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親子共讀這件事,有時候真不能怪爸爸

Sara麻麻說

在親子共讀這件事情上,好像總是媽媽們在做主。不排除有少數爸爸比媽媽還熱心,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爸爸是不愛參與親子共讀的。

我們的一名編輯就是一個希望孩子爸爸能參與到親子共讀中來的媽媽。

她有一個3歲的寶寶,平時就喜歡網購繪本,網購繪本通常靠直覺。女人的直覺總不會太壞,雖然偶爾會買到雷,不過她向來秉持給寶寶看之前自己必須先讀一遍的原則,所以寶寶一般也不會觸雷。碰到合適的繪本,爸爸也可以參上一腳。

不過,最近,她算是小小栽了一跤。

最近,她網購了一本《雲娃娃》,因為要處理一點其他事情,所以一拿到書,她就把讀繪本的任務丟給孩子爸爸了。據她事先了解的,《雲娃娃》雖然文字有點抽象,但是畫面通俗易懂,爸爸應該搞得定,看圖說話就好了嘛。

結果等她5分鐘后回來,就看到孩子她爸拿著書一臉迷茫,連帶寶寶在邊上也一臉迷茫。爸爸抱怨道,裡面不知道說了些什麼東西,沒法看。

沒法看?難道這又是一本「雷」?

本期繪本

【日】伊東寬 文/圖

作者小傳

1957年生於日本東京都,早稻田大學教育系畢業,在校期間,曾加入早大兒童文學研究會(該會以湧現出大批優秀兒童文學家而著名),結識了許多熱愛兒童文學工作的志同道合者,在研究兒童文學的同時開始了創作。曾出版《魯拉魯先生的院子》(繪本日本獎)、《雲娃娃》(日本繪本獎讀者獎)、《猴子的日子》(路旁石幼兒文學獎)、《變成猴子的日子》(IBBY優良作品)、《沒關係沒關係》(講談社出版文化獎繪本獎)等多部作品,以詼諧幽默的風格和獨特的造型深受讀者的青睞。

《雲娃娃》的內容和她事先猜想的差不多,畫面好,給孩子的想象空間也足夠。雖然文字是抽象了些,但是也增加了感受體驗呀。

等等,(敲黑板)警戒啦!一旦涉及到「感受」一類的抽象內容就饒過爸爸們吧。

正是這層感受力,讓男性的(號稱)理性大腦感受到無力、感受到懵圈。

而大多數繪本恰恰是非常注重感受體驗的,這也是為什麼媽媽們比爸爸們更愛繪本的原因吧。

所以……可能……以後還是讓爸爸讀《三國演義》、《西遊記》吧。

說回《雲娃娃》,據說現在她的小寶寶每天都要拿出《雲娃娃》看一遍,有幾張書頁都已經被捏得皺皺的了,看來真是很喜歡。

所以,就像阿寶老師說的,繪本其實沒有好壞之分,關鍵看爸爸媽媽怎麼讀繪本了。

關於這本爸爸沒法讀的《雲娃娃》,媽媽又是怎麼看的呢?

一、簡單而抽象的語言

雲娃娃的語言並不是具體的敘事性的,而是留了許多白。有好幾頁甚至連一個文字也沒有。

其實,留白的部分很有講究。一方面畫面過於精彩,文字是多餘的。另一方面,又恰恰留給人進行回味的空間。

《雲娃娃》裡面,雲娃娃是第一人稱,「我」不會告訴你「我」變成了什麼,而是講述「我」的煩惱,總是沒有辦法變成一個固定的樣子。

可是「我」在小朋友眼裡卻是非常了不起的。

二、豐富的畫面信息

從畫面上來說,獨特的蠟筆畫讓人覺得親切。除了雲娃娃,還有很多可以看的細節。

從空中看去,地面上有各種各樣的形狀。

小貓追著小老鼠,小朋友跟著小貓,卻忍不住被天空中的雲娃娃吸引了。

咦?在書本的最後,這不正是雲娃娃遇見的小朋友和小貓嗎?

三、自我意識的覺醒

因為風的關係,雲娃娃總是沒有辦法維持一個樣子。剛剛變成小獅子,一會兒又變成了鱷魚;剛剛變成鱷魚,一會兒又變成了巨人。

在最後,雲娃娃明白了「我」就是「我」,「我」雖然不滿意自己總是變來變去,但是卻能給別人帶來快樂,在別人眼裡是不可多得的優點呢。

四、自然的變化無窮

對於小寶寶來說,一本繪本可以看上好多遍。可能寶寶一開始會和爸爸一樣沒有辦法感受到繪本中的「感受」體驗,但是他們會很直觀地被畫面吸引哦。

《雲娃娃》在最初的體驗上就很好,寶寶喜歡雲娃娃,對於大自然中的雲彩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呢。

而「感受」這種感性的部分,會在一次又一次的親子閱讀中,與寶寶自身的成長體驗聯繫在一起。

寶寶的想象力無窮無盡,在我們的思維中,不過是一片雲被吹散了。但是在寶寶眼裡,這片被吹散的雲一定是犀牛?或者小金魚?或者是個小怪物。

你能看出這是什麼嗎?

真的很奇怪,明明很多優秀的繪本作者是男性,包括伊東寬先生也是男性,很多爸爸們卻無法理解繪本呢。

我們也不能強求爸爸一定要給寶寶讀繪本,有時候給寶寶聽一些爸爸喜歡的武俠小說也是一種不一樣的體驗嘛。

《雲娃娃》可以說是能夠用來檢驗理性和感性的代表作啦,感到好奇的話,各位麻麻可以找來讀一讀哦。

考察結果

《雲娃娃》

推薦年齡:1歲以上

推薦指數:五顆星

關鍵詞:自我認同,自然感悟,想象力

建議:慢慢地引導寶寶認識雲娃娃從一種形狀變成另一種形狀的過渡狀態,並不是每一種狀態都有名字。在多雲的天氣,帶寶寶認識一下天上的雲娃娃,看一看雲娃娃又變成什麼了呢。

這是一個有趣的家庭
一家三口說著四種語言
瑞士耙耙的漢語比台灣麻麻好
長大的女兒英文比耙耙麻麻都好
好奇嗎?記得關注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