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深度|郭廣昌和復星到底是怎麼投資的?

本文由華商韜略(hstl8888)微信公眾號原創首發

作者:陳光 / 編輯:畢亞軍 / 責編:楊芷嘉

-----

別人總是形容郭廣昌為「巴菲特」,但他從不以此自居。

【1】

7月22日,在聖保羅街頭跑步的郭廣昌構思並發表了一篇「謠言止於智者」的感想,一直希望多做、少說的他之所以親自出馬,是因為被謠言的正是他自己。

半個月前的7月5日傍晚,一則「郭廣昌失聯」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直接導致復星$復星國際(00656)$ 旗下相關A股和H股在隔日開盤后股價大跌。

經證監會迅速排查,證實這是子虛烏有,於是責令消息源頭「同花順」改正違法行為,並且罰款20萬。

郭廣昌被造謠或許與一則傳言有關:6月中旬,銀監會對各銀行下達口令,要求排查數家企業的境內外融資狀況及可能存在的風險,復星與安邦、萬達並列其中。

此後,安邦的吳小暉因個人原因不能履職,萬達大筆出售資產,但掌舵5000億總資產的復星卻安然不動,因此有好事者忍不住替復星安排些「花邊新聞」。

這些人或許沒想到,證監會會站出來為郭廣昌「被失聯」主持公道。

不光是證監會的出面,在海外投資近乎被談之色變時,7月28日,復星旗下的復星高科、復星健控又再宣告了一項海外收購項目:聯合三元食品,以6.25億歐元(約合49.67億人民幣)收購法國健康食品百年品牌St-Hubert100%股權。買賣雙方已簽署一系列交易文件。

在被點名排查的巨頭紛紛焦頭爛額之際,郭廣昌為什麼可以閑庭信步,繼續全球產業布局?同樣是被視為企業全球化標杆的復星,其戰略和打法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2】

華商韜略認真查閱復星的年報和有關經營數據,基本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復星健康、穩健的財務狀況,符合國家方針政策支持和鼓勵的產業投資邏輯和布局,應該是郭廣昌可以安心跑步的重要原因。

此次銀監會針對海外投資的排查,目的在於防止海外投資給國內金融體系帶來風險。這風險在於將國外資產的風險置於國內,因為其中很多企業都是使用從國內金融機構獲取的人民幣貸款去進行海外收購,或者搞內保外貸,即由國內銀行向境外銀行出具擔保函,然後由境外銀行放款。

無論哪種方式,這樣的投資一旦出現問題,甚至出現所謂的資產轉移,國內銀行都會被套進去。通俗地說就是,你過了一把癮、或者獲得了利益,最後卻要銀行來買單,而國內的銀行大多是國有銀行,最終也就是由國家和人民來買單。

銀行給你背這麼大一個鍋,銀監會當然要查一查。嘿,把你們賬本都打開給我看看。就像搞體檢,有毛病的,該動刀子的動刀子,該吃藥的吃藥,沒有問題、身體很好的,也就是囑咐囑咐,身體雖好也還是要當心,現在是疾病高發期。

而所謂的毛病,不光包括借款的風險,也包括你是不是真心實意去投資、去發展產業、去按照國家期待和鼓勵的那樣提升民族產業競爭力。

今年初,央行行長周小川就委婉地表示過:投一些體育、娛樂、俱樂部,對也沒有太大好處……也有一些動機不良的,對這種現象進行管理,是正常的。

什麼是動機不良?老百姓已經被科普得相當明白了:就是打著海外投資的幌子,把錢洗到海外去,一旦國內經營出了狀況卷包會,留下個爛攤子,然後說,我會負責的。

對海外投資的風險管控,實際也就是這兩點。

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國家對之前鼓勵企業「走出去」,但相關監管、審查沒有跟上的一個優化和修正。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嘛,在投資中學會投資。

復星在這兩點上沒毛病,是個好學生。

這是郭廣昌還有心情去跑步,也有底氣去打擊謠言的關鍵原因。

事業搞得大,一定會借錢?海外投資搞得多,一定有暗礁和風險?就像健康人也要去體檢一樣,對於復星的海外投資,銀監會也要摸摸底。

復星為什麼能經得起摸,這得從郭廣昌這個全球產業布局的老司機,一路走來的進化和升級說起。

【3】

在企業界,郭廣昌是個很不同的人。

跟那些只是專註實業的人不同,他很早就開始了資本運作;跟那些專註搞資本運作的人也不同,他很早就在用資本運作產業,骨子裡有著深厚的「產業情結」。

郭廣昌農家出身,父親因工傷落下殘疾,家庭貧苦;父母希望他讀師範,早點工作減輕家庭負擔,但他不甘心,哭著鬧著背著一卷草席、十幾斤大米,去讀了高中,然後一路讀到復旦大學哲學系,又被複旦留下在校任職。

但平穩的生活鎖不住這個一心要改變命運做大事的年輕人,攢夠4000美金之後,他來到了美國領事館外,希望出國去闖闖。

結果,他的腿就要邁出去了,卻又收了回來。

當時,出國留學的大陸學子,不少人回國成了VC/PE投資人,留在國內的,也紛紛撲騰下海,白手起家,搞得風生水起,前途一片大好。

既然出去了也是回來,既然國內機會這麼好,為什麼還要出去?

郭廣昌躊躇了半天,最終放棄留學夢想,跟幾個同學一起創業。更有知識和見地的他們,一開始就把上面兩類人的優勢融合在一起,不斷在投資和產業中翻騰。

一開始就產業跟資本結合,這也是復星能快速崛起的原因。

回顧復星的發展之路,郭廣昌曾說:「我從來沒覺得自己有多大的本事」,「復星是從無技術、無資金、無人才的三無公司走過來的,我們就一句話,邊學邊做,不斷否定自己。」

前一句,你可以按著「普通家庭馬化騰,悔創阿里傑克馬」來解讀,后一句則是個大實話。

創業之初什麼都沒有,郭廣昌靠做諮詢,幫別人出主意,賺到了第一個100萬;有了點資本之後,他們踏著第一波地產熱潮,靠中介業務做成了第一個1000萬;再之後,他們把錢全部投入醫藥行業,研發出PCR乙型肝炎診斷試劑,順利賺到第一個億。

邊學邊做間,復星的戰略和重心不斷結合自身條件、踏著國家的實時戰略和行業現狀轉移升級,並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走上了快車道。

到1990年代末,復星已是企業界冉冉升起的新星,更是成為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第一家民營企業——1998年,復星實業(后更名復星醫藥)$復星醫藥(SH600196)$ 登陸A股,募資3.5億。

接觸資本市場后,復星開始兩條腿齊步跑,一邊深耕醫藥產業,一邊做產業投資。

但那一時期甚至至今,真正讓郭廣昌名聲大噪的,是投資這份事業。期間,復星相繼進入了醫藥、地產、信息、物流、鋼鐵、零售等多個領域。

最關鍵的是,他們所涉足的每項產業,都踏在了經濟與行業大勢的關鍵點,並且分享到經濟快速發展的巨大紅利,贏得了堪稱神話的奇迹。

這成績,看得懂並且相信事在人為的人,佩服其眼光的精準和執行的膽識,看不懂且堅信拼爹論的,則開始給石匠的兒子郭廣昌,編織所謂的神秘背景。

如今,復星依舊持有的部分鋼鐵、礦業、不動產等回報率幾十倍的項目,大多是在那段時期投出來的,這其中的很多資產在當時都不被看好。

邊投邊賺邊做產業間,復星的另一條腿——以產業投資為核心業務的復星國際,也登陸了資本市場,而且是國際資本市場——港交所。

這次上市,讓復星和郭廣昌迎來了又一個關鍵轉折,也為復星經受這次海外投資的考驗打了底。

當時,郭廣昌給復星的定位是一家投資公司,選擇H股,是因為希望從國際市場拿錢。這些年,復星的很多海外投資都是從海外融錢,用外國人的錢收購外國人的產業,這是復星跟很多投資海外的企業的最大不同。

除了從國際市場拿錢,郭廣昌選擇國際資本上市,還有另一個考慮:來的外國投資企業這麼多,怎麼和他們競爭?他的選擇:

一是反向競爭。「走出去」,到海外進行投資,特別是圍繞金融產業進行投資,拓寬海外融資渠道,再反向投回的產業,或者將好的產業帶回、促進的產業發展,這也被他概括為「動力嫁接全球資源」。

什麼意思呢?通俗地說就是,老郭希望到海外建立融資平台,跟老外們說,哎呀,你們這些成熟經濟體已經沒有什麼發展動能了,有動能啊,大家跟我回到投資發展去。

這相當於是,不僅沒從國內拿錢出去,反而拿回來更多錢。

二是把復星的投資變為「保險+投資」雙輪驅動。這是他為復星持續穩定增長裝的安全帶,也是他為搞好「動力嫁接全球資源」打的伏筆。

因為巴菲特也是「保險+投資」,郭廣昌也漸漸被外界戴上了「巴菲特」的名號。

【4】

圍繞「動力嫁接全球資源」,復星一直在強化境內境外的融資能力,特別是打通海外融資與收購,以及海外產業回歸的途徑。

在美國,復星和保德信合作創立了美元基金「動力基金」;在香港,復星掌控了鼎睿再保險;在葡語系地區,復星投有葡萄牙最大的保險公司以及當地第二大商業銀行……

銀行、保險、債務、股權、基金,輔以旗下企業IPO來增加資產流動性,令復星在海外建立了穩健的融資渠道,不久前,他們還新發行了14億的美元債。

這些融資,最終都成了復星海外收購的主要資金構成,是嫁接全球資源的「彈藥」。

去年,復星還退出了兩個投資項目,均由境外資金直接結算,其中僅IRONSHORE公司,就到手30億美金。

也正是因為有強大的海外資金後盾,復星的海外投資極少用國內的錢。據接近復星的財務人士透露,復星在海外投資的內保外貸佔比還不足1%。

老外的錢不好融,融了也不好花,這給復星提出了很大的挑戰,但復星把挑戰變成機會,以此提高自己的業務、財務和風險管理水準與盈利水平,進而提高了復星的透明和穩健度。

這可以從復星的財報中找到答案:

復星國際2016年度的財報顯示,其資本負債率為50.7%,其凈債務比例為60.3%,長期債務比例由2015年的57.4%提升至65.3%。

盈利和凈資產方面,2016年度,復星國際的凈利潤首度超越100億人民幣,其近五年利潤的複合增長率為24.7%,凈資產複合增長率也高達23.7%。

引用郭廣昌的話就是:基本是1000億人民幣的凈資產(企業資產總額減去負債后的凈額),1000億的負債,賬上還有400億的現金。

再通俗點講就是:債務壓力不大,手頭還很寬裕。

因為這些數據,郭廣昌在這次波動中底氣十足。

他說:「復星的財務狀況非常健康、有持續優化的空間並且會繼續優化、負債率太低也是一種不作為的狀態,是對股東不負責。」

【5】

就傳言中的銀監會此次排查來說,基本上是,錢沒事兒,就沒啥事兒。

但國家對海外投資的此次監管還有一個事兒,動機良不良,對國內產業有沒有幫助?這個事兒,郭廣昌的答卷也很漂亮,這同樣得益於他的前瞻——也就是當年那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以及持續至今的嫁接全球資源提升動力的努力。

此次海外投資監管引發關注后,已有多個部委表明立場,國家一如既往地鼓勵並支持有能力、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活動,但要杜絕非理性投資,防止資產轉移現象發生。

7月27日,商務部發言人還明確了非理性的幾個特質:

一、通過併購不能給國內帶來緊缺資源;

二、通過併購不能給企業帶來技術;

三、不能對國內帶來就業機會;

四、企業估值具有巨大的彈性空間。

這四點,剛好都是復星在自己的實踐中深刻思考過並最終理性化了的,甚至復星當初提出「動力嫁接全球資源」的核心目標之一就是:要通過海外併購給國內帶來緊缺資源,帶來技術,帶來就業機會。

至於企業估值,郭廣昌當然會死死地扣住那個彈性,他不扣也不行,因為他的投資人和股東們不會答應他大手大腳地任性。

也是因為此,雖然別人總是形容郭廣昌為「巴菲特」,但他從不以此自居。

巴菲特投資以回報率為唯一標準,只要是有錢賺,可以從可口可樂投到比亞迪,並持續持有,對企業研發、管理與經營的切入很少。

但復星希望作為產業深度運營、整合和投資者,有自己的產業選擇和期待,復星真正獲得高回報的投資,也都是因為深度賦能並推動所投資企業實現了更好的發展。

比如,復星醫藥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復星醫藥的業務覆蓋醫藥健康全產業鏈,主要包括藥品製造與研發、醫療服務、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醫藥分銷與零售。其控股整合了葯友製藥、萬邦醫藥、禪城醫院、美中互利等企業,發展迅速。和國企的混合所有制合作也是頗有亮點,例如國葯控股。

2003年,復星與醫藥集團合作共同成立國葯控股。國葯控股是最大的藥品及保健品分銷商及領先供應鏈服務提供商,並擁有國內最大的藥店零售體系。

可在當時,外界都說郭廣昌投貴了,合作初期,國葯集團佔51%,復星醫藥佔49%。2013年,時任國葯控股董事長魏玉林在亞布力論壇發言時說:「從2003年的混合開始,國葯控股從當時的80億的銷售規模,到2013年是1690億,整個銷售增長了將近20倍,利潤當時是1個億,到2013年成了46個億,增長了46倍;資產我們也增長了上百倍,這塊的增長非常快。」而時至2016年,國葯控股的年營收已經是3000多億,利潤100多億。

國葯控股的飛速發展離不開復星的協同。2009年,國葯控股在香港上市。2014年開始,復星醫藥與國葯控股完成了對包括復星葯業、復美大藥房、金象大藥房在內的藥品分銷與零售業務的整合、優化資源配置。目前,復星醫藥持有國葯控股27.83%股權,並擁有國葯控股9個非獨立董事席位中的4個。

而復星醫藥也受益於國葯控股廣泛的分銷渠道、良好的行業聲譽及完備的物流服務體系,持續分享國葯控股分銷渠道上的協同效應,推動公司業務增長。

過去8年,復星集團積極嫁接全球創新資源,加大對醫藥研發的投資,在上海、重慶、台灣和美國舊金山四地建立了24小時的藥品研發體系。2016年,復星在醫藥領域的研發支出已超過11億,同比增長超過33.23%,而這種增速未來還有望進一步擴大。

截至2016年上半年,復星醫藥在研新葯、仿製葯、生物類似葯及疫苗等項目172項;有5個單抗品種、2個小分子化學創新葯處於或獲准進入臨床研究階段。

全球創新葯市場4萬億元的大蛋糕正在等待著切分,但葯企卻頗顯乏力。按照世界各主要醫藥研發國家創新貢獻分佈的三個梯隊中,目前尚處於第三梯隊,對全球醫藥創新的貢獻小於5%。在大陸醫藥市場,美國醫藥企業所佔份額達到64%,而國內位列前十的醫藥企業加起來,占整個市場份額不足5%。這確實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據。這是沒有足夠創新葯的痛。痛定思痛,不管是政府還是醫藥企業,都意識到了藥品創新研發的重要性。

在藥品創新研發上,復星有著並未廣為人知的一個紀錄:001號創新葯。「青蒿素」是中華民族在現代醫學上的一個重要貢獻。2015年,女科學家屠呦呦正是憑藉發現青蒿素的提取方式和對瘧疾治療所帶來的巨大貢獻,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人。當然,屠呦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復星醫藥成員企業桂林南葯不僅與屠呦呦一樣參與了當年促使青蒿素問世的「523計劃」,更在此基礎上研發出治療瘧疾的特效藥青蒿琥酯,使大規模治癒瘧疾成為現實。這就是化學葯歷史上的001號新葯和002號新葯——青蒿琥酯片劑和注射劑。

如今,復星醫藥是最大的青蒿素類藥品生產企業,也是國內目前唯一通過世界衛生組織預認證的抗瘧葯供應商,代表著乃至全球在抗瘧疾治療領域的研發和生產的最強實力。

青蒿素主要衍生物青蒿琥酯及其製劑的發明和創造可謂是的驕傲。自2010年以來,全球約有近1000萬重症瘧疾患者因注射用青蒿琥酯而獲得拯救。2016年世衛組織《世界瘧疾報告》指出,注射用青蒿琥酯Artesun這一藥物在全球範圍內的使用,全球特別是非洲地區的瘧疾發病率和死亡率持續下降,全球各年齡組的瘧疾死亡率降低了29%,5歲以下兒童的瘧疾死亡率降低了35%。每年可多挽救近10萬人的生命,其中大部分是非洲兒童。

青蒿琥酯不應該成為的孤例。由於醫學藥學創新的不斷投入,癌症在美國快成慢性病了,在不少癌症還是絕症——這使大家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風險高、周期長的新葯研發需要復星這樣對產業有深入理解、對研發有深厚感情的產業巨人支持。

也正是在醫藥產業化期間,郭廣昌提出了「反向全球化」概念,即整合全球資源為所用,在研發上,復星也一直按照這一概念推進。

2016年起,復星醫藥的「反向全球化」尤為明顯。從此開始,復星醫藥集團在上海、以色列、矽谷、波士頓等投資合作設立了多個VC基金,通過VC的方式找到創新能力強、最優質的標的,然後引入。

期間,復星與細胞免疫治療領域全球領先企業Kite Pharma在上海成立合營公司,合作研發CAR-T細胞免疫治療技術;又與全球機器人輔助微創手術的領導者Intuitive Surgical合作研發治療肺癌的第三代手術機器人,後者是大名鼎鼎的「達芬奇機器人」的創造者。這兩項技術都在各自領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並將以上海張江作為其新的全球研發中心。

此外,復星還通過開放多贏的創新機制,直接引進優秀科學家或技術團隊內部孵化,2016年底,創新研發平台已擁有超過900名純科研人員,如復星醫藥的大分子生物葯平台復宏漢霖,如今已發展成為國內單抗領域的領跑者。2017年7月7日,復星醫藥宣布將攜手耶魯大學終身教授、遺傳學系副系主任許田教授成立新的科技創新孵化平台。

【6】

基於醫療/健康板塊的產融試驗,郭廣昌在今年初對公司通過資本運作產業的戰略進行了又一次大升級——將復星定位於一家產業深度運營、整合和投資公司。

他給復星找了兩個聚焦,一是聚焦家庭的「健康、快樂、富足」,二是聚焦C2M(Customer to Maker,從客戶到智造),打造產業升級閉環。

戰略的轉變帶來了更深入的產業布局。

今年6月,復星上海張江的醫藥總部基地及戰略研發中心正式動工。

奠基儀式上,郭廣昌強調了兩點:

一是投資只是手段,產業化才是目的;二是不僅僅是市場或者工廠,也有非常強的研發能力,尤其是在新技術基礎上繼續研發的實力,依託於此,復星希望「讓上海成為一個全球有影響力的科創中心」。

要在醫療/健康端實現「全球科創中心」的目標,復星和郭廣昌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他也曾感慨「醫藥研發實在是不好做」。而在「健康、快樂、富足」的后兩個板塊里,復星的全球布局則已快速轉變為動力。

在7月初「清華經管企業家學者講堂——走進復星」活動上,郭廣昌借某知名互聯網企業創始人的話對家庭的需求做了分析:按照消費價值的順序,家庭中第一位是少女,第二是兒童,第三是少婦,第四是老人,第五是狗,最後是男人。

依據這樣的消費層次判斷,復星建立了「One Fosun」的平台,在產業里尋找核心資源,裝入系統進行梳理,通過賦能各企業產生協同效應,最終打通C2M的閉環,智造復星的幸福生態系統。

在這個生態系統中,大健康方面,他們布局了復星醫藥、和睦家、健康險、微醫等;母嬰方面,他們找到了寶寶樹,配以上述的大健康資源,還有親子度假村、童車等等;旅遊方面,布局Club Med(地中海俱樂部)、亞特蘭蒂斯等全球一線品牌,推出Foliday在線平台……

逐一收攬核心點后,復星開始剝絲抽繭。

以Club Med(地中海俱樂部)為例,復星投資的時候,這家企業處於虧損狀態,復星團隊通過梳理、管控結構成本,對成本進行控制;緊接著,藉助集團全球化的能力,Club Med一邊在合適地點開更多度假村,一邊關掉落後的度假村,實現升級改造;這兩步之後,便是嫁接,引領Club Med先後進入亞布力、桂林、北大壺、三亞,並開出面向市場的Joy View產品線,預計到2020年擁有20家度假村。今年6月,Club Med剛剛交出了十年來最佳財報:2016年營業利潤達4410萬歐元,同比增長36%。

某種意義上說,那些被點名批評有不良動機的人是在海外買資產,甚至轉移資產,而復星是在海外拿錢,在海外買品牌,買技術,買管理,甚至買人才,然後統統帶回國內來,支持國內產業的轉型升級,服務國內的消費升級和經濟發展。

當然,郭廣昌這樣做並不只是要報效國家,也是為了報效他自己和他的股東。

眾所周知,雖然正經歷轉型升級的陣痛,但放眼全球,這裡依然是商機最大的市場,而且正好是復星在海外所收購的品牌,買技術,買管理,甚至人才創造並兌現價值的大市場。

地中海俱樂部之外,復星的其他全球產業,也都遵循這一步驟:找聚焦點裡的核心資源,進行升級改造,再為所用。

「我們整個布局,是和復星的發展階段、發展戰略相匹配的,我們也希望在產業深度和技術高度上面能夠跟整個國家的戰略相匹配。」郭廣昌說。

7月28日,復星宣布,聯合三元收購法國健康食品百年品牌St-Hubert100%股權。這又是一個新案例,既是復星參與三元混改后,對三元產業能力提升的一大重要步驟,又是復星再次嫁接全球資源提升產業的新舉措。

目前,三元主要做乳製品業務,其乳製品質量在國內首屈一指;St-Hubert也曾靠乳製品起家,現在轉型向以植物蛋白為核心的更健康的食品領域不斷創新研發,是法國及義大利市場的領導者。收購St-Hubert不但可以從產品結構幫助三元實現升級,而且還可以為三元的管理等帶來綜合提升。通過後期的整合,核心目標是獲得全球高品質健康食品的持續研發和製造能力,從而為家庭客戶帶來更多優質的、高品質的健康型食品,也帶動三元的發展,使得三元有一個全球發展的基本架構。

就在這個收購大棋落定的第二天,在國外工作了10多天的郭廣昌,在結束最後一站St-Hubert的工作后,連夜從法國巴黎乘飛機回到上海。途中,他通過公司內部分享的方式,談了自己對輿情紛紛的海外收購的思考。

郭廣昌說,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了,一定會出現一批能整合全球資源來發展自己的企業,這是企業的需要,也是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的需要。他相信,堅持走下去,企業一定會在全球經濟中佔有一席之位。

對復星的海外投資,他依然相信自己的選擇沒有錯。「走出去是為了更好地回來,整合全球資源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在發展。」

同時,他也談到某些企業的確存在非理性海外投資的問題,說復星在海外投資時最頭疼的就是跟這些企業競爭,因為他們的出價真是看不懂。

收購別人搞高價競爭,招攬業務則低價相殺,這也不光是復星,而是很多企業海外做生意時的共同困擾。華商韜略就曾在訪問中有這樣的經歷,一位央企董事長在談到另一家企業為一筆海外訂單與其不顧成本的殘酷相殺時,竟然黯然落淚了:「他們的報價比成本還低10多億,也就是賠錢給人做了。」

因此,郭廣昌非常欣慰於「這次金融工作會議和最近對海外投資、金融亂相的梳理和規範」。他說,這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肯定能消除不少非理性投資和潛在威脅金融安全的東西。

「如果再不做點措施,就真讓老外覺得企業是『人傻、錢多』了。」@今日話題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本文所用圖片均來自網路 」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就在華商韜略!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