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大數據讓人開始懷疑人生 | 冰讀精選

▲《大數據時代》,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 著,盛楊燕、周濤 譯,浙江人民出版社

讀友:俞小海

時間:2017年9月2日

第1-21頁。

一年多前聽說了「大數據」這個詞,以為就是「數據大」的意思,隨著媒體不斷地曝光,以及今年阿爾法狗升級版橫掃當今圍棋第一人年輕的柯潔之後,對「大數據」的好奇油然而生。

於是從書櫥里翻出來這本由舍恩伯格寫的「大數據時代」,不指望自己能夠讀懂讀通,但是讀總比不讀要強,遵循「開卷有益」的傳統吧。

今天讀的是引言部分。這本書號稱「一場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本書開門見山地說明,大數據在變革公共衛生,變革商業以及變革思維方面,已經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了。大數據開啟時代轉型。

「大數據時代」舉了一個在流行疾病防控的例子。說谷歌公司通過5000萬條最頻繁檢索的詞條,與流行病流行傳播時期的數據進行了比較,通過分析人們搜索的記錄來判斷這些人是否患上了流感。

谷歌的研究人員去找到這些特定的檢索詞條,至於這些詞條是否必須是「咳嗽」「發熱藥物」不是關注重點,這同我們尋找事發原因的常用手法不同,他們關心的是這些特定檢索詞條的被使用頻率與流感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傳播之間的聯繫。

谷歌公司正好是一個其他公司都無法具備擁有的龐大數據源以及處理能力和統計技術的公司,他們找到了這45個檢索詞條組合,他們的預測結果的相關性高達97%,同疾控中心一樣也能判斷它從哪裡傳播出來,關鍵是相當及時,可比疾控中心早一兩周,這一兩周時間的金貴可想而知。

另一個是在商業運用的例子。一位計算機工程師在網上預訂機票,坐上飛機后,他發現他的左鄰右舍機票都比他訂的晚,卻比他便宜。

顛覆了他的「機票訂的愈早愈便宜」的概念。下了飛機后,他開發了一個預測機票價格的系統。這個系統不需要知道哪些因素導致了機票價格的波動。

比如「周六晚上不出門」之類的原因,比如季節性原因,比如還有很多座位沒賣掉的原因。這個系統只是通過其他航班的數據來預測未來機票價格的趨勢。

幫助消費者抓住最佳購買時機。它擁有每一條航線每一架飛機內的每一個座位一年內的綜合票價的記錄的數據,海量的數據支持,為消費者節省了一大筆錢。

這些例子告訴我們都需要海量的數據支持以及存儲與處理能力,在五年前或十年前「這都是不可能的」,從這個角度講,我的理解大數據就是數據大。

大數據的意義並不僅在於此,它是有生命力的。通常數據使用之後就結束了他的使命,比如,飛機降落後,票價數據就沒有用了。

但它被收集起來,用於機票預測系統。死了的,沒用的數據,可以被巧妙地用來激發新產品和新型服務。

可見只要你改變思維,了解數據的奧秘,而數據只為那些願意聆聽的人所掌握。所以,大數據真正的含義,就是從那些從「靜止的,陳舊的」數據中獲得新的認知,並創造出新價值。

從信息爆炸的二十世紀以來,隨著數據處理能力的爆髮式增長,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已經無可迴避。

大數據的核心是什麼?作者告訴我們是預測。它有點類似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在書中,預測被定義為把演算法運用到海量的數據上來預測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好吧,在之後的章節或許會解釋得更清楚。但從人機大戰的情況來看,阿爾法狗每一步棋的海量運算后都會給出一個勝率,自動找出一個最好的下法。

沒讀這本書前,我會把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當做兩個事情,現在看來人工智慧只是大數據這頂王冠上的一顆明珠,二而一。

引言的最後一部分講的是「大數據是大挑戰」。大挑戰,挑戰的是什麼?我看就是挑戰我們過去的傳統思維,固有思維,只有變革思維才能適應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書中說到三個轉變,第一個轉變隨機採樣趨於死亡;第二個轉變數據之大追求精確度失去意義;第三個轉變不再熱衷尋找因果關係。

前兩個轉變依賴於高度發展的數據儲存能力與處理能力,我們尚能理解並主動地去適應,但第三個轉變卻想當頭棒喝,我腦海里只有一個詞「第三隻眼看世界」,已經不是換角度看世界那麼簡單了。

書中舉了兩個例子來說明,大數據只告訴我們「是什麼」而不是「為什麼」。比如機票的例子,你只要知道什麼時候買最便宜,無須知道價格漲跌背後的原因;比如有幾百萬條醫療記錄顯示「橙汁+阿司匹林」的組合能治療癌症,找出具體的藥理機制就沒有這種治療方法本身來得重要。

可怕就在於不必知道現象背後的原因,只要讓數據發聲。讓數據發聲,意味著數據成了主導,然而我們不一定了解自己的數據,即便有了數據,有了數據商業資本,它還會讓我們陷入一種尋寶的遊戲。

引言部分就讓我們開始懷疑人生,好吧,大數據亮劍吧!

▲《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美】賈雷德·戴蒙德 著,江瑩、葉臻 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7年3月第8次印刷

讀友:清平

時間:2017年9月3日

還是環境問題,正好切合近年來自己直覺上對大環境的憂思,每每看到人們在喧囂中張揚著無止境的物慾有意無意地糟蹋或破壞環境,根本不在乎有沒有明天,也不顧及子孫後代的利益,我就特別著急難過但又不知道能做點什麼予以制止或逆轉。

作者仍舊用比較方法,研究社會生態崩潰、國家或種族的成敗興亡,立了五個框架:

首屈一指即是人類對環境所進行的無意破壞。其二為氣候變化,當然這本身就與人類活動帶來全球氣候變暖緊密相關。其三強鄰在側。其四友邦失勢,也即友邦的援助減少。其五應對之道,面對諸多問題,社會如何作出回應?如得當,則化險為夷,否則不可避免的走向消亡。

立好大架構,作者便開始從他喜愛的蒙大拿農場開始著手探討本書的大命題……

▲《雪人》,【挪威】尤·麥斯博 著,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2016年4月

讀友:燕子

看懸疑類作品總是會不自覺尋找兇手,就好似是警探,捉捕是職責。

一部真正的好作品不是他描繪得多麼扣人心弦,文筆奇幻,而是透過故事傳達的內涵,這也許就是《雪人》比較成功的地方吧。

書里出現了包括真兇在內共4名犯罪嫌疑人,其實確認第一個嫌疑人為兇手時我已懷疑真兇,但是作者很巧妙的把他塑造的比較完美以至於讓人不忍心歸罪於他,只好被作者拉著往前走,慢慢接觸真相。

小說的故事插入粗看有少許混亂,但是邏輯性很強,一直有時間這條線牽引著情節發展。

其中,黴菌清除員好似一個謎,他不合時宜的出現,他在牆壁上寫 「8」(最後也沒理順),但他好像不僅是個煙霧彈,還是點睛執筆。

誠然,真兇是病態的。童年的陰影在心中留下了巨大創傷,他說他殺了第一個他愛的女人。

聰明的他(連環殺手都是聰明絕頂的)利用工作便利屢次得手;變態的他總是有自己的理論,那些給丈夫戴綠帽子、生下不健康孩子的女人才該死。

故事有兩個主要地點,奧斯陸(主)和卑爾根(次)。(哈利和拉夫妥分別是這兩個地區最優秀能幹的警察。)

主線主要有三條,一條是以哈利為首的警察一方,一條是被殺或失蹤的女性和其家人(也包括警察拉夫妥的死),一條是兇手(馬地亞)利用一切可以隱藏自己、替自己當替罪羊的人來混淆並引導警察尋找錯誤的線索。

《雪人》不同於其他快速閱讀的犯罪小說,它更偏向於文學小說。作者在刻畫人物,構築情節,描寫心理的同時,也在恰當的時候闡述對社會的思考,對人性的拷問,對世界更深層事物的探究。

可以說作者不單純在講故事,而是借故事來揭露和表達,進而引發讀者深層次的思考。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