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上海市工業綠色「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節能環保產業營收達1800億(全文)

文章導讀

日前,《上海市工業綠色發展「十三五」規劃》印發。規劃提出,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加大綠色裝備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動節能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進電廠超低排放改造設備及袋式除塵核心配件、生活垃圾焚燒及其煙氣處理系統成套設備,機動車尾氣微粒過濾器等大氣污染防治技術產品的研發製造等內容,提出到2020年能環保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800億。

日前,《上海市工業綠色發展「十三五」規劃》已經印發。規劃提出,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加大綠色裝備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動節能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進電廠超低排放改造設備及袋式除塵核心配件、生活垃圾焚燒及其煙氣處理系統成套設備,機動車尾氣微粒過濾器等大氣污染防治技術產品的研發製造。提升水處理,提升高濃度工業廢水、膜法重金屬脫除成套裝備、城鎮污水深度脫氮除磷一體化技術及成套裝備等水處理關鍵組件與設備的生產製造能力。研發土壤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重金屬污泥資源化等土壤污染修複核心技術。推進建立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機制,發展環保服務業,在電廠除塵脫硫脫硝、工業污染治理、城鎮污水處理等重點領域進行試點示範推廣。到2020年能環保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800億。全文如下:

市經濟信息化委關於印發《上海市工業綠色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滬經信節〔2017〕98號

各區經委(商務委、科經委)、工業集團公司、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上海市製造業轉型升級「十三五」規劃》,按照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總體要求,圍繞上海城市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本市工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大力促進位造業綠色轉型升級,我委組織編製了《上海市工業綠色發展「十三五」規劃》,現予印發,請認真貫徹落實。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2017年3月1日

上海市工業綠色發展「十三五」規劃

「十三五」時期,是上海工業創新驅動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的克難攻堅期,也是形成綠色空間布局和綠色生產方式的戰略機遇期,根據工信部《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上海市製造業轉型升級「十三五」規劃》,為加快推進本市工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制定本規劃。

一、「十二五」發展回顧

(一)發展成效

「十二五」期間,上海工業以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促進生態環境健康發展為目標,聚焦重點行業、重點園區、重點企業、重點產品,以末端治理向過程式控制制、源頭預防轉變為主線,健全節能標準體系、實施重點能效提升工程、加大淘汰力度、優化用能結構、擴大清潔生產覆蓋面、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完善節能管理方式、推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全市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由2010年的0.912噸標煤/萬元下降至2015年的0.742噸標煤/萬元,累計下降22.8%,超額完成「十二五」節能目標。2015年全市全口徑工業用能總量為5815.6萬噸標煤,工業用能總量佔全市比重約51.1%,較2010年降低5個百分點,對我市工業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1、源頭預防,推進供給側結構調整

出台國內首份《產業結構調整負面清單及能效指南(2014版)》,制訂差別化電價實施辦法,以強制性、約束性標準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生存空間。「十二五」期間,累計實施產業結構調整項目4208項,減少能源消費435萬噸標煤。加大高耗能落後設備淘汰、替代力度,推進21081台高耗能落後機電設備淘汰更新,完成替換11530台S7及以下系列變壓器。全面削減分散燃煤,完成5153台分散燃煤(重油)鍋爐和工業窯爐的清潔能源替代或關停,減少分散燃煤約300萬噸、重油1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71萬噸,相應的,工業天然氣消費佔比從3.8%快速上升至7.6%。大力推廣分散式光伏發電,成立「上海市分散式光伏產業聯盟」,在本市工業企業屋頂累計推廣光伏約200MW。大力推動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累計推廣節能燈796.2萬隻、節能家電329萬台,推薦5661個型號高效電機、1670個型號節能工業產品入圍國家推廣目錄,節能產品市場佔有率持續提升。

2、過程式控制制,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

「十二五」期間,組織實施重點節能技術改造項目398項,項目投資57.8億元,節能量99.43萬噸標煤,主要用能產品能效全面提高,10項產品單耗指標達到國內外行業先進水平,本市列入「萬家企業低碳行動」的工業企業完成國家下達節能量目標的132.7%。在鋼鐵、石化、電力等12個重點行業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完成1304家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實施清潔生產方案7753項,節能50.77萬噸標煤,節水1446.48萬噸,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90.6%,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相比2010年下降42.4%,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氮、化學需氧量等主要工業污染物相比於2010年分別下降63.8%、55.7%、50%、27.9%。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保持在97%以上,利用水平、研發能力國內領先。完善上海市工業能效監控平台,建立溫室氣體排放報告上報制度,完成420家工業重點用能單位能源審計,挖掘節能潛力98萬噸標煤。累計制定產品能耗限額標準70項,產品能效等級標準17項,管理類標準58項。

3、培育能力,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十二五」期間,認定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29項,項目投資額3.14億元,認定使用環境保護、節能節水設備企業224家,設備投資31.36億元。超超臨界發電機組、非晶合金配電變壓器、高效照明及智能控制系統等節能環保技術產品在國內具有明顯競爭優勢。節能環保領域上市企業35家,產值(主營業務收入)20億以上企業超過10家。國家和本市備案合同能源管理企業由「十一五」末的52家增至2015年的427家,388項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獲得市財政獎勵,節能量19.72萬噸標煤。上海臨港再製造產業園區成為目前唯一一個同時獲得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環保部、國家質檢總局等部委批複支持的國家級再製造示範基地,浦東張江建設了上海國家半導體照明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依託虹口、楊浦、寶山等生產性服務業園區,形成了一批以花園坊節能環保園為代表的服務業集聚區。

(二)困難與問題

要進一步推進本市工業綠色發展,當前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新項目能效水平有提升空間,大型項目通常在開工前幾年完成項目設計,用開工當年的節能技術和水平來衡量,存在節能潛力。二是企業實施節能改造動力不足。節能改造成本上升快,單位節能量的節能成本從2007年的2700元上升至2015年5800元。同時節能監察隊伍相對薄弱,節能監察覆蓋面還不足。三是工業固廢利用面臨挑戰。本市75%左右的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分佈在104工業區塊外,企業面臨調整淘汰壓力。同時,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涉及廢棄物回收、分類處置、回收利用、產品銷售等多個環節,導致廢舊資源的回收以個體「游擊隊」為主,無序競爭和環境不良擠壓規範企業的發展空間。

二、「十三五」發展環境和趨勢

「十三五」時期,本市工業綠色發展面臨調整轉型挑戰不斷加大、環境質量要求持續提高、資源能源約束更加趨緊等新環境、新要求和新動力、新契機。

從國際來看綠色壁壘越築越高。全球能源和環境危機推高了國際競爭中的綠色壁壘,一是作為碳排放總量世界第一的大國,承受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節約能源的巨大壓力。2015年6月30日,遞交的《國家自主貢獻方案》明確,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於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二是發達國家紛紛開始施行「領跑者」計劃、環境能效標識、低碳標識、節能型產品銷售商評價等制度,在國際貿易中設置綠色壁壘。三是通過技術創新佔據產業競爭力制高點成為發展趨勢,可再生能源、新材料、物聯網、雲計算等領域的技術突破,引領了綠色製造的發展趨勢。

從國內來看綠色發展成為潮流。國家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位一體的發展理念和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要求,使得工業綠色發展需求凸顯。一是政策引導作用逐漸顯現,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實施,能源高效利用、土壤修復、黑臭河整治、海綿城市建設等將帶動萬億投資。二是資本市場對綠色發展推動作用日益明顯,節能環保新興技術快速湧現,環境風險投資、合同能源管理、碳排放權交易等市場都孕育著巨大商機。三是《製造2025》明確把工業綠色發展作為建設製造強國的重要著力點,提出了涵蓋能耗強度、碳排放強度、用水強度、固廢綜合利用率等方面的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為深入推進工業綠色發展和培育節能環保產業帶來新契機。

從上海來看綠色管理持續深化。「十三五」時期是本市經濟轉型升級、創新突破關鍵期,對工業綠色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工業發展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空氣、水、土壤專項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更高環保要求,主要污染物控制種類不斷增加,控制指標趨緊。二是碳排放峰值目標的設置給工業綠色發展增添了新壓力,本市提出「2025年前後本市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的目標,工業作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及能源消費總量的關鍵領域,能源消費和碳排放總量控制任務艱巨。三是節能環保投入維持高位,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政府環保投入維持高位,園區綠色循環化改造、循環經濟產業鏈構建、能源資源高效利用、污染集中治理等將拉動節能環保技術裝備新一輪投資。

三、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堅持「五位一體」發展戰略,把綠色作為工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貫徹「智慧節能、清潔高效、循環耦合、綠色發展」方針,持續推進工業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和資源循環利用,以能源消費強度下降為統領、能耗總量控制為優先、完善市場機製為基礎、健全法規標準為保障、科技創新應用為驅動,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產業體系,努力實現工業綠色化、低碳化、循環化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市場導向與政府監管相結合。持續構建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基礎的工業綠色發展推進機制。通過進一步完善法規和標準體系,落實用能主體責任,完善能效監控管理,形成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的工作格局。

2、堅持能效提升與污染減排相結合。堅持節約優先,實施能效提升工程,聚焦高載能行業和工業園區節能降耗,整體提升本市工業能源利用效率。培育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大力推行清潔生產,深入推進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再製造產業鏈,減少污染物排放。

3、堅持技術創新與結構調整相結合。推動建立有利於節能降耗的科技研發、推廣和應用體系,充分發揮新興技術對結構轉型的柔性助推作用。貫徹國家產業政策和本市工業發展規劃,控制增量、調整存量、淘汰落後,加強節能評估、產業准入,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

4、堅持兩化融合與智慧節能相結合。深入推進兩化融合,探索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技術對工業綠色發展的變革性推進作用。以能源大數據平台、能源互聯網為手段不斷創新優化管理模式,加強對能源數據的分析挖掘與預測,精準定位、精確考量、精益施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節能減排。

(三)發展目標

實現工業綠色發展「雙控三優」目標,「雙控」即「控總量、控強度」,「三優」即「優結構、優產業、優管理」。2020年的主要目標包括:

——總量和強度實現雙控。本市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總量比「十二五」期末同比下降180萬噸標煤;相比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左右。重點排污企業(320家)污染物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30%。

專欄一: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目標測算

1、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逐步減少。「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時期,本市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分別為35%、28%、23%,全市單位GDP能耗的下降率分別為22%、20%、26%,兩個下降率的差分別為13%、8%、-3%。「十三五」全市節能目標為單位GDP能耗下降17%左右,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目標略低於全市目標是合理的。

2、節能潛力下降、節能成本提升是下降率減少的重要原因。本市高載能行業產品單耗如供電煤耗、精品鋼等已達國內行業先進水平,節能潛力空間有限;過去十年中投資相對較小的節能技改項目已基本實施完成,「十一五」期間本市工業節能技改成本約為2700元/噸標準煤,「十二五」期間本市工業節能成本約為5800元/噸標準煤,節能成本大幅提升。

3、「十三五」期間全市規上工業用能量同比下降180萬噸標煤。「十三五」期間將持續推進高載能行業結構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預計重點行業和區域用能量將出現265萬噸標煤左右的減量。通過實施節能技術改造、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等節能舉措,可減少能源消費225萬噸。為保障工業佔比在合理區域,本市先進位造業大約需要310萬噸左右的用能增量,總用能減量在180萬噸標煤左右。在「十三五」期間全市年平均經濟增速為6.5%、2020年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25%的情況下,有望完成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下降15%的目標。

——工業用能結構不斷優化。工業佔全市用能比重下降至48%以下;工業能耗中高載能行業用能比重下降5個百分點左右;清潔能源、非化石能源佔比繼續上升。

——節能環保產業快速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800億,關鍵技術與融資服務體系取得重要進展;工業固體廢棄物利用率達到97%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0%以上;重點行業實現清潔生產審核全覆蓋。

——能效管理水平持續提高。培育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綠色產業園區;主要耗能產品單耗達到國內外行業先進水平;推進一批企業建立能源在線監控系統,推廣能源管理體系;著力修訂製定一批能效標準。

表1:「十三五」工業綠色發展「雙控三優」指標體系

四、主要任務

(一)構建綠色製造體系,實現工業可持續發展。對接工信部綠色製造工作要求,制定《上海市綠色製造體系實施方案》,按照「示範一批,推廣一批,覆蓋一片」的模式,推進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建設。一是積極開發綠色產品,聚焦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實現產品能源資源消耗最低化、生態環境影響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推進產品綠色設計試點示範,從源頭綜合考慮有毒有害材料替代、可回收、材料優化等各因素,開展典型產品綠色設計水平評價試點,實現2020年試點範圍內評價全覆蓋。二是引導創建綠色工廠,以廠房集約、原料無害、生產潔凈、廢物資源、能源低碳為目標,制定重點行業綠色工藝、技術和裝備推廣方案,支持企業實施綠色戰略、綠色標準、綠色管理和綠色生產。三是大力創建綠色產業園區,強化綠色產業園區建設推進機制,優化空間布局,提升園區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按照「綠色、智能、金融創新」融合理念,搭建產業園區綠色監控平台體系,根據園區實際情況,分類分批推進分散式光伏光熱、綠色照明、重點用能設備更新改造、園區循環化改造、立體綠化等綠色重點工程,整體提升園區能源資源效率和綠色化程度。

專欄一:綠色產業園區創建工程

1、推進能源、環保在線監測網路建設。建立園區和園區內重點企業能源監控中心建設和環境監測網路,實現能源、環境指標實時監控、預警預測、在線評估、專家診斷、解決方案等系列功能。

2、建立園區綠色管理制度。強化產業園區組織管理職責和建設推進機制,健全園區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的政策支持體系和統計體系,加強園區節能宣傳教育和培訓;建立園區循環化改造和綠色產業園區創建評價體系。

3、推進園區產業結構優化。圍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資源產出率,優化園區產業布局,制定入園企業、項目的准入標準和招商引資指導目錄,實行產業鏈招商、補鏈招商,通過企業改造和引進,產生產業集聚和循環鏈接效應,實現土地的節約集約高效利用。

4、推進園區公共設施道路綠色照明。在滿足照明質量需求、保護環境的情況下,採用效率高、壽命長、安全和性能穩定的照明電器產品,實現節能、舒適、安全、經濟的照明。重點推進園區道路、公共設施實施LED照明及智慧照明控制應用。

5、推進園區綠色低碳交通。大力發展園區綠色交通,規劃建設一批充電樁,鼓勵園區職工使用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等新能源車輛;優化園區集疏運物流體系,降低單位重量貨物每公里油耗,促進園區交通低碳化。

6、推進可再生能源利用。大力推進園區既有建築太陽能光伏、光熱技術應用,推廣地源、水源熱泵的使用,全面實施新建建築太陽能建築一體化工程。

7、加強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在石化、化工、汽車整車製造、船舶製造等行業集聚的產業園區開展VOCs排放削減工程,對企業生產、輸送和儲存過程揮發性有機物泄露進行監測監管,實施輸配及儲存過程的油氣回收和揮發控制,開展敞開有機廢水處理裝置加蓋及廢氣處理等工作。

8、推進節水與中水回用工程。推進園區節水與中水資源利用,提高園區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降低單位產值水耗量,全面實施節水工程、雨水回收、中水回收工程,堅持園區建設、運行全過程節水。

四是推動構建綠色供應鏈,以行業龍頭企業為核心,全面推行綠色採購,打造綠色供應鏈試點。鼓勵企業選用符合環保、節能要求的原材料,從物料環保、污染預防、節能減排等方面對供應商進行綠色夥伴認證。

(二)優化綠色技術產品選推制度,推動產研融合發展。加大對高新節能技術的研發力度,健全本市節能新技術、新產品的遴選和推廣應用制度,一是加快綠色製造產業核心關鍵技術研發。與市科委聯動,實施綠色製造核心關鍵技術與產品創新工程,研發儲備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關鍵技術。重點研發納米紅外線圈電熱、煙氣餘熱有機朗肯循環發電、納米孔絕熱材料等節能技術、大型垃圾焚燒設施爐排系統、無煙柴油和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等環保技術、無損拆解、零部件疲勞剩餘壽命評估等再製造技術。二是支持工業綠色發展共性技術研發。開發一批高性能、輕量化、綠色化新材料,突破綠色原料選擇、創新設計和應用技術。開發、應用和推廣一批符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要求的新型綠色包裝。開發、應用一批模塊化、模擬化、集成化、易回收和高可靠性等綠色設計工具,拉動綠色研發設計和綠色工藝技術一體化提升。三是創新節能環保產品推廣機制。建立節能環保產品評審推廣負責制,由節能環保產品評審單位會同相關企業負責產品的推廣。搭建節能環保產品線上線下推廣平台,通過推介會、展示會,搭建節能環保產品生產企業和用能單位對接平台,示範、推廣一批節能環保先進技術裝備。搭建「綠品慧」等節能環保產品線上推廣平台,擴大節能環保稅收優惠政策覆蓋面,疏通節能環保產品流通渠道。

(三)強化「互聯網」智慧能源管理,打造綠色發展大數據生態系統。深入推進兩化融合,運用大數據平台、能源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有效推進綠色製造。一是推進企業能源管理智慧化。建設工業重點用能單位能耗信息在線採集和動態監測系統,大力推動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可視化用能監控系統建設,加強能源數據的深度挖掘和利用。推廣綠色數據中心建設,建立綠色數據中心創建指標體系和運維管理體系,建設10家綠色數據中心示範企業。二是推動園區綠色在線監控。針對能源消費、污染物排放、環境質量、節能環保設施運行等不同要求布局實時監測點位,實現數據實時監控。鼓勵園區對已有監控平台進行系統功能改造和升級,積極引進第三方機構參與園區監控平台建設和管理運行,促進監測數據互聯共享。三是搭建全市綠色工業大數據服務平台。開發基於雲計算技術的綠色工業大數據服務平台,開發潛力診斷挖掘、能耗環保對標、綠色指數評價等功能,促進企業、園區和政府能源環境管理的精細化和科學化。四是創新資源回收利用方式。鼓勵發展「互聯網回收」模式,支持回收行業利用物聯網、大數據開展信息採集、數據分析、流向監測,鼓勵再生資源企業與互聯網回收企業建立戰略聯盟、電商業務向資源回收領域拓展以及智能回收機向互聯網回收延伸。

(四)聚焦重點領域,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加大綠色裝備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動節能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一是提升發展高效節能產業。推廣應用高效節能產品,支持發展大容量高壓變頻器、非晶合金變壓器等節能機電產品,支持高端LED照明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應用,發展滿足建築節能要求的新型節能建材。培育發展專業節能服務業,鼓勵創新合同能源管理運營模式,擴展至新建項目和運營維護領域。二是提速發展先進環保產業。推進電廠超低排放改造設備及袋式除塵核心配件、生活垃圾焚燒及其煙氣處理系統成套設備,機動車尾氣微粒過濾器等大氣污染防治技術產品的研發製造。提升水處理,提升高濃度工業廢水、膜法重金屬脫除成套裝備、城鎮污水深度脫氮除磷一體化技術及成套裝備等水處理關鍵組件與設備的生產製造能力。研發土壤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重金屬污泥資源化等土壤污染修複核心技術。推進建立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機制,發展環保服務業,在電廠除塵脫硫脫硝、工業污染治理、城鎮污水處理等重點領域進行試點示範推廣。三是提質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提升固廢綜合利用產業能級,拓展脫硫石膏、粉煤灰、冶鍊渣的深度利用,發展鋼渣精細化利用,高品質氧化鐵提純等技術。積極開發建築垃圾綜合利用的分選技術和設備、污泥消化與干化處理設備、廢舊機電及電器電子產品自動拆解設備等配套裝備。擴大汽車零部件、機電產品、工程機械等領域再製造規模,支持機器人、航空發動機、高端醫療設備、通信設備等領域再製造核心技術研發攻關和產業化示範。

(五)大力推進能效提升,加快實現節約發展。通過優化結構、創新技術、精益管理等一系列手段全面提升工業能源利用效率。一是提升新建項目能效水平。加強節能評估審查和后評價,嚴格控制鋼鐵、石化、電力等高載能行業產能擴張,在節能、環保等方面進一步提高准入門檻。大力推行新建項目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引入專業技術機構參與項目能源系統的設計和建設。二是推進重點行業節能改造。針對高載能行業推進專用設備節能改造和餘熱余壓利用,包括鋼鐵行業的焦爐、燒結節能改造,高爐水渣餘熱資源利用改造等;石化行業的冷卻循環水系統優化改造、低溫熱綜合利用改造;電力行業的脫硫島煙氣餘熱回收改造、風機運行優化改造等。針對一般製造行業推進通用設備能效提升,包括電子、醫藥、汽車行業的製冷系統改造;機械、輕工等行業的空壓機系統改造;機械行業的電能質量改善改造等。

專欄二:高載能行業節能改造工程

1、著力推廣鋼鐵行業清潔工藝。重點推廣焦爐、燒結節能改造、高爐水渣餘熱利用、加熱爐餘熱回收、干熄焦裝置發電、焦爐荒煤氣回收利用、加熱爐富氧燃燒、加熱爐煙氣露點以下餘熱回收、高爐TRT干法除塵改造等節能技術。

2、推進石化、化工行業清潔工藝。實施烯烴裝置冷卻循環水系統優化、芳烴裝置低溫熱綜合利用,以及相變複合熱交換技術、螺桿膨脹動力機技術、超聲波除垢技術等節能技術改造項目。

3、電力行業綠色改造和優化調度。重點推廣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整體優化、電站鍋爐迴轉式空氣預熱器多級密封加漏風回收系統、脫硫島煙氣餘熱回收及風機運行優化等技術;優先調度運行狀況較好的機組,提高運行機組的負荷率,控制本市公用燃煤電廠平均供電煤耗不高於290克標煤/千瓦時。

專欄三:終端用能設備能效提升改造工程

1、推進位冷系統專項改造。重點圍繞電子、醫藥、汽車行業進行製冷系統專項改造,推廣磁懸浮冷水機、地源熱泵等節能製冷設備,鼓勵企業搭建中央控制系統監控制冷設備及其附屬設備,通過智能運算提高製冷系統運行效率。

2、推進空壓機系統專項改造。重點圍繞機械、輕工、石化行業進行空壓機系統專項改造,鼓勵企業建設空壓機節能監控系統最優化運行空壓機群,減少空載時間實現按需供氣,優化車間管網提高末端用氣效率。

3、推進電能質量改善。重點圍繞鋼鐵、機械、建材行業進行電能質量改善專項工程,鼓勵企業建設電能質量實時監控系統,並採用靜止無功補償裝置、有源濾波器等高效率無功補償和諧波治理方法和設備,保持企業電能質量品質及用電穩定性,提高用電效率。

三是加大落後產能淘汰力度。聚焦重點行業,繼續推進鋼鐵、石化、建材、有色金屬、輕工、紡織、醫藥及四大工藝(鑄造、鍛造、熱處理、電鍍)等重點行業結構優化,聚焦重點區域,實施50個產業結構調整重點區域專項。至「十三五」末,節約標煤約100萬噸。

(六)推進工業低碳轉型,持續優化能源消費結構。繼續優化能源消費結構,降低化石能源在工業能耗中的比重,鼓勵新能源、新技術的應用。一是嚴控煤炭消費總量。全面完成全市28台集中供熱及熱電聯產燃煤鍋爐的天然氣替代或者關停。二是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推進工業能源消費結構綠色低碳轉型,鼓勵企業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工業企業分散式能源中心建設。推動300MW屋頂光伏建設項目和2MW微風發電示範項目,開展園區智能微網技術優化試點。三是實施能源低碳化改造。鼓勵鋼鐵行業降低鐵鋼比,減少高爐和煉焦用煤;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開展工藝過程溫室氣體減排改造。

(七)突出預防性控制,擴大清潔生產覆蓋面。以源頭削減污染物產生為目標,擴大清潔生產覆蓋面,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一是推進有毒有害物減量化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推進電器電子、汽車、化工、醫藥等重點行業有毒有害物質限制使用,持續推進高風險污染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的減量替代,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二是推進重點行業、基礎工藝的清潔生產改造。通過實施先進適用的綠色基礎製造工藝等清潔生產技術,推動傳統基礎製造工藝智能化發展,編製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共性技術指南。三是全面落實國家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專項工作。推進和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重點行業綠色工藝、技術和裝備推廣方案,建設一批重點行業清潔生產示範項目。四是擴大清潔推進範圍、提高清潔生產質量效益。在工業園區探索推行清潔生產的整體模式,推動實現12個重點行業和綠色示範園區創建清潔生產全覆蓋,全面挖掘和實施綜合利用、污染控制項目。五年落實清潔生產技術改造2000項,每年建成20家清潔生產示範企業。

(八)推行循環生產方式,加速推進資源綜合利用。推進各類廢棄物高效、高值、深度利用,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一是推動大宗固廢深度利用,向精細化、大摻量、高附加值利用方向發展。推廣鋼渣透水產品、牆體自保溫材料、人造輕骨料、建築加氣砌塊等的市場應用;推進寶鋼冶鍊渣、寶山城建物資、嘉定偉翔電子廢棄物等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建設。按照廢棄物產生分佈和合理運輸半徑,規劃建設若干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集聚區。二是大力發展再製造產業。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電機產品、通信設備等的再製造;推進臨港再製造示範基地的產業集聚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以重點再製造企業為依託,加快完善有利於再製造產業發展的逆向回收物流體系。三是推進再生資源的綜合利用。重點開展以「四機一腦」、辦公設備、印刷線路板、廢舊電池電瓶等為主的廢舊電子電器的拆解、分選、處置利用和再製造;進一步推進冶鍊煤氣、餘熱余壓等的再生利用,提高利用效率。四是推進水資源循環利用。採用高效可靠的水處理技術工藝,提高水循環利用率,推動工業廢水處理回用。推廣特許經營、委託運營等節水模式,提高節水管理和資源利用率。

(九)支持節能環保產業區域聯動和產業鏈延伸發展。充分把握「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建設機遇,推動綠色科技、綠色製造及綠色服務引進來和走出去。一是加強與長三角以及全國市場的業務對接融合,支持國內其他地區企業拓展布局,在上海設立研發機構、營銷中心或企業總部,鼓勵本市企業通過技術合作、產業投資、資產重組、服務輸出、外設分支機構等多種方式開拓國內市場,增強輻射帶動作用。二是積极參与國際競爭與合作,圍繞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緊跟全球綠色科技發展動向,加強國際節能低碳和環保領域交流,吸引全球頂尖研發資源和先進技術轉移,鼓勵國內外科研機構、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研發中心,引導企業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利用境外投資、工程承包、技術合作、裝備出口等方式開拓國際市場。三是建立產業聯動發展長效機制,推動建立節能減排、氣候變化、清潔技術、清潔能源開發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平台,加強企業人員培訓,提升引進來和走出去的能力,推進政府部門、研究機構、行業協會、企業間交流互動,積极參与綠色產品政策和綠色能源開發利用領域的交流合作。

五、政策保障

(一)健全體制機制,強化責任擔當。充分發揮各行業組織、節能環保諮詢服務機構及行業專家的作用,提供技術與諮詢服務。把能耗總量和污染物總量控制作為區域和產業發展的決策依據。嚴格節能減排目標考核,分解、細化考核指標,確保目標明確、責任落實、措施到位、獎懲分明。對於企業節能減排領域的不良記錄,按規定納入徵信管理系統。

(二)加強法治建設,完善執法監督。健全工業節能減排管理政策制度,完善工業能源管理體系。建立和完善分級節能減排監察體系,鼓勵工業相對集中的區縣組建節能監察隊伍。完善日常監察與專項監察相結合的監察工作長效機制。加強監察執法隊伍培訓和能力建設,提升信息化監管能力和監察水平。加強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能效水平的事中事後監管,對項目節能評估及節能審查意見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三)注重政策引導,加大財稅扶持。從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入手,鼓勵園區、企業採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進節能改造,支持節能環保產品在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推廣。完善財稅支持政策,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節能節水環保裝備所得稅優惠政策,鼓勵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示範。進一步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節能環保領域重大項目、示範項目及高效節能產品推廣、示範試點、宣傳培訓和信息服務。

(四)創新金融機制,拓寬融資渠道。推進綠色金融,助力綠色發展,引導社會資本、產業資本流向節能環保產業。拓寬綠色製造融資渠道,發展綠色債券、綠色PPP、碳金融。建設以用能企業、節能服務公司為主體的信用評價體系,引導和支持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信用等級良好企業項目的信貸支持。由專業機構牽頭,各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參與,組建以節能低碳產業為主要投資方向的產業基金,通過PE、VC等投資機構大力支持節能環保產業園區、重點企業、重大產業化項目、重大研發創新項目、公共服務平台、政府PPP項等的建設和發展。

(五)構築創新優勢,打造人才隊伍。抓住科創中心建設的契機,促進產學研用結合。在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節能改造、資源綜合利用等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相關的重大工程項目實施中,鼓勵企業之間採取聯合體方式共同參與投資建設。支持不同技術領域的企業和大學、院所聯合創新,支持上下游企業聯合提供滿足節能環保需求的整體解決方案,形成重點行業綠色發展技術解決方案和標準規範。加快建設上海市節能環保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打造一支堅實的綠色科技人才隊伍,推進綠色製造專門化人才培養。

(六)加強節能宣傳,提高公眾意識。廣泛開展「節能減排」的宣傳教育活動。通過舉辦專題論壇、技術展示和推廣交流、現場交流會等,傳播普及節能法規、節能技術和節能理念,進一步提升全社會節能環保意識,為節能減排創造良好消費文化和社會氛圍。組織新聞宣傳部門制訂全民宣傳方案,加大公益廣告宣傳力度,並增加能源浪費現象曝光頻次。充分利用節能宣傳周、世界水日、地球一小時等重大專項活動,開展一系列專題宣傳,使節能減排成為全民共識。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