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推進金融業供給側改革 | 新刊亮相

文/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廖理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

自從中央提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經過一年多來的努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經濟穩中向好,PPI由降轉升,工業企業效益好轉,財政收入增速回升,整體槓桿率繼續上升,但企業槓桿率有所趨穩。金融體系在支持實體經濟補足供應短板,產業升級,增加有效供給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了良好的宏觀環境。

然而,隨著經濟發展階段的轉變,金融業單靠「量」的擴張已無法滿足實體經濟多層次、多元化、多類型的金融需求,難以適應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而且「量」的過度擴張還會導致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失衡,催生金融風險隱患。要化解金融和實體經濟的失衡,關鍵在於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去槓桿」的要求。去槓桿首先是穩槓桿,要讓槓桿的增速降下來。這既要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即通過增大「分母」降低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的槓桿,也要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眼於「分子」,降低金融體系內部的槓桿,使金融改革適應並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

因此,在實體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取得初步成效的背景下,有必要推進金融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減少無效、低效金融供給,增加有效、高效金融供給,提高金融供給滿足實體經濟金融需求的能力,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防控系統性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持續健康發展,維護實體經濟與金融業發展的平衡。這既是供給側改革對金融業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具體來看,金融業供給側改革的主要任務可包括五方面:穩總量、調結構、防空轉、控風險、補基礎。

第一,管住貨幣總量。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管住流動性總閘門,既要支持實體經濟的有效資金需求,防止總需求出現短期過快下滑,也要避免過度放水,推升債務和槓桿水平,固化結構扭曲。同時要疏通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並且發揮好資本的約束作用。

第二,優化金融結構。一方面推動實體經濟結構性改革促進金融結構的優化,加快過剩產能、落後低效企業特別是「殭屍企業」的退出;另一方面調整金融體系的結構,對於不能為實體經濟提供有效金融供給的高風險金融機構,應當實施市場化退出。

第三,限制資金在金融體系內部空轉。一方面要加強宏觀審慎監管,將表外理財業務對應資產納入宏觀審慎評估,並逐步探索將更多金融活動納入宏觀審慎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強微觀審慎監管,對複雜跨界業務進行「穿透式」監管。

第四,防控系統性金融風險。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強化微觀審慎監管,採取措施處置風險點釋放金融體系的壓力,消化系統性金融風險隱患。

第五,補齊金融發展的短板。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保障金融市場的安全高效運行;完善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在利益相關方充分參與的基礎上形成有效制衡的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機制;推動金融科技發展,使金融朝著個性化、多元化、精細化等方向發展。

本期目錄

封面專題在實體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取得初步成效的背景

下,有必要推進金融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減少無效、低效金融供給,增加有效、高效金融供給,提高金融供給滿足實體經濟金融需求的能力,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防控系統性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持續健康發展,維護實體經濟與金融業發展的平衡。

吳曉靈:加強金融供給側改革推進金融標準建設金融標準化工作要進一步為金融監管提供支持,為金

融業發展創建標杆。

孫國峰:推進金融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金融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體而言包括五大任

務:穩總量、調結構、防空轉、控風險、補基礎。

何肖鋒:保險業供給側改革的形勢和挑戰保險業供給側改革要以形成激勵相容的監管制度為前

提,以服務實體經濟和保障民生為落腳點,以防範風險為保障夯實供給側改革基礎,並以深化改革和創新為手段培育供給新動能。

盛和泰:供給側改革視角下保險助力推動綠色轉型升級應將保險納入綠色金融體系,使之成為推動綠色轉型

升級的重要力量。

田靜:釐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內涵

完善資本市場制度體系

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是拆除影響資源有

效配置的障礙,促進生產率提高,其中資本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是完善價格發現機制。

黃益平、傅秋子:農村金融

供給側改革的方向

積極利用數字技術特別是移動終端和大數據分析支持

農村金融發展。

管濤、韓會師:加快外匯市場供給側改革

夯實匯率市場化的微觀基礎

通過加快外匯市場供給側改革、夯實匯率市場化微觀

基礎來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湯淑梅:開展股權信託投資

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作為橫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實業投資領域的信託

公司,應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信託制度優勢,積極開展股權信託投資實現自身業務轉型。

黃劍輝:加快銀行業改革創新

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銀行業亟須順應監管形勢新變化,深化「輕型銀

行」轉型、提升精細化定價能力、防範流動性風險,以改善金融供給總量和質量,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最新關注1前瞻2回顧3觀點&數字宏觀經濟楚序平、俞立峰、張佳慧: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模式探析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對於國企改革有重要意義,應繼續著力推進「兩類公司」的體制改

革、架構改革、機制改革和模式改革。

張幼林、蘇誠、胡靖怡:關於推動北京金融新發展的思考作為北京第一大支柱產業,金融業的重新出發已刻不容緩。3高善文:從貨幣信貸增速背離看資金的實虛流轉2014年—2016年,M3增速系統性高於廣義社融增速,背離時間之長、幅度之大,在此前的幾年沒出現。央行與貨幣姚前:數字貨幣與銀行賬戶在全面數字化的世界里,不能因為表面上、形式上都是數,就混淆數字背後的經濟金融內涵。鄂志寰:從中間價定價機制調整看后SDR時代人民幣匯率政策取向中間價加入逆周期因子,有利於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3陳暘:對話匈牙利央行行長:「一帶一路」的新機遇要抓住「一帶一路」的機遇需要滿足兩個前提條件:一是政治穩定,二是有比較平衡的金融體系。銀行與信貸黃金木:省聯社作用機制的研究省聯社在推動農信社改革發展中曾發揮了很大作用,但在新的形勢下其這一作用已在逐步消退,急需進行

改革,重新構建作用機制。

黃丁聰:商業銀行大數據應用:業務驅動還是數據驅動?商業銀行應逐步推進業務驅動和數據驅動相結合的大數據應用模式,通過兩種模式的相互補充,揚長補

短,實現大數據應用的「雙輪驅動」。

3蔡國華:用金融科技重塑商業銀行數字化將成為銀行業下個十年的戰略重點,商業銀行應利用金融科技推進自身全方位轉型與數字化重塑。資本市場譚岳衡:回歸20年的香港資本市場格局變遷香港回歸20年來,兩次金融危機改變了其資本市場的格局,形成了外資和中資金融機構兩分天下的局面。蘇培科、郭鵬:構建「一帶一路」國際指數 打造「一帶一路」金融生態圈可考慮主導構建逐步覆蓋「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的國際指數系列,打造「一帶一路」國際金融生態圈。3張志剛:價值重構是本輪債轉股成功的關鍵上一輪的債轉股主要是報表重組,而此次債轉股面臨的情況更為嚴峻,其成功的關鍵是企業價值重構。財富管理餘利明:「一帶一路」戰略布局下的人民幣投融資國際化人民幣國際化正轉向國際投融資貨幣為主導的模式,應系統性開拓「一帶一路」基礎設施人民幣市場。楊子強:貫徹金融行業標準 促進金融教育發展開展《標準》宣貫培訓,有利於公司金融顧問行業的標準化和規範化運作。3岳磊、曾海軍:養老金管理公司的機遇、困境與出路養老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空間巨大,隨著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加快,養老金管理公司有很大的用武之地。互聯網金融張偉、呂雯:區塊鏈技術重塑價值交換區塊鏈支持的點對點、智能、可審計交易為自

由、快速、高效、低成本的價值交換提供可能。

2鄭毓棟:智能投顧正在進入2.0時代智能投顧進入2.0時代后,大型機構不再猶

豫,新興公司也在積極拓展新業務模式。

論文故事匯劉錚、馬克·施皮格爾:存款準備金的再分配效應在現行金融體系下,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會導致資源在國企和私企之間的再分配。國際蔡喜洋:美聯儲加息和縮表:

路徑、影響和應對

針對美聯儲行動的外溢效應,未來應注意其他

主要央行的反應與全球金融條件是否惡化。

鍾正生、夏天然:基於產業和企業視角的

日本房地產泡沫啟示

歡 迎 訂 閱

深刻|思想|前瞻|實踐專註於經濟金融政策解讀與建言的智庫型全媒體平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