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新能源汽車2025年衝擊700萬輛

「它的戰略著眼點與我們的四大聚焦(技術、產品、資源、市場)戰略有共通之處,而且為我們未來繼續引領純電動汽車行業提供了權威的作戰指南。」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汽新能源」)公關部李奇對法治周末記者說道。

李奇所說的「作戰指南」,就是今年4月25日由工信部、發改委和科技部聯合印發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這份從2016年就開始起草的戰略規劃,以2015年發布的《製造2025》為指導綱要,明確提出了「力爭經過十年持續努力,邁入世界汽車強國行列」的總目標,同時按照新一代技術革命趨勢,從多維度設定方向和細分目標,促進本土汽車行業的崛起。

從路線上看,《規劃》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為突破口,最終實現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從具體措施上看,《規劃》提出了包括推動行業內外協同創新、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深化開放合作、推動全球布局和產業體系國際化等辦法。

「此次《規劃》最大的亮點是重點提出了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推廣。」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向法治周末記者表示。

在崔東樹看來,的智能化和電子化工業在全球已具有一定口碑,但汽車產業仍然較落後,所以「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核心抓手,促進汽車產業乘勝出擊,帶動智能網聯汽車發展」。

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或衝擊700萬輛

《規劃》指出,隨著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推進,海外新興汽車市場的發展,汽車產量仍將保持平穩增長,預計2020年將達到3000萬輛左右、2025年將達到3500萬輛左右。

《規劃》同時稱,要推動新能源汽車研發和推廣應用工程,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達到200萬輛,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達到300瓦時/公斤以上,系統比能量力爭達到260瓦時/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時以下;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產銷20%以上,動力電池系統比能量達到350瓦時/公斤。

這就意味著,在未來十年中,新能源汽車的年銷量將達到700萬輛。

工信部數據顯示,2016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51.7萬輛,連續兩年產銷量居世界第一,累計推廣超100萬輛,佔全球市場保有量50%以上。截止到2016年年底,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達220瓦時/公斤,價格為1.5元/瓦時,較2012年能量密度提高了1.7倍,價格下降了60%。

法治周末記者統計發現,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市值位列前10名的汽車多半為國內主流汽車生產商,但市值在50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企業僅有五家。如上汽集團A股總市值為3181億元、廣汽集團為1054億元、比亞迪為921億元、長城汽車為804億元、長安汽車為594億元。

「差距越大,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空間也越大。」崔東樹對法治周末記者說,「現在傳統車企的優勢逐漸弱化,反而那些新興的新能源汽車,如吉利、北汽新能源等,為減少差距不斷質變,加上政策東風,將迅速發展起來。」

以比亞迪為例,2016年銷售新能源汽車9.6萬台,按年增長69.85%。

「我們還推出了『城市公交電動化』解決方案,同時還研發了其他類型的新能源車,涉及7個常規領域和4個特殊領域,實現全領域覆蓋,要將電動化進行到底。」比亞迪汽車公關總監杜國忠說道。

「彎道超車」實現汽車強國目標

崔東樹告訴法治周末記者,《規劃》透露出國家希望汽車產業乘勝出擊的用意。

在4月25日工信部召開的《規劃》宣貫電視電話會議上,相關負責人解釋了此次《規劃》出台的背景:「2016年品牌汽車超過1400萬輛,市場認可度大幅提升,在某些細分市場已經能夠和國際一線品牌同台競爭。新能源汽車發展也取得重大進展,2016年產銷量超過50萬輛,產業規模全球領先。」

據崔東樹分析,《規劃》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隱性目標是,通過發展新能源汽車,在技術上超過國外車企,這與汽車工業「彎道超車」的想法相一致。

法治周末記者注意到,《規劃》對新能源汽車發展速度的要求比較高。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目標為200萬輛,而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年銷量將快速提升至700萬輛。這表明,在2020年至2025年這5年期間,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實現爆髮式增長。

這種爆髮式增長在福特汽車有限公司亞太地區原合規總監陳立彤看來,實現的可能性較大。

他向法治周末記者分析道,按照統計數據,2016年汽車產銷突破2800萬,故達到3000萬目標較為客觀;而新能源汽車2016年累計推廣量超過100萬,經過4年增加100萬也還可觀,可實現性高。

「新能源汽車技術水平世界領先,已銷往全球30多個國家,擁有自主開發研製技術。實現目標主要還是要講產品、技術、標準和服務,在這些基礎上,2025年產銷量達700萬輛並非不可能實現。」陳立彤說道。

為了抓住《規劃》帶來的利好影響,北汽新能源正如陳立彤所說,將打出一套產品、技術、服務協同發展的「組合拳」。

「我們不僅會繼續做好產品,還要做好服務;不僅做整車製造,同時還必須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建設產業鏈,形成包含電池、智能電網、運營、服務、分享汽車等在內的全產業競爭力。」李奇向法治周末記者介紹道,「未來十年,我們將投資100億元,在北京亦庄建立一個國內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中心,將其打造為一個開放、共享的資金密集、人才密集和技術密集型的創新平台。」

既要克服「窩裡斗」又要增強研發能力

崔東樹認為,增加產銷量對於汽車企業來說並非難事,但國產新能源汽車能否提升核心技術能力、能否走上世界,才是新能源汽車面臨的最大挑戰。

此次《規劃》提出「有序放開合資企業股比限制」,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對法治周末記者稱,「有序」並非意味著立即取消股比限制,但對於車企而言,意味著全面競爭時代即將來臨。

《規劃》同時指出,要深化開放合作,提高國際發展能力,加快推動汽車產業融入全球市場。

在崔東樹看來,融入全球市場的關鍵,「需要在全面競爭的基礎上,在企業內部設立高標準,增強自主研發能力,開放國際合作,統一汽車市場,避免新能源汽車產業往低水平發展」。

「但整體汽車產業距離走向世界還有較遠距離,因為汽車產業最大的痛點在於窩裡斗,自己做自己的。」崔東樹說道。

而即使克服了「窩裡斗」,汽車產業要增強自主研發能力仍任重道遠。

《規劃》指出,到2020年骨幹汽車企業研發經費佔營業收入4%左右,新車平均故障率比2015年下降30%;到2025年,骨幹汽車企業研發經費佔營業收入6%左右,骨幹企業新車平均故障率達到國際一線品牌同等水平。

4%是國際企業研發投入的底線。但據法治周末記者了解,很少有企業能夠達到該比例。以在2016年福布斯全球整車企業榜單上排名第10的上汽集團為例,其研發投入比不到2%,遠低於其營銷費用佔比。

「汽車產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仍然存在,隨著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和汽車保有量大幅增加,創新能力不強、部分關鍵核心技術缺失等表象問題,城市發展與汽車容量、汽車與污染等深層次問題都會逐漸顯現,這些問題和挑戰將制約汽車產業的大發展,汽車企業需密切保持關注。」陳立彤建議。

微信公眾平台:車界007

-0-7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