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大導演加盟網劇,能讓"假網劇」泛濫的市場變天嗎?未必!

影視市場的天說變就變,最近的風向就是,一大堆大牌導演紛紛轉投網劇的懷抱。

在近日舉行的愛奇藝世界大會上,馮小剛、周星馳、韓三平、唐季禮、陶昆等數位電影人都宣布,投身網劇行業。其中,周星馳將攜《西遊降魔篇》網劇項目與愛奇藝簽約,馮小剛將擔任網劇《劍王朝》的監製,韓三平將監製網劇《戰爭王朝》,愛奇藝將與唐季禮合作《鳳凰無雙》,將與陶昆主導的工夫影業合作《河神2》。

其實,電影導演觸網,早已有之,此前,徐靜蕾就以監製的身份參與出品網劇《同學兩億歲》,去年,香港導演王家衛曾與歡喜傳媒集團簽署一部網路數字劇集的劇約。

不過,似乎是雷聲大雨點小,這股電影導演進軍網劇的風向究竟將如何,這些導演觸網后將扮演何種角色、效果如何,還有待檢驗。

網劇收入遠超電影,30%增速撩撥導演的心

網劇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已經漸成規模,從目前公布的一系列數據來看,網劇確實發展的出乎意料的好,其未來更是值得期待。同時,網劇靈活多變的特點,也給創作本身帶來了無限的施展空間。電影導演看中的也許就是前景和機會。

有數據顯示,劇集綜藝產業以30%持續增長,而電影產業預期增速10%。全網劇收入將遠超電影產業,其中付費網劇收入將在2020年達到640億,追平電影總票房。這意味著網劇比電影更具發展潛力和盈利能力,在未來電視劇、網劇會領漲整個娛樂行業,尤其是內容娛樂行業。

同時,就目前的網路點擊率和付費用戶規模而言,網劇確實擁有巨大的能量。骨朵數據顯示,2014年全網網路劇總流量123億,2015年上升到229億,至2016年攀升至892億,實現三年流量翻三番。單部網劇播放的天花板也不斷被突破,2016年愛奇藝推出的《老九門》就創造了114億播放量,創下當年網劇單部播放量最高值。同時,付費用戶2016年收入已經突破了100億,人群在6000萬左右。這個數據會高速增長,今年年底付費用戶人數超過1個億,到2020年會超過2個億。

陳可辛導演也坦言看中了視頻網站的可能性:「按40塊錢一張票來算,《七月與安生》1.67億元的票房,就等於大概420萬人次觀看,但上線一周就有6000萬人點擊,這個使我更看到視頻網站的威力」。

此外,2017年,整個版權市場也會發生拐點,也就是網劇整體版權交易規模將超過純電視劇市場的規模,加上網劇題材的豐富性多樣性和內容的延展性,給電影導演提供了更多選擇機會和創作空間。

韓三平導演就表示,「很多年輕的導演和編劇想從事電影,但我勸他們多拍網劇,那才是更適合年輕人的創作。網劇是符合現代文化娛樂消費觀念的產物,同時也為創作者提供了巨大空間。」

陳可辛導演,也說電影時長的局限性限制的內容的表達,網劇則可以彌補遺憾「一部愛多長就多長的電影」,可以讓創作者盡情表達,但前提是用拍電影的水準去拍網劇。」

內容優勢消解,專業人才缺失

看似紅火的網劇市場暗藏危機

亮眼的數據讓我們看到網劇的大好前景,電影導演的加盟更讓人對網劇質量的飛躍充滿期待,但市場總是機遇與危機並存,網劇繁榮的背後其實也暗藏危機。

就資金問題來說,投入與收益難匹配。2016年頭部電視劇的價格增長了200%,網路自製劇的成本增長了230%。這是一個現實,大投入、大製作越來越多了,但是真正的大劇的產生,相對於價格而言增長得太慢了,而且爆款的出現帶有偶然性,越來越大的投入也意味著越來越大的風險。

而且網路劇目前只是「看上去很美」,但它仍處於整體非盈利狀態。慈文傳媒董事長馬中駿曾透露:「到目前為止,網路劇中賺錢的還是極少數。」《暗黑者》第一季將近2400萬元的成本,即便創造了全網累計播出量第一的好成績,第一季依舊賠錢,「只有75秒廣告收益時間,賺不賺錢大家心裡都明白。」隨著廣告時長的增加,還需要考慮網民的承受能力。

同時,網劇題材多樣性、內容靈活性優勢正在被消解。曾被認為題材的新穎的網劇,卻變得越來越無聊,只有少部分劇才能夠被大眾所知成為爆款,大部分劇都只能淪為小圈子的自嗨甚至不為人所知。2017年三大視頻網站就都在談論頭部資源,從公布的劇目來看,仍然以玄幻、宮廷、盜墓等題材為主。

同時,《2016網路自製劇行業白皮書》顯示,從整體來看,2015年時網劇的類型最為豐富,達到25種,到了2016年,類型回落至16種。除了資本盈利性外,國家政策也是影響因素之一,日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網路視聽節目創作播出管理的通知》強調,網路視聽節目要堅持與廣播電視節目同一標準、同一尺度,把好政治關、價值關、審美關,實行統籌管理。

可以說,就市面上已經出現的網劇作品來看,質量參差不齊,精品劇佔比較小,用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輝的話說,當下的網劇市場充滿著「一場遊戲一場夢」的價格泡沫。

「網劇一哥」白一驄看來,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是目前整個行業製作專業水平無法支撐內容端。換句話說,我們有錢、有IP,能把它做完的團隊是不夠的。「IP也好,原創也好,我們的工業化程度不夠,每個環節具備專業素質的人不夠,這是最大的問題。無論是電視劇,還是網劇,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那就是極度浮躁。每個環節的人都很急功近利地做事情,製作出來的東西肯定不行,有太多的細節可以吐槽了。」

五百導演也認為,我們的問題出在在各個環節中進行了混亂的「交配」,這個環節可能是比較專業的球員,下個環節可能就是球迷,再下個環節又是個教練,這就很難完成好。

中匯影視創始人 金影科技創始人侯小強說IP是一個動詞,好的種子IP遇到靠譜的團隊才完成IP的歷程。電影導演進軍網劇,有人期待其能扭轉網劇質量問題,但導演只是一個團隊的組成部分,寄希望於他們的加入解決人才和製作問題恐怕有點難。

大部分網劇並非「真網劇」,電影導演入局效果如何有待考驗

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在今年上海電影節提到了「真網劇」這個概念,過去我們常以播出載體作為區分標準,但網劇真正的含義卻遠不止如此,以互聯網思維打造劇集的商業模式、播出模式、製作模式才是真網劇的應有之意。

王曉暉認為網劇大多數並不代表真的網劇。「只是說在電視台播出的劇在互聯網播出,或者按照原來電視劇模式製作的劇僅僅在互聯網平台上播出,不在電視台播出。但是符合互聯網模式的是沒有的,具有互聯網真正製作模式的網劇,現在還沒有讓我們眼前特別亮、創新特別足的。

這兩年應該是個轉折點,拿電視劇的商業模式和播出模式製作的電視劇,無法對應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播出模式。為什麼說買回來的劇在互聯網上播出都賠錢,就是這樣的道理。

不同的渠道會欣賞不同的劇,但是一定要商業模式、播出模式、製作模式對應出來。就平台而言,一定要研究自己的互聯網模式。整個創新邏輯應該是先有適合的商業模式,根據商業模式找到播出模式,再找製作模式。」

同時他還認為:「我們可以看到網劇製作水平得到提高重要的標誌就是大量的電影團隊開始從大熒幕向小熒幕轉移,大家可以看到大量知名導演或製作人周星馳、唐季禮、馮小剛等都開始在網劇、在網劇領域進行探索,這大大提升了網劇的製作水平。」在輿情官看來電影導演的入局,確實可以改善網劇質量問題,但其是否能夠使網劇製作水平發生質變,恐怖值得商榷。

就如王曉暉所說,網劇是互聯網思維下打造的產品。長期從事電影的導演轉戰網路市場,其是否真的了解網路生態和話語體系,除了提升網劇質感外,其又是否會變成電影模式在網路語境下的套用,而非真正意義上的網劇。

同時,對互聯網而言,部多、集少、時短的網劇更易被接受,更符合現代人的追劇體驗.

而這種快節奏、多劇集的播出製作形式,可能會讓部分電影導演「水土不服」,陳可辛導演也擔憂的表示:「在盈利模式和講故事的方式上,電影與電視劇也完全不同,「電影是追求質的,但是電視其實追求量,你要拍很多集,因為拍8集、10集是不賺錢的,這個對電影導演是很難適應的」。

網路市場潮流瞬息萬變,更新換代之快與電影相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況且網劇的核心觀眾是90后甚至00后,他們有自己的審美口味和話語體系,電影大咖們能夠精準掌握年輕人的口味,以他們能接受敘事方式講述故事,也值得懷疑。

當然,不可否認,電影導演雄心勃勃入局網劇,給這個混沌、質量層次不齊的網劇市場,帶來了高質量作品的可能性,馮小剛就表示:「我覺得(網劇)是一個趨勢,發展也特別迅速。我這次做了網劇的監製,但還是立足於電影。」馮導也表明了自己對於網劇的態度,「一方面我們受惠於網劇這個新的事物;同時也不能只關注流量,還是要抓住內容和表演。」

同時,還是那句老話堅持「內容為王」,就如劇評人宋方金所認為的「世界上只有人,沒有男性與女性,也不存在所謂的審美變化。,網劇什麼也顛覆不了。這個世界上,只有好故事,才能贏得人心。」期待電影大咖將講故事的高超技藝運用於網劇,創作出優質作品,但他們究竟能在網劇市場掀起多大的波瀾,效果如何,還得交給市場去評判。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