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你必須懂什麼叫性冷淡極簡主義

文章來源:清越 前線

完美不在於+

而在於-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Liszt: Grandes Etudes de Paganini, S141 - No.3 in G sharp minor (Tamás Vásáry - Liszt: Piano Works

作為一隻青蛇

在留下n多年

殺馬特的黑歷史之後

我終於終於

摸索到了比較

適合我的style

極簡

也就是

忽然流行起來的

性冷淡風

但你說我們

作為表面高冷

內心火熱的

高貴冷艷性冷淡

只搗拾一下外在

肯定又膚淺了

就不高級了

不high level了

所以

必須從理論上明白

什麼才是真正的

美學意義上的

性冷淡風

極 簡 主 義

藝術家、演員 黃幻 紋身作品

首先肯定是名詞解釋環節...

極簡主義Minimalism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於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初盛行的一個藝術流派,又可稱為「Minimal Art」。極簡主義受先鋒派音樂家約翰·凱奇(John Cage,1912-1992)和拉蒙特·楊(LaMonte Young1935-)、詩人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William Carlos Wiliams1883-1963)以及景觀設計師弗雷德里克··奧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1822-1903的影響,提倡藝術不是自我表達的手段,藝術只是客觀的存在。作為對60年代抽象表現主義的反叛,極簡主義主張表現物體最原始、最本真的狀態,試圖消除作者藉助作品對觀者意識的壓迫性,以及作為一個文本或符號的作品給闡釋帶來的束縛,從而讓作品回歸其本身。極簡主義力求將闡釋作品的自主性還給觀者,開放作品在藝術概念上的意象空間,讓觀者自主參與對作品意義的建構,最終成為作品在完全自主狀態下的作者。

暈嗎?是不是沒講清楚?

那我來舉個例子,再解釋一下...

從這樣的...

(信息量好大!!!人好多!!! 好多肉!!!這是在幹啥!!?)

看到的人通常是這樣的...

到後來,我們便習慣看這樣的...

人也變成這樣了...

這說明:

最初我們看到的藝術

有太大的信息量

它們來自文化、歷史

作者的個人經歷

有太多的符號和象徵

它們的意義

都是固定的

一旦作品完成

對作品的闡釋就全部落定

藝術家全告訴你了

我們只要看著

然後運用我們的知識

duang!

就看懂了

而到後來

作品中的現成信息

可供解讀的

符號、象徵

越來越少

作品變得越來越自由

作者啥也不管了

現有的認知

無法給作品一個

確切的、合理的解讀

所知非所見

所以

極簡主義的作品

沒法兒解釋

它是啥意思

由你決定

從更廣義的角度上來看,極簡主義其實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興起於歐洲的一些藝術運動,比如在德國包豪斯運動、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為代表的荷蘭風格派運動(De Stijl)、以及卡茲米爾·馬列維奇(Kazimir Malevich)為代表的俄國構成主義運動中,極簡主義的幾何抽象風格都已初見端倪。

包豪斯學校

Staatliches Bauhaus,1919-1933

皮特·蒙德里安

(Piet Mondrian,1872-1944

Piet Mondrian,Composition No.III

卡茲米爾·馬列維奇

(Kasimir Malevich,1878-1935)

俄國至上主義領袖馬列維奇雖然不是明確的極簡主義藝術家,但他的作品具有典型的極簡主義風格,「極簡主義」(Minimalism)這個術語最早也出現在對馬列維奇作品的評論中用來形容他的作品(就是下圖)。

Kasimir Malevich, Black Square,1915

(Yves Klein,1928-1962)

克萊因雖英年早逝,但卻被視為極簡主義的先驅.

Yves Klein,IKB 191, 1962

Yves Klein,Monotone Symphony,1960

(在196039日,克萊因在巴黎開展了他的行為藝術項目《單交響樂》(Monotone Symphony),克萊因創作的這首交響曲從頭到尾只有一個音符,整首交響曲由一個持續20分鐘的和弦緊接著一個20分鐘的沉默構成。伴隨著樂隊的演奏,三位提著一桶藍色顏料的裸體女子開始按照樂曲的節拍,將顏料塗抹全身,然後將身體緊貼鋪在牆面和地板的畫布上,最後完成了一幅由身體繪成的作品。)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

(Constantin Brancusi,1876-1957)

布朗庫西雖沒趕上極簡主義運動,但他的作品為極簡主義藝術,尤其是雕塑帶來了重要影響。

Constantin Brancusi, Bird in Space, 1923

在視覺藝術方面,極簡主義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的紐約。Frank Stella, Kenneth Noland, Al Held,Ellsworth Kelly, Robert Ryman等極簡主藝術家開始追求簡單、純粹的幾何抽象風格,而非像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那樣,企圖通過畫面表達強烈的個人情感因素。在雕塑藝術方面,主要的極簡主義雕塑家包括David Smith, Anthony Caro, Tony Smith,Sol LeWitt, Carl Andre, Dan Flavin, Donald Judd等。當時曼哈頓的很多主要畫廊,包括Green Gallery、Leo Castelli Gallery、Pace Gallery等都開始展出幾何抽象的作品。

總體而言,極簡主義作品的特點包括基本的幾何性形式(通常是立方形 )、作品沒有多餘的隱喻,畫面具有中性、重複性和平等性,並且採用工業材料製成。

(Donald Judd,1928-1994)

Donald Judd, UntitledDonald Judd, Untitled,1974

Donald Judd,

Galvanized Iron

,1973

Donald Judd,

Aluminum Box

Donald Judd,

Chinati Foundation

弗蘭克·斯特拉

(Frank Stella,1936-)

Frank Stella, Harran II,1967Frank Stella, Ifafa II,1967Frank Stella, Hampton Roads,1961Frank Stella, Turkish Mambo,1967Frank Stella, Wolfeboro I,1966

(Kenneth Noland,1924-2010)

Kenneth Noland, Half Day,1976Kenneth Noland,C,1964Kenneth Noland, New Day,1967Kenneth Noland, April,1960

(Sol LeWitt,1928-2007)

Sol LeWitt,Untitled,1992Sol LeWitt,W,1995Sol LeWitt's walldrawingSol LeWitt's sculptureSol LeWitt's sculpture

托尼·史密斯

(Tony Smith,1912-1980)

Tony Smith,

Tony Smith's sculptureTony Smith,New Piece,1966Tony Smith's sculpture

Tony Smith,

Cigarette

(Al Held, 1928-2005)

Al Held,West,1972

Al Held,Maltese Cross,1964Al Held,Thalocropolis,1966

Al Held,

Acracropolis,1966

看了這些圖

應該能夠感受到1960年代

極簡主義運動的主要風格

無非就是

線條

幾何

各種方塊

好像很簡單的樣子

不!

越簡單的東西

理解起來越難

你想想看小時候

自己做過的那些幾何題

通常出現在回家作業的最後

題目就一行

然後一個圓

幾條線在裡面折來折去

然後要你求什麼面積

角度

什麼鬼

WTF?!

寫了幾張草稿紙

輔助線添成蜘蛛網

最後還是做不出

摔筆

不做了

明早去抄

這樣的往昔

好在一去不復返了

所以說

理解極簡主義藝術

很難的

大概提兩位20世紀現代主義

藝術批評的神級人物

克萊門特·格林伯格

&

邁克爾·弗雷德

(接下來燒腦...)

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 1909-1994)認為,現代主義的一個發展規律就是要回歸到媒介的本質。極簡主義興起,使一塊白布或者一個黑方塊都可以作為藝術品展出,這種極簡形態所力求達到的就是使得藝術回歸到最初的媒介。

很多形式主義的現代主義批評家與美術史學者都曾用大量的筆墨抨擊過極簡主義運動,這些批評者所持有的觀點主要在於,認為極簡主義藝術是對格林伯格關於現代主義繪畫與雕塑的辯證看法的誤讀。其中,對極簡主義影響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批評當屬形式主義批評家邁克爾·弗雷德Michael Fried1939-)。在1967年發表的重要論文《藝術與物性》(Art and Objecthood)中,弗雷德認為對極簡藝術,尤其是雕塑作品的欣賞都建立在一種對「劇場性」(theatricality)的追求上。極簡藝術力求擺脫一切多餘的外在修飾和作者的主觀情緒,以最原始的形式呈現在觀者面前,這樣的做法並非簡單的只是讓藝術回歸到最初的媒介。相反的是,極簡主義恰恰是被還原到最實在的「物」的狀態,由於其形式上的「極簡」,使得作品具有一種空洞的狀態,而觀者要在這種空洞中體驗到極簡藝術的美感,必須藉助於作品與外在環境的關係、作品與觀者的關係;必須構建一個「劇場」,在「劇場」中展示出作品的「物性」。因此,與過去「從作品中得到的東西,嚴格地位於作品內部」不同,極簡主義藝術的布展非常注重情境的構建,觀者是這個情境的一部分,只有進入到情境中才能獲取對作品的審美體驗。因此,極簡主義藝術的展示類似於舞台,其效應是產生「從觀看者中強行奪取的特殊共謀關係」,也就是說,要欣賞到極簡藝術的美,不在於作品本身的形式,而在於作品被安置的方式,以及對情境的營造。

在弗雷德看來,現代主義藝術需滿足以下幾個條件:首先,從作品的角度而言現代主義藝術應當是一個自主的領域,具有獨立的內在邏輯性。現實生活中的物品不應該隨便被挪用為藝術,而極簡主義讓藝術品等同於媒介,就有讓藝術品等同於生活中的任意物品的危險。其次,從藝術經驗的角度而言,現代主義要求觀賞者對作品保持某種「間離感」,而不像劇場體驗那樣的直接傾身參與,融入在整個情境里。最後,現代主義藝術只有隻有在各門藝術內部,其品質和價值才能有充分的意義。然而,極簡主義所追求的「劇場」恰恰是「位於各門藝術之間的東西」,是「一個將各種似乎分散的活動聯繫在一起的公分母」,也就是說劇場追求各種藝術的綜合。

(這三點我是在抄沈語冰與張曉劍老師所譯邁克爾·弗雷德《藝術與物性》譯後記中總結的觀點。)

極簡主義藝術無法脫離「劇場性」。由於追求情境,作品本身無法成為自主存在的獨立個體,而必須時刻與展示環境、觀者所構建的作為「劇場」的整體綁定在一起。因此,與現代主義所倡導的原則相背離,對極簡主義藝術的審美體驗必須與整體情境相關聯,無法純粹地回歸到作品本身。

懂沒?

其實我也不懂

真的好難

要我再多解釋

我也解釋不出了

要搞懂極簡主義很難

要徹底搞懂現代主義

你也真牛逼了

要做名高貴冷艷的性冷淡

也是累死了

還是努力做到

熱情似火

風情萬種

漢斯·哈克的「藍色帆布」(1964-65)現在被看作后極簡主義的尖峰

ART青年空間「燴」——以形亂神聚的烹煮,海納百川的胸懷,融合中原文化的精髓。以「燴」的精神,搭建內容豐富且具有包容性的文化藝術交流與發展平台,推動河南文化藝術市場。聚集更多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有趣人類。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