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首鋼:北京最輝煌的工業記憶

兩座120米高的巨型高爐,碼頭邊橘紅色的塔吊,海上不時往來的貨輪,構成海天間壯觀的景色。

2009年5月21日,鍊鋼工人程國慶捧著父親程德貴的遺像來到曹妃甸:「看,咱們首鋼有了全世界最大的新高爐了。」

這一天,是京唐鋼鐵廠開爐出鐵的第一天。這一年,是程國慶在首鋼工作的第30個年頭。

1954年,首鋼一角。李晞攝

1955年,石景山鋼鐵廠女子籃球隊和401廠女子星球隊舉行友誼比賽。王一波攝

1956年,石景山鋼鐵廠「傍晚」,好美的剪影。高宏攝

1957年,石景山鋼鐵廠的倉庫里存在有成千上萬套破舊工作服,廠里建立了工作服縫補小組,把這些破舊的工作服洗滌縫補,對於破得無法縫補的就拆拼好,然後供職工穿著,參加這個小組的都是廠里的職工家屬。「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寫照。李祖慧攝

1979年,父親遞給頭一天上班的程國慶一個小鬧鐘,再三叮囑:「上好了表,別遲到。」那時,首鋼剛剛實行承包制,不僅是鋼鐵行業的惟一試點單位,在全國國企里也響噹噹地領了個頭。職工積極性特別高漲,生怕上班誤點,完不成定額。

說起這個小鬧鐘,別有一番來歷。剛解放那會兒,程德貴和工友們夜以繼日地奮戰,改造首鋼的一號高爐。大伙兒連續33天沒回過家,經常24小時連軸轉,使得高爐的兩個主要指標全部達到了世界第一:利用係數突破了2.5,超過了當時蘇聯的鋼廠;焦比降到336公斤,低於日本的鋼鐵公司。

忙碌了一個多月的程德貴被評為全國勞模,獎品就是後來傳給兒子的那個小鬧鐘。

1958年,石景山鋼鐵廠的第三高爐要加以擴大,建築部門的工作人員在進行高生產的測量工作。高宏攝

1958年,石景山鋼鐵廠空地上到處可以看到煉焦的土窯。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土法鍊鋼。高宏攝

1958年,石景山鋼鐵廠在文化宮展覽的高爐模型。好萌的「世界第一」。馮文岡攝

1958年,朱德元帥到石景山鋼鐵廠視察,他參觀正在緊張施工的小轉爐鍊鋼車間工地。當時首鋼還叫石景山鋼鐵廠。高宏攝

1951年2月10日,首鋼二號高爐修復完工,流出來的鐵水澆灌成一塊塊鐵錠。由於大量使用煤炭燒焦,廠區時刻籠罩在煙塵中。每到下班,廠門口一水兒的「黑人」。人們一回家就洗臉,每次得換好幾盆水。

工作的艱辛並不能擋住工人們翻身做主人的豪情,1952年,首鋼一年的產鐵量就超過了新成立前30年產量的總和。

三、四、五號高爐、初軋廠、冷拔廠、電焊鋼管廠一個接一個開工建設,廠區里的菜地逐漸被一座座嶄新的廠房取代。時至1964年,廠區北面的煉焦廠、燒結廠、煉鐵廠,南面的鍊鋼廠、初軋廠,已經使得首鋼初步形成了集採礦、燒結、焦化、煉鐵、鍊鋼、軋鋼為一體的鋼鐵聯合企業。

1973年,首鋼外景,目測都是PM2.5。

1974年,鍊鋼車間,充滿了工業時代的雕刻感。劉樂棠攝

1974年,首鋼鍊鋼廠工人正在澆鑄鋼錠,好像好萊塢科幻電影里的場景。王振民攝

1974年,首鋼軋鋼廠電焊鋼管車間高頻焊接。劉樂棠攝

1973年,首都鋼鐵公司工人新村的一角。胡敦志攝

不過,在古城附近的首鋼宿舍樓,誰都不敢把衣服晾在外面,灰塵太大,洗了等於白洗。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新建的自動化車間開始使用計算機管理,職工下班臉白凈了不少,人們也敢在窗外晾衣服了。

「回家后看著我的臉,我爸還以為我曠工了。」程國慶說,當時有很多關於首鋼自動化管理的報道,不時有人來車間參觀,熙攘穿梭。

馬不停蹄地,首鋼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1987年首鋼從比利時購買了整套鍊鋼設備,建成第二鍊鋼廠。到了1994年,鋼產量從1978年的179萬噸增加到當年的824萬噸,列全國第一。

而這一年,是首鋼的轉折之年。北京市節能環保呼聲日益高漲,污染嚴重的鋼鐵行業首當其衝。根據首都發展的總體戰略,已經擁有17萬人的首鋼停止擴展,痛下大力氣治理環境。

1982年,首鋼廠區。胡敦志攝

1982年,美麗的首鋼廠區。胡敦志攝

1981年,首鋼已植樹90多萬棵,綠化面積從4年前的5%增加到20%。

1980年,首鋼工人自己動手在廠區修建的花壇。王振民攝

2002年冬,一張新聞圖片由新華社發向全國:首鋼的工人站在自家陽台上,遙望著「西山晴雪」的怡人景色,面露笑容。

從當年「天似黑鍋蓋」的廠區,到能夠眺望西山,這和首鋼加大治污力度不無關係。但是,與此同時,產量裹足不前的首鋼也跌出了鋼鐵企業的前幾名。

在北京只有近8平方公里土地的首鋼,已經難以支撐繼續擴張的計劃。首鋼人選擇了將鋼鐵生產項目遷出北京,以退為進。

2005年6月30日上午8時,陪伴了程德貴大半輩子的5號高爐正式停產。

1979年,首鋼安裝公司家屬組織的幼稚園,深受職工歡迎。丁世儒攝

1979年,首鋼廠區中的副食店。當年首鋼裡面真是什麼都有,根本不用進城。

首鋼醫院的中醫大夫。

最讓人眼紅的就是這個——自己動手興建宿舍大樓,為職工解決住房問題。丁世儒攝

清晨,高爐前人山人海,人們冒著濛濛細雨向這座已經連續工作了48年的高爐做最後的道別。那天,程國慶在留言簿上寫下了代表已故的老父親所說的一句話:「五高爐,我的老夥伴,我永遠忘不了你!」

與此同時,在距北京230公里之外的小島曹妃甸,龐大的吹沙船正吞吐著淡藍色的海水和雪白的細沙,一片嶄新的工業園區將通過吹沙填海拔地而起。首鋼人的新目標,是在這裡建設第一座5500立方米的大高爐。

回首首鋼的鼎盛時期,只此一家的利稅就佔到全市稅收的四分之一。而到了2004年,北京國稅、地稅收入達到1800億元,同期首鋼的利稅不過28億元。

作為在北京紮根90年的第一企業,首鋼開闢了一片嶄新的天地,帶走了不再適應北京城市發展方向的涉鋼產業,卻留下了耐人回味的觀念轉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