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電影《砂之器》——對人性的反思

1、父子情深

記得在幾年以前,我看過一部日本電影,叫《砂之器》,講的是關於戰後東北部一對身患麻風病的父子倆,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外出流浪,白天有時在大雨滂沱中趕路,有時在崎嶇山路中跋涉,有時在大雪地里乞討,夜晚則到處借宿。他們居無定所、饑寒交迫,嘗盡了人世間的一切凌辱和辛酸。

有一次,當兒子被富人家的少爺毆打,瘦小的父親試圖用羸弱的身體去保護他,想抵擋拳頭和棍棒的進攻,卻被滾落到水溝里,成了落湯雞。

還有一次下大雪,父親討來一碗粥,用砂鍋煮熱了讓兒子喝,兒子讓父親先喝,兩人推來推去燙傷了嘴,痛得原地大跳,卻又相擁而抱,哈哈大笑……這個溫暖的鏡頭,深深地感動了我。

2、身份改變

但是,那位仁慈善良的父親,卻遇到一個好心的警官,將他送進一所國立療養院進行治療,還把他的兒子當作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地看待和收養,視為己出、百般疼愛,然而,已經習慣了過流浪生活的兒子,因為在學校里照樣被別人欺負,在深夜裡被驚醒,渾身冰冷,滿了苦毒和傷痕,他只有再次選擇逃離警官的家,獨自出走,只想對自己這樣悲慘的命運有所改變。

終於在昭和十九年底,他輾轉來到了日本另一個叫大阪的城市,在一對夫婦開的腳踏車鋪里打工,後來由於戰爭的爆發,使他所住的那一片街區都變為平地,在重整戶籍時,他冒充腳踏車鋪夫婦的兒子之名,獲得了一個全新的身份,又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奮圖強,考上音樂學院,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家,平步青雲、前程似錦……

3、拒認父親

可就是在他人生最成功、輝煌的那段時期,還結識了一位大金融家的女兒,正準備談婚論嫁的時候,早年曾經收養他的那位警官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得知他的下落,來到東京找他,企圖勸說他,讓他和至今仍住在療養院的生身父親相認。

但是他害怕失去現有的金錢、名譽、地位,暴露自己有一個患麻風病的父親會影響、毀掉自己未來正在閃光發亮的大好前程,於是他一時衝動之下,在車站就把養父給殺了,希望藉此掩蓋,銷毀一切證據,可恰恰相反,他這樣做的目的也是將自己最終推向了犯罪的深淵……

4、父親心碎

影片關於偵破的過程很複雜,我不想在這裡一一敘述,只記得最後的結局是:當警視廳探員把音樂家的照片遞到療養院麻風病父親的面前時,為保全兒子的名譽,父親拒絕承認照片上的人是他兒子,只是默默地注視著照片,目光獃滯、眼淚縱橫……

這就是人世間最深沉、最偉大的父愛,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我能夠想象,縱然20多年不能相見,父親也會一眼迅速認出自己的兒子,無條件的理由。但是,看到兒子照片的那一刻,這20多年來的全部思念都化作了喜悅與哀痛相交的哭號,用顫抖的聲音艱難拋出一聲「這個人,不認識。」

假若兒子能看到此時的父親,那個坐在輪椅上顫顫抖抖,連話也說不清的人是他的父親,怕影響兒子前程,拒絕和兒子相認的父親;如果兒子看到生父和養父的50多封通信,而自己是信中的唯一男主角,他要如何懺悔自己,為那維護所謂幸福人生背後的自私靈魂呢?

5、人性反思

這個鏡頭被評為日本人性電影里最經典的鏡頭之一,它使我想起影片開頭時,那個孩子在海邊一遍遍地製作砂器,當海水與砂子鑄就的碗狀器皿在風乾后逐一解體的鏡頭,不禁使人深思和回想:如果一個人,一個社會,缺少最起碼的愛、道德要求和信仰準則,無論你取得多大的成就,擁有多大的物質財富,終究都會被正義和真理的頑石所唾棄,脆如砂器,淹沒和消失在時間的隧道中

如果沒有至高的神,沒有洞察人心肺腑的神來掌管我們的行為,改變我們的內心,人性中的罪惡與自私會如洪水一樣滋長、泛濫和蔓延,無法得到抑制和反省。為了達到個人往上爬的目的,竟然不惜以犧牲別人的利益乃至寶貴的生命,來成全自己的事業與幸福。

6、小心私慾

這個現實社會的教育模式和版本,孕育出越來越多的象劇中兒子那樣的「巨嬰男」。雖然學業上非常優秀,但是思想上是那麼稚嫩和不成熟,永遠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無法長大,不懂得感恩和回報,不願意謙卑和順服,遇到一點點挫折和困難,解決不了的事情就向父母動粗、施暴,或者選擇用更殘酷的方式來對待他們,將他們逼向通往死亡的絕路,乃至付出生命的代價,這是多麼地可悲和可嘆!

雅各書1:14—15節說:「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

7、心靈蘇醒

而正是因為養父的死,喚醒了兒子內心深處,那僅存的一點點愛與良知,帶著對生父深深的眷念,對養父不盡的愧疚與懺悔,他去參加大型交響樂《宿命》鋼琴協奏演出。

他在音樂里回憶,那段幾乎被埋葬和遺忘的痛楚流浪生涯,那段包含著血脈和親情相融、無法割捨和拋下的孩提歲月,一遍又一遍地在他眼前浮現...

這是人性的回歸,這是靈魂的蘇醒,使他冰冷的心變得不再剛硬與自私,麻木與渾噩——而是鼓起勇氣,等待著走向監獄的那一刻即將來到,接受莊嚴的道德法庭的懲罰與審判。

8、後記

我多麼希望,劇中的兒子在臨上警車之前,也能親自去一趟父親居住的療養院,去看一看他,彼此相認,能親口叫他一聲「爸爸」,了卻心中長久以來的一樁宿願。

古人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新約聖經•以弗所書》第6章1—2節說「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里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 千萬不要等到父母老去以後,再悔恨交加,讓它成為永遠和終身的遺憾!

識別關注我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