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這項海上救生訓練究竟有多重要?航天英雄楊利偉竟然也參加了

原標題:這項海上救生訓練究竟有多重要?航天英雄楊利偉竟然也參加了

據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的消息稱,近日16名航天員和2名歐洲航天員在山東煙台附近海域開展了海上救生訓練。從發布的公開照片顯示,首位航天員楊利偉,三上太空的航天員景海鵬,女航天員劉洋、王亞平等均參加了此次訓練,整個航天員大隊可謂傾巢出動。這究竟是一項怎樣的訓練,背後有著怎樣的意義?

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總設計師黃偉芬透露,這次訓練主要是針對實施空間站載人飛行任務時飛船應急返回濺落海上的情況開展的專項訓練。

根據公開披露的信息顯示,這次訓練為期17天,訓練內容包括海上自主出艙、海上生存、海上救援。科目設置為理論培訓和單項操作訓練、綜合訓練。其中,單項操作訓練包括個人救生裝備使用、穿脫艙內航天服、救援船和直升機保障裝備使用、救生吊籃使用、陸上直升機空中懸吊營救等;綜合訓練包括海上自主出艙、海上生存、海上搜救吊籃營救、海上直升機空中懸吊營救等。

要說這次海上救生訓練的意義,還得從載人飛船返回著陸點的選擇上說起。

一般來說,航天員從太空重返地球時,大多選擇平坦的陸地作為著陸場,迄今為止共發射11艘神舟飛船,著陸地點全部位於內蒙古四子王旗大草原。俄羅斯(蘇聯)「聯盟號」飛船的首選著陸場,則位於哈薩克中部卡拉干達州的傑茲卡茲甘地區。美國的太空梭則選擇東海岸佛羅里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作為著陸場地,但美國除了太空梭外,飛船的返回基本採用的是海上濺落。

海洋的廣闊性決定了海上濺落的靈活性更高,高、低軌道傾角都可適應,正常和應急情況都可實現。但也有明顯的缺點,首先,航天員在海洋的生存能力一般劣於陸地,獨立生存幾率相對陸地要低,對外界救援的依賴明顯提高。其次,飛船返回艙著陸后承擔的生命保障任務更重,對供氧、保溫、防水、求救等多項技術要求更加嚴苛。

將陸地作為首選著陸地點,主要原因就是為了保證航天員的安全,方便對其進行快速搜索救援。此外,經濟因素也是重要原因,與海上救生相比,陸地救生顯然更加經濟。缺點是,飛船返回艙最終接觸的介質地面比較堅硬,降落地面時如果反衝著陸發動機沒有工作,其巨大的衝擊會對航天員造成一定的傷害。同時,著陸場的選擇要求高,場區又必將相對固定,從而對飛船多種傾角軌道的適應性變差。

由此也可以看出,載人飛船選擇以何種方式著陸各有利弊,並無高低之分,關鍵是要符合各國的國情和載人航天工程的特點。

俄羅斯擁有遼闊的中亞細亞草原和西伯利亞大平原,東西綿延上萬里,所以多採用國內陸上回收方式。美國東西兩岸均瀕臨大洋,而且擁有一支訓練有素的海岸救生隊伍和先進的海上救生技術與裝備,而且大海一望無際,便於搜索和回收,所以大多選擇海上著陸。

載人航天工程立項時,也曾對在陸地上著陸還是在海上濺落進行了多方論證。通過分析、論證和比較,最終放棄了在海上濺落返回的設想。

公開資料顯示,載人航天著陸場的選擇是從1992年3月到1996年10月期間進行的,通過對42°緯度線附近的內蒙古中部四子王旗地區、河套鄂爾多斯地區、內蒙古西部發射場東風地區和內蒙古東部通遼地區的多次勘查,對其地形、地貌進行了解、分析和比較,最終選擇內蒙古中部四子王旗以北的阿木古郎地區作為主著陸場。考慮到氣象相關性小、地勢平坦開闊、返回機會多、測控設備可充分利用等因素,選擇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南部地區為副著陸場。

統計顯示,自1961年加加林飛上太空以來,全世界已有22名航天員獻出生命,其中有一半犧牲在航天器的返回著陸過程中。

一個國家的載人飛船即使選擇將陸地作為著陸點,也要有應對危急情況的能力。由於地球表面超過七成被水覆蓋,航天器一旦出現意外情況需要實施應急返回,很大概率會濺落在茫茫大海,為了應對這種意外情況,世界各國航天機構都把海上救生訓練作為航天員培訓的一項重要內容。這也就有了這次航天員大隊的海上訓練了。

有人也許會問,這次訓練為何有兩位歐洲航天員參與。原來早在2015年5月,中歐雙方簽署了《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歐洲空間局關於在載人航天領域開展合作的長遠目標和實施步驟》,明確了2015年至2017年為技術交流階段,中歐雙方參與對方的航天員訓練活動。在此框架下,2016年6月至7月,航天員葉光富赴義大利撒丁島,參加了歐洲航天員中心組織的洞穴訓練。

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表示,2名歐洲航天員和16名航天員混編為6個飛行乘組,共同完成了海上自主出艙、海上生存、海上搜救船救援及海上直升機懸吊營救等訓練內容,掌握了海上自主出艙的方法與流程,熟悉了海上生存環境和救援模式,增強了與救援人員以及航天員之間的協同配合能力。

隨著今年四月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順利發射並成功在軌完成推進劑補加,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圓滿收官,正式邁入了空間站時代,這也是載人航天任務的最終目標。對載人航天來說,未來空間站的運營將是一個全新的挑戰,據參加這次海上救生訓練的楊利偉透露,將來空間站從建造到運營要涉及到艙外的科學實驗,以及空間站的維護、維修和組裝等,需要航天員頻繁出艙,目前航天員已經開始進行相關科目的訓練。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