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福建人的流量生意

2005年,吳欣鴻關掉了他已經做了兩年的社交網站520.com,投靠域名圈的大哥、泉州老鄉蔡文勝。時年吳欣鴻24歲,蔡文勝比他大一輪,後者早就通過域名交易拿下人生第一桶金。更重要的是,此時的蔡文勝已經通過域名和站長這兩個圈子,初步建立起自己的流量江湖。

江湖是利益集團的總和。2005年蔡文勝第一次在廈門發起站長大會的時候,雷軍和周鴻禕還是肩並肩坐在一起的,網際快車、58同城、電驢等知名項目的股東名單上,已經有了蔡文勝的名字。

吳欣鴻加入之後,蔡文勝交給他的第一個任務是做一個搜索工具條,即後來的YOK超級搜索。工具條再微不足道,它也是一個互聯網產品,是產品首先就需要流量,流量哪裡來?黃一孟的電驢伺候。很多90后小鮮肉可能知道快播,很少知道電驢,因為這是一款80后老司機的青春回憶。在中文互聯網的世界里,把Traffic翻譯成流量的人,實在是一位大神。

YOK的流量獲取方式,就是捆綁電驢:用戶通過電驢的每一次下載,都會附帶YOK安裝包。推出一年,YOK從搜索巨頭那裡賺了上千萬的廣告費,而成本主要是人工。顯然,這是一筆躺著賺錢的買賣。

在大流量平台推新產品,這是吳欣鴻在蔡文勝門下學到的第一課。隨後蔡文勝把265賣給了谷歌,但谷歌把265的運營留給了蔡文勝。接下來兩年吳欣鴻圍繞265做了近30個新網站,基本很難再現YOK的雄風。是靜香不夠騷了,還是胖虎眼光變高了?

都不是。江湖規則一直沒變,變化的是流量平台。2008年前後,PC互聯網的流量越來越集中,所有流量都開始指向一個動物:騰訊qq。吳欣鴻發現,很多85后、90后在qq聊天時,喜歡發一些奇怪的表情和符號。為何不做一款聚焦年輕人的文字產品呢?就這樣,三天時間,火星文上線了;一年時間,用戶突破4000萬。這是2007年的啊!

後來吳欣鴻總結火星文成功原因,其中一條是:大部分用戶都是通過QQ聊天知道火星文的,其傳播的裂變效應極為顯著。做流量產品,首先要選對合適的流量平台,美圖秀秀也是這麼誕生的。

火星文是爆款,但本質上它只是一個輸入法外掛,有流量沒存量,更沒變現。吳欣鴻問蔡文勝怎麼辦,蔡指出了兩條路:文件壓縮和圖片。吳欣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圖片。首先,解壓縮軟體雖然在當時還有很大的市場需求,但和圖片軟體比起來,其產品展現空間要小很多,所以商業上的想象空間遠不如後者;更重要的是,學美術和玩攝影出身的吳欣鴻對圖片有著天然的好感。

2008年10月美圖秀秀(最早叫美圖大師)上線時,火星文已經擁有超過5000萬用戶,美圖秀秀最早的用戶,都是從火星文導來的,因為二者的用戶群天然重合。兩個月後,美圖秀秀用戶突破2000萬。

那時iPhone剛剛誕生,移動互聯網是幾年後的事情,流量依然在PC端。對於蔡文勝、吳欣鴻這樣的老炮兒來說,當然知道不能在火星文一棵樹上弔死。哪裡的流量最兇殘呢?是已經被很多人忽視的下載站。

當時的華軍、天空等知名軟體下載站,都有一個版本升級推薦專區,即只有新版本的軟體才能在這裡得到推薦。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專區是整個下載站流量最集中的地方,因為用戶只喜歡下載新軟體。這就倒逼吳欣鴻,幾乎每周都讓美圖秀秀的版本更新一次,從而保證美圖永遠都在推薦專區里。流量無處不在,關鍵是你願不願意挖掘。

等到移動互聯網來臨,美圖秀秀已經打好用戶基礎,剩下的事情就是彎道超車,成為這個領域的No.1,並建立了一個龐大的產品矩陣。而這一切的流量起點,源於美圖秀秀——90后美少女不知道的流量爸爸。

2010年10月,吳欣鴻迎來了一位新兄弟:熊俊。這個龍岩人剛剛拿到蔡文勝和創新工場的天使投資,要做一款手機助手。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熊俊創立的同步推最終被一家台灣上市公司收購。作為一個創業者,熊俊是成功的,但也有遺憾。

遺憾來自他之前的經歷。2007年,還在台資企業打工的熊俊買了人生第一部iPhone,但發現照片和備忘錄等功能都沒辦法拷貝到電腦中。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利用業餘時間寫了幾個小程序,從10月份開始陸續上傳到了威鋒網上,並最終把這些工具的功能集中起來,開發了一款名為「iPhone PC Suite」的工具。

兩個月後,這個工具就積累了20萬用戶。很快,一位自稱某香港上市公司董秘的人找到了熊俊,提出用10萬元收購iPhone PC Suite,並邀請熊俊加入這家公司。加入這家公司不到3個月,熊俊就在iPhone PC Suite基礎上開發出了一款新產品。

到了2009年下半年,這款產品已經成為同業第一,此時團隊與公司的矛盾也激化了,最終熊俊離職出走。後來一位叫胡澤民的公司副總接管這個團隊,四年後,他以19億美金的價格把這個產品賣給了百度。沒錯,這個產品就是91助手,買下iPhone PC Suite的公司就是福州的遊戲公司網龍,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叫劉德建,胡澤民也是他的留美同學。

1999年,決心要在人工智慧大幹一場的劉德建回國創業,夢想照進現實之後,創業方向變成了幫人建網站。兩年後,網游在興起,劉德建迅速做出了一款名為《幻靈遊俠》的客戶端遊戲,一家點卡銷售商上來就支付了300萬人民幣。劉德建的第一桶金來得很快。

更快的是,網游幫助互聯網迎來了第一個變現的大風口,群雄混戰,流量成本不斷被推高。風口之下,劉德建又推出一家叫17173的行業媒體,各家公司從網吧玩家那裡獲得的流量收入,又轉移到了劉德建的17173這裡。2003年,17173被賣給了搜狐,交易價格2050萬美元。那一年蔡文勝剛開始研究好123,準備推出自己的265。

網龍在2006年推出了大型網游《魔域》,成為劉德建的現金奶牛,一直持續到91被賣,每月還有大幾千萬的收入。

從17173到91,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劉德建和網龍都秉承一個做事風格:抓大不放小。外界看到了17173和《魔域》的成功,沒有看到這背後是多少個項目支撐起了一家上市公司。當然,17173就是從幕後走向前台的項目之一,後來的91助手也是。

91助手其實是一個「流量母艦」,圍繞著它,還有安卓市場、熊貓看書、熊貓、桌面91來電秀、91開放平台、91手機娛樂門戶等等。在合適的時機找到流量高地,然後遍地撒網,形成流量矩陣,草根蔡文勝會,海歸劉德建也會。

矩陣好搭建,關鍵是母艦的流量哪裡來?2011年,iPhone開始在進入大眾市場,從蘋果到消費終端,有非常關鍵的一環:經銷商。91助手最先就是抓住了這批人。

當時91名義上是給用戶用的,但一切功能的改進都是圍繞經銷商的。最初少數經銷商可以靠91裝軟體賺到錢,當所有經銷商都在用91的時候,他們就賺不到錢了。這時消費者再讓經銷商幫忙裝軟體,他們往往都會很不耐煩地說:你回家用91手機助手就可以了。91找到了原始流量的引爆點。

2009年,網龍曾想把91助手單獨賣掉,但買家提出打包收購,網龍沒有同意。劉德建曾說,當時的網龍很像創新工場。創新工場怎麼可能會把項目打包賣掉呢?而在百度收購91之後,網龍孵化的200多個項目很快就被縮減到了10多款。母艦走了,當然要精兵簡政。

2013年,百度收購91的時候,另一個龍岩人做的今日頭條估值還不到5億美元。換句話說,當時19億美金的收購價,幾乎可以買到5個今日頭條。

所以,人們驚訝於今天估值超過200億美金的今日頭條,驚訝於今天什麼都做的今日頭條。

最近今日頭條從知乎挖大V的事情刷遍了朋友圈,這再次引發了外界的思考:今日頭條到底要做什麼?短短半年時間,今日頭條已經樹敵無數:信息分發領域,頭條VS百度;內容創作領域:頭條VS微信;問答領域,頭條VS知乎;社交領域,頭條VS微博;短視頻領域:火山小視頻+抖音西瓜視頻VS快手+秒拍……

如果說當年騰訊的敵人主要是創業公司,現在今日頭條的敵人幾乎全是巨頭。是張一鳴好戰嗎?當然不是。而是因為流量江湖是一條不歸路:要麼被人幹掉,要麼生吃對手。

2011年底,張一鳴從九九房CEO的位置離開,開始籌備位元組跳動。位元組跳動是今日頭條在工商部門的註冊公司,這家公司的第一款產品不是今日頭條,也不是內涵段子,而是一款叫搞笑囧圖的笑話類產品。

張一鳴的邏輯是,迅速搞出一款產品,快速進行市場驗證,有成為爆款的跡象就all in,沒有可能就迅速推其他產品。福建老鄉蔡文勝和吳欣鴻就是這樣搞出美圖秀秀大家族的,而張一鳴的第二款產品內涵段子也是這麼誕生的。

內涵段子上線三個月後,即2012年的8月份,今日頭條的第一個版本上線。此時內涵段子的用戶數漲勢喜人,而且沒什麼競爭對手。今日頭條就不同了,一條賽道上擠滿了巨頭:搜狐、網易、新浪、百度、騰訊……據說有段時間張一鳴還找過其中的巨頭談收購事宜,但人家根本沒看上今日頭條。

關鍵時刻,內涵段子立了大功。由於用戶群高度重合,今日頭條最初的下載量幾乎全是來自內涵段子。而此時另一個巨大紅利是,的移動互聯網用戶迎來了一次巨大的換機潮,預裝成了很多創業公司彎道超車的勝負手。一開始巨頭們看不上預裝,覺得自己品牌足夠大,手機廠商會自動選擇。

但一切都是生意。拿了投資的創業公司會以很低的價格反補手機廠商,有錢賺後者當然求之不得;如果不出錢,可以與廠商做流量互換,即創業公司在自己的APP里再推廠商的APP。早期的今日頭條,從預裝這個渠道獲得了相當數量的用戶。本質上,與91的路數一樣。

遍地撒網,找到爆款,流量換流量,這不是張一鳴第一次這麼做。在做九九房的那兩年,圍繞這款垂直房產搜索引擎張一鳴就做了不下五款產品,包括掌上租房、掌上買房等,最多收穫150萬用戶。就像後來眾多起來很快、倒下去又很快的同類模式一樣,九九房干不過鏈家,張一鳴的流量大法不work。

直到今日頭條起來之後,張一鳴才找到了他的流量母艦。此時內涵段子已經變成護衛艦,更早的搞笑囧圖乾脆被放棄了(2014年就停止版本更新了)。但母艦不可能只需要一艘護衛艦,所以小視頻來了、悟空問答來了、名人認證來了……內涵段子沒有成就位元組跳動,卻成就了今日頭條,誰知道哪塊莊稼能賣錢?

2017年才過去一半,互聯網的主角居然是兩個福建人。看到最近張一鳴天天上頭條,王興一定不會陌生,因為他是另一個主角。

馬雲說,看不懂美團在做什麼;梁建章說,主營業務沒盈利就盲目多元化,是危險的。同樣的話,李彥宏、馬化騰、曹國偉也可以說給張一鳴聽。橫向擴張,是王興和張一鳴在2017年的最強音。兩家估值同時超過200億美金的創業公司,就像突然闖進小山村的野獸,打家劫舍、雞犬不寧。互聯網剛從BAT過渡到AT,大家以為江山永固了,沒成想三八線出事了。

2009年,張一鳴離開飯否的時候,他和王興的心情都不好受。兩個龍岩老鄉,一路北漂、創業,相聚於一個叫社交媒體的大風口,剛準備大幹一場,網站突然被封了。這種失落,不亞於當年那個年輕人從廈門被調到寧德工作。但張一鳴也有收穫,這就是王興的「多任務處理能力」。

2008年張一鳴被王興請到飯否負責技術的時候,他手裡同時在做的還有海內等其它幾個網站,這是校內被賣之後,王興的再次「捆綁式開發」。很多人都把2005年校內的起來視為王興進入互聯網的元年,其實在那之前,他和王慧文他們已經做了幾十個網站,基本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後來有人質問張一鳴,你從畢業換了好幾個工作,是不是太頻繁了。張一鳴說,我一沒換路線(信息推薦),二沒換工作狀態,即使打工也是創業的心態。這個回復其實也可以套在王興身上:在2010年之前長達7年的創業經歷中,王興從來沒有離開過社交這條賽道。至於創業狀態,那已經變成了生活方式。

從美團開始,王興的賽道切換成了O2O,到今年,正好又是一個7年。從最早的團購,到後來的外賣,再到影院、酒店、出行……王興似乎又開始了「多任務處理模式」。說白了,就是團購的流量往外賣導,外賣的流量往影院導,影院的流量往酒店導,酒店的流量往出行導,反覆循環。循環的過程就會碾壓賽道,就會蠶食他人流量。

張一鳴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但硬著頭皮也要這樣搞。福建人天生好鬥?當然不是。今日頭條也好,美團也罷,進化成今天這種境地,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互聯網的流量壟斷造成的。

騰訊20年歷史,它最受爭議、樹敵最多的時間段是什麼時候?是2008到2010年。投資人問創業者「如果騰訊也做你怎麼辦?」就誕生在那個時間段。那是PC互聯網走向黃昏、移動互聯網開始之前的一段時間,BAT格局已經形成。

特別是騰訊,因為手握最大的社交關係鏈,也就掌握了最有價值的流量。但這個時候PC流量開始了往下走的趨勢,也就是用戶增量市場日益萎縮,大家都開始回過頭了搶存量市場,誰的地盤大,誰就具有更強的議價能力,也就能以更低的成本獲取更多的存量用戶。所以那時的騰訊招人恨,不僅僅是道德問題,更是市場深層次競爭的結果。活雷鋒送溫暖那是計劃經濟的福利。

美團和今日頭條其實有點像當年的騰訊:移動互聯網的流量紅利已經結束,用戶增量屈指可數,所以要把槍口轉向存量市場。但與當年騰訊面臨的不同是,2010年之後移動互聯網給巨頭們帶來了一個更大的增量市場,而今天的美團、頭條們短期看不到這樣的歷史性風口了。

怎麼辦?把流量的核心任務由拉新變為增加日活。美團上的入口越來越多,頭條上的功能越來越多,都是這個道理。表面上看,是在無邊界多元化,其實能走到今天這個地步,都離不開母艦:美團先靠團購再靠外賣,頭條則是憑藉資訊,在最好的時間點解決了原始流量的挖掘以及核心流量的積累,才有資格去拓展邊界。餓了么學不來,知乎也學不來。

互聯網的大戲才剛剛開始,感謝胡建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