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古代最大的難題是什麼?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百姓是一個王朝的根基。

在北宋時期,百姓對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非常有限,稍稍發生大的自然災害,如果沒有國家的救災,宏觀調控,百姓很容易流離失所,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國家經濟也勢必受到重大影響。

在王朝更迭中,許多農民起義都是在大災之後,北宋統治者根據以往的經驗,應對大的自然災害后的流民,創造性的提出了荒年募兵政策

一、政策的由來

宋初,在確立養兵制度時,宋太祖就說:「可以利百代者,唯養兵也。方凶年飢歲,有叛民而無叛兵。」宋太祖趙匡胤認為,災歲荒年,農民的流離失所,這些斷絕生路的飢餓農民很容易鋌而走險,走上反抗王朝統治者的造反道路。

而最好的辦法就是荒年募兵,「失職獷悍之徒系收籍之」。這樣一方面,可以補充兵員,壯大軍隊,加強維護封建統治的勢力;另一方面,去除了饑民轉化為強盜的可能,削弱了農民反抗的力量,在被壓迫、被剝削階級中間起到抽薪止沸的作用,可謂一舉兩得。直到南宋,荒年募兵依然被統治階級當作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而稱讚不已。荒年募兵在宋朝的多數時期都得到貫徹。每逢災荒,「有計劃或無計劃地招募農民參軍的事依然層見疊出。」

二、實施狀況

北宋仁宗時,河北水災,農民流入京東路達三十餘萬人,朝廷下詔說:「河北水災,其令州縣募饑民為軍。」富弼時任京東路安撫使,執行得力,「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凡活五十餘萬人,募為兵者萬計......自弼立法簡便周盡,天下傳以為式。」富弼本人對此也是十分自豪:「臣頃因河北水災,農民流入東京者三十餘萬。臣既憫其濱死,又防其為盜,遂募伉健者以為廂兵。既而選尤壯者得九指揮,教以武技,已類禁軍。今止用廂兵俸廩而得禁軍之用,可使效死戰鬥,而無驕橫難制之患,此當世之利也。」

荒年募兵政策一是主要集中在河北、河東、陝西、京東西等北方各路實行;二是荒年募兵主要是以充當廂軍為主,所謂「其災傷之處又招饑民以充廂軍」,廂軍只是北宋時期得地方武裝。

對於荒年募兵政策,朝野官僚們對它也有不同的看法。以富弼為首的就是支持荒年募兵政策,他們是荒年募兵的實施者。而以司馬光、歐陽修等則是荒年募兵的反對者,他們強烈反對荒年募兵政策。反對的理由大概有兩點:

一、此政策導致農業勞動力減少。歐陽修認為,「古之凡民長大健壯者皆在南畝,農隙則教之以戰。今乃大異,一遇凶歲,則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長大而試其壯健者,招之去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為廂兵。吏招人多者有賞,而民方窮時爭投之,故一經凶荒,則所留在南畝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為兵,則恐為盜。』噫!苟知一時之不為盜,而不知其終身驕惰而竊食也。」

二、此政策造成嚴重冗費,給國家和百姓帶來沉重的負擔。司馬光認為,募流民為兵是造成冗兵的重要原因,他曾上奏道:「臣愚以為國家從來患在兵不精,不患不多......即日系籍之兵,已為不少矣,何苦更復直招禁軍,及招饑民以充廂軍?臣不知建議之臣曾與不曾計較今日府庫之積,以養今日舊有之兵,果為有餘為不足乎?......臣又聞即日災傷之處,軍無見糧,煮薄粥以飼饑民,猶不能給,況刺以為兵,將以何物養之終身乎?且畎畝農民止因一時饑饉,故流移就食。若將來豐稔,則各思復業。今既刺以為兵,是使之終身失業也。於官於民,皆為非便。謀策之失,孰甚於此。」荒年募兵政策,司馬光認為「於官於民,皆為非便」。

而就在富弼賑災前後,很多士大夫已經對冗兵問題提出了激烈的批評。如慶曆七年,三司使張方平上奏指出:「今禁兵之籍,不啻百萬人,坐而衣食,無有解期。七八年間,天下已困,而中外恬然,不知雲救。」顯然,對反對荒年募兵者來說,救災救一時,卻要養這些兵一世,是國家財政很大的一筆負擔。

三、利與弊

荒年募兵從北宋實施開始,直到現在,這項政策一直充滿著爭議。

一方面,荒年募兵對賑災有積極的作用。荒年募兵的核心在於:第一,給予流民必要的生活保障,使其失去動亂的動機;第二,將流民有效的控制起來,使其失去動亂的能力。雖然趙匡胤等北宋統治者是為了能穩固自己的統治而實行荒年募兵,但它對流民的作用是明顯的。在自然災害面前,個人的力量極其渺小。統治者們除了在勸分、減稅等通常的賑濟措施之外,募兵是最直接的手段,可以讓他們不會餓死,有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另一方面,荒年募兵也有其消極的一面。在「荒年募兵」政策下,一遇凶年就要大量招收饑民為兵,這些被募為兵的農民,從此便再也不可能回到農業生產上去了。在農業生產力方面因失去了這樣多的勞動力而致產生了農田荒蕪,水利失修等現象。也造成「連營之士日增,南畝之民日減」。荒年募兵之後,留在土地耕作的,都是些老弱病殘的人,體力健壯的都入伍了,農業生產力受了很大的損失。正如鄧廣銘所說:「在北宋時期,農業生產力主要還是依靠人力,牲畜和機械所起的作用還局第二位。在這樣的生產力水平下,強壯勞動力源源不斷地流入軍隊,成為職業兵,並形成一個寄生的社會人群,一律從健壯到老年永遠脫離農業生產,其給予農業生產上的影響當然使十分嚴重的。」

朱熹曾說:「祖宗之所以為法,蓋亦因事制宜以趨一時之便,而其仰循前代、俯徇流俗著尚多有之,未必皆其竭心思、法聖智以遺子孫,而欲其萬世守之者也,是以行之既久而不能無弊,則變而通之,是乃後人之責。」「荒年募兵」政策,實行之初,可謂是利大於弊。可越往後,就變得弊大於利了。政策制定之初,很符合當時的情況,可事隨境遷,如果仍然一成不變的去實行,問題就很多了。

「荒年募兵」政策,就好似一把雙刃劍。只有把它放到特定的環境下,才知道它是利還是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