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俄羅斯紅場大閱兵的背後:"軍工強國"光環還能扛多久?

今天(5月9日)是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72周年紀念日。俄羅斯當地時間今天上午10點,也就是北京時間下午3點,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盛大的閱兵式。從俄媒的報道來看,此次閱兵最大的亮點即在於俄羅斯極地部隊人員和裝備方陣的首次亮相。與傳統墨綠色的俄制重裝備相比,「通體雪白」的俄極地部隊重裝備在閱兵式中極為顯眼。不僅如此,全新的北極軍事裝備,包括安裝在兩段式履帶全地形車上的「道爾-M2DT」極地防空導彈和鎧甲-SA彈炮合一防空系統也是第一次公開。

俄羅斯極地部隊裝備的「道爾-M2DT」防空導彈

單從氣勢上講,此次閱兵式不可謂不恢弘。儘管俄羅斯紅場面積並不大,但這絲毫不妨礙俄軍展現出如「滾滾雄獅」般的磅礴氣場。但看完了熱熱鬧鬧的閱兵式,冷靜下來仔細想,似乎多少會有幾分「審美疲勞」之感。從客觀的角度來說,此次俄羅斯閱兵式其實並沒有什麼令人「眼前一亮」的高新裝備登場,一個個方陣大都是已為我們熟知多年的「老面孔」。

鎧甲-SA彈炮合一防空系統

那麼,掩蓋在「新裝備」光環下的俄羅斯軍工業究竟出了怎樣的問題?請看花熊的分析:

短暫的「技術進步」難掩「技術革新」的疲軟——俄軍工業創新氣魄已大不如前

在談及俄羅斯軍工業的問題之前,花熊以為我們應先理清楚一個概念,即「技術進步」和「技術革新」的區別。

殲-10C型戰鬥機

對此我們不妨舉出一個生動的例子,以國產戰鬥機為例,殲-10戰機已經形成一個包括殲-10A、殲-10B、殲-10S、殲-10BS和殲-10C等多種子型號的「大家族」。其中,殲-10A是最初投入大批量生產的基本型,其他型號都是在此基礎上加以程度或深或淺的改造而來,之中不乏運用一些新技術和新裝備,令殲-10的戰鬥力得以顯著提升。但歸根結底,其依舊屬於殲-10家族,「發跡」於殲-10A。如此應被視作是「技術進步」。

美國空軍第四代戰鬥機F-22(中)和第三代戰鬥機F-16與F-15

至於「技術革新」,相比起「進步」,其在技術層面上應更具備跳躍性、革命性和顛覆性,擁有近乎全新的面貌。如同美國F-22戰鬥機與F-15戰鬥機一樣,F-22的出現為第四代戰鬥機下了定義,並成為一代性能標杆,因為其與第三代戰鬥機的技術水準、理念框架和戰鬥力水平全然不同,拉開了革命性的差距。因而,「技術革新」往往要比「技術進步」的步伐大得多。

在花熊看來,分清了這兩點,我們也就不難看出當前掩蓋在「新裝備」光環下的俄羅斯軍工的「虛胖」之勢。

1981年,由蘇聯舉行的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軍事演習,投入兵力巨大

平心而論,今天的俄軍拿到手的許多所謂「新裝備」,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約20~25年前已接近完成的項目,或是這些項目的進一步發展。也就是說,倘若當年「冷戰」持續下去,蘇聯並未解體,那軍隊本應比現在早得多地獲得這些「新裝備」的原型或初期型,並在使用中對其加以完善和改進,基本也能達到今天的技術水準。

俄軍S-400防空導彈其實是對S-300型的深度挖掘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完善和改進后(即技術進步)的裝備能達到與下一代主戰裝備比肩的程度。如近年來「大放異彩」的蘇-35戰機、、米格-35戰機、蘇-34戰鬥轟炸機、S-400防空導彈、RS-24彈道導彈、「道爾」系列防空導彈……甚至連俄羅斯在研的第四代戰鬥機T-50皆是如此。

以T-50戰鬥機為例,這款承載了俄羅斯第四代戰鬥機之夢的新型戰機在設計上遠未實現相比起蘇-27的全面技術跨越,無論怎樣都無法掩蓋其是在身為三代機的蘇-27的技術框架和基本氣動布局理念下的一款「隱身高配版」戰機。比起在經歷殲-10和殲-11后,向殲-20做「技術革新」的膽識與氣魄,T-50顯然有難以言喻的尷尬之處。

俄羅斯自行研發的第四代戰鬥機T-50,難掩技術創新不足的尷尬

同樣,多次試射且多次失敗,近年才勉強進入俄軍裝備序列的「布拉瓦」潛射洲際導彈、拖延多年的「北風之神」級和「雅森」級核潛艇、被冠以「新戰機」之名的米格-29K艦載戰鬥機等,其無不被這種無奈的尷尬所困擾……

如此看來,我們不得不承認一點,即今日的俄羅斯軍工業手中已無太多「新鮮」的東西。不論是小打小鬧,亦或是大刀闊斧,其在很多時候依舊擺脫不了對既有裝備的性能發掘,而非得以跨出真正意義上的「革命性的一步」,俄羅斯已越來越難在先進裝備領域享有「開拓者」的地位。

俄羅斯軍工業當前並無太多新東西能拿得出手

資金不足和人才斷層只是表象——國家經濟缺陷對軍工業的「全面破壞」

提及俄軍工業今日之窘境,想必任何人都能不經思索地說出資金不足和人才斷層這兩個困擾俄羅斯的主要因素。誠然,這兩點對於俄軍工的制約堪稱致命。

冷戰時期的蘇聯導彈與火箭工業,曾一度是全球頂級

在上世紀的「冷戰」時期,身為世界「兩極」之一的蘇聯為了與美國爭奪霸權,其極為注重重工業(尤其是軍工領域)的發展。相比起其他國家,蘇聯每年的軍費開支曾長期保持在GDP的15%左右,最高峰時甚至可到25%。誠然,如此的軍費開支對於國家經濟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更是一種畸形的表現。但若僅從軍工業的角度出發來看,其顯然意味著國家對軍工領域的優先扶持與投入,其不僅表現在新技術運用和資金投入,更表現在人才流向上。

冷戰時期準備在紅場接受檢閱的蘇軍遠程防空導彈

對於其時的蘇聯人才來說,投身軍工業是一件「油水多多」的事情,無論是福利還是社會地位,都極其優越。蘇聯的高等教育體系曾一度全面向理工科傾斜,軍工科技教育更處於蘇聯理工科教育與學府的「金字塔塔尖」部位,吸引著最為優秀的學子。

蘇聯時期對理科教育的注重遠超其他領域

然而,隨著蘇聯解體和其後而來的俄羅斯經濟崩盤,軍工業也隨之停滯乃至崩潰,因為俄根本無力完全撐起繼承自蘇聯的龐大軍工體系。自此,越來越多的俄羅斯青年一代紛紛「轉型」,向著輕工業、金融業、房地產業、娛樂產業等領域發展……

俄羅斯蘇-34戰鬥轟炸機生產線

我們很容易便可看到,自1992年蘇聯解體至今的,當時正處於身體健康且精力旺盛的40至50歲的技術骨幹,到今天大都已退休或瀕臨退休。至於當前俄羅斯軍工業中的中流砥柱,恰好是在俄軍工業最困難、最貧瘠的時期成長和堅持下來的。想一想蘇聯解體后俄羅斯並未拿出幾款堪稱「革命性」的武器,我們不難看出,當代的技術骨幹們並未有太多的創新機會,即他們大都只是完成了對「原有圖紙」的進一步修改完善,這也進一步限制了俄軍工業的「技術革新」。

而歸根結底,花熊以為這依然與俄羅斯當前的經濟發展模式缺陷密不可分。

國際油價的變化令俄羅斯經濟深受影響

如同花熊在過去多篇文中寫到的那樣,俄羅斯的經濟增長與發展一度嚴重依賴於石油天然氣等傳統化石燃料的出口,這種為國際油價等不穩定因素影響的東西本就不是能夠長期倚靠的「飯票」。換句話說,其絕不是一個國家能將自身經濟發展和經濟命運與之深度捆綁的。

美國戰略之頁網站5月4日發表題為《在軍事採購方面超過俄羅斯》的報道稱,俄防務專家過去曾一直瞧不起的努力,認為它不過就是抄襲西方和俄羅斯的設計。但現在,軍工業正大踏步地趕上俄羅斯,並很可能實現決定性的超越。相比起「年輕」的武器裝備,長期無法換代的俄軍裝備已顯「垂垂暮已」。顯然,這絕不僅是資金和人才方面的缺失,更是國家經濟之根本上的缺陷所導致……

空中方陣進場

在此,花熊絕無對俄羅斯這個國家,亦或是俄羅斯軍工業的刻意貶低,更無意對此次俄羅斯閱兵式有什麼抹黑之意,僅是從出場的重裝備來看俄軍工業的問題與局限性。誠然,當前的俄軍與武器裝備依然享有世界一流的地位。但在已顯頹勢的今天,倘若俄羅斯不對此領域進行大刀闊斧的投入和建設,不對經濟發展模式加以修改,其先進性究竟還能保持多久,恐怕未來並不樂觀。(花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