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為何唐刀失傳了,中國傳統劍技藝卻傳承下來?

在古代,沒有那一種兵器能像劍一樣,兩千多年來一直得到了上至帝王,下至庶民的喜愛,以致賦予它以生命和品格,並發展出了精湛的鑄劍、鍛劍工藝,還有高超的相劍、用劍技擊之術來。古代的鑄劍巨匠頗多,文獻記載「黃帝作劍」(《孫臏兵法·勢備》,是鑄劍的始祖。

在春秋末期,江南連年吳越爭戰,吳王闔閭苦無適用兵器,遂命幹將鑄劍。幹將曾與歐冶子同師學鑄劍,莫邪是幹將的妻子。他們從五山采來鐵精,又從六合收集金英,等待日月同輝,陰陽和暢之時開爐鑄劍。但因氣溫驟降,金鐵不融,他們又效法其師,剪斷頭髮,截斷指甲,投於爐中。又命三百童男童女鼓槖裝炭,加大火力,終於金鐵融濡,鑄成寶劍二柄。一柄劍身遍布龜甲紋,他們把它稱為雄劍,取名幹將。另一柄劍身隱起漫紋,稱之為雌劍,取名莫邪。幹將把雄劍幹將藏匿起來,只把雌劍莫邪獻給了吳王闔閭,深得喜愛。

故事中的神話色彩濃重,折射出古人對劍的崇尚。在不同的古籍中對鑄劍的記載不同,《越絕書外記·寶劍》記載,楚王曾命風鬍子攜重金赴吳越請歐冶子、幹將鑄造良劍。二人鑿茨山,泄其溪,掘得鐵英,鑄成寶劍三柄。楚王見到寶劍十分高興,問及劍名、物象。風鬍子說三柄劍一名龍淵,一名泰阿,一名工布。又說: 「欲知龍淵,觀其狀,如登高山,臨深淵;欲知泰阿,觀其釽,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釽從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絕。」這也是相劍者對名劍的評價。

工布

同書還記載了另一名相劍名家薛燭對劍的評價。越王勾踐珍藏的五柄寶劍天下稀見,遂請薛燭鑒賞。取過豪曹、巨闕、魚腸三劍,薛燭看后,一一搖頭,說這些算不上名劍,豪曹黯然無華,光隕亡神;巨闕精光散佚;魚腸金精倒本從末,佩之者弒君殺父。當取出純鈞劍時,薛燭驚得從座位上跌了下來,說「觀其釽,爛如列星之行;觀其光,渾渾如水之溢於塘;觀其斷,岩岩如瑣石;觀其才,煥煥如冰釋。」這才是真正的寶劍!兩千多年後的今天,勾踐收藏的這五柄寶劍已經見不到了,但陸續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和其他吳王、越王的銅劍展示了灼灼光華。不過銅劍均以用劍者自銘,鑄造者不知為誰。有的學者認為,歐冶子、幹將、莫邪並不是單個鑄劍巨匠,而是吳越鑄劍師的統稱,此說有一定道理。

▲劍身百鍊花紋鋼

在考古資料中,前述吳越劍既是春秋戰國時期良劍的代表,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珍藏的劍脊、劍鋒用不同配比銅、錫,分兩次鑄成的雙色複合劍也是代表。在湖南長沙戰國諸多楚墓中,出土了各式劍508柄,其中就有D型雙色複合劍27柄。1974~1984年發掘的陝西省臨潼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出土的17柄銅劍,劍身近格處刻有「一」、「五」、「七十七」、「□十八」、「壬」等銘文,當是官府督造時的統一編號。

春秋末戰國時期出現的鐵劍,特別是鋼劍,是採用塊煉鐵經反覆疊打滲碳的低碳鋼製作的,有的刃部還經過淬火處理。這一技術在兩漢得到了大幅度提高,1978年江蘇徐州出土了一柄鋼劍,全長1.09米,劍格、劍莖銘文曰:「建初二年蜀郡西工官王愔造五十湅□□□孫劍□」「直千五百」建初為東漢章帝年號,建初二年為公元77年。以後不久,又出現了 「百湅」鋼劍,從而把劍的鍛造推向了另一座高峰。

▲八面漢劍

至於用劍、御劍的技擊之術,春秋中期以前,因為當時的劍劍身較短,只能用於直刺,作衛體兵器使用。《晏子春秋》雲「直兵推之」、「劍承其心」,說的就是劍的使用方法。

▲睡虎地秦墓銅鏡武士斗虎圖案

河南汲縣山彪鎮、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水陸攻戰紋銅鑒、銅壺上的武士揮劍圖像提供了同樣佐證。

春秋晚期以後用劍、擊劍之術日臻成熟,而高超的御劍之術也以吳越為上。《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有這樣的記載,勾踐為了向吳國復仇,請南林越女來教授軍士劍術。越女在北行途中,碰到了一位自稱袁公的白髮老翁,要與越女比試劍術,於是折了一段竹枝作劍刺向越女,不料竹梢折斷,越女敏捷地接住竹梢。老翁遂跳上了樹,化作白猿而去。越女見越王后,說起用劍的道理,「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凡手戰之道,內實精神,外示安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布形候氣,與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騰兔,追形逐影,光若彷彿,呼吸往來,不及法禁,縱橫逆順,直復不聞。」掌握了這樣的劍術,就能「一人當百,百人當萬」。河南南陽江蘇徐州畫像石都發現有越女擊劍的圖像,山東沂南漢畫畫像上的舞劍圖像也很生動。

▲沂南漢畫像石舞劍圖

關於御劍之術的記載也見於其他史籍,《莊子》有「說劍」一篇(後人認為是他的弟子偽托之作),把劍分為三等,有天子劍、諸侯劍、庶人劍,以勸說趙文王修國政,用好天子之劍,書中雲「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后之先發,先之以至。」而且上乘劍術,「十步一人,千里不就行」,當是對當時劍術最形象的描述。《史記·刺客列傳》說「荊軻好讀書擊劍」,行刺秦王失敗,魯句踐知道后,頗有感慨,說:「嗟乎,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是荊軻的劍術沒有學到家導致了刺秦的的失敗。司馬遷在追溯自己先祖時,說到在趙國的一支,曾因傳授劍術理論名顯當世,語見《史記·太史公自序》。後來班固的《漢書·藝文志》中,仍載有「劍道」38篇,可惜沒有流傳下來。

▲秦劍

數千年來,古代的鑄劍、御劍擊劍之術就是在生產力不斷發展,社會思想意識不斷更新的揚棄過程中傳承的

  • 對刀劍有興趣可加鑄劍師傅微信:15906884544
  • 更多冷兵器相關知識,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大師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