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曾經的運動品牌老大李寧為什麼不行了?是什麼造成了李寧的衰落?

不知你是否有這種感覺,曾經非常火的李寧現在很少見到別人穿,專賣店也漸漸消失,這是為什麼呢?

根據李寧發布的2015年和2016年財報顯示,集團業務已經逆勢上漲,實現大幅度盈利,這要歸功於創始人李寧的回歸。但是這裡說的盈利只是針對於2011年-2014年的經營狀況,而李寧也被其他國貨品牌安踏、匹克、森馬、361°甩開了十萬八千里。

李寧為何由盛轉衰?

關於李寧失敗的原因,大家眾說紛紜。

大環境上,從03年開始,運動休閑服裝行業大舉擴張,在 2010年達到產能高峰,之後自然是普遍性的庫存堆積。自身戰略上,2010年李寧做了大的戰略轉型,宣傳李寧90后,並進軍國際,但對於「90后李寧」,90后未必買賬,反而失去了許多中青年用戶。而在國際化的道路上,也顯得力不從心。此外,耐克在2011年降價,對市場定位在一二線城市的李寧也造成了很大的衝擊。

當然失敗的原因往往和自身的商業經營有很大關係的。

運動品牌的產品線無非三大類:運動衣運動鞋運動配飾。其中又以運動鞋最能區分品牌特點,抓住核心用戶。所以要分析李寧為啥虧損,可以從李寧運動鞋入手。

1.專業性

運動產品最吸引人的地方首先就是專業。以籃球鞋為例,緩震,啟動,安全,輕便等各個方面對籃球愛好者都很重要。

Nike從鞋底的air,zoom的不同搭配以滿足各位置球員的需求,體重大的中鋒的可用全掌air,要求啟動快的首選zoom,當然還有現在用的越來越廣泛的lunar。鞋面材料從幾年前流行的flywire到現在很流行的flyknit,Nike可以說一直在創新以滿足對運動產品專業性要求越來越高的用戶。

就連比不上Nike的Adidas也從天足,到緩震膠,再到高端的boost一直在進步。在球鞋的重量上Adidas可以說也是下了苦功夫,Crazylight系列到現在也是同類產品中的佼佼者,其外形也是被國產品牌一抄再抄。

說完國外品牌,再說國內的。近兩年被越來越多運動愛好者認可的匹克,就是因為一直在設計上不斷進步,完善自己原有產品線的同時不斷創新。巴蒂爾系列的出色緩震,麥基大三角的包裹,帕克的輕巧都讓更多的人開始愛上匹克,願意嘗試匹克。

但反觀李寧,跑步鞋上的cushion用到籃球鞋上,鞋底的碳板不說抄襲Nike,就說是借鑒也借的是很老的技術。技術的停滯不前,很難讓消費者有購買的慾望。

我就想要專業的產品,但李寧的產品總感覺是過時的,陳舊的,不讓人信服。

2.時尚度

在技術之後,要比較的就是時尚了。

說到Nike,不打籃球的都知道Kobe(老了),LBJ(回了),KD(跑了);不踢足球的至少也知道C羅;愛網球的還知道費天王,納達爾,李娜。這些炙手可熱的體育界大腕,時尚圈寵兒都在代言Nike,喜歡這些運動的人,喜歡這些運動員的人怎能不買Nike呢?再說一直復刻之前的產品,加之明星上腳,真假sneakerheads都爭鋒排隊(說多了都是淚)購買限量(不限價)的球鞋,Nike不火天理難容!

Adidas旗下不說頂級,也是大牌。就算Rose上兩個賽季都報銷了,人家的簽名鞋還一直出著;就算Jeremy Lin 不再insanity了,人家還是華人偶像;就算貝克漢姆不踢球了,人家還是小七之爹,萌帥依舊。除此之外人家還有三葉草,各種聯名,各種貴。

再看李寧,簽了韋德,但韋德再大牌也真的老了,閃電俠不再,膝蓋傷猶存。簽名鞋雖不醜,配色亦多但除了貴,我真的想不出什麼形容詞來描述它。看了上面的答案才想起來還有個林丹,但羽球雖強畢竟還是小眾,比起大球來心有餘而力不足。還有一出鞋子就是各種鷹,龍(具體記不清了)的名字,實在和時尚不搭。

在這個時代,不時尚真的難成活。

3.價格

人們常說不要考慮性價比,去買所能承受的範圍內最貴的東西准沒錯。不管是學生黨還是工薪階層都願意再多花幾百塊去買到Nike和Adidas,可能會讓大家覺得李寧市場定位不準,價格偏高。當然,許多答案也提到李寧的價格高。但是我覺得相比Nike和Adidas,李寧的價格並不高,同類產品甚至都是Nike和Adidas的一半(詳情見各品牌官網)。但為什麼大家還是覺得貴呢?

因為李寧是沒有所謂的低端產品線的。籃球鞋基本都在500元左右,跑鞋也是大概如此。不僅沒有豐富的產品可供選擇,而且(排除促銷活動)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500元價位的李寧鞋和8、900元的Nike相比也毫無吸引力。那為什麼要省去這區區幾百塊買國產品牌呢?

再看匹克,安踏。既有明星代言的簽名、高端系列,也有主攻低端市場的平價產品。兜里揣著100元的消費者的買得到,揣著300元的挑得爽,揣著600元的覺著便宜。只有豐富的產品線才是賣的好的基礎,大概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定位準確吧。

在國產品牌裡面不出色,在國際品牌里也沒份量。買嗎?

4.細分市場

很多人也提到了」90后「細分市場定位的問題。做市場細分本身是沒有錯的,但是特意為了開拓新市場忽視了原有市場是有很大風險的。M&S曾經就嘗試過類似吸引年輕人的戰略,結果敗得很慘(因為M&S是在英國中老年人中有很高聲譽)。李寧和M&S類似的是,李寧在70,80后的影響力無疑有助於推廣品牌,但在李寧的營銷戰略無疑忽視了這部分人群。而一般像耐克、阿迪達斯等採取的戰略都是針對不同細分市場採取不同支線品牌,多個市場齊頭並進的做法。

創始人李寧的回歸給這個曾經的國貨第一品牌注入了新的血液,成效也十分顯著。

8月11日,李寧有限公司2017年中期業績披露,集團各財務指標以及零售、庫存等運營數據普遍向好,顯示集團「復甦」情況積極。截至2017年6月30日,集團營收 39.96 億元,同比上升11%,中期盈利增至1.89億元,同比上升67%。

而從李寧近期的各種動向來看,企業正在往更多元化,更加成熟的方向發展。

過去的成功的模式,可能會成為未來前進的桎梏。也許,只有忘記榮耀,放下身段,抑或有二次創業的決心,才能讓李寧這個品牌重新閃耀。

在全民健身政策之下,龐大的市場一定擁有本土品牌的生存空間,對於成功復甦的李寧而言,當「老司機」李寧重歸公司第三年,廣闊的市場等待著李寧公司再度出發。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