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BAT在AR/VR領域的投資布局:騰訊防禦,阿里專註,百度滯后

互聯網公司大多有兩種結局,很多把自己做死了,好點的被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 )收購了」,這雖然很像是一種玩笑話,但很多互聯網人對此說法都非常認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整個互聯網似乎都籠罩著BAT的陰影,他們的動向也就因此成為了風向標般的存在。而對於公認為未來趨勢的VR/AR領域來說,他們雖然沒有像Facebook一樣大動干戈,但也早就對其下手。

那麼,他們到底都做了些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就從投資的角度來分析下BAT在AR/VR領域的動作:

騰訊以社交為支點,傾向防禦性投資

騰訊共投資了5家AR/VR領域公司:分別為AltspaceVR 、Hike、Meta、Innovega和贊那度。

以社交起家的騰訊在面對VR/AR這一新興領域時,依然選擇了從社交切入。2014年9月,當很多人還不知道VR和AR是什麼的時候,騰訊便早早下手,參投了AltspaceVR 520萬美元的天使輪。該公司成立於2013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致力於VR社交平台,其目標是把社交搬進虛擬現實的環境中,這正與騰訊的社交基因所契合。緊接著,當AltspaceVR於2015年發布了VR社交平台之後,隨即又完成了A輪1030萬美元的融資,其中依然有騰訊參與跟投。對於AltspaceVR投資,騰訊投資的金額雖然不大,但更像是騰訊在VR社交方向上的一種占坑+探索,通過投資進行戰略上的卡位,以便快速入局並了解VR社交,為自身未來的發展打開通道。

騰訊對VR社交的重視主要表現在投資印度社交軟體Hike,Hike的D輪融資高達1.75億美元,由騰訊領投,這也是騰訊在印度最大的一筆投資。在Hike完成D輪投資后,已經成為了印度互聯網領域的獨角獸之一,甚至與騰訊在國內的地位有些相似。而Hike此次籌得的資金也將主要用於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方向,所以,Hike在VR社交上的經驗對騰訊來說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面對一個未知的領域,騰訊的表現就像是一名沉穩的老將,不僅瞄準了自己擅長的領域,還大膽地尋找突破口。眾所周知,社交是騰訊的根,當社交媒介或將發生改變的時候,騰訊選擇通過投資的方式試圖鞏固自身優勢,不僅可以快速佔領VR社交的高地,還可以從中積累經驗,從而把風險降到最低。而且,這位互聯網老司機對AR/VR的布局不僅限於此,除了社交,騰訊找到的的另一個突破口就是,AR硬體。

2016年1月,騰訊參投了AR眼鏡公司Meta 5千萬美元的B輪融資。Mete於2012年成立,是美國矽谷一家致力於AR頭顯設備的初創企業,現已推出3款AR眼鏡,其中,Meta2是其於2016年年末推出的新品,被看做是有潛力與微軟Hololens比肩的產品之一。Meta表示這筆投資將用於具備獨立計算能力的Meta3的開發,並且也會在此基礎上開拓市場。鑒於騰訊一直以來都不做硬體,通過投資的方式布局AR硬體領域也無可厚非。

投資了Meta之後,騰訊又在2017年2月了領投了另一家美國AR硬體公司Innovega,該輪融資總金額為300萬美元。從2008年至今,在Innovega成立的9年當中,總融資額僅為1000萬美元左右,與Meta的5年完成7000多萬美元融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然,這兩家公司在產品上也有著非常大的區別,Innovega的初衷是研發高性能與時尚結合的AR眼鏡,經過5年時間的研發,目前只發布了一個概念模型,后更名為eMacula。當用戶在使用這款AR設備時,需要佩戴隱形眼鏡並搭配外形時尚的眼鏡進行AR體驗,與需要連接電腦使用的Meta截然不同。除此之外,Innovega還更加重視市場,並希望eMacula能夠在短期內普及。

騰訊的以上投資行為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一種典型的投資策略:防禦性投資。對於VR社交,騰訊始終在圍繞自身的核心業務進行試探性的投資,不求短期回報,且均面向海外;而對於AR硬體方向的投資,也是在阿里投資了Magic Leap之後,才選擇性地投資了可與Magic Leap和Hololens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的Meta以及後來的Innovega。

最後一家騰訊參投的VR公司是在VR+旅遊方面頗有建樹的贊那度,而這次於2015年12月領投的8000多萬元人民幣的A+輪投資,則明顯有別於上面介紹到的4家公司,可以看作是騰訊對於VR內容方向的肯定和進行高ROI的嘗試性投資,畢竟,社交也是需要內容來填充的。

阿里下猛葯重點關注AR領域

阿里共投資了4家AR領域公司:包括Magic Leap、InfinityAR、Lumus和WayRay。

與2014年便投資AR/VR領域的騰訊相比,阿里直到去年才對AR領域有所涉獵。不過,雖然下手較晚,但力度卻遠超騰訊,且更加專註。從2016年開始,阿里前後共投資了4家AR領域公司,頗有一種全面布局AR之勢,野心明顯更大。

其中,阿里最大手筆的投資給了Magic Leap。先是在2016年2月,阿里對Magic Leap豪擲7.94億美元,同年,又順勢追加2億美元。也就是說,僅Magic Leap一家,阿里便砸進去將近10億美元!縱觀阿里這次的投資行為,處處都透露著阿里行事(快)准狠的風格,況且,當時在Magic Leap沒有任何突破性進展的時候,阿里就能下如此猛葯,除了可以用「壕」來形容,也就剩下夠「大膽」了。

2016年11月,在完成對Magic Leap投資的8個月後,阿里再次出手,領投了來自以色列的AR引擎公司InfinityAR的C輪融資,金額高達1800萬美元,其中,阿里巴巴注資1500萬美元,在投資完成後,阿里巴巴成為InfinityAR的最大股東,公司估值達6000萬美元 。據介紹,InfinityAR成立於2006年,InfinityAR宣稱他們的SW引擎能夠大在在任何移動設備上應用,以將其轉換為強大的增強內容平台。簡單來說,他們希望的是能用兩個2D攝像頭和IMU(慣性測量單元)就實現Hololens那樣的效果。

而阿里對於Lumus的投資,就更加順水推舟,因為Lumus恰恰就是InfinityAR的合作夥伴。他們曾聯合推出過一款AR眼鏡DK-50,產品採用了Lumus的光波導技術+InfinityAR的SW引擎。而說到Lumus,其擅長的光波導技術具備世界領先水平,公司成立於2000年,2010年便開始為美國空軍飛行員頭盔製造AR部件,核心競爭力在於其自主研發的波導光學元件,這項技術能讓圖像投射在透明的透鏡上併產生疊加的效果。除了獲得來自阿里600萬美元參投的C輪以外,HTC和盛大等國內投資機構也曾參與過對Lumus的投資。

最後一家獲得阿里青睞的公司是WayRay,2017年1月,阿里領投了1800萬美元WayRay的B輪融資。WayRay總部位於瑞士,成立於2012年,致力於把AR全息導航技術應用到汽車行業中,在AR領域的產品是全息AR汽車導航儀Navion。據悉,最早要等到2018年,我們或許才能看見搭載WayRay技術的汽車真正上路。

投資4家,竟然還全部是AR公司,所以,我們從這裡就可以非常明顯地感受到阿里對於AR的執著與信心,在阿里豪擲千金的背後,雖然這些獲投的公司基本都處於技術驗證的階段,何時能獲得相應的回報、甚至是能否獲得回報都是個未知數,但僅從投資數額上看,想必阿里爸爸對於未來AR與電商的結合已經成竹在胸。

百度僅完成處女投,關注AR圖像識別

百度處女投:8i。

最後來說說百度,僅從速度、力度和廣度上講,百度在VR/AR領域上的投資已經明顯落後於騰訊和阿里。

直到2016年9月,百度才宣布成立百度風投,專註AI、AR、VR領域,第一期基金規模達2億美元,李彥宏兼任董事長和投資委員會主席,參與重要項目的評估判斷。對於AI,百度一直不遺餘力,但對於百度比較陌生的AR/VR領域來說,百度的態度更多的是能否與AI相結合,並通過VR/AR來為AI加碼。

說到這裡,各位或許也就能夠理解百度為什麼到目前為止僅完成了VR/AR領域的處女投。百度於2017年2月參與了美國VR/AR公司8i的2700萬美元B輪融資,其創立於2014年,總部位於美國洛杉磯和紐西蘭惠靈頓,致力於實現大規模、低成本、高精度的3D人物成像解決方案,目前已成功開發出一系列關於圖像捕捉、拼接和壓縮等核心演算法,併兼容所有AR/VR平台。8i計劃於2017年推出針對消費者的Holo App,把3D人像技術應用到移動設備中去。

僅投一家,還是一家以技術為導向並涵蓋VR/AR甚至是MR領域的綜合性公司,從百度對於該領域投資的謹慎態度來看,想必已經可以窺探到百度未來戰略的重心。之所以投的少,速度還明顯滯后,必定不是因為沒錢,而是百度的大方向根本就不在這~

從2014年騰訊最先布局到2017年百度的遲遲入局,在長達3年的時間裡,BAT才終於全部參與到VR/AR領域的車輪戰當中。雖然3家擁有各自不同基因的公司在方向上也各不相同,但至少因為BAT的參與,整個VR/AR行業發展的進程也會因此而加速,畢竟,就連BAT也已經開始在這片藍海下注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