」印度政府稱,新的稅收體系將已登記繳納增值稅的700萬個納稅人中的80%收錄了,希望把其餘的大部分收入也吸收進來。

華爾街日報援引一些專家稱,預計新的稅收系統將在未來幾年內拉動印度GDP增長近一個百分點。當然,這場改革必然會帶來混亂,且很可能在短期內拖累經濟增長。

新的全國商品和服務稅將取代增值稅和其他稅種,它本身就比很多人預計的要複雜。政府部門還需要讓數以百萬計的中小公司在新稅收系統中學會註冊,教會他們如何在網上填寫納稅窗體。執行稅改的障礙還在於印度網路基建設施落後,很多地方互聯網連接不良,甚至都沒有網路覆蓋。更關鍵的是,多年以來,印度全國都存在著廣泛的避稅情況。

在世界銀行發布的納稅容易度排行榜中,印度在所有190個國家中排在第172位。該國是全世界稅收與GDP比例最糟糕的國家之一,為16.6%,而經合組織(OECD)的平均水平是34%。

(華爾街見聞,2017.6.14)

一個更多地存在於概念、而非現實里的在線市場,在數分鐘時間裡籌集了1250萬美元,相當於整體估值達到3億美元。一個月內,這個數字已躍升至28億美元。另一個項目憑藉如下含糊的承諾設立:幫助電腦所有者交易他們閑置的存儲空間。這個項目價值3.5億美元。

理查德•沃特斯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的文章中說,這些眾籌項目聽上去像是互聯網熱潮時代的故事,當時投資者的熱捧讓可能只是擁有一個商業想法的公司估值飆升到荒謬的高度。對這些項目——名叫Gnosis、Storj和Golem——的投機熱情無疑是一樣的。但這些項目事實上是一種更加怪異的金融現象的一部分。這些是「首次貨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s,簡稱ICO)。這些公司不是通過首次公開發行創造股票,而是在創造加密貨幣。

任何參與此類發售的人都將收到代幣,理論上未來可在他們創造的市場中使用。如所有貨幣一樣,這些代幣可能具有的任何價值,都將來自人們願意將其當做交換媒介、或將其視為價值儲存手段。

很容易不假思索地對此嗤之以鼻。所謂的「替代幣」(alt-coin)在數周時間聚集起的泡沫,是電子貨幣(包括比特幣)投機熱最讓人目瞪口呆的一面。鑒於人們是真的在一個完全沒有監管的市場上創造他們自己的貨幣,騙局肯定層出不窮。

但那樣想就忽視了一個要點。對於某些項目,最好是將其視為極端去中心化的實驗,以金融業為主要著眼點。如果銀行和保險公司以為它們可以馴服區塊鏈,這些項目將提醒它們:毀滅性的去中介化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替代幣實體是最簡單的科技公司,發布的只是一小條代碼。它們的目標是,開發出加密的方式,讓相互之間沒有其他聯繫、也沒有手段能在線驗證彼此身份的交易方能夠進行交易。終端用戶可以達成用代碼設置好的「智能」協議:如果滿足一定條件,價值自動轉手。如果合同可以編碼,交易可以在公開的區塊鏈上驗證和發布,誰還需要中介?

這些項目也是分散式治理的實驗。這些由小支開發者團隊神奇地創造出來的項目,依賴於用戶相信:存在一個機制,能解決問題並保障這個系統的未來發展。

當然,這一前景——完全依賴技術的金融——與當今現實之間仍然存在巨大差距。比特幣是毒販和電腦黑客青睞的支付機制,因為用戶意見不一,比特幣也一直未能拿出加快建設其基礎設施的辦法。

這就是當前這一波實驗大展身手的地方。希望在6月進行ICO的去中心化區塊鏈Tezos,代表了解決比特幣管理問題的一種方式。Tezos在自身系統內置入了解決簡單糾紛的規則,可能會消除各方為所欲為的失控場面。而且,據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副教授、加密數字貨幣專家、Tezos顧問埃曼•居恩•西雷爾(Emen Gün Sirer)表示,為讓它被更多人接受,代碼是重新寫成的,以便更適於專家以外的人士進行分析。

就像那場互聯網泡沫一樣,已爆發的大規模金融投機對替代幣創業家而言既是福音又是詛咒。快速致富的前景吸引了更多開發者,帶來了創意大爆發,同時也招來了「騙術家」(scam artists),可能會在投機熱中埋葬一切。

Ripple的設立是為國際支付提供便利,目前已擁有一些大銀行客戶。該公司的加密貨幣——名為Ripples或者XRP——的「市值」在一個月內增加了10倍,達到130億美元。金融基礎設施的一個角落可能成為狂熱投機的目標,從中可見替代幣領域當前處於什麼樣的狀況。但是,泡沫也許會很快破滅——Ripple的貨幣價值較上周觸及的頂點已跌去三分之一。

Tezos製造的數字貨幣單位Tezzies,將於6月發售。Tezzies也許會為ICO「篝火」添加更多燃料——或者到時大火也許已然熄滅。無論是哪種情況,Tezos參與的這波實驗大潮不大可能停下來。

正如互聯網泡沫那樣,也許要一二十年後,才能看清數字貨幣的顛覆效果究竟有多大。

(FT中文網,2017.6.14)

貨幣貶值提振經濟的理論過時了嗎?

幾十年來,經濟學教科書上一直這麼寫著:一個國家的貨幣突然貶值對這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是有利的,因為這個國家的出口會因此在全球市場上變得更有競爭力,也更有利可圖,這反過來會促進這個國家的國內生產和就業。

但如果這個理論不再正確了呢?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越來越懷疑這種理論站不住腳了,特別是在那些製造業產能不斷萎縮而且供應鏈越來越多地與其他國家交織在一起的西方發達經濟體內。一種新的觀點認為,本幣貶值帶來的絕大部分優勢都會被零部件進口成本的上升所抵消。

英國正在成為檢驗全球化是否減弱貨幣貶值效益的一個案例。儘管金融危機、脫歐公投以及新一輪的政治不確定性讓英鎊遭受重創,但英國出口並沒有像教科書里寫的那樣做出反應。

去年6月份英鎊下跌后,英國米德爾斯堡化工製造商Chemoxy International Ltd.生產的化學品在出口市場上的價值因為匯兌原因增加了約20%,但由於進口原材料的成本也跟著上升,這個好處幾乎完全被抵消了。Chemoxy首席執行長Ian Stark稱,該公司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很高。該公司產品逾60%出口,化工原料約85%進口。Stark稱,英鎊走弱並非革命性影響。從汽車製造商、食品加工企業到木材廠,英國各類公司正在經歷同樣的問題。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Adam Posen稱,匯率變動對出口的影響已隨時間流逝而減弱,2008年金融危機后英鎊大跌並未造成大家本來預期的出口增長。Posen在2009年-2012年擔任英國央行決定利率的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貨幣幣值與經濟增長之間是否有關聯?如果有,究竟是怎麼的關聯?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也左右了國際政治。例如,美國製造商長期抱怨美元強勁的影響,美國總統川普也指責日本和人為保持低匯率,箝制了美國出口。

1992年,英國退出歐洲匯率機制后,英鎊在9月至年底這段時間下跌了11%左右。歐洲匯率機制是歐元的前身,它要求英鎊保持在較強水平,超出了英國政府能力範圍。之後英國出口大振,一改貿易逆差局面,連續五年實現順差,經濟開始復甦。

2007-2010年,英鎊兌主要貿易夥伴貨幣下跌近25%,且一直不見回升,政府由此樂觀地認為出口將增加。2012年,時任財政大臣奧斯本計劃在2020年前將出口額從當年的4990億英鎊提高到1萬億英鎊。但截至2016年底,英國出口額僅增至5470億英鎊。

當英鎊在英國退歐公投后再次遇挫時,英國出口額也未能獲得大幅提振。汽車製造商阿斯頓·馬丁的表現很能說明問題,該公司80%的車輛銷往國外。英國脫歐公投前,1英鎊兌1.50美元,紐約市場的跑車售價為15萬美元,換成英鎊為10萬英鎊。而現在1英鎊兌1.27美元,同等銷售額能多兌1.8萬英鎊。但由於該跑車一半以上的零部件都必須從國外購買,匯兌利得受到拖累。阿斯頓·馬丁首席執行長Andy Palmer稱,過去10年,許多汽車部件供應商遷至海外,其後果是這種效益不復存在。

近幾個月,英鎊從脫歐公投后的低位反彈,目前英鎊兌美元跌15%,兌歐元跌13%。鑒於英國即將與其最大的貿易夥伴歐盟「分手」,分析師對英鎊仍持悲觀看法。首相特蕾莎·梅率領的執政黨保守黨未能在提前舉行的大選中贏得足夠席位獨立組閣后,英鎊兌美元大跌1.7%。

全球經濟學家圍繞匯率對發達國家貿易的影響爭論不已。近期來自世界銀行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兩份報告稱,匯率波動對幾個發達經濟體貿易活動的影響正在減弱。OECD的報告稱,2008年英鎊的暴跌以及2012年日圓兌美元的下跌給貿易帶來的影響很有限。企業正越來越融入到全球供應鏈中。在1995至2011年間,OECD國家出口商品中的進口佔比從14.9%升至24.3%。

5月份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發布了用於預測實際有效匯率的新數學模型,實際有效匯率是衡量貨幣幣值強弱的一個指標。該行稱,標準的匯率模型沒有考量深入發展的全球供應鏈,因而變得越來越過時。

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一個研究團隊在內的其他經濟學家則不接受上述觀點。他們得出了不同的結論,認為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匯率對貿易的影響隨時間流逝而減弱。IMF團隊指出,匯率大幅貶值(發達經濟體貨幣貶值至少13%,或新興經濟體貨幣貶值20%)能夠在5年時間裡帶動出口量增長10%。但IMF也做出了補充說明,提出,只有當經濟並未發揮全部潛能時,比如經過一輪低迷之後,貨幣貶值的效果才最為明顯。這份分析還指出,金融危機削弱了企業利用貨幣貶值機會的能力,因為可供利用的信貸不足。但是,彈性匯率在促進解決貿易失衡方面依然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自從英國投票決定脫歐,海外消費者就開始更多地購買英國產品。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在截至4月份的6個月里,英國的出口數量同比增加了3.1%。但同期進口數量的增幅更大,為4.9%。英國國家統計局在最新報告中稱,貿易赤字沒有明顯收窄。

(WSJ中文網,2017.6.12)

內地積極應對FDI下滑

香港商報訊,國家商務部6月1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5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46.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7%。這是吸收外資額連續第二個月同比下降。另據商務部數據,1月-5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410.8億元,同比下降0.7%。

儘管吸收外資總額下降,但對全球投資者仍然保持較強吸引力。聯合國貿發會議日前發布的報告將列為2016年全球引資東道主第三位,「這說明仍然是吸引全球投資者的熱土」,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說。

商務部外資司負責人指出,1-5月全國吸收外資呈現以下特點:高技術服務業吸收外資繼續保持增長。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486.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5%。其中,信息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15.9%、4.8%和69.3%。其他現代服務業增長勢頭較好,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同比增長19.9%;信息傳輸、計算器服務和軟體業,同比增長16.8%;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同比增長32.7%;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同比增長26.1%。

另外,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同比增長27%,通用設備製造業同比增長46.6%。

針對外商投資漸向高端產業集聚態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稱,隨著產業和消費結構轉型升級,高技術服務業等行業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吸引全球投資者目光;與此同時,因勞動力等要素成本高企,看重成本優勢的外企則會選擇撤離。

在發展家和新興經濟體競相出台政策爭奪外資背景下,今後官方將採取更多措施吸引外資。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唐文弘當天透露,近期將發布新修訂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為外資進入提供更好的服務,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此外,商務部還表示將深化自貿試驗區外資領域先行先試等,為外資進入提供更好的服務,營造更好的環境。

數據顯示,香港地區、台灣地區、歐盟28國實際投入金額同比增長12.7%、41.8%和6.2%。

2017年5月,內地消費市場的網路零售增長提速明顯,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5月同比增長26.5%。該負責人表示,隨著一系列消費促進政策陸續落地,消費市場持續創新升級,預計後期消費市場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

商務部市場運行司負責人指出,受節日拉動等因素影響,5月份全國消費市場實現了較快增長,繼續呈現穩中向好態勢,主要有以下亮點:網路零售增長提速明顯、實體零售繼續呈現回暖態勢、餐飲文化休鎔消費增長加快、節能智能商品消費旺盛、消費價格繼續溫和上漲。

(香港商報,2017.6.16)

據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對的年度審議中警告,必須趁其仍有穩定增長作為緩衝之際,加快經濟改革。

IMF 6月14日在其結束對的2017年第四條磋商訪問時表示:「改革需要取得更快進展,以確保中期穩定,並應對當前經濟發展軌跡可能最終導致急劇調整的風險。」然而,由於金融和房地產市場持續收緊,IMF承認「一些近期風險已經消退」。IMF預測,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長6.7%(略微高於先前預測的6.6%),之後在2018-20年期間平均每年增長6.4%,與政府預測相符。不過,據IMF第一副總裁大衛·利普頓(David Lipton)表示,IMF警告,穩定的增長要求「開展深入的改革,改變當前依賴由信貸主導的投資和債務的增長模式」。

的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資的推動,但由於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下滑,投資增長已開始放緩。周三發布的官方數據顯示,5月份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幅下降4.3個百分點,而房地產投資增幅下降2.3個百分點,這意味著5月份固定資產投資總體增長放緩至7.8%。

政府今年將遏制金融風險列為工作重點,擔心國內金融和住房市場的泡沫。監管機構開始打擊投機活動,約束從保險公司到房地產開發商等各類機構。「沒有人知道還有多少時間可推行改革。但需要改革,否則資本回報率將繼續下滑,」麥格理資本(Macquarie Capital)的胡偉俊表示。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來抑制主要城市的住房需求,導致房價停滯或下降,銷售大幅下滑。房地產開發商的資金渠道受到擠壓。「金融和房地產市場近期的措施並不算是改革,而是收緊政策,」胡偉俊補充說。「他們肯定會降低短期風險,但長期風險仍然存在。」

政治經濟學智庫 長按關注

感覺不錯,請點贊 ↓↓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